第1148章 四勝四敗
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 作者:天天吹泡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平道駐紮在鄴城南邊,不敢太靠近,以免出亂。
首席謀士郭嘉親自迴訪,這已經是袁紹撇棄成見,可以給到的最高禮儀。
蓋英雄的手段,很多玩家都看得出門道,抓幾個玩家就能了解前因後果。
當然,民間有一句傳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雖然有些扯淡,但是足以說明,郭嘉就是如今的世一謀士。
韓星河早早就站在營外等待,直到郭嘉下了馬車。
“奉孝之名,如雷貫耳,久仰久仰!”
郭嘉果真如傳言,清秀瘦弱,臉色蒼白。
但他的精神狀態目前來看還是不錯的。
“不敢當,相比韓聖子之名,如螢火皓月。”
客氣了幾句,眾人就擁簇著將他帶迴營內,好酒好菜伺候。
落座後,郭嘉開門見山道:“敵寇眾多,已陳兵鄴城之北,我主不計前嫌,遣吾為使,磋商破敵之事。”
擺明了想合作,韓星河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偷笑了一下。
世一謀士,說話這麽直白的嗎?
“奉孝兄是否搞錯了?”
“我聽聞你家主公與公孫瓚互有交伐,而我與諸葛羽又是結義兄弟,所以...你我是敵非友啊。”
貼臉開大,擺明了要將他一軍。
眾人都不懷好意的在一旁偷笑,都想看郭嘉出醜。
談判這事,就是雙方互相吹牛逼的行為。
強勢的一方自然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然而,郭嘉輕蔑的笑了笑,迴道:“吾主以誠待之,韓將軍何必戲言?”
“你軍士食不果腹,以野菜為食,怕是斷糧多日了吧?”
“在下不才,軍事也略懂一二,將軍若是為敵,不妨一試!”
對於這事,韓星河沒有繼續辯駁,隻要用心留意,或者提前偵查,這些信息藏不住。
\"嗬嗬,你就不怕我殺了你?\"
郭嘉淡定的喝了杯溫酒,隨口道:\"殺了又能如何,夠十萬軍士分食?\"
韓星河收起笑臉:\"冀州地大物博,我可以搶啊,區區糧草何足掛齒!\"
郭嘉當然明白這一切都是套路,但他沒有耐心,不禁皺起了眉。
“各地糧草均已上交吾主,將軍又能搶多少?”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吾主若敗,中原必失,天下均入外敵之手,將軍不過是一喪家之犬罷了。”
“莫非真如他人所言,將軍勾結外敵,早已將生死名譽置之度外?”
說罷,郭嘉起身慢悠悠的走到張遼麵前,開口問道:“敢問將軍名諱?”
“張遼!字文遠!”
“噢!據我所知,將軍祖上可是漢臣,並州大族!”
“韓聖子若是真心投敵,你可願率軍屠殺並州百姓?”
簡簡單單的問了一句,張遼頓時語塞。
而郭嘉又轉身走到徐晃麵前,正欲開口,韓星河急忙打斷。
“夠了!我們談正事吧!”
郭嘉哈哈一笑,又淡定的迴到了座位上。
劉譽不合時宜的翻了個白眼,意思很明顯。
你沒事招惹什麽文化人啊!
郭嘉這種頂級謀士,真是有千百種方式可以算計一個人。
他很清楚太平道的核心問題在哪。
想來他之前是做過功課的,消息了解的很透徹。
太平道不可能投敵,也不可能資敵,更不可能明說一句不願意參戰的話。
十萬軍士,可都是漢人,即便是愚忠之人,在家國情懷麵前,都難違心而事。
韓星河沒占到什麽便宜,也懶得繼續廢話了,轉而挑了個重磅問題。
“奉孝兄可知三國誌?”
“吾已閱,甚妙!”
“哈哈!那可對你的身份有所懷疑?”
郭嘉爽朗的笑道:“不疑,活一日,便快活一日,不枉此生也!”
“你倒是灑脫!佩服佩服!”
“這一世沒有十勝十敗論,有些可惜啊,要不你就如今的情況,點評一下勝負?”
“韓將軍想聽也無妨,但是此戰關乎天下蒼生,將軍莫要再推辭!”
韓星河點頭道:“我答應你,一定盡力而為!”
說到戰爭,郭嘉臉上浮現一片愁雲,也沒有剛才的淡然。
“此戰兇險,敵軍數量眾多,乃驚世之戰,覆國之戰,吾並不樂觀!”
“隻有四勝四敗!將軍聽聽即可,莫要放在心上!”
斷其糧草,不攻自破,反之為敗!
軍民齊心,拚死力戰,反之為敗!
奇略奇兵,重創敵首,反之為敗!
天災瘟禍,庇佑大漢,反之為敗!
四勝四敗,看似勝負一半,卻讓人覺得贏麵很小。
“奉孝有子房之名,難道就沒有個必勝的謀略?”
此言一出,郭嘉沉默了,轉頭望向周圍,好似有難言之隱。
韓星河馬上迴道:“在座之人皆是吾之心腹,但說無妨!”
郭嘉點了點頭道:“有!殺其主,亂其國!”
聽完這話,眾人皆臉色尷尬的轉移目光。
韓星河也隻能微笑迴應,不予評價。
且不說這計謀有多高深,而是這難度太大了,幾乎沒可能執行。
說了等於沒說,力量懸殊的戰爭,即便是頂級謀士也無濟於事啊。
遠的不說,就單單鮮卑就很難滅掉。
鮮卑蟄伏多年,恰好還出了幾個優秀的首領,包括曾經在並州俘虜的拓跋鄰。
早知如今這樣,還不如當初一刀給他噶了。
拓跋鄰算不上雄主,但絕非庸才之輩,心有大誌。
現在看來,他一心想統一各部落,南下奪取中原,深受大漢文化影響,說不定他老師都可能是個漢人。
鮮卑部落眾多,上百萬的騎兵,弓馬嫻熟,非力戰能克。
高句麗與大熊那邊的玩家,數量不詳,但絕對多的可怕。
也就是說,郭嘉之謀,華而不實,徒有其表。
至少,以當下的實力狀態,根本辦不到。
韓星河迴敬了一杯酒,開口道:“我與你主有私仇,但是我信得過你,也隻信你一人!”
“非汝之令,吾不從也!望兄左右斡旋,免他人從中作梗!”
郭嘉點頭:“幸得將軍信任,吾必盡心而事!”
推杯換盞,一切盡在不言中。
所有事情都沒有詳談,但是又能不約而同的往一個方向去想。
也許這就是默契,來自聰明人的雙重肯定。
太平道隻有一個要求,供應糧草,吃飽飯,聽從調遣。
首席謀士郭嘉親自迴訪,這已經是袁紹撇棄成見,可以給到的最高禮儀。
蓋英雄的手段,很多玩家都看得出門道,抓幾個玩家就能了解前因後果。
當然,民間有一句傳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雖然有些扯淡,但是足以說明,郭嘉就是如今的世一謀士。
韓星河早早就站在營外等待,直到郭嘉下了馬車。
“奉孝之名,如雷貫耳,久仰久仰!”
郭嘉果真如傳言,清秀瘦弱,臉色蒼白。
但他的精神狀態目前來看還是不錯的。
“不敢當,相比韓聖子之名,如螢火皓月。”
客氣了幾句,眾人就擁簇著將他帶迴營內,好酒好菜伺候。
落座後,郭嘉開門見山道:“敵寇眾多,已陳兵鄴城之北,我主不計前嫌,遣吾為使,磋商破敵之事。”
擺明了想合作,韓星河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偷笑了一下。
世一謀士,說話這麽直白的嗎?
“奉孝兄是否搞錯了?”
“我聽聞你家主公與公孫瓚互有交伐,而我與諸葛羽又是結義兄弟,所以...你我是敵非友啊。”
貼臉開大,擺明了要將他一軍。
眾人都不懷好意的在一旁偷笑,都想看郭嘉出醜。
談判這事,就是雙方互相吹牛逼的行為。
強勢的一方自然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然而,郭嘉輕蔑的笑了笑,迴道:“吾主以誠待之,韓將軍何必戲言?”
“你軍士食不果腹,以野菜為食,怕是斷糧多日了吧?”
“在下不才,軍事也略懂一二,將軍若是為敵,不妨一試!”
對於這事,韓星河沒有繼續辯駁,隻要用心留意,或者提前偵查,這些信息藏不住。
\"嗬嗬,你就不怕我殺了你?\"
郭嘉淡定的喝了杯溫酒,隨口道:\"殺了又能如何,夠十萬軍士分食?\"
韓星河收起笑臉:\"冀州地大物博,我可以搶啊,區區糧草何足掛齒!\"
郭嘉當然明白這一切都是套路,但他沒有耐心,不禁皺起了眉。
“各地糧草均已上交吾主,將軍又能搶多少?”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吾主若敗,中原必失,天下均入外敵之手,將軍不過是一喪家之犬罷了。”
“莫非真如他人所言,將軍勾結外敵,早已將生死名譽置之度外?”
說罷,郭嘉起身慢悠悠的走到張遼麵前,開口問道:“敢問將軍名諱?”
“張遼!字文遠!”
“噢!據我所知,將軍祖上可是漢臣,並州大族!”
“韓聖子若是真心投敵,你可願率軍屠殺並州百姓?”
簡簡單單的問了一句,張遼頓時語塞。
而郭嘉又轉身走到徐晃麵前,正欲開口,韓星河急忙打斷。
“夠了!我們談正事吧!”
郭嘉哈哈一笑,又淡定的迴到了座位上。
劉譽不合時宜的翻了個白眼,意思很明顯。
你沒事招惹什麽文化人啊!
郭嘉這種頂級謀士,真是有千百種方式可以算計一個人。
他很清楚太平道的核心問題在哪。
想來他之前是做過功課的,消息了解的很透徹。
太平道不可能投敵,也不可能資敵,更不可能明說一句不願意參戰的話。
十萬軍士,可都是漢人,即便是愚忠之人,在家國情懷麵前,都難違心而事。
韓星河沒占到什麽便宜,也懶得繼續廢話了,轉而挑了個重磅問題。
“奉孝兄可知三國誌?”
“吾已閱,甚妙!”
“哈哈!那可對你的身份有所懷疑?”
郭嘉爽朗的笑道:“不疑,活一日,便快活一日,不枉此生也!”
“你倒是灑脫!佩服佩服!”
“這一世沒有十勝十敗論,有些可惜啊,要不你就如今的情況,點評一下勝負?”
“韓將軍想聽也無妨,但是此戰關乎天下蒼生,將軍莫要再推辭!”
韓星河點頭道:“我答應你,一定盡力而為!”
說到戰爭,郭嘉臉上浮現一片愁雲,也沒有剛才的淡然。
“此戰兇險,敵軍數量眾多,乃驚世之戰,覆國之戰,吾並不樂觀!”
“隻有四勝四敗!將軍聽聽即可,莫要放在心上!”
斷其糧草,不攻自破,反之為敗!
軍民齊心,拚死力戰,反之為敗!
奇略奇兵,重創敵首,反之為敗!
天災瘟禍,庇佑大漢,反之為敗!
四勝四敗,看似勝負一半,卻讓人覺得贏麵很小。
“奉孝有子房之名,難道就沒有個必勝的謀略?”
此言一出,郭嘉沉默了,轉頭望向周圍,好似有難言之隱。
韓星河馬上迴道:“在座之人皆是吾之心腹,但說無妨!”
郭嘉點了點頭道:“有!殺其主,亂其國!”
聽完這話,眾人皆臉色尷尬的轉移目光。
韓星河也隻能微笑迴應,不予評價。
且不說這計謀有多高深,而是這難度太大了,幾乎沒可能執行。
說了等於沒說,力量懸殊的戰爭,即便是頂級謀士也無濟於事啊。
遠的不說,就單單鮮卑就很難滅掉。
鮮卑蟄伏多年,恰好還出了幾個優秀的首領,包括曾經在並州俘虜的拓跋鄰。
早知如今這樣,還不如當初一刀給他噶了。
拓跋鄰算不上雄主,但絕非庸才之輩,心有大誌。
現在看來,他一心想統一各部落,南下奪取中原,深受大漢文化影響,說不定他老師都可能是個漢人。
鮮卑部落眾多,上百萬的騎兵,弓馬嫻熟,非力戰能克。
高句麗與大熊那邊的玩家,數量不詳,但絕對多的可怕。
也就是說,郭嘉之謀,華而不實,徒有其表。
至少,以當下的實力狀態,根本辦不到。
韓星河迴敬了一杯酒,開口道:“我與你主有私仇,但是我信得過你,也隻信你一人!”
“非汝之令,吾不從也!望兄左右斡旋,免他人從中作梗!”
郭嘉點頭:“幸得將軍信任,吾必盡心而事!”
推杯換盞,一切盡在不言中。
所有事情都沒有詳談,但是又能不約而同的往一個方向去想。
也許這就是默契,來自聰明人的雙重肯定。
太平道隻有一個要求,供應糧草,吃飽飯,聽從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