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五年
五年後。
周王壬臣六年。
天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周室在渡過了原始積累之後愈發龐大,成立了鋪水泥的周室施工隊,新興鐵匠、馬蹄匠等新工職。
有著姬昱原始的水泥技術,洛邑多數的商道填充為水泥路,周室的許多地方也興起水泥熱;來到洛邑的馬會釘上馬蹄鐵,城中也有了從事相關作業的馬蹄匠,負責為馬釘上鐵馬掌。
馬蹄匠除去釘馬掌,還從事修養馬蹄、更換馬蹄的工作,是為數不多近來興起的服務行業。
“也不知道王子昱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竟然想到為馬釘上鐵掌,行動力都快了很多,難怪人家是王子啊。”
“我還是覺得王子所造的風箱讓我們冶煉鐵器方便了許多,還有那水泥,當真是巧奪天工,聽聞晉國都沒有這樣的東西,現在還在求著我們的天子去晉國鋪路呢。”
姬昱在幾年前寫出《生物》,記錄天下各種走獸和鳥魚,將其特性和一些要點解析說明;此時的讀書人才知道,馬蹄並非是馬的腳,隻是馬的一層厚厚指甲,蛙的發展變化具備特異性,蝗蟲成災的原因。
壬臣對姬昱無條件的信任使得洛邑快速發展,在冶煉和施工上已經超越了他國。
洛邑的歡聲笑語在時而戰事緊張的天下獨樹一幟,讓周圍的鄰國愈發羨慕周室的環境,也請求周室施工隊去他們的國家鋪水泥路。
有路的國家成為一種時代潮流,不僅有麵子,來往的商販都會誇讚。
隻是水泥路讓城池的孩童失去了往日自由奔跑的快樂,尤其是一些穿著草鞋的庶民孩童,他們更喜歡在郊外的野地玩耍,而不是在堅硬的地麵奔跑,要是摔倒必然會摔傷。
不過水泥的優勢之處大於劣勢,在來往的道路,周室都陸續按照往日一尺多的深度進行填鋪,道路上也會立起通行道路的石碑標識。
釘過馬掌的馬不必擔心馬蹄磨損,馬車走過水泥路也十分平緩,不似以往的顛簸。
水泥還用作於城牆的搭建,節省材料人工,在多方麵都有應用。
這讓各國的諸侯都十分眼紅。
可得不到姬昱的核心技術,水泥的製作終究不可複製,周室也開始逐步賺取鄰國的利益資源,出水泥和人工進行鋪路。
如此的重大事跡也自然引來晉國的關注。
有卿士問姬昱:“您製石土之路,為何命名為水泥?又為何不在晉國施行?”
姬昱的迴答是“材料是為石粉和沙土混合而成,加入水則成泥狀,故而我命名為水泥。而為何不施行,您還記得水泥路剛出現時晉人是如何評價?說這石路是天下少有的劣路,馬掌使得馬蹄受損。”
在洛邑的潮流掀起之時,朝堂的卿士都曾質疑姬昱不將這類技術交予晉國,可姬昱身為王子,有些事又不可說得過於直白,隻能借指姬昱吃著晉國的糧食卻不為晉國辦事。
好在有著趙盾的開脫眾人才不在明麵追究姬昱的責任。
在白日,姬昱是朝堂上無用的虛職,隻能教導晉侯。而迴去之後,姬昱與閱夫子常進行總結過失,擬定計劃;學習、編著、調查,在五年的時間之中做出了許多成果。
將周禮之中的許多落後時代的事物賦予改進和利用,比如說將周禮中的掌茶之禮進行革新,不隻是受於喪禮,在許多場合都能使用。原有的茶隻是采集芽葉放入水中燒煮,而姬昱所製新茶,是在采下野茶芽葉後,曬幹再經過炒、烘、蒸、再曬的各種工序,製成可衝泡的茶葉,飲用之後甘甜可口,餘香迴味。
姬昱對於製茶的工藝掌握不高,隻製成一種綠茶,對於黃茶還有其他種類的茶不懂如何再製,隻能依靠他手下的門客進行發掘。
新茶在卿士國人之間受到了熱烈的追捧,人以喝茶作為標杆,說明是在向姬昱學習禮,所以飲茶在流傳的過程中也被視為禮儀的象征。
貴族以飲茶為樂,既得懂禮的名聲,也享受到了茶所帶來的舒適,同時也為姬昱帶來了不少的利益。
借助這些利益,姬昱通過運作,掌握了晉國幾家當鋪,也在各地雇傭商賈,建立保鏢行業,明麵上他都沒有實際參與,可背後卻是實際受益人。
姬昱還以續寫《植木》之名,用重金請求秦、晉、楚等國為他尋找新的木植香料,甚至開始讓漁民訓練起家臣航行的本領。
他的謀求從不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想要得到更多,隻是這個世道能夠跟上他想法的人不足十數,好在都有著閱夫子從中協調輔助,在姬昱忙碌之時負責各類項目。
姬昱有著諸多的想法,終於等到了能夠施展的時候,雖然在晉國受製於他人,可在自由以外的條件,趙盾都會盡量滿足。
如今的姬昱隨著時間的成長,不隻是因書籍而成就自身,更因各類造福民生之物使得各國欽佩,逐漸成為了一個德行的量詞。
權貴進行謙虛的時候,會說:“我的品行不如王子昱,您過譽了。”
權貴狂妄自大的時候,會說:“我施行善事,這是在向王子昱學習,所以我的德行也就相當於王子昱啊!”
在層層關係的相互作用下,姬昱在天下徹底揚名。
天下的讀書人和崇尚德行者都在支持著姬昱,間接得到王子昱恩惠的人也發聲支持,讓姬昱的名氣在各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所有人都在敬佩姬昱,唯獨有一人愈發對姬昱感到厭惡。
他不是別人,正是姬昱的正牌弟子,夷皋。
成長為少年的夷皋問高大異常的姬昱。
“您為何隻是授予我簡單的知識,不將您的真本事教給我呢?”
“我哪有什麽真本事?這些都是對於細小知識的積累,您不就是在積累這樣的知識嗎?等到您的知識結成智慧,世間所有的問題都不能使您困惑,您如同一個陶罐,在沒有蓄滿水的情況下就想要飲用,您覺得可能嗎?”
“可是我聽聞您在之前講道之後不過兩年就讓幾人悟道,為何您教我五年,還沒能讓我悟道呢?我看您就是不想讓我悟道,故意選用這些我都看懂的東西來糊弄我!”
五年後。
周王壬臣六年。
天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周室在渡過了原始積累之後愈發龐大,成立了鋪水泥的周室施工隊,新興鐵匠、馬蹄匠等新工職。
有著姬昱原始的水泥技術,洛邑多數的商道填充為水泥路,周室的許多地方也興起水泥熱;來到洛邑的馬會釘上馬蹄鐵,城中也有了從事相關作業的馬蹄匠,負責為馬釘上鐵馬掌。
馬蹄匠除去釘馬掌,還從事修養馬蹄、更換馬蹄的工作,是為數不多近來興起的服務行業。
“也不知道王子昱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竟然想到為馬釘上鐵掌,行動力都快了很多,難怪人家是王子啊。”
“我還是覺得王子所造的風箱讓我們冶煉鐵器方便了許多,還有那水泥,當真是巧奪天工,聽聞晉國都沒有這樣的東西,現在還在求著我們的天子去晉國鋪路呢。”
姬昱在幾年前寫出《生物》,記錄天下各種走獸和鳥魚,將其特性和一些要點解析說明;此時的讀書人才知道,馬蹄並非是馬的腳,隻是馬的一層厚厚指甲,蛙的發展變化具備特異性,蝗蟲成災的原因。
壬臣對姬昱無條件的信任使得洛邑快速發展,在冶煉和施工上已經超越了他國。
洛邑的歡聲笑語在時而戰事緊張的天下獨樹一幟,讓周圍的鄰國愈發羨慕周室的環境,也請求周室施工隊去他們的國家鋪水泥路。
有路的國家成為一種時代潮流,不僅有麵子,來往的商販都會誇讚。
隻是水泥路讓城池的孩童失去了往日自由奔跑的快樂,尤其是一些穿著草鞋的庶民孩童,他們更喜歡在郊外的野地玩耍,而不是在堅硬的地麵奔跑,要是摔倒必然會摔傷。
不過水泥的優勢之處大於劣勢,在來往的道路,周室都陸續按照往日一尺多的深度進行填鋪,道路上也會立起通行道路的石碑標識。
釘過馬掌的馬不必擔心馬蹄磨損,馬車走過水泥路也十分平緩,不似以往的顛簸。
水泥還用作於城牆的搭建,節省材料人工,在多方麵都有應用。
這讓各國的諸侯都十分眼紅。
可得不到姬昱的核心技術,水泥的製作終究不可複製,周室也開始逐步賺取鄰國的利益資源,出水泥和人工進行鋪路。
如此的重大事跡也自然引來晉國的關注。
有卿士問姬昱:“您製石土之路,為何命名為水泥?又為何不在晉國施行?”
姬昱的迴答是“材料是為石粉和沙土混合而成,加入水則成泥狀,故而我命名為水泥。而為何不施行,您還記得水泥路剛出現時晉人是如何評價?說這石路是天下少有的劣路,馬掌使得馬蹄受損。”
在洛邑的潮流掀起之時,朝堂的卿士都曾質疑姬昱不將這類技術交予晉國,可姬昱身為王子,有些事又不可說得過於直白,隻能借指姬昱吃著晉國的糧食卻不為晉國辦事。
好在有著趙盾的開脫眾人才不在明麵追究姬昱的責任。
在白日,姬昱是朝堂上無用的虛職,隻能教導晉侯。而迴去之後,姬昱與閱夫子常進行總結過失,擬定計劃;學習、編著、調查,在五年的時間之中做出了許多成果。
將周禮之中的許多落後時代的事物賦予改進和利用,比如說將周禮中的掌茶之禮進行革新,不隻是受於喪禮,在許多場合都能使用。原有的茶隻是采集芽葉放入水中燒煮,而姬昱所製新茶,是在采下野茶芽葉後,曬幹再經過炒、烘、蒸、再曬的各種工序,製成可衝泡的茶葉,飲用之後甘甜可口,餘香迴味。
姬昱對於製茶的工藝掌握不高,隻製成一種綠茶,對於黃茶還有其他種類的茶不懂如何再製,隻能依靠他手下的門客進行發掘。
新茶在卿士國人之間受到了熱烈的追捧,人以喝茶作為標杆,說明是在向姬昱學習禮,所以飲茶在流傳的過程中也被視為禮儀的象征。
貴族以飲茶為樂,既得懂禮的名聲,也享受到了茶所帶來的舒適,同時也為姬昱帶來了不少的利益。
借助這些利益,姬昱通過運作,掌握了晉國幾家當鋪,也在各地雇傭商賈,建立保鏢行業,明麵上他都沒有實際參與,可背後卻是實際受益人。
姬昱還以續寫《植木》之名,用重金請求秦、晉、楚等國為他尋找新的木植香料,甚至開始讓漁民訓練起家臣航行的本領。
他的謀求從不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想要得到更多,隻是這個世道能夠跟上他想法的人不足十數,好在都有著閱夫子從中協調輔助,在姬昱忙碌之時負責各類項目。
姬昱有著諸多的想法,終於等到了能夠施展的時候,雖然在晉國受製於他人,可在自由以外的條件,趙盾都會盡量滿足。
如今的姬昱隨著時間的成長,不隻是因書籍而成就自身,更因各類造福民生之物使得各國欽佩,逐漸成為了一個德行的量詞。
權貴進行謙虛的時候,會說:“我的品行不如王子昱,您過譽了。”
權貴狂妄自大的時候,會說:“我施行善事,這是在向王子昱學習,所以我的德行也就相當於王子昱啊!”
在層層關係的相互作用下,姬昱在天下徹底揚名。
天下的讀書人和崇尚德行者都在支持著姬昱,間接得到王子昱恩惠的人也發聲支持,讓姬昱的名氣在各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所有人都在敬佩姬昱,唯獨有一人愈發對姬昱感到厭惡。
他不是別人,正是姬昱的正牌弟子,夷皋。
成長為少年的夷皋問高大異常的姬昱。
“您為何隻是授予我簡單的知識,不將您的真本事教給我呢?”
“我哪有什麽真本事?這些都是對於細小知識的積累,您不就是在積累這樣的知識嗎?等到您的知識結成智慧,世間所有的問題都不能使您困惑,您如同一個陶罐,在沒有蓄滿水的情況下就想要飲用,您覺得可能嗎?”
“可是我聽聞您在之前講道之後不過兩年就讓幾人悟道,為何您教我五年,還沒能讓我悟道呢?我看您就是不想讓我悟道,故意選用這些我都看懂的東西來糊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