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改良作戰服外表看著如同盔甲,以築基期修仙者的肉身能力穿上也還能行動,更不用說李儉的身體素質更為離譜,行動起來算不上負擔。
“作戰服會跟隨通信脊索進行適當放縮,配合穿戴者體型。可能這不重要,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一下您,整套作戰服的電控通信中心在作戰服的胯部,而不是頭部。”
李儉微微低頭,不過這套鋼鐵戰衣不論再怎麽方便行動,也不能讓他以站立姿勢就看到胯部。比起過去全封閉的作戰服,鋼鐵戰衣還是有些厚度的——這讓他更想知道人們到底是用了什麽黑科技才在如此厚度設計不少功能完善的結構分層。
“說的通俗一點,有一台微型電腦裝在那裏?”李儉可還記得ar增強頭盔本身也有類似功能。
“是的。防護設計能做到在深海防水防碰撞,不過刻意破壞依舊會損壞,希望使用者能夠記住這點,盡量不要靠胯部護甲抵抗攻擊。”
說實在的,李儉很難想象有哪位男性會在戰鬥中優先以胯部抵抗攻擊……別說額外需要防護了,就算那邊頂著無敵護盾,無意識動作也會避免這種慘劇吧?
李儉有些懷疑,這套改良作戰服的設計者,將需要保護的電腦部件設計在作戰服胯部,多少存了些要利用人類本能保護電腦的心思。
“我該怎麽啟動這套作戰服的各種功能?”
“主流操作方式是聲控和觸控。語音切換操作方式,下達指令切換聲控和觸控就行。請頭盔播放使用說明吧。”
李儉依言行事:“頭盔,播放使用說明。”
早已錄好的文本和語音放出,指導李儉熟悉這套作戰服功能。
通過語音將操控方式切換成觸控,手鎧會感應使用者手勢動作,對應增強頭盔目視鏡內顯示ui,控製作戰服可用功能。
張博學在旁邊看了一會,見李儉已然進入忘我的適應新玩具狀態,便請來人在茶幾前小坐。
……
“我大概掌握了。”在靜態下享受過新玩具的功能後,李儉才想起自己這是在校長室裏,旁邊不隻有已經化身校長室背景板的張博學,還有將作戰服送來的合作夥伴。
“要不要去海裏試一下?這套作戰服有靈氣護體保護就不需要經常維修。”合作夥伴發來邀請。
至於能量,作戰服中內置許多在電動車裏被稱為動能迴收的電磁裝置,修仙者穿戴作戰服後的任何行動,都會對作戰服充電。
既然修仙者已經成了撬動狹義質能守恆的杠杆,那就可勁用,此乃“有就用”之理。
……
與過去的作戰服不同,穿著手鎧再握合金棍,讓李儉有些不太習慣。
正常手鎧設計,手掌外側包覆合金材料,做層疊設計,最大限度保持活動能力和防護能力均衡。手掌內側包覆皮革類柔軟材料,這種手鎧拿武器,手和武器之間隻隔皮革。(甚至也有沒套皮革的設計)使用者練習一段時間後,隻需當做自己手掌的皮更厚了,總的來說沒什麽握持不變。
而改良作戰服要應對水下環境,同時保持作戰服各種功能,手鎧內側不僅用了合金部件,甚至還做了不少防水信息接口和機械借口,用於在水下對接軀幹部分,開關煉藥爐或存取物品。
這些玩意放在手掌內側,手鎧便像是鋼鐵手套,李儉想要握住合金棍,就要適應隔著金屬抓握物品的感覺。
不過有需求就有方案。合金棍的形態並非不能進行微調,這玩意的棍身也不是光杆一個。在漫長的冷兵器格鬥史中,老祖宗早就把各種握持武器的技術方案更新到堪稱人體工學的程度,隻不過是加個“隔金屬手套”握持的要求,很快便將符合握持要求的合金棍交給李儉。
感覺自己已然萬事俱備,李儉興衝衝地帶著煉藥爐和作為初始材料的十枚妖丹下海,打算和海洋生物狠狠來一架。
……
下海之後,李儉先後發出兩聲感歎。
“作戰服真好使啊。”
“我真傻逼啊。”
改良作戰服在屬於它的戰鬥環境中優勢盡顯。增強頭盔的輔助功能在水下包括自動探照燈亮度調節和迴收光學信息,借助部隊提供的遠程基站定位,還有作戰服自帶的水壓計,經過作戰服電腦計算,李儉能在目視ui中看到自己正在何處,深度如何。
漁業專家和洋流專家甚至給這附近的海域建了個立體模型,通過作戰服通信鏈接的煉藥計劃信息處理平台,告訴使用者附近何處海洋生物數量可能更利於煉藥計劃。
李儉試了試,發現作戰服還有上傳拍攝照片的功能——作戰服迴收光學信息中最簡單的就是拍攝照片——可以將照片提交信息處理平台,如果有人閑著,還會反饋照片中拍到了什麽生物。
信息處理平台會根據李儉上傳的照片,修改生物模型內數據,進一步精確引導,標明有可能存在大生物群落的位置。
李儉又多次嚐試,感覺這平台活人挺少。啊,不是說處理信息的人挺少,而是說正在使用信息支持的人挺少。
他在淺海中閑得蛋疼地漂著,也不殺敵,仗著自己所到之處可以寸草不生,提著合金棍,把所有動力都關了,待在作戰服裏用觸控和聲控查閱信息處理平台數據。
他人在東海,連渤海的海洋資源預報都調出來了,總不能說是專門為他準備的數據庫吧?
一直玩下去不是個事。在李儉漂了一段時間後,責任心終於浮上來給了他一棍。關掉距離自己起碼上千千米的海域資源預報,操控作戰服下潛。
下潛這事很有趣。要想在海洋中上浮下潛,最好的辦法不是傻愣愣地紮猛子(這應該是極外行的想象),而是模仿海洋生物在海洋中上浮下潛的方式,調整自己的排水量。
潛水器在保證自身的情況下,常常通過“以海水填充艙室”“以空氣填充艙室”的方式,調節自身的實際排水量。當然,如果要玩文字遊戲的話,這種手段也可以稱作“總體積不變、改變總重”,反正實現形式都一樣。
而李儉身上的這件改良作戰服,令人驚喜地擁有如同潛水器的儲水倉設計。
在李儉選擇下潛之後,原本距離體表較遠,留下一定空間的作戰服軟性內襯層貼向體表,內襯層與外部表麵之間留出諸多儲水倉空間,海水注入後,帶著李儉下潛。
“頭盔,檢查作戰服氣瓶狀態。”
作戰服通過覆蓋單透膜的氣泵迴收先前填充在人體與內襯層之間的空氣,這些空氣被存儲在壓縮氣瓶裏。如果氣瓶丟失,作戰服也存有緊急資源,將用化學方式從粉末物質中製取氣體填充——不過那就不適合填充到人體與內襯層之間了,轉而會填充到儲水倉。在那種情況下,作戰服穿著者將直接使用增強頭盔內的空氣循環係統,而非模擬自然環境。
說人話就是讓使用者更難過一點,但保障生存和基礎上浮功能。
目視鏡ui顯示氣瓶狀態正常,李儉正在以三米每秒的幾近勻速向深處下潛。
這個速度有多快呢,以蛟龍號潛水器為例子,蛟龍號的作業下潛速度為每分鍾四十二米,李儉的下潛速度是它的四倍多。
至於再快,再快那就真得用上推進器了。這是在水裏,李儉都不樂意讓自己速度更快。
……
然後李儉就意識到,在自己現在還沒出第一島鏈的位置,東海到底有多淺。
兩分鍾不到,他觸底了。
作戰服提前預警,內襯層重新充氣,使儲水倉排水。腳下的推進器反推,使李儉最終沒在海裏以三米每秒的相對速度插進海底泥沙。
那樣雖然不會有大事,但會讓李儉看起來很尬。
頭頂的探照燈在下潛之後便一直高亮,聲呐也未停止工作。
海底景象不說是美輪美奐吧,起碼也可以說是一片陌生。
鬼知道靈氣複蘇之後的珊瑚蟲發生了什麽,原本被稱為在全球變暖中受傷最重的群體,看起來在靈氣複蘇後煥發了生命的新生機。
在靈氣複蘇之前,伴隨著全球變暖,海洋溶解二氧化碳比率變化,大海酸堿性變化而大幅度衰退的珊瑚蟲,此時在海底構建了屬於它們的宮殿。
李儉不知道這些小東西更新換代了多少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們如果還按照以前的生態生活,不可能會在自己麵前長出一叢叢四五米高的珊瑚樹。
以前要是有這玩意,早就被人撈上來了。真當那幫尋摸珊瑚樹的不樂意來深海挖珊瑚啊,以前那都是沒有了才不整的,要是讓他們知道還有四五米高的珊瑚樹到處生長,也不至於將兩米高的當成寶——君不見,古時進貢珊瑚,六七尺就能列入寶單?(順帶一提,晉朝比富的時候,兩三尺高就能供王愷石崇比富,而到明朝,六七尺的珊瑚才值得大太監珍藏,這也能看出挖掘水平和範圍確實在千年中長進不少)
“作戰服會跟隨通信脊索進行適當放縮,配合穿戴者體型。可能這不重要,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一下您,整套作戰服的電控通信中心在作戰服的胯部,而不是頭部。”
李儉微微低頭,不過這套鋼鐵戰衣不論再怎麽方便行動,也不能讓他以站立姿勢就看到胯部。比起過去全封閉的作戰服,鋼鐵戰衣還是有些厚度的——這讓他更想知道人們到底是用了什麽黑科技才在如此厚度設計不少功能完善的結構分層。
“說的通俗一點,有一台微型電腦裝在那裏?”李儉可還記得ar增強頭盔本身也有類似功能。
“是的。防護設計能做到在深海防水防碰撞,不過刻意破壞依舊會損壞,希望使用者能夠記住這點,盡量不要靠胯部護甲抵抗攻擊。”
說實在的,李儉很難想象有哪位男性會在戰鬥中優先以胯部抵抗攻擊……別說額外需要防護了,就算那邊頂著無敵護盾,無意識動作也會避免這種慘劇吧?
李儉有些懷疑,這套改良作戰服的設計者,將需要保護的電腦部件設計在作戰服胯部,多少存了些要利用人類本能保護電腦的心思。
“我該怎麽啟動這套作戰服的各種功能?”
“主流操作方式是聲控和觸控。語音切換操作方式,下達指令切換聲控和觸控就行。請頭盔播放使用說明吧。”
李儉依言行事:“頭盔,播放使用說明。”
早已錄好的文本和語音放出,指導李儉熟悉這套作戰服功能。
通過語音將操控方式切換成觸控,手鎧會感應使用者手勢動作,對應增強頭盔目視鏡內顯示ui,控製作戰服可用功能。
張博學在旁邊看了一會,見李儉已然進入忘我的適應新玩具狀態,便請來人在茶幾前小坐。
……
“我大概掌握了。”在靜態下享受過新玩具的功能後,李儉才想起自己這是在校長室裏,旁邊不隻有已經化身校長室背景板的張博學,還有將作戰服送來的合作夥伴。
“要不要去海裏試一下?這套作戰服有靈氣護體保護就不需要經常維修。”合作夥伴發來邀請。
至於能量,作戰服中內置許多在電動車裏被稱為動能迴收的電磁裝置,修仙者穿戴作戰服後的任何行動,都會對作戰服充電。
既然修仙者已經成了撬動狹義質能守恆的杠杆,那就可勁用,此乃“有就用”之理。
……
與過去的作戰服不同,穿著手鎧再握合金棍,讓李儉有些不太習慣。
正常手鎧設計,手掌外側包覆合金材料,做層疊設計,最大限度保持活動能力和防護能力均衡。手掌內側包覆皮革類柔軟材料,這種手鎧拿武器,手和武器之間隻隔皮革。(甚至也有沒套皮革的設計)使用者練習一段時間後,隻需當做自己手掌的皮更厚了,總的來說沒什麽握持不變。
而改良作戰服要應對水下環境,同時保持作戰服各種功能,手鎧內側不僅用了合金部件,甚至還做了不少防水信息接口和機械借口,用於在水下對接軀幹部分,開關煉藥爐或存取物品。
這些玩意放在手掌內側,手鎧便像是鋼鐵手套,李儉想要握住合金棍,就要適應隔著金屬抓握物品的感覺。
不過有需求就有方案。合金棍的形態並非不能進行微調,這玩意的棍身也不是光杆一個。在漫長的冷兵器格鬥史中,老祖宗早就把各種握持武器的技術方案更新到堪稱人體工學的程度,隻不過是加個“隔金屬手套”握持的要求,很快便將符合握持要求的合金棍交給李儉。
感覺自己已然萬事俱備,李儉興衝衝地帶著煉藥爐和作為初始材料的十枚妖丹下海,打算和海洋生物狠狠來一架。
……
下海之後,李儉先後發出兩聲感歎。
“作戰服真好使啊。”
“我真傻逼啊。”
改良作戰服在屬於它的戰鬥環境中優勢盡顯。增強頭盔的輔助功能在水下包括自動探照燈亮度調節和迴收光學信息,借助部隊提供的遠程基站定位,還有作戰服自帶的水壓計,經過作戰服電腦計算,李儉能在目視ui中看到自己正在何處,深度如何。
漁業專家和洋流專家甚至給這附近的海域建了個立體模型,通過作戰服通信鏈接的煉藥計劃信息處理平台,告訴使用者附近何處海洋生物數量可能更利於煉藥計劃。
李儉試了試,發現作戰服還有上傳拍攝照片的功能——作戰服迴收光學信息中最簡單的就是拍攝照片——可以將照片提交信息處理平台,如果有人閑著,還會反饋照片中拍到了什麽生物。
信息處理平台會根據李儉上傳的照片,修改生物模型內數據,進一步精確引導,標明有可能存在大生物群落的位置。
李儉又多次嚐試,感覺這平台活人挺少。啊,不是說處理信息的人挺少,而是說正在使用信息支持的人挺少。
他在淺海中閑得蛋疼地漂著,也不殺敵,仗著自己所到之處可以寸草不生,提著合金棍,把所有動力都關了,待在作戰服裏用觸控和聲控查閱信息處理平台數據。
他人在東海,連渤海的海洋資源預報都調出來了,總不能說是專門為他準備的數據庫吧?
一直玩下去不是個事。在李儉漂了一段時間後,責任心終於浮上來給了他一棍。關掉距離自己起碼上千千米的海域資源預報,操控作戰服下潛。
下潛這事很有趣。要想在海洋中上浮下潛,最好的辦法不是傻愣愣地紮猛子(這應該是極外行的想象),而是模仿海洋生物在海洋中上浮下潛的方式,調整自己的排水量。
潛水器在保證自身的情況下,常常通過“以海水填充艙室”“以空氣填充艙室”的方式,調節自身的實際排水量。當然,如果要玩文字遊戲的話,這種手段也可以稱作“總體積不變、改變總重”,反正實現形式都一樣。
而李儉身上的這件改良作戰服,令人驚喜地擁有如同潛水器的儲水倉設計。
在李儉選擇下潛之後,原本距離體表較遠,留下一定空間的作戰服軟性內襯層貼向體表,內襯層與外部表麵之間留出諸多儲水倉空間,海水注入後,帶著李儉下潛。
“頭盔,檢查作戰服氣瓶狀態。”
作戰服通過覆蓋單透膜的氣泵迴收先前填充在人體與內襯層之間的空氣,這些空氣被存儲在壓縮氣瓶裏。如果氣瓶丟失,作戰服也存有緊急資源,將用化學方式從粉末物質中製取氣體填充——不過那就不適合填充到人體與內襯層之間了,轉而會填充到儲水倉。在那種情況下,作戰服穿著者將直接使用增強頭盔內的空氣循環係統,而非模擬自然環境。
說人話就是讓使用者更難過一點,但保障生存和基礎上浮功能。
目視鏡ui顯示氣瓶狀態正常,李儉正在以三米每秒的幾近勻速向深處下潛。
這個速度有多快呢,以蛟龍號潛水器為例子,蛟龍號的作業下潛速度為每分鍾四十二米,李儉的下潛速度是它的四倍多。
至於再快,再快那就真得用上推進器了。這是在水裏,李儉都不樂意讓自己速度更快。
……
然後李儉就意識到,在自己現在還沒出第一島鏈的位置,東海到底有多淺。
兩分鍾不到,他觸底了。
作戰服提前預警,內襯層重新充氣,使儲水倉排水。腳下的推進器反推,使李儉最終沒在海裏以三米每秒的相對速度插進海底泥沙。
那樣雖然不會有大事,但會讓李儉看起來很尬。
頭頂的探照燈在下潛之後便一直高亮,聲呐也未停止工作。
海底景象不說是美輪美奐吧,起碼也可以說是一片陌生。
鬼知道靈氣複蘇之後的珊瑚蟲發生了什麽,原本被稱為在全球變暖中受傷最重的群體,看起來在靈氣複蘇後煥發了生命的新生機。
在靈氣複蘇之前,伴隨著全球變暖,海洋溶解二氧化碳比率變化,大海酸堿性變化而大幅度衰退的珊瑚蟲,此時在海底構建了屬於它們的宮殿。
李儉不知道這些小東西更新換代了多少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們如果還按照以前的生態生活,不可能會在自己麵前長出一叢叢四五米高的珊瑚樹。
以前要是有這玩意,早就被人撈上來了。真當那幫尋摸珊瑚樹的不樂意來深海挖珊瑚啊,以前那都是沒有了才不整的,要是讓他們知道還有四五米高的珊瑚樹到處生長,也不至於將兩米高的當成寶——君不見,古時進貢珊瑚,六七尺就能列入寶單?(順帶一提,晉朝比富的時候,兩三尺高就能供王愷石崇比富,而到明朝,六七尺的珊瑚才值得大太監珍藏,這也能看出挖掘水平和範圍確實在千年中長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