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輸贏,這仗都得打。


    隻有在戰鬥中,才能尋找新的戰機 。


    這事就和找對象一樣,追到追不到都得上。


    在追求的過程中,改變策略,發掘對方心思,愛好,找準機會直接拿下。


    彭脫召集了城中所有的渠帥議事,眾人齊聚蔡府。


    蔡文姬沒有什麽怨言,嚷嚷著要跟著韓星河一起。


    福伯卻一直板著個臉。


    蔡家原來的家丁,基本都迴鄉下了。


    蔡邕走了幾個月,不可能把人一直養在家中。


    說起來,蔡文姬還有個妹妹,叫蔡媛,才才7歲,去年因為中原大旱,又有瘟疫,便送去了吳地羊家。


    算是投靠親戚去了,一同去的還有蔡家的部分家眷。


    蔡邕的這幾年編著史書,也是在吳地羊家進行。


    今年迴來陳留,沒想到卻趕上了天下大亂。


    以往的蔡府,文人雅士齊聚,經常吟詩作對,討論經文。


    如今卻是一眾反賊頭目在此談天說地。


    福伯不時歎氣,心中憋屈的很,有辱蔡家名聲。


    隻不過這老頭沒說,韓星河也沒想到這塊。


    這事就是個燈下黑,雖然身為反賊,但是韓星河並不認為自己就是壞人。


    住在蔡家,還能保護蔡文姬,多好的一件事。


    蔡文姬現在已然沒有了陣營立場的偏見,早看淡了,也不會多想。


    彭脫是大方渠帥,龔都和黃邵是中方渠帥。


    何儀,何曼,吳霸,張闓,韓星河都是小方渠帥。


    這次會議,主要是討論如何破敵,誰來指揮。


    主人公當然是韓星河和黃邵。


    彭脫的存在感有些低,他提議讓韓星河指揮全局,並沒有得到所有人認同。


    很尷尬,四票對四票。


    氣氛沉寂了許久,雙方陷入了僵局,黃邵不讓步,他不願把自己的十萬大軍交予一個異人掌控。


    當主帥,可以獲得經驗,聲望,韓星河自然也不想讓步。


    何儀直言道:“韓兄,不是我等不信任你,是此事不合規矩,憑你僥幸贏了一次,就想以小方渠帥之名指揮戰鬥,難免有些兒戲了!還望你以大局為重!”


    黃邵也冷言道:“你也說了,此戰關乎太平道生死存亡,將這幾十萬人的性命全交於你手,萬一敗了,你對得起這麽多將士麽?”


    韓星河反問道:“那你指揮,可能百分百取勝?”


    “不能,但我等與朱儁交鋒數次,還算有些經驗!比你肯定要強一些!”黃邵說的不無道理,眾人紛紛點頭。


    麵對質疑,韓星河有心而無力,根本沒辦法反駁,自己確實沒有必勝的把握,也沒對戰過朱儁,對此人了解很少。


    看三國的人,都知道東漢三明,盧植,皇甫嵩,朱儁,挽大廈之將傾,救東漢於水火。


    可惜這三人,黃巾起義以後就碌碌無為,名聲大不如從前。


    多數玩家對各大諸侯,都比較了解,史書也記載的比較多,但對這三人,了解很少。


    “彭帥,先講一下斥候打探迴來的情報吧!”剛不過,韓星河隻好先轉移話題,重新找機會。


    彭脫起身說道:“朱儁兩千先鋒兵前些日子便來陳留了,都是騎兵,他的步兵,一直在準備攻城器械,還有糧草輜重,儼然是要打長久戰的準備!隻是最近幾日有些奇怪,不知為何,突然急行軍,直奔陳留,似乎要速戰速決!”


    黃邵也點頭道:“據我的了解,朱儁為人謹慎,一貫的作風都是步步為營,不貪功冒進,波帥也曾感歎,與之交戰,極難發現破綻,更無機會兵行險招,這也是為何波帥甘願親身為餌,誘他出戰的原因,可惜...最後 還是沒能成功!”


    韓星河默不作聲,耐心聽著,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便是這樣。


    戰場交鋒,不單單是行軍布陣,還要了解對方主帥的性格,處事風格。


    有的人喜歡出奇製勝,有的人喜歡穩紮穩打,還有人兩相結合。


    縱觀華夏幾千年的戰爭史,出現的軍事天才太多了。


    戰國時期,戰術,戰略相對還是保守一些。


    秦朝以後,兵法概論形成體係,作戰不拘一格。


    最早的應該是戰神白起,喜歡打殲滅戰,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


    即便敵軍敗了,白起的做法也不是窮寇勿追,而是窮追猛打,力求全殲。


    他的這種打法,最重視情報,在開戰之前必定會多方偵察敵情,以求準確了解全局形勢。


    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


    將帥不和,君臣離心離德、城池不修、守備鬆懈,這些破綻,都是白起戰略中的關鍵因素。


    白起掌軍時期的秦軍斥兵和間諜的軍事素養極為過硬,近乎單向透明的情報,讓他總能準確抓住敵軍的破綻,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占據有利地形,重注野戰營寨建設,多布疑兵,亂人耳目,時機一到,果斷出擊。


    李牧作為戰國名將,最為擅長的就是用出其不意的陣型去攻克敵方,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王翦,孫武,廉頗等等一大堆名將,都有各自的作戰風格。


    再者是項羽,他打仗,都是正麵剛,從來不慫,靠勇猛,靠打擊敵軍士氣為主,破釜沉舟一戰敗章邯,3萬鐵騎破劉邦56萬。


    這種人往往身先士卒,麾下士兵盲目崇拜,跟著主將就是幹就完事,需要很強的凝聚力,執行力。


    他這種打法,基本沒人能學來。


    韓信作戰常常是正戰+奇戰+計謀,屬於變化最多的套路,善用騎兵。


    他屬於後輩,在前人的基礎上,集眾人特長於一身,去其糟糠,重新改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可以說,韓信是什麽仗都能打,別人的套路,他都會,這也是為何他被稱為兵仙的原因。


    李廣、李陵、衛青,馬援,霍去病,曹操,南朝的陳慶之,蒙古鐵木真,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都對戰術戰略進行了升級。


    本意上來說,大多都是沿用成型的戰術體係,隨機應變,舉一反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天吹泡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天吹泡泡並收藏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