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隱戶逼出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自打大唐建立以來,就一直在做這件事情,可至今為止,效果堪憂。
“朝廷已經下令不予追究他們賣掉的土地,甚至可擇鄉入戶,重新分配土地,難道還不夠嗎?”李世民有些無語道。
倒不是對李元景無語,而是對那些隱戶無語。
任由朝廷開出什麽樣的價碼,願意重新入戶的始終不多。
所以就造成了現在的問題,國家明明有很多人,但賬麵上的人數卻不多,而朝廷的收入也隻能是那二百五十萬人來提供的,但是這二百五十萬人也不是足額的土地。
所以現在因為隱戶太多,且不用參與任何國家發布的政令,雖然他們也失去了朝廷的保護,待遇等,可依舊有不少百姓羨慕那些隱戶,甚至有人直接丟下現在的家業跑出去當隱戶。
“不夠!”李元景雖然知道朝廷已經盡力了,但想把數以千萬計的隱戶逼出來,隻做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把隱戶逼出來很簡單,收掉他們主家的土地就可以了!”
“說的倒是輕巧,那些主家都是誰你心裏就沒點數?”李世民冷哼一聲。
五姓七望就是源頭,就算是二李也不例外,一些關係不太近的遠親,也是能夠享受到皇族帶來的便利,在長安或許他們不算什麽,但是在鄉間地位可不一般,他們手下也有不少隱戶。
真要是處理起來的話,二李才是真正最難處置的。
“很簡單啊,臣弟打算準備一下就去探索新的土地,若是遇到大小合適,又適合生存的無人島嶼,這不就是朝廷收迴土地的資本嗎?”李元景拋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想通過交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李世民愣了下,突然間想起之前李元景曾經寫的那封書信。
其中第五篇破局中就詳細的列舉了這件事情,世家影響之大,很難通過和平手段將其清除,但任之不管,則可動搖朝廷根基,當以封王將其送離本土,世家重心必然轉移屬國,朝廷則可趁機填補空白,加強中央集權。
“是的,封王哪有那麽容易的?若是在海外給他們一個國家,在本土還讓他們擁有這麽多的土地與財富,朝廷又為什麽要這麽做?難道是皇室的皇子填不滿這些地方嗎?”李元景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發現島嶼之後就立即進行測量記錄,將其擺在明麵上讓他們去挑選,一畝耕地可換五畝或者十畝,地不夠的就用錢來買,一貫一畝,五貫一畝,這些皇兄考慮一下即可。”
“隻有買了地才能封王,殿下這一招真是高明,就連老夫都想先排個隊了!”房玄齡朝著李元景伸出了大拇指,悄悄的看了眼李世民,暗暗吞了口唾沫。
“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可能會拒絕,而這個時候他們手中的土地就到了朝廷手中,這時候朝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在籍百姓缺額的田地補齊,餘下的全部計入官田,官田是不會給隱戶種的,這個時候這些隱戶也就隻剩下兩個選擇了,跟著他們的主家遠走他鄉,或者入籍重新拿到土地。”李元景嗬嗬一笑,官府隻要想刁難那些隱戶,他們絕對會在大唐寸步難行。
背井離鄉,沒人願意,就算是活不下去了,也要在這裏耗一段時間,實在是走投無路的時候,才會選擇離開。
“那移民怎麽辦?”李世民對這個建議隱隱的有些期待,隨即將目光轉移到了移民身上。
移民並不好做,以往的經驗,就是赦免那些囚犯,但前提是讓他們舉家遷徙到新的地方生存,真正自願移民的其實並不多。
“很好辦,全憑自願,各州縣分配一定的名額,將第一期的目標定為耽羅,而第一批移民為兩千戶,前期為軍民共建開墾,一年後進行第二批,逐次遷徙,而凡是參與報名移民的,身份不限。
在土地第一次產出之前,由朝廷負責他們的口糧,負責幫助他們建設房屋,除此之外,不論男女老幼,哪怕還在腹中的胎兒都算上。
有一個算一個,每人永業田一百畝,口分田一百畝,承諾全部是足授,按照畝產兩石來算,一個五口之家便有一千畝地,一年產出兩千石,就算因人少而管理不足導致產量下降,一千石還是可以保證的,而一家按照兩個男丁來計算,也不過拿出來四石糧食而已。
這個時候他們就該頭疼這麽多糧食該怎麽辦了?物以稀為貴,物以多而賤,對於多出來的糧食,朝廷則可低價收購,這不是穀賤傷農,到處都是糧食,朝廷隻要能收購,並且給個合理的價格,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而國家人口的增長,糧食存儲是必要,隻需將耽羅,倭國南部,以及琉球經營十年的時間,從此以後,不論大唐是遇到了天災還是人禍,都不會缺少糧食!”
現在的大唐幾乎就沒有足授的地,好一些的能給個一半,也就是加起來五十畝左右,有些狹鄉一個男丁甚至隻能給一二十畝,官府也不想這麽做,但是沒辦法啊,根本沒有足夠的地。
所以別看紙麵規定是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口分田,男丁人均一百畝,實際上裏麵水份大了去了。
朝廷隻要敢做出承諾人均二百畝足授,隻要有第一批敢吃螃蟹的跟著去了,後麵馬上就會有更多的人擠破腦袋想要跟著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另外就是朝廷承諾在這些地方建立書院,所有孩子都可免費進入學習,日後若是參加科舉,可適當加分!”李元景接著說道。
沒人想祖祖輩輩都當農民,沒條件的時候是不想了,但隻要有條件,大多數百姓還是想讓後輩去學習文化的,朝廷建立書院,免費學習,而且科舉還有加分項,這一套組合拳打出來,絕對能把大多數人打懵!
“加分?”李世民愣了下,加分又是什麽操作?雖然他知道這麽做對自己是有好處的,可這件事情該怎麽操作?“難道有同樣成績的考生,因為他來自於海外,所以就排在其他人前麵嗎?這樣豈不是有失公允?”
“不,可以分列兩榜,若是能夠殺入榜單,則優先安排,落榜之人中再選一定人數進行補錄,補錄這些人待遇與榜末相同,無須區別對待。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被發現,大唐的州縣會設置到各個地方,所需要的官員僅僅隻靠現在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李世民忽然間明白了李元景的意思,科舉的本意就是加強中央集權,用寒門士子來對抗世家門閥,從而達到拒絕壟斷的目的。
但寒門士子由於缺乏資源,所以經過幾十年來的科舉證明,他們的質量真的很一般,但若是朝廷在那些地方開辦書院,又有加分項的話,絕對是個好選擇。
“你想要什麽?”李世民麵色有些沉重的看向李元景,一心為公的李元景,不是他想要的李元景,他也不敢放心的去用。
李元景微微一笑,自己這個王爺想要活的舒坦,活的自由自在,就隻能離開大唐,不然在這裏也是處處受限製,造反什麽的就別想了,根本不可能的,也不現實,這個時期大唐就沒有適合造反的土壤。
所以,李元景很有自知之明的說道:“當然是想要一個能夠讓我滿意的封國,臣弟不僅不會出錢購買,朝廷反倒是還要支援一下臣弟,另外,遷徙的百姓至少二十萬戶起!”
“朝廷已經下令不予追究他們賣掉的土地,甚至可擇鄉入戶,重新分配土地,難道還不夠嗎?”李世民有些無語道。
倒不是對李元景無語,而是對那些隱戶無語。
任由朝廷開出什麽樣的價碼,願意重新入戶的始終不多。
所以就造成了現在的問題,國家明明有很多人,但賬麵上的人數卻不多,而朝廷的收入也隻能是那二百五十萬人來提供的,但是這二百五十萬人也不是足額的土地。
所以現在因為隱戶太多,且不用參與任何國家發布的政令,雖然他們也失去了朝廷的保護,待遇等,可依舊有不少百姓羨慕那些隱戶,甚至有人直接丟下現在的家業跑出去當隱戶。
“不夠!”李元景雖然知道朝廷已經盡力了,但想把數以千萬計的隱戶逼出來,隻做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把隱戶逼出來很簡單,收掉他們主家的土地就可以了!”
“說的倒是輕巧,那些主家都是誰你心裏就沒點數?”李世民冷哼一聲。
五姓七望就是源頭,就算是二李也不例外,一些關係不太近的遠親,也是能夠享受到皇族帶來的便利,在長安或許他們不算什麽,但是在鄉間地位可不一般,他們手下也有不少隱戶。
真要是處理起來的話,二李才是真正最難處置的。
“很簡單啊,臣弟打算準備一下就去探索新的土地,若是遇到大小合適,又適合生存的無人島嶼,這不就是朝廷收迴土地的資本嗎?”李元景拋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想通過交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李世民愣了下,突然間想起之前李元景曾經寫的那封書信。
其中第五篇破局中就詳細的列舉了這件事情,世家影響之大,很難通過和平手段將其清除,但任之不管,則可動搖朝廷根基,當以封王將其送離本土,世家重心必然轉移屬國,朝廷則可趁機填補空白,加強中央集權。
“是的,封王哪有那麽容易的?若是在海外給他們一個國家,在本土還讓他們擁有這麽多的土地與財富,朝廷又為什麽要這麽做?難道是皇室的皇子填不滿這些地方嗎?”李元景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發現島嶼之後就立即進行測量記錄,將其擺在明麵上讓他們去挑選,一畝耕地可換五畝或者十畝,地不夠的就用錢來買,一貫一畝,五貫一畝,這些皇兄考慮一下即可。”
“隻有買了地才能封王,殿下這一招真是高明,就連老夫都想先排個隊了!”房玄齡朝著李元景伸出了大拇指,悄悄的看了眼李世民,暗暗吞了口唾沫。
“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可能會拒絕,而這個時候他們手中的土地就到了朝廷手中,這時候朝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在籍百姓缺額的田地補齊,餘下的全部計入官田,官田是不會給隱戶種的,這個時候這些隱戶也就隻剩下兩個選擇了,跟著他們的主家遠走他鄉,或者入籍重新拿到土地。”李元景嗬嗬一笑,官府隻要想刁難那些隱戶,他們絕對會在大唐寸步難行。
背井離鄉,沒人願意,就算是活不下去了,也要在這裏耗一段時間,實在是走投無路的時候,才會選擇離開。
“那移民怎麽辦?”李世民對這個建議隱隱的有些期待,隨即將目光轉移到了移民身上。
移民並不好做,以往的經驗,就是赦免那些囚犯,但前提是讓他們舉家遷徙到新的地方生存,真正自願移民的其實並不多。
“很好辦,全憑自願,各州縣分配一定的名額,將第一期的目標定為耽羅,而第一批移民為兩千戶,前期為軍民共建開墾,一年後進行第二批,逐次遷徙,而凡是參與報名移民的,身份不限。
在土地第一次產出之前,由朝廷負責他們的口糧,負責幫助他們建設房屋,除此之外,不論男女老幼,哪怕還在腹中的胎兒都算上。
有一個算一個,每人永業田一百畝,口分田一百畝,承諾全部是足授,按照畝產兩石來算,一個五口之家便有一千畝地,一年產出兩千石,就算因人少而管理不足導致產量下降,一千石還是可以保證的,而一家按照兩個男丁來計算,也不過拿出來四石糧食而已。
這個時候他們就該頭疼這麽多糧食該怎麽辦了?物以稀為貴,物以多而賤,對於多出來的糧食,朝廷則可低價收購,這不是穀賤傷農,到處都是糧食,朝廷隻要能收購,並且給個合理的價格,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而國家人口的增長,糧食存儲是必要,隻需將耽羅,倭國南部,以及琉球經營十年的時間,從此以後,不論大唐是遇到了天災還是人禍,都不會缺少糧食!”
現在的大唐幾乎就沒有足授的地,好一些的能給個一半,也就是加起來五十畝左右,有些狹鄉一個男丁甚至隻能給一二十畝,官府也不想這麽做,但是沒辦法啊,根本沒有足夠的地。
所以別看紙麵規定是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口分田,男丁人均一百畝,實際上裏麵水份大了去了。
朝廷隻要敢做出承諾人均二百畝足授,隻要有第一批敢吃螃蟹的跟著去了,後麵馬上就會有更多的人擠破腦袋想要跟著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另外就是朝廷承諾在這些地方建立書院,所有孩子都可免費進入學習,日後若是參加科舉,可適當加分!”李元景接著說道。
沒人想祖祖輩輩都當農民,沒條件的時候是不想了,但隻要有條件,大多數百姓還是想讓後輩去學習文化的,朝廷建立書院,免費學習,而且科舉還有加分項,這一套組合拳打出來,絕對能把大多數人打懵!
“加分?”李世民愣了下,加分又是什麽操作?雖然他知道這麽做對自己是有好處的,可這件事情該怎麽操作?“難道有同樣成績的考生,因為他來自於海外,所以就排在其他人前麵嗎?這樣豈不是有失公允?”
“不,可以分列兩榜,若是能夠殺入榜單,則優先安排,落榜之人中再選一定人數進行補錄,補錄這些人待遇與榜末相同,無須區別對待。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被發現,大唐的州縣會設置到各個地方,所需要的官員僅僅隻靠現在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李世民忽然間明白了李元景的意思,科舉的本意就是加強中央集權,用寒門士子來對抗世家門閥,從而達到拒絕壟斷的目的。
但寒門士子由於缺乏資源,所以經過幾十年來的科舉證明,他們的質量真的很一般,但若是朝廷在那些地方開辦書院,又有加分項的話,絕對是個好選擇。
“你想要什麽?”李世民麵色有些沉重的看向李元景,一心為公的李元景,不是他想要的李元景,他也不敢放心的去用。
李元景微微一笑,自己這個王爺想要活的舒坦,活的自由自在,就隻能離開大唐,不然在這裏也是處處受限製,造反什麽的就別想了,根本不可能的,也不現實,這個時期大唐就沒有適合造反的土壤。
所以,李元景很有自知之明的說道:“當然是想要一個能夠讓我滿意的封國,臣弟不僅不會出錢購買,朝廷反倒是還要支援一下臣弟,另外,遷徙的百姓至少二十萬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