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鬥讓所有的人有一種恍惚的感覺,他們都沒有感覺到這是一場戰鬥,甚至連演習也算不上,與其說是他們奪取了淡水城,還不如說接管了淡水城,一切都是如此的順利,這有些不可思議。
鄭六傻就道:“看來我們得開一次中高層會議了,如果這樣的思想泛濫了,可不是一間好事情。”
二十八傻也點頭,他們都在海上圍堵,並沒有感受到這麽深刻,所以,他們還能保持些清醒,覺得這樣的思想要不得。
八十傻就沒有這想法,他笑道:“六哥,哈哈……你是沒有看到啊,那哪裏是什麽戰鬥,就幾排槍,連炮都沒有用,然後就都搞定了。大首長說什麽來著,代差,對就是這叫武器代差壓製,他們一點機會都沒有。”
但是參謀長卻搖頭道:“我支持上級的決定,是應該開個會敲打敲打,提個醒,甚至來個當頭棒喝很重要。”
於是,會議就在淡水城召開了,並形成了文件,被快船送迴了上海。
鄭勇看到這些已經是十天之後的事情了,他看了攻取淡水城的過程,也有些無語,這差距是有點大,而這已經是他強製壓下一代來的結果了,如果步槍機槍上了,這更沒有辦法打,當然,這樣的大殺器,最好是不要用,放著也好,不要輕易拿出來,讓這個世界知道的越多,那麽技術就會擴散的越快,畢竟我們現在的國內,也隻是部分的技術高於西方,而整體上來說,與他們的技術還是有差別的,而這種差別不是個別的差別,而是整體上的,嚴格來說是體係之間的差別。
從思想上來講,西方人的技術約束力要比中國人低的多,他們隻有教會有點約束力,其實,他們的個人與政權並沒有這方麵的約束力,所以,他們就更加的容易突破。還有一點,那就是西方人的戰爭,這一打就是好幾個國家幾百年的規模,如果加上奧斯曼的因素那就地域更大,時間更久。
也就是說,西方人的生存環境要比中國人更加的困難,他們被逼到了懸崖上,屬於窮途末路,易經說:數窮則變,變則通。這些西方人被逼的無路可走,所以他們就隻能發展海航,因此才有了大航海時代,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而航海是一個技術活,這裏麵的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時間,空間,組織與製造,於是,數學,天文,光學,地理,物理,化學,材料學,等等,都要跟上去,不然就會出事,就會失敗就是死人。
而戰爭需要的是武器,製造更有威力的武器也是生存的必須,所以,西方人打了幾百年,他們就被逼著學習研究了幾百年,所以,這幾百年他們是在拚命的搞技術,而中國人呢?其實,大明所麵臨的問題並不大,不管是蒙古還是女真,他們的力量相對都不高,與大明相對比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其實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也就是說,隻要大明能真實的拿出十分之一的力量來,就可以輕鬆搞定這一切。
然而,問題就是大明,連百分之一都拿不出來。
如此巨大無比的體量,對應的是如此巨大無比的腐敗,內部的問題要比外部的問題大的多,而最大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基數太大,沒有地方安放,也沒有方法利用。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而其他的都是小問題,包括北方的威脅,其實也不值一提。
然而這樣的一個問題,卻並沒有人能提出什麽解決的方法來,巨大的人口沒有辦法被導向更有用的方向,最終就會淤積出問題出來,如此,一有天災氣候不利,那就會出現崩潰,而由於整體上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最終就會產生整體上的崩潰,而這一現象,其實就是社會從整體上進行數量的消解,以便讓人口數量迴到一個正常的安全的數量上來。
這個問題其實並非不可以解決,最簡單的就是擴張,中國四周有大量的領土,可是,中國人卻因為政治與文化上的原因,他們就窩在家裏,不肯出去,如此痛失了擴展的機會,讓中國本應更大更強的局麵,沒有出現。
這其實是很不正常的,這一問題是從宋朝開始的,在唐朝時,中國人還在大力擴展版圖,隻是版圖真的有點太大了,所以,真的管理困難,而中央一統又不可能再出現一個封建製,所以,最後玩崩了盤,大唐因此而結束了。
到了宋,意外的出現了一個趙匡胤,他獲取政權的吃相太難看了,也就是說,宋政權的政治正確性真的太差了,所有的大朝,它是最差的,這比晉還要差勁。
為了彌補這一重大的缺陷,趙匡胤,就弄了一個重文而輕武,其實就是自廢武功,讓國家的武力值降低,這樣子就不會再出一個陳橋兵變了。
臥槽!這個王八蛋!如此中國就出現了一個文弱病,他老趙家的政權是穩了,可是,整個中國卻不穩了,所以,第一個被完全覆滅的漢族政權就是宋,也就是中華文明第一次被異族統治就是來自於宋朝,原因就是趙家的政權得之不正,政治不正確所造成的。
所以說,大宋之後無中華,就是因為,大漢族政權,被第一次中斷了。看看明朝的政治與習俗,帶了多少蒙古的基因你就知道,這裏麵的影響有多大了。
當然,之後又出了個王八蛋,叫朱元璋,他為了大權獨覽,而去消了丞相之位,如此,皇帝的權力就被擴大了,受約束力基本沒有了,這是皇帝絕對自私的極端化。當然,這還不算,他又讓文人科舉,隻考朱熹的文章,別人的都不用。就是因為朱熹姓朱,而朱熹是嚴於對人卻寬於對己,他喊出了存天理滅人欲,可是,他自己的欲望卻從來也不滅,如此……八股取士,漢文人的思想被局限被僵化了。
又加之他為了拉攏文人,許諾了些好處,比如不交稅不上賦,這樣為土地的兼並打開了後門,而他又痛恨文人官宦,給官員的工資非常的低,低到他們隻能不至於全家餓死,這自私可能?當官的窮到這樣,他們還當個屁的官,於是,他又為貪汙腐敗打開了後門。
同時他又繼承了元的戶籍製度,把匠戶搞成了賤籍,這讓中國的工業技術徹底的趴了窩,讓我們在技術上讓西方輕鬆超越;他還搞了個衛所製,吹噓說不花國家一分錢養了二百萬軍隊,好吧,有這樣的好事嗎?因此,又給軍隊挖他深不見底的深坑,再加之他又繼承了宋朝的文官製度,繼續強文弱武,於是,大漢政權第二次被異族覆滅的所有基礎,就都被他給搞齊了。
大明一朝也罷,大宋一朝也罷,真的不是北方太強,而是我們的武力被廢了,大宋防武人防到了殺嶽飛都用了莫須有的罪名了,難道當時的皇帝不知道嗎?難道真的秦檜的意思嗎?並不是,而是皇帝,他在防武人,不允許武人過於強大,之前對韓世忠,之後對嶽飛,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武人想放個屁都要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才敢放出來,這樣的武人,哪裏還是武人,明明的受氣的小媳婦啊,這樣的武人能上陣打仗嗎?
所以,就流傳出了,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丁的俗話出來了。
就是因為有了趙匡胤有了朱元章,才會有了元朝和清朝,如果沒有這兩個人,元朝不會,成吉思汗連成長的基礎都不存在,所以,也不會打到歐洲去,也不會把中國的技術都輸送了過去,讓西方人有了化學和四大發明。
大宋是中華文明科學技術的天花板,之後的元明清,都沒有超過宋朝,什麽意思?中國人原地踏步,在技術,而非文化上。七百年!
這七百年,西方人喝足了宋朝,以及部分明朝的中國技術積累,最終全麵發展,超越了中國,這也是中國首次在技術上被異民族所超越。
隻是文明技術上的被超越,但我們在文化上卻一點也不落後於西方,而且,直到清未,在文化也是領先很多的,然後,五四來了,徹底否定傳統文化,打倒孔家店……臥槽!繼趙匡胤與朱元璋之後,又出了一群王八蛋!
如此,我們在肉體和靈魂上,都徹底的完成了自我的毀滅,徹底的躺平了,徹底的卑賤化了,我們竟然開始哈韓,哈日,哈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五千年的或者更久的一個天朝大國,泱泱中華,就這樣淪落為地球最自卑的一個民族。
感謝這些王八蛋們,你們,得逞了!
鄭勇突然握緊了拳頭,眼中含著淚,這一幕,絕不能再出現了,到此為止吧!
於是,他開始提筆寫起文件來,告誡鄭六傻他們,一定要戒驕戒躁,要雄鷹搏兔,全力以赴,以最小的代價,把整個大員,拿下來!
同時,給柳如是,給鄭八傻讓他們把李青山集團與紅娘子集團,調理好,即調整與理順內部結構,把部隊牢牢的控製在手中並管理好訓練好,為大反攻做好準備。
因為,就在鄭六傻他們攻擊大員的紅毛番的時候,清兵已經開始進攻南明了,而且,非常順利,勢如破竹,大明的腐敗是整體性的,所以,南明也沒是一個例外,被掃進垃圾堆是必然的。
在鄭勇憤筆疾書的時候,山東鄭勇集團訓練基地也召開了會議,隻有一個議題,催促鄭勇立即北歸,迴山東坐鎮,因為,南明支撐不住了。
而上海的防禦設施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基本可以確保上海的安全了。
但是,現在的南京卻已經是岌岌可危了,已經有很多人開始逃跑,畢竟 這裏的有錢人有權人很多,君子可不立危強之下,權貴們的生命更是金貴無比,所以,他們隻要能感覺到危險,第一就是要逃到安全的地方去,每天好吃好喝的,還是美女睡著,這日子憑什麽就要去死呢?有人去了杭州,也有人去廣州,而魏國公卻都沒有去,他想起了鄭勇的話,上海。
對,就是上海,這上海。上海可是自己這女婿一直在經營著的,從山東的保衛戰來看,清兵並沒有辦法拿下,所以,他們才會轉向江南的弘光朝,而弘光朝又不爭氣,特別是內部的文官之間還在鬥爭,因為,福王當初和文官們是有仇的,在立太子時,萬曆可是因為鄭貴妃的原因要立他的,然而,文官自麽會讓皇宮的手伸到前朝來,這不是牝雞司晨了?所以,文官們就為了這立太子而與萬曆和鄭貴妃掀起了國本之爭。
文官們可以說是前赴後繼,不懼生死,最終硬生生逼著放棄了立福王的想法,而也因此,文官和福王之間當然就有了仇恨,本來是誰也不理誰,你當你的王,我占我的朝堂,可是,出了李自成逼死崇禎之事,然後就出現了重新新帝的事,而立誰呢?有人要立福王之子,這一下子又戳到了文官們的痛處,因此,他們也推出了自己的人選,就是潞王。
按照長幼有序的標準,福之子那是沒有爭議的,可是,文官卻與福王有仇,為了阻止福王立太子,可是死了好幾個文官,被打屁股的更不在少數,文官對於福王一點好感也沒有。
同時,福王為了表明自己沒有野心,也是吃喝玩樂樣樣學全,而他的這個兒子,除了學會了這四樣,別的什麽都不會。
這樣的人品能當皇帝嗎?其實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文並不希望弄個有能力的上去,最好是平庸無能的皇帝,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把持朝政,實現垂拱而治了。
國家自有文官們來治理,而皇帝隻要當個吉祥物就可以了,這是文官們的理想,這就有點君主立憲製的味道了,如此,內閣首輔,其實就成了後世英國的首相,能這樣其實也不錯。
所以,雖然大明的皇帝都不怎麽樣,可是,國家還是在照常運轉的,因為,這個皇帝除了給文官們搗亂,他們也做不到什麽。直到崇禎,他是真想把國家治理好,結果就把大明治沒了。
說實話老朱家的皇帝在中國大朝來將,應該是質量最差的,或許隻有朱高熾與朱佑樘還能被提一提,其他的,都提不起來。
而福王與潞王誰當皇帝,文官並不放在心上,因為,國家最終是要他們來治的,而不是皇帝,特別是崇禎的表現來看,皇帝越是勤政,國家就會越亂越差,所以,朱家人在培養皇帝這一方麵,技能直接沒有點開,徹底廢柴了。
然而廢柴有廢柴的好,他們越是無能越好,你不上朝才好呢,所以,文官們所以爭就是因為,與福王的仇,這一爭仇更深了。
仇更深了爭得就更厲害了,這樣的一個朝堂還能做出什麽事情來?團結一致對外,開玩笑呢,繼續黨爭要緊,別的都不是事。
這樣子的南明朝內部幾乎就是一盤散沙,就不要說一加一等於二了,連一也等不出來,可能都已經出了負數,這人越多反而越差勁。
所以,這南明朝看著好像是天下四大勢力最強的,可是,實際上他們卻是最弱的,這一點洪承疇,寧完我,範文程早就說的明明白白了,直到從濟爾哈朗的嘴裏說出來才算是一錘定音。
但是,他們不知道,雖然看似天下有四大勢力,其實,就隻有兩大勢力,他們以為的張獻忠殘部與紅娘子李岩部,都是隸屬於山東鄭勇集團,所以,其實,天下現在隻有三股勢力,大清,南明,鄭勇。
可是他們不知道啊,所以,就由濟爾哈朗製定了他們的大戰略,把先後攻擊的戰術給搞清楚了之後,就對三方進行防禦,對南明進行了進攻。
他們的進攻非常的順利,而另外三方居然很配合,並沒有趁機搞什麽事情,都老老實實的在一旁做觀眾,這一點讓大清的貴族們很開心,這一下隻要滅了南明,那就會有吃不完的糧,花不完的錢,之後,再去滅張獻忠的大西國,另外兩個繼續觀眾,那就滅了大西國去滅紅娘子,最終集中全國之力滅山東,如此霸業可成也。
大清的貴族們在高興的時候,三個觀眾也很高興,他們其實都不方便去滅了南明,不是打不過,是後遣症有點大,現在有了一個替死鬼,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魏國公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去上海。
他先是讓府上與鄭勇交好的兩個後輩徐文爵與徐仁爵兩個護送徐春燕到上海去與鄭勇完婚,以前他還有些生氣,因為,鄭勇前後迎娶了郡主朱淑蕊,又娶了公主朱媺娖,自己的閨女去了能排到第幾名?所以,他雖然並沒有毀婚,可是也並沒有著急給女兒成親,他就是想一拖待變,如果有機會他還是想斷了這婚事,給女兒招一個新夫,能讓女兒成為正室,然而,卻又遭到了徐春燕的反對,她是非鄭勇不嫁的。
這女人也很有意思,那就是這男人的女人越多,她們就越想向裏麵湊,同時,徐春燕可是被鄭勇救過命,心早就許了他的,所謂先入為主,再很難心係別的男人了。
而現在的形勢魏國公再也沒有了別的想法,南明他並不看好,那麽就隻能選擇一條退路,而鄭勇就是一條不錯的退路,一來他們有翁婿這層關係,二來他們合作多年,關係也還不錯,現在大廈將傾了,魏國公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鄭勇,能以一省力之抵抗得住滿清的虎狼之師,雖然沒有取勝,可是,隻要不敗那就是勝利,反觀看似強大的南明,幾乎擁有大明的半壁江山,兵力更是超過百萬,然而又如何呢?還不是不堪一擊,這眼看著就不行了。
所以,他就果斷的投向了鄭勇,反正他是不會投降滿清的,寧可死或者迴鄉務農也不會降清,他丟不起那人,自己的祖先是不可以被汙點的。
二徐一聽激動得不得了,雖然他們麵對此時的形勢並沒有什麽能力和辦法,可是,鄭勇卻能在山東抗擊清軍的攻擊而不敗,這就讓他們敬佩的不得了,他們也是不肯降清的,所以,送徐春燕去完婚,他們願意。
隻是這一次去送春的人有些多,家裏的女眷幾乎全體出動,又是下人,外圍除家子弟等等,數百人之眾,徐家這一次嫁女聲勢之大,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且,這還是一名遮女呢。
所以,很多人都看出了其中的貓膩,於是,很多和魏國公府上走得近的人立即也行動了起來,打著賀婚參加婚禮的名義,紛紛派出了龐大的隊伍,最終的人數竟然達到了近兩千人,這事立即轟動了整個南京,很多人立即眼紅了,於是,托親戚找關係,之後又有很多人跟隨,這送親的隊伍立即過了萬,聲勢再度擴大,而加入的人就更多了,最終浩浩蕩蕩有五六萬人之多,一起向上海而去,以至於送親人之多,前麵的已經到了上海,後麵的還在南京沒有出城門,這也成了一大奇觀,被很多人驚歎不已。
鄭六傻就道:“看來我們得開一次中高層會議了,如果這樣的思想泛濫了,可不是一間好事情。”
二十八傻也點頭,他們都在海上圍堵,並沒有感受到這麽深刻,所以,他們還能保持些清醒,覺得這樣的思想要不得。
八十傻就沒有這想法,他笑道:“六哥,哈哈……你是沒有看到啊,那哪裏是什麽戰鬥,就幾排槍,連炮都沒有用,然後就都搞定了。大首長說什麽來著,代差,對就是這叫武器代差壓製,他們一點機會都沒有。”
但是參謀長卻搖頭道:“我支持上級的決定,是應該開個會敲打敲打,提個醒,甚至來個當頭棒喝很重要。”
於是,會議就在淡水城召開了,並形成了文件,被快船送迴了上海。
鄭勇看到這些已經是十天之後的事情了,他看了攻取淡水城的過程,也有些無語,這差距是有點大,而這已經是他強製壓下一代來的結果了,如果步槍機槍上了,這更沒有辦法打,當然,這樣的大殺器,最好是不要用,放著也好,不要輕易拿出來,讓這個世界知道的越多,那麽技術就會擴散的越快,畢竟我們現在的國內,也隻是部分的技術高於西方,而整體上來說,與他們的技術還是有差別的,而這種差別不是個別的差別,而是整體上的,嚴格來說是體係之間的差別。
從思想上來講,西方人的技術約束力要比中國人低的多,他們隻有教會有點約束力,其實,他們的個人與政權並沒有這方麵的約束力,所以,他們就更加的容易突破。還有一點,那就是西方人的戰爭,這一打就是好幾個國家幾百年的規模,如果加上奧斯曼的因素那就地域更大,時間更久。
也就是說,西方人的生存環境要比中國人更加的困難,他們被逼到了懸崖上,屬於窮途末路,易經說:數窮則變,變則通。這些西方人被逼的無路可走,所以他們就隻能發展海航,因此才有了大航海時代,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而航海是一個技術活,這裏麵的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時間,空間,組織與製造,於是,數學,天文,光學,地理,物理,化學,材料學,等等,都要跟上去,不然就會出事,就會失敗就是死人。
而戰爭需要的是武器,製造更有威力的武器也是生存的必須,所以,西方人打了幾百年,他們就被逼著學習研究了幾百年,所以,這幾百年他們是在拚命的搞技術,而中國人呢?其實,大明所麵臨的問題並不大,不管是蒙古還是女真,他們的力量相對都不高,與大明相對比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其實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也就是說,隻要大明能真實的拿出十分之一的力量來,就可以輕鬆搞定這一切。
然而,問題就是大明,連百分之一都拿不出來。
如此巨大無比的體量,對應的是如此巨大無比的腐敗,內部的問題要比外部的問題大的多,而最大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基數太大,沒有地方安放,也沒有方法利用。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而其他的都是小問題,包括北方的威脅,其實也不值一提。
然而這樣的一個問題,卻並沒有人能提出什麽解決的方法來,巨大的人口沒有辦法被導向更有用的方向,最終就會淤積出問題出來,如此,一有天災氣候不利,那就會出現崩潰,而由於整體上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最終就會產生整體上的崩潰,而這一現象,其實就是社會從整體上進行數量的消解,以便讓人口數量迴到一個正常的安全的數量上來。
這個問題其實並非不可以解決,最簡單的就是擴張,中國四周有大量的領土,可是,中國人卻因為政治與文化上的原因,他們就窩在家裏,不肯出去,如此痛失了擴展的機會,讓中國本應更大更強的局麵,沒有出現。
這其實是很不正常的,這一問題是從宋朝開始的,在唐朝時,中國人還在大力擴展版圖,隻是版圖真的有點太大了,所以,真的管理困難,而中央一統又不可能再出現一個封建製,所以,最後玩崩了盤,大唐因此而結束了。
到了宋,意外的出現了一個趙匡胤,他獲取政權的吃相太難看了,也就是說,宋政權的政治正確性真的太差了,所有的大朝,它是最差的,這比晉還要差勁。
為了彌補這一重大的缺陷,趙匡胤,就弄了一個重文而輕武,其實就是自廢武功,讓國家的武力值降低,這樣子就不會再出一個陳橋兵變了。
臥槽!這個王八蛋!如此中國就出現了一個文弱病,他老趙家的政權是穩了,可是,整個中國卻不穩了,所以,第一個被完全覆滅的漢族政權就是宋,也就是中華文明第一次被異族統治就是來自於宋朝,原因就是趙家的政權得之不正,政治不正確所造成的。
所以說,大宋之後無中華,就是因為,大漢族政權,被第一次中斷了。看看明朝的政治與習俗,帶了多少蒙古的基因你就知道,這裏麵的影響有多大了。
當然,之後又出了個王八蛋,叫朱元璋,他為了大權獨覽,而去消了丞相之位,如此,皇帝的權力就被擴大了,受約束力基本沒有了,這是皇帝絕對自私的極端化。當然,這還不算,他又讓文人科舉,隻考朱熹的文章,別人的都不用。就是因為朱熹姓朱,而朱熹是嚴於對人卻寬於對己,他喊出了存天理滅人欲,可是,他自己的欲望卻從來也不滅,如此……八股取士,漢文人的思想被局限被僵化了。
又加之他為了拉攏文人,許諾了些好處,比如不交稅不上賦,這樣為土地的兼並打開了後門,而他又痛恨文人官宦,給官員的工資非常的低,低到他們隻能不至於全家餓死,這自私可能?當官的窮到這樣,他們還當個屁的官,於是,他又為貪汙腐敗打開了後門。
同時他又繼承了元的戶籍製度,把匠戶搞成了賤籍,這讓中國的工業技術徹底的趴了窩,讓我們在技術上讓西方輕鬆超越;他還搞了個衛所製,吹噓說不花國家一分錢養了二百萬軍隊,好吧,有這樣的好事嗎?因此,又給軍隊挖他深不見底的深坑,再加之他又繼承了宋朝的文官製度,繼續強文弱武,於是,大漢政權第二次被異族覆滅的所有基礎,就都被他給搞齊了。
大明一朝也罷,大宋一朝也罷,真的不是北方太強,而是我們的武力被廢了,大宋防武人防到了殺嶽飛都用了莫須有的罪名了,難道當時的皇帝不知道嗎?難道真的秦檜的意思嗎?並不是,而是皇帝,他在防武人,不允許武人過於強大,之前對韓世忠,之後對嶽飛,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武人想放個屁都要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才敢放出來,這樣的武人,哪裏還是武人,明明的受氣的小媳婦啊,這樣的武人能上陣打仗嗎?
所以,就流傳出了,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丁的俗話出來了。
就是因為有了趙匡胤有了朱元章,才會有了元朝和清朝,如果沒有這兩個人,元朝不會,成吉思汗連成長的基礎都不存在,所以,也不會打到歐洲去,也不會把中國的技術都輸送了過去,讓西方人有了化學和四大發明。
大宋是中華文明科學技術的天花板,之後的元明清,都沒有超過宋朝,什麽意思?中國人原地踏步,在技術,而非文化上。七百年!
這七百年,西方人喝足了宋朝,以及部分明朝的中國技術積累,最終全麵發展,超越了中國,這也是中國首次在技術上被異民族所超越。
隻是文明技術上的被超越,但我們在文化上卻一點也不落後於西方,而且,直到清未,在文化也是領先很多的,然後,五四來了,徹底否定傳統文化,打倒孔家店……臥槽!繼趙匡胤與朱元璋之後,又出了一群王八蛋!
如此,我們在肉體和靈魂上,都徹底的完成了自我的毀滅,徹底的躺平了,徹底的卑賤化了,我們竟然開始哈韓,哈日,哈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五千年的或者更久的一個天朝大國,泱泱中華,就這樣淪落為地球最自卑的一個民族。
感謝這些王八蛋們,你們,得逞了!
鄭勇突然握緊了拳頭,眼中含著淚,這一幕,絕不能再出現了,到此為止吧!
於是,他開始提筆寫起文件來,告誡鄭六傻他們,一定要戒驕戒躁,要雄鷹搏兔,全力以赴,以最小的代價,把整個大員,拿下來!
同時,給柳如是,給鄭八傻讓他們把李青山集團與紅娘子集團,調理好,即調整與理順內部結構,把部隊牢牢的控製在手中並管理好訓練好,為大反攻做好準備。
因為,就在鄭六傻他們攻擊大員的紅毛番的時候,清兵已經開始進攻南明了,而且,非常順利,勢如破竹,大明的腐敗是整體性的,所以,南明也沒是一個例外,被掃進垃圾堆是必然的。
在鄭勇憤筆疾書的時候,山東鄭勇集團訓練基地也召開了會議,隻有一個議題,催促鄭勇立即北歸,迴山東坐鎮,因為,南明支撐不住了。
而上海的防禦設施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基本可以確保上海的安全了。
但是,現在的南京卻已經是岌岌可危了,已經有很多人開始逃跑,畢竟 這裏的有錢人有權人很多,君子可不立危強之下,權貴們的生命更是金貴無比,所以,他們隻要能感覺到危險,第一就是要逃到安全的地方去,每天好吃好喝的,還是美女睡著,這日子憑什麽就要去死呢?有人去了杭州,也有人去廣州,而魏國公卻都沒有去,他想起了鄭勇的話,上海。
對,就是上海,這上海。上海可是自己這女婿一直在經營著的,從山東的保衛戰來看,清兵並沒有辦法拿下,所以,他們才會轉向江南的弘光朝,而弘光朝又不爭氣,特別是內部的文官之間還在鬥爭,因為,福王當初和文官們是有仇的,在立太子時,萬曆可是因為鄭貴妃的原因要立他的,然而,文官自麽會讓皇宮的手伸到前朝來,這不是牝雞司晨了?所以,文官們就為了這立太子而與萬曆和鄭貴妃掀起了國本之爭。
文官們可以說是前赴後繼,不懼生死,最終硬生生逼著放棄了立福王的想法,而也因此,文官和福王之間當然就有了仇恨,本來是誰也不理誰,你當你的王,我占我的朝堂,可是,出了李自成逼死崇禎之事,然後就出現了重新新帝的事,而立誰呢?有人要立福王之子,這一下子又戳到了文官們的痛處,因此,他們也推出了自己的人選,就是潞王。
按照長幼有序的標準,福之子那是沒有爭議的,可是,文官卻與福王有仇,為了阻止福王立太子,可是死了好幾個文官,被打屁股的更不在少數,文官對於福王一點好感也沒有。
同時,福王為了表明自己沒有野心,也是吃喝玩樂樣樣學全,而他的這個兒子,除了學會了這四樣,別的什麽都不會。
這樣的人品能當皇帝嗎?其實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文並不希望弄個有能力的上去,最好是平庸無能的皇帝,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把持朝政,實現垂拱而治了。
國家自有文官們來治理,而皇帝隻要當個吉祥物就可以了,這是文官們的理想,這就有點君主立憲製的味道了,如此,內閣首輔,其實就成了後世英國的首相,能這樣其實也不錯。
所以,雖然大明的皇帝都不怎麽樣,可是,國家還是在照常運轉的,因為,這個皇帝除了給文官們搗亂,他們也做不到什麽。直到崇禎,他是真想把國家治理好,結果就把大明治沒了。
說實話老朱家的皇帝在中國大朝來將,應該是質量最差的,或許隻有朱高熾與朱佑樘還能被提一提,其他的,都提不起來。
而福王與潞王誰當皇帝,文官並不放在心上,因為,國家最終是要他們來治的,而不是皇帝,特別是崇禎的表現來看,皇帝越是勤政,國家就會越亂越差,所以,朱家人在培養皇帝這一方麵,技能直接沒有點開,徹底廢柴了。
然而廢柴有廢柴的好,他們越是無能越好,你不上朝才好呢,所以,文官們所以爭就是因為,與福王的仇,這一爭仇更深了。
仇更深了爭得就更厲害了,這樣的一個朝堂還能做出什麽事情來?團結一致對外,開玩笑呢,繼續黨爭要緊,別的都不是事。
這樣子的南明朝內部幾乎就是一盤散沙,就不要說一加一等於二了,連一也等不出來,可能都已經出了負數,這人越多反而越差勁。
所以,這南明朝看著好像是天下四大勢力最強的,可是,實際上他們卻是最弱的,這一點洪承疇,寧完我,範文程早就說的明明白白了,直到從濟爾哈朗的嘴裏說出來才算是一錘定音。
但是,他們不知道,雖然看似天下有四大勢力,其實,就隻有兩大勢力,他們以為的張獻忠殘部與紅娘子李岩部,都是隸屬於山東鄭勇集團,所以,其實,天下現在隻有三股勢力,大清,南明,鄭勇。
可是他們不知道啊,所以,就由濟爾哈朗製定了他們的大戰略,把先後攻擊的戰術給搞清楚了之後,就對三方進行防禦,對南明進行了進攻。
他們的進攻非常的順利,而另外三方居然很配合,並沒有趁機搞什麽事情,都老老實實的在一旁做觀眾,這一點讓大清的貴族們很開心,這一下隻要滅了南明,那就會有吃不完的糧,花不完的錢,之後,再去滅張獻忠的大西國,另外兩個繼續觀眾,那就滅了大西國去滅紅娘子,最終集中全國之力滅山東,如此霸業可成也。
大清的貴族們在高興的時候,三個觀眾也很高興,他們其實都不方便去滅了南明,不是打不過,是後遣症有點大,現在有了一個替死鬼,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魏國公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去上海。
他先是讓府上與鄭勇交好的兩個後輩徐文爵與徐仁爵兩個護送徐春燕到上海去與鄭勇完婚,以前他還有些生氣,因為,鄭勇前後迎娶了郡主朱淑蕊,又娶了公主朱媺娖,自己的閨女去了能排到第幾名?所以,他雖然並沒有毀婚,可是也並沒有著急給女兒成親,他就是想一拖待變,如果有機會他還是想斷了這婚事,給女兒招一個新夫,能讓女兒成為正室,然而,卻又遭到了徐春燕的反對,她是非鄭勇不嫁的。
這女人也很有意思,那就是這男人的女人越多,她們就越想向裏麵湊,同時,徐春燕可是被鄭勇救過命,心早就許了他的,所謂先入為主,再很難心係別的男人了。
而現在的形勢魏國公再也沒有了別的想法,南明他並不看好,那麽就隻能選擇一條退路,而鄭勇就是一條不錯的退路,一來他們有翁婿這層關係,二來他們合作多年,關係也還不錯,現在大廈將傾了,魏國公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鄭勇,能以一省力之抵抗得住滿清的虎狼之師,雖然沒有取勝,可是,隻要不敗那就是勝利,反觀看似強大的南明,幾乎擁有大明的半壁江山,兵力更是超過百萬,然而又如何呢?還不是不堪一擊,這眼看著就不行了。
所以,他就果斷的投向了鄭勇,反正他是不會投降滿清的,寧可死或者迴鄉務農也不會降清,他丟不起那人,自己的祖先是不可以被汙點的。
二徐一聽激動得不得了,雖然他們麵對此時的形勢並沒有什麽能力和辦法,可是,鄭勇卻能在山東抗擊清軍的攻擊而不敗,這就讓他們敬佩的不得了,他們也是不肯降清的,所以,送徐春燕去完婚,他們願意。
隻是這一次去送春的人有些多,家裏的女眷幾乎全體出動,又是下人,外圍除家子弟等等,數百人之眾,徐家這一次嫁女聲勢之大,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且,這還是一名遮女呢。
所以,很多人都看出了其中的貓膩,於是,很多和魏國公府上走得近的人立即也行動了起來,打著賀婚參加婚禮的名義,紛紛派出了龐大的隊伍,最終的人數竟然達到了近兩千人,這事立即轟動了整個南京,很多人立即眼紅了,於是,托親戚找關係,之後又有很多人跟隨,這送親的隊伍立即過了萬,聲勢再度擴大,而加入的人就更多了,最終浩浩蕩蕩有五六萬人之多,一起向上海而去,以至於送親人之多,前麵的已經到了上海,後麵的還在南京沒有出城門,這也成了一大奇觀,被很多人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