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答應出山之後,靖南王便讓他住進戍京軍的府衙,隨時與他商討事情。


    他讓陳瑋開始搭建朝廷的框架,幫他挑選人才,袁宏的班底,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迴家耕田。


    他知道陳瑋很熟悉這個班底,而且相信陳瑋的眼光,陳瑋說能用的人,一定能用。


    看靖南王重用陳瑋,朱子賢不熟悉陳瑋,便問靖南王為什麽不用自己身邊的人,而且陳瑋是前朝重臣,一旦有異心,破壞性會很大。靖南王坦誠告訴她,他的身邊沒有這樣的治國大才,陳瑋是他能想到的最合適的人選。至於陳瑋會不會有異心,他不會去做這種假定。


    朱子賢聽了之後,讚賞地點了點頭,說道:“王爺大才,心胸廣闊,一定能創造一番偉業。”


    靖南王苦笑了下,說道:“比才,本王比不過愛妃,比治理能力,又比不上陳瑋,本王就是運氣好,有你們兩人相助。”


    朱子賢凝視了下靖南王,心裏想道:高傑的確是個英雄,不枉自己在他的身上傾注了那麽多心血。雖然輔助他登頂並非魔界所願,但如果能兩者兼得,倒也是自己的一番成就。


    有了靖南王的支持,陳瑋大刀闊斧,對現有班底進行了大膽改造,清退了一半的官員,但六部的首席大臣,他卻還空缺著。這六個首席大臣,可說是重中之重,他要慎之又慎之,在沒有特別合適的人選前,他寧願先空著。


    那些被清退的官員,對靖南王和陳瑋恨之入骨,憤然離京之後,一部分去找袁宏,一部分則去投靠其他藩王,希望能夠東山再起。


    朝廷的班底基本搭建好之後,讓靖南王感到最棘手的是如何與幾大藩王共治天下。袁宏的失敗已經告訴他,想吃獨食的人,往往適得其反,天下這麽大,不是一個人的野心可以覆蓋得了的,而且要想治理好天下,靠野蠻統治,根本不現實,所以,幾經考慮之後,他決定分塊而治。但如何分塊而治,需要好好斟酌。因此,他有去信給獨孤燕他們,邀請他們來京城共商大計,但獨孤燕他們沒有一個響應。獨孤燕他們沒有響應,靖南王可以理解,所以也沒有怪他們。


    陳瑋對靖南王分而治之的觀點不是很讚同,說這樣會削弱朝廷的控製力,而且會埋下隱患。靖南王知道他的顧慮,這是人之常情,但為了長治久安,就必須有所犧牲,必須放棄屠刀下的權力恐嚇。


    由於時局需要,靖南王看獨孤燕他們沒有表態,也就沒有繼續等下去,便把他登基的時間詔告天下,同時把他的施政方案公布天下,特別是關於藩王的政策,更是釋放出非常大的善意,給予各封地盡可能大的自治權,但賦稅方麵,卻有嚴格的要求,而且朝廷會派專員長駐各封地,監督各封地的賦稅收取情況。


    在靖南王看來,百姓能不能安居樂業,賦稅是個決定性的因素,他相信,隻要百姓安居樂業,每個封地的治理就是良性的,而且他相信,隻要是良性的東西,就會有很強的內在循環,不是某個人想打破就能打破的。


    詔書發出去之後,靖南王便靜等各方的迴應。他之所以提前發詔書,也是想把詔書當試金石,試探一下各方的反響。他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獨孤燕他們不認可他,那就用武力解決。他能打敗袁宏,他相信,他也能打敗獨孤燕他們。


    靖南王的詔書一出,第一個跳起來的人自然是前皇帝袁宏。


    從德康城出逃之後,在半路他便遇到了袁向陽的大軍。原來,袁向陽在接到太子的請援之後,馬上迴師支援德康城。在袁向陽看來,雖然他的大軍就算去了德康城也改變不了大局,但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袁氏王朝就這樣完了。


    現在他覺得很心痛,皇帝幾乎把所有的後路給斷了,好好的一個局麵,變成了四麵楚歌。但他能說什麽?又能做什麽?


    當初皇帝逼反獨孤燕,他就知道事情要麻煩了,所以他帶兵來西北之後,並沒有與獨孤燕開戰,而是不斷派人去見獨孤燕,遊說獨孤燕放棄前嫌,與皇帝重歸於好,再度為朝廷出戰。


    但獨孤燕已看清皇帝想殺他的心思,哪裏會再自投羅網,但他也沒有主動向袁向陽的部隊進攻,畢竟獨孤家幾百年的家風在他的心中根深牢固,讓他公開背叛朝廷,落井下石,他還做不出來。


    經過幾個來迴的遊說之後,雖然獨孤燕沒有答應他的請求,但袁向陽已知他暫時不會向皇帝宣戰,這也是他敢迴兵支援德康城的主要原因。隻是讓他想不到的是,他才迴到半路,皇帝便自己放棄了德康城,放棄了文武百官。


    看皇帝一個人出逃,袁向陽便知道袁氏王朝徹底完了,憤怒之下,真想一劍把皇帝給砍了。


    與袁向陽會合之後,袁宏便讓袁向陽率軍奔襲京城,趁機奪迴京城。但袁向陽不同意,說靖南王用兵如神,京城不可能沒有防備,而且京城牢固,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拿下的,一旦偷襲不成,靖南王的大軍迅速從德康城迴軍,馬上就對他們會形成合圍,到時插翅難逃,一定是全軍覆沒。


    雖然袁宏覺得袁向陽的顧忌很在理,但這時候他對靖南王已經恨之入骨,還是堅持讓袁向陽出兵。看袁宏一意孤行,袁向陽一氣之下,便向他請辭主帥之位,讓他親自帶軍。現在袁宏已經眾叛親離,唯一的依靠便是皇叔袁向陽,如果這個時候把袁向陽逼向絕路,那他真的是孤家寡人了。幾番權衡之後,他放棄了自己的主張,順從了袁向陽的意見。


    袁向陽知道,靖南王拿下德康城之後,很快就會出兵攻打他們,便撤軍迴到一座小城--平陽城,準備借城抵抗靖南王的進攻。


    現在他們隻有二十萬兵馬,又沒有天險和固城可守,隻有拚命了。袁宏已經見識到魔界高手的厲害,知道沒有異界高手幫忙,很難與靖南王抗衡,便催促袁向陽趕緊去仙界請金星門支援。


    這個問題,袁向陽已經與太子討論過。當初金星門弟子願意來援,是蔡文道的功勞,並非是他主導的,而且他知道袁氏的本家袁東祥已經失勢,金星門很難再大規模支援。所以袁向陽聽到袁宏又在說這事,很是鬱悶,告訴袁宏,金星門要支持的人並非是他們,而是董時宗。


    袁宏聽了之後,不作聲了,但心裏的恐懼越來越強烈。他已經意識到,袁氏王朝真的要亡了。


    過了幾天,他們沒有等到靖南王的大軍,反而是棄留在德康城的皇室人員來投靠了。原來,拿下德康城之後,靖南王並沒有為難他們,而是放他們出城,另覓去處。


    看靖南王沒有殺皇室人員,袁向陽倒是很佩服靖南王的大度,他做不到,袁宏更做不到。同時,他覺得應該是靖南王已經不屑向他們出兵,所以才沒有派兵來。想到這裏,他心裏很是悲涼,覺得愧對列祖列宗。


    雖然袁向陽感激靖南王手下留情,但袁宏卻不是這樣想,他覺得靖南王此舉,是在故意羞辱他,故意向他示威,所以更加恨靖南王了。


    看靖南王沒有出兵,袁向陽鬆了口氣,決定在平陽城休養生息,等待機會。


    在他看來,雖然靖南王拿下了京城和德康城,但天下未定,各方勢力虎視眈眈,特別是幾大藩王,不會那麽容易認可靖南王的,接下來,靖南王將成為各大藩王打擊的對象,現在他要做的,不是與靖南王正麵交鋒,而是等待機會,等到靖南王與其他藩王拚到兩敗俱傷的時候,他再出兵收複天下。


    他們本以為靖南王不會那麽快稱皇,所以看到靖南王要稱皇的詔書之後,不禁又驚又怒,特別是袁宏,更是氣急敗壞,暴跳如雷,怒罵靖南王無恥,說靖南王一個狗奴才,有什麽資格當皇帝。


    看皇帝氣急敗壞的,袁向陽怒道:“如果不是你胡亂折騰,會有今日之境地?!”


    袁宏正氣在當頭,看袁向陽竟敢罵他,更是生氣了,指著袁向陽罵道:“你是不是看到朕失勢了,也想學高傑這個逆賊?!”


    “你丟失先祖的基業,我作為長輩,罵你又如何?!難道你還想殺我不成?!”


    “你。。。。。。你大膽!”


    “我早就勸過你善待功臣,少點殺戮,你聽了沒有?就像獨孤燕,本可以為朝廷效力,卻給你逼成敵人,自毀左右臂,這怪得了誰?!”


    頓了頓,袁向陽又罵道:“當初讓你殺了高傑,你卻自以為聰明,以為一切盡在你的掌握之中,這可好,一個高傑就翻天覆地,把袁氏一族千年的基業毀於一旦,你就是袁氏家族的罪人!”


    袁宏給袁向陽罵得啞口無言,坐在那裏,象根木頭一樣,鐵青著臉。


    看袁宏不出聲,袁向陽長歎了口氣,說道:“現在一切指責都為時已晚,還是想想怎麽應對目前的殘局吧。”


    過了很久,袁宏問道:“皇叔有什麽良策?”


    袁向陽沉吟了下,然後說道:“先聯獨孤燕,再聯董時宗,讓他們聯合起來,征討高傑。”


    “這可能嗎?”


    “高傑沒有稱皇,可能很難,但現在高傑稱皇,情況大不一樣,就很有機會。”


    “既然皇叔有把握,那這事就辛苦皇叔了。”


    到了這般境地,袁向陽也沒有退路了,所以也沒有推辭,接下這項艱巨的任務。


    在他看來,袁氏王朝能不能保得住,成敗就在此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途之鏡花水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非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非語並收藏仙途之鏡花水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