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建製尚存的人族援軍,它族首領身邊的戰群混亂許多。
令人遺憾的,護礦隊在這場戰鬥中並沒有表現出多麽出色的指揮能力。如果不是李儉確定組成護礦隊的人族戰士應當是在藏拙,他都要以為這場戰鬥中壓根不存在一個腦子好使的指揮體係。
護礦隊竟然會在作戰中失去可控的指揮體係,如此慘重的戰術失敗,在之後看來,一切的起因都能夠追究到使用空間迷陣。空間迷陣並沒有殺傷效能,從定位來看,這是一種控製手段,有輔助作用。
控製技能在遊戲裏麵總是受人歡迎的,但如果在以殺傷為目標的遊戲中隻有控製技能而無輸出手段,那就讓人頭疼了。
誠然,空間迷陣用得好,就是控製對手的好辦法。但護礦隊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將全部力量都用在構建迷陣,致使護礦隊中沒有一人可以在魔族陷入空間迷陣時出擊。這讓攻守同盟的眾人,不得不在要緊關頭擠出戰力,使得援軍與護礦隊的指揮體係完全不同——這便是令出多門的大忌。
二來,使用空間迷陣後,若是能讓援軍在空間迷陣中與魔族交戰,就算迷陣兩不相幫,接戰順序好歹能夠目視得出。但護礦隊不知道怎麽想的,竟然在援軍進入戰場的瞬間撤去了空間迷陣,反倒讓戰局撲朔迷離,援軍與魔族隻能扭打在一塊,各自為戰。
第三,護礦隊在撤去空間迷陣後,本應該組織像樣的攻勢,卻徑直撲向戰場,完全沒展現出高組織力的成建製作戰能力——就不說什麽空間配合、法術波次之類的東西了,哪怕來一個集體施法呢,打個線列步兵的技術也比打個中古時代的技術強吧。
但護礦隊什麽都沒做,用出空間迷陣似乎就已經耗盡了它們所有的戰術想法,剩下的動作全是昏招。
在混戰中脫隊的護礦隊戰士想要對戰局有所幫助,它們嚐試著重迴護礦隊序列,但這種嚐試在混亂的戰場中總是失敗。於是它們將目光轉向自家的首領。
在戰場上,一個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的王,總比任何旗幟都要容易跟隨。他們的存在就是這樣一種標誌:你想要勝利嗎?你想要跟隨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最應該跟隨的人嗎?那就加入到他們身邊,與他們一同鑄就偉業吧!
無論跟在什麽隊伍中,都不比跟在自家首領身後。不需要擔心事後問責,不需要擔心自己參加的戰鬥是沒有意義的。
如此淺顯的道理,護礦隊的戰士們當然知道。於是,越來越多的戰士在脫離護礦隊指揮後,徑直尋找自家首領。不需要語言交流,跟在首領身後參戰就是最好的表態。
李儉衝殺在第一線,修仙者的戰鬥與冷兵器時代、現代戰爭都有微妙的不同。修仙者的神識在信息探查方麵有著光學視角難有的優勢,麵對在光學視角中需要多波段配合才能發現的魔族,神識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它們的存在。
人族戰士都穿著較新版本的作戰服,作戰服上統一配備攝像頭。這些攝像頭獲得的數據會在局域設備網絡簡要分析,就像是昆蟲的複眼,利用本地設備處理數據,共享給在場戰士。
這在靈氣複蘇前的戰場上絕對是一件好事。每名戰士都可以調撥音像資源,並且擴展到無人設備,隻要通訊設備能支持,遠程作戰都是輕而易舉的。
不過在靈氣複蘇的戰鬥中,神識感應就可以幹許多光學信號共享能做的事。光學信號此時隻起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戰士們套在作戰服中,在靈氣複蘇的一開始,作戰服最大的效用是封閉人類士兵氣味外延,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接敵。這種設計被沿用下來,使得不論是第幾代的作戰服都是全封閉的,在該結構上添磚加瓦。
如果戰鬥順利,作戰服並不會破損。比起過去的戰爭中,士兵身上的軍裝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缺損,修仙者身上的服裝是最不容易損壞的,這是因為修仙者的破壞力與防禦力之比相較靈氣複蘇前的士兵更加平衡。
如果一名修仙者連自己身上的衣服都保不住,那麽他大概率已經油盡燈枯,不論是法力、神識,還是空間權能,都已經見底。
人族戰士投身在戰鬥中,他們並不會直接與戰場中的任何事物接觸。空氣通過作戰服的內循環係統迴收利用,人體與外界靠作戰服隔絕。李儉的拳頭可以穿過魔族的屍體,而魔族炸出的血肉卻不會穿過作戰服。
隻要願意,戰士們完全可以感受不到一點戰場的氣氛。氣味是必須隔絕的,外部收音是可以關閉提示的,就連光學信號,也可以將眼前的目視鏡切換成全遮蔽狀態,靠目視ui進行作戰。
神識倒是不會受到作戰服遮蔽的影響,這就使得讓作戰服關閉所有可關閉的感官傳導,反而成了最大化作戰效率的做法。讓作戰服上的設備分析光聲信號,反饋到目視ui,修仙者隻需要立足神識查探結果,修正方向,就能實現更上一層樓的作戰信息處理效率。
於是,戰士們倒像是在一片暗室中作戰。他們並沒有靠自己的雙眼看見敵人,也沒有靠雙耳聽見敵人。耳中響起的聲音多是輔助戰鬥的各色音效,偶爾閃過一兩句上級指揮的簡短指令。
雙眼隻要看目視ui中提示的信息就夠了。處理後的各色標誌比原始圖像更方便辨認,畢竟這些信號都是為作戰而生,而敵人的模樣可不是生來為了挨揍誕生的。
李儉是人族戰士們的前鋒,他很快也用上了這種作戰方式。
通過目視鏡用肉眼觀察光學信號,和不利用目視鏡有著相當大的區別。護目鏡就算再清亮,也意味著在視野中罩上了一層濾鏡。
李儉關掉了目視鏡,把目視ui調到最高,使用虛擬屏幕接收局域網光學信息處理後信號。在視野中有茫茫多的敵對標誌,通過不同大小和不同顏色,標記其危險程度和相對距離、方位。
從標誌的大小看出距離遠近是個相當需要經驗的工作,目視ui確實會按照作戰要求,在視角中上方標出各個標誌大小對應的相對距離,但如果在作戰中還要時不時觀察比對,勢必會影響戰鬥效率。
李儉嚐嚐自謙,但有一件事是他自謙不了的,那就是在靈氣複蘇之後,迄今為止,他那遠超常人的作戰經曆。
沒有任何一名修仙者會像他這樣,在任何時候都做好外出作戰的準備。由於他的修仙基礎素質是那麽出格,他的戰鬥也就大多是些一個人或幾個人向百來號妖獸衝鋒的任務。
他會被百來號同階圍殺致死,但前提是這些同階敵人能夠先圍住他。
足夠多的戰鬥經驗,讓李儉不需要觀察比對標誌大小。那些標誌在他眼中已經是活生生的對手,隻要順著標誌過去,揮出一拳,就必定有收獲。
李儉身後的戰士總是忠實地跟在他身後。從戰術角度來說,李儉所到之處都是天然的突破口,衝過去就能擴大缺口,讓魔族亂了陣腳。哪怕是再低劣的戰鬥組織,麵對失去組織能力的魔族金丹,也能輕鬆撕下些許。
而從個人角度來說,跟著李儉是最能保命的。倘若有什麽力量能夠輕鬆秒殺李儉,使得他身後的士兵也不幸犧牲,那麽隻要這股力量始終在敵對方,就不可能傷害不到自己。
打開突破口的李儉總是能夠履行自己的義務,在他身後的士兵們眼中,李儉簡直神了。
從來沒打過這麽好打的仗。眼前的李儉不論衝向什麽位置,都能精準地命中與自己最接近的敵人,順著陣型打開缺口,好讓戰士們魚貫而入。在混戰中撕扯對手的陣型,將敵人撕得稀碎。
在指揮調動下,人族援軍的戰士們分分合合。跟隨在李儉身後的戰士並不永遠是兩千人——倒不如說在接戰之後,大多數援軍戰士就已經在需要的位置就位——但不論是幾十人還是上百人,每當一支剛剛在別處鏖戰的士兵輪換到李儉身後,他們都會發現竟然還有這麽輕鬆的戰鬥方式。
而李儉也戰鬥的相當輕鬆……才怪。
十倍於同階的靈力並不意味著他能夠舉世無敵地打下去。基礎素質超越同階是他盡可能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但一直做切開魔族的利刃,哪怕是切奶酪,刀口也有卷刃的那一天。
秒殺一名滿狀態的魔族,就需要李儉花費起碼百分之一的法力來抵消它的被動防禦力量;要想消滅它的肉體,投入的法力就得再加一倍;如果要毀滅它的金丹,則又要加一倍。
而這還是水平最差的魔族戰士。強大的魔族金丹,基礎素質可能是李儉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要秒殺它們,李儉起碼需要付出十分之一的法力。
更進一步的,戰鬥不是隻有自己這邊可以秒殺對麵,把對麵當做砍瓜切菜。
令人遺憾的,護礦隊在這場戰鬥中並沒有表現出多麽出色的指揮能力。如果不是李儉確定組成護礦隊的人族戰士應當是在藏拙,他都要以為這場戰鬥中壓根不存在一個腦子好使的指揮體係。
護礦隊竟然會在作戰中失去可控的指揮體係,如此慘重的戰術失敗,在之後看來,一切的起因都能夠追究到使用空間迷陣。空間迷陣並沒有殺傷效能,從定位來看,這是一種控製手段,有輔助作用。
控製技能在遊戲裏麵總是受人歡迎的,但如果在以殺傷為目標的遊戲中隻有控製技能而無輸出手段,那就讓人頭疼了。
誠然,空間迷陣用得好,就是控製對手的好辦法。但護礦隊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將全部力量都用在構建迷陣,致使護礦隊中沒有一人可以在魔族陷入空間迷陣時出擊。這讓攻守同盟的眾人,不得不在要緊關頭擠出戰力,使得援軍與護礦隊的指揮體係完全不同——這便是令出多門的大忌。
二來,使用空間迷陣後,若是能讓援軍在空間迷陣中與魔族交戰,就算迷陣兩不相幫,接戰順序好歹能夠目視得出。但護礦隊不知道怎麽想的,竟然在援軍進入戰場的瞬間撤去了空間迷陣,反倒讓戰局撲朔迷離,援軍與魔族隻能扭打在一塊,各自為戰。
第三,護礦隊在撤去空間迷陣後,本應該組織像樣的攻勢,卻徑直撲向戰場,完全沒展現出高組織力的成建製作戰能力——就不說什麽空間配合、法術波次之類的東西了,哪怕來一個集體施法呢,打個線列步兵的技術也比打個中古時代的技術強吧。
但護礦隊什麽都沒做,用出空間迷陣似乎就已經耗盡了它們所有的戰術想法,剩下的動作全是昏招。
在混戰中脫隊的護礦隊戰士想要對戰局有所幫助,它們嚐試著重迴護礦隊序列,但這種嚐試在混亂的戰場中總是失敗。於是它們將目光轉向自家的首領。
在戰場上,一個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的王,總比任何旗幟都要容易跟隨。他們的存在就是這樣一種標誌:你想要勝利嗎?你想要跟隨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最應該跟隨的人嗎?那就加入到他們身邊,與他們一同鑄就偉業吧!
無論跟在什麽隊伍中,都不比跟在自家首領身後。不需要擔心事後問責,不需要擔心自己參加的戰鬥是沒有意義的。
如此淺顯的道理,護礦隊的戰士們當然知道。於是,越來越多的戰士在脫離護礦隊指揮後,徑直尋找自家首領。不需要語言交流,跟在首領身後參戰就是最好的表態。
李儉衝殺在第一線,修仙者的戰鬥與冷兵器時代、現代戰爭都有微妙的不同。修仙者的神識在信息探查方麵有著光學視角難有的優勢,麵對在光學視角中需要多波段配合才能發現的魔族,神識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它們的存在。
人族戰士都穿著較新版本的作戰服,作戰服上統一配備攝像頭。這些攝像頭獲得的數據會在局域設備網絡簡要分析,就像是昆蟲的複眼,利用本地設備處理數據,共享給在場戰士。
這在靈氣複蘇前的戰場上絕對是一件好事。每名戰士都可以調撥音像資源,並且擴展到無人設備,隻要通訊設備能支持,遠程作戰都是輕而易舉的。
不過在靈氣複蘇的戰鬥中,神識感應就可以幹許多光學信號共享能做的事。光學信號此時隻起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戰士們套在作戰服中,在靈氣複蘇的一開始,作戰服最大的效用是封閉人類士兵氣味外延,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接敵。這種設計被沿用下來,使得不論是第幾代的作戰服都是全封閉的,在該結構上添磚加瓦。
如果戰鬥順利,作戰服並不會破損。比起過去的戰爭中,士兵身上的軍裝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缺損,修仙者身上的服裝是最不容易損壞的,這是因為修仙者的破壞力與防禦力之比相較靈氣複蘇前的士兵更加平衡。
如果一名修仙者連自己身上的衣服都保不住,那麽他大概率已經油盡燈枯,不論是法力、神識,還是空間權能,都已經見底。
人族戰士投身在戰鬥中,他們並不會直接與戰場中的任何事物接觸。空氣通過作戰服的內循環係統迴收利用,人體與外界靠作戰服隔絕。李儉的拳頭可以穿過魔族的屍體,而魔族炸出的血肉卻不會穿過作戰服。
隻要願意,戰士們完全可以感受不到一點戰場的氣氛。氣味是必須隔絕的,外部收音是可以關閉提示的,就連光學信號,也可以將眼前的目視鏡切換成全遮蔽狀態,靠目視ui進行作戰。
神識倒是不會受到作戰服遮蔽的影響,這就使得讓作戰服關閉所有可關閉的感官傳導,反而成了最大化作戰效率的做法。讓作戰服上的設備分析光聲信號,反饋到目視ui,修仙者隻需要立足神識查探結果,修正方向,就能實現更上一層樓的作戰信息處理效率。
於是,戰士們倒像是在一片暗室中作戰。他們並沒有靠自己的雙眼看見敵人,也沒有靠雙耳聽見敵人。耳中響起的聲音多是輔助戰鬥的各色音效,偶爾閃過一兩句上級指揮的簡短指令。
雙眼隻要看目視ui中提示的信息就夠了。處理後的各色標誌比原始圖像更方便辨認,畢竟這些信號都是為作戰而生,而敵人的模樣可不是生來為了挨揍誕生的。
李儉是人族戰士們的前鋒,他很快也用上了這種作戰方式。
通過目視鏡用肉眼觀察光學信號,和不利用目視鏡有著相當大的區別。護目鏡就算再清亮,也意味著在視野中罩上了一層濾鏡。
李儉關掉了目視鏡,把目視ui調到最高,使用虛擬屏幕接收局域網光學信息處理後信號。在視野中有茫茫多的敵對標誌,通過不同大小和不同顏色,標記其危險程度和相對距離、方位。
從標誌的大小看出距離遠近是個相當需要經驗的工作,目視ui確實會按照作戰要求,在視角中上方標出各個標誌大小對應的相對距離,但如果在作戰中還要時不時觀察比對,勢必會影響戰鬥效率。
李儉嚐嚐自謙,但有一件事是他自謙不了的,那就是在靈氣複蘇之後,迄今為止,他那遠超常人的作戰經曆。
沒有任何一名修仙者會像他這樣,在任何時候都做好外出作戰的準備。由於他的修仙基礎素質是那麽出格,他的戰鬥也就大多是些一個人或幾個人向百來號妖獸衝鋒的任務。
他會被百來號同階圍殺致死,但前提是這些同階敵人能夠先圍住他。
足夠多的戰鬥經驗,讓李儉不需要觀察比對標誌大小。那些標誌在他眼中已經是活生生的對手,隻要順著標誌過去,揮出一拳,就必定有收獲。
李儉身後的戰士總是忠實地跟在他身後。從戰術角度來說,李儉所到之處都是天然的突破口,衝過去就能擴大缺口,讓魔族亂了陣腳。哪怕是再低劣的戰鬥組織,麵對失去組織能力的魔族金丹,也能輕鬆撕下些許。
而從個人角度來說,跟著李儉是最能保命的。倘若有什麽力量能夠輕鬆秒殺李儉,使得他身後的士兵也不幸犧牲,那麽隻要這股力量始終在敵對方,就不可能傷害不到自己。
打開突破口的李儉總是能夠履行自己的義務,在他身後的士兵們眼中,李儉簡直神了。
從來沒打過這麽好打的仗。眼前的李儉不論衝向什麽位置,都能精準地命中與自己最接近的敵人,順著陣型打開缺口,好讓戰士們魚貫而入。在混戰中撕扯對手的陣型,將敵人撕得稀碎。
在指揮調動下,人族援軍的戰士們分分合合。跟隨在李儉身後的戰士並不永遠是兩千人——倒不如說在接戰之後,大多數援軍戰士就已經在需要的位置就位——但不論是幾十人還是上百人,每當一支剛剛在別處鏖戰的士兵輪換到李儉身後,他們都會發現竟然還有這麽輕鬆的戰鬥方式。
而李儉也戰鬥的相當輕鬆……才怪。
十倍於同階的靈力並不意味著他能夠舉世無敵地打下去。基礎素質超越同階是他盡可能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但一直做切開魔族的利刃,哪怕是切奶酪,刀口也有卷刃的那一天。
秒殺一名滿狀態的魔族,就需要李儉花費起碼百分之一的法力來抵消它的被動防禦力量;要想消滅它的肉體,投入的法力就得再加一倍;如果要毀滅它的金丹,則又要加一倍。
而這還是水平最差的魔族戰士。強大的魔族金丹,基礎素質可能是李儉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要秒殺它們,李儉起碼需要付出十分之一的法力。
更進一步的,戰鬥不是隻有自己這邊可以秒殺對麵,把對麵當做砍瓜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