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戾氣
晉國城西,某鄉邑。
由路一臉好奇地問姬昱:“老師,我們上次救災的時候隻有造兄長他們一行人到過此地,聽聞還被不少人指責,為何我們還要來此呢?”
“就是思想上的不同才更需要見證,隻有真正認識到人性的黑暗,才能更好地追求光明。沒有對比和行為比較,所求的光明就很難進行正確的評估。”
姬昱停好了馬車,交了一些看管費,正式進入了這個鄉邑之中。
村落和田地的位置很容易區分,四井為邑,方二裏,近於村落,鄉邑的內陸便是村落。
周方人群熙然,不見爭吵;由路很疑惑,這樣的地方為何連公輸造都難以親近?
“看一處地方不能隻是看其表象,如果隻是觀其形式,那隻要做好外表就能稱德了;待我問上幾句你再看看。”
姬昱說完之後找上路邊正路過的農人。
“您好,能上您家中討碗水喝嗎?”
農人皺了皺眉,看姬昱的衣著也隻是一身粗布衣裳,雖然高大可戴著鬥笠,當即有了幾分輕視。
“外鄉人?你要喝水去自己去河邊,我們家可招待不了你,這蝗災真夠鬧心,難道你還要來使我厭惡嗎?”
“不敢不敢,我們自己找水便是了。”
姬昱拉著由路走到一旁,見農人走遠才對由路說道:“你見識到之後可會有什麽感想?”
“這小鄉邑的農人可真是自大。”
“短暫的接觸並不能說明過多的東西,我們應當還要去主動拜訪,觀摩其思想,才能得出更深的結論。”
姬昱便從懷中拿出了一小袋米,準備隨機拜訪一戶農人。
聽周邊的屋舍群落之中傳來吵鬧,姬昱便二話不說帶著由路前往。
走了數十步,聲音越來越大,總算看清了爭吵者的樣子。
吵鬧的兩人都是農婦,在大開的門沿就能看到兩人在屋舍的玄關處爭論不休。
他們說的都是晉語,對於晉語不太嫻熟的由路來說不能知解其意,隻覺得他們碰碰爾爾說個不停。
姬昱卻是聽得了然。
灰色的農婦對著黃色農婦破口大罵:“你們家怎麽這樣,狗生養的,我們家的鴨跑去你們那給你們吃了,現在還有理來這裏說!”
黃婦也大罵:“怎麽了,誰看到我們吃了?有誰能作證?我還沒有說你們家的事咧,你們家在蝗災的時候為何踩壞我家的田地,這不是存心和我過不去?!”
“我是在說鴨的事,你怎麽扯到了田地?我還沒有說你們家那老婆子和你那狗生養的孩子來我這裏討過水,你給我還啊!”
“你們這連鴨都不如的雜修,好意思跟我提這些?我家在三年前借給你們的糧食還了沒有?我現在就要,你們快給我!”
灰婦直接推搡起來,抱著極大的怒意對她大吼:“真就狗抓瞎了眼,我怎麽會叫你們作領居!”
黃婦則是嘴裏含一口唾沫,不由分說直接噴在灰婦的臉上;
這樣一激化,兩人都怒目而視,灰婦抓起對方的衣襟就質問道:“你當真要鬧,不怕我撕爛你的嘴?”
“我要扒了你的頭發!”
正當姬昱看熱鬧正得勁的時候,由路扯了扯姬昱的衣角。
姬昱當即迴頭。
“老師,有人來了,我們是不是應當要走?”
“風緊,扯乎!”
作為外鄉人,要是摻和到他們鄰裏的爭鬧,就怕有理也說不清,在這樣的情況下,遇到有人還得要躲遠一些。
姬昱拉著由路的手趕緊逃離現場,手中拿著的米袋也因為奔跑撒了不少。
兩人跑到一顆桑樹下,由路也因此累得氣喘籲籲。
“老師,我們為何要跑?”
“看熱鬧不嫌事大確實不錯,可我們是外鄉人,總當不要參與過多的爭鬧,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利的。你在她們的爭吵中明白了什麽?”
由路尷尬的說他不怎麽聽得懂晉語,姬昱隻好再度複述一遍。
“她們的戾氣感覺很深重啊,總會因為一點事由就能爭吵不休。這是她們的錯嗎?”
“這不是她們的錯,錯誤的更多在於世道。世道給她們帶來了大多焦慮,隻不過有人表現出來,有人藏在心中,在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引發那樣的爭吵。我猜想的不錯的話,是因為蝗災帶來的苦難和要麵對城中的勞作表現而出的。”
“為何她們會持有那麽深重的戾氣呢?是因為勞作得太累了嗎?”
“戾氣不是因為累,而是因為不公平不公正,而這一切又都披著公平公正的外衣,在一定條件的激發下,就會宣泄而出。”
正當姬昱教育由路,一旁拉著孩童的農婦也正苦口婆心的教導,隻是那孩童還在哭啼。
“吃苦是人的財富!我們這些窮苦人就是要吃苦才能得到報酬的,沒有吃苦,我們就不能生存知道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你怎麽就不懂呢?”
姬昱聽聞本能的皺眉,心中升起對持有此思想的厭惡,在反應過來之後又強行將厭惡消除。
作為求道者,要保持冷靜之心判斷事物才能進行合理有效的判斷,當他迴過神之後便將心中的厭惡壓下,轉變思考的動力不一會便想通了。
待農婦一邊打著孩童的手離開,姬昱總算放下了心中想要援助的心。
由路看出了姬昱的反常,問道:“您想要幫助那孩童,為何又沒有去呢?您不是說知行合一嗎?”
“知行合一要分有場合和範疇,這類不在我的範疇之中,我也無能為力。那孩童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思想,隻怕之後的戾氣不比爭吵的農婦差。”
“這是為何呢?”
“窮苦的孩子當家不是迫於生計而進行無趣的勞作,而是懂得世道運轉的邏輯道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思維和認知上的淺薄與否,可悲這些孩童總會被這些無成長意義的瑣事束縛。
吃苦也不是人生的財富,我從不推崇苦難,因為人是萬不得已才會吃苦的,有了富餘的生活,誰會去主動追求苦難?而把窮苦之人的苦當做美德便是最大的錯誤,這樣隻會愚弄底層人,被其當做安身立命的行事準則,可吃遍苦又能如何?
人是有陰陽二麵的,一味的承受苦難隻會造就心中的壓力不斷膨脹,壓力越大,心中的戾氣也就越大,對於思想和認知上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可農人不就是為了農耕嗎?”
“傻小子,就應當改正哪裏,生產關係不能滿足於國.家發展,那就開發生產力;而不是放任這些農人成為利用的工具,他們受到的壓迫隻會使得戾氣愈發深重,在豐收之年不會顯現,可你看這蝗災之後?這都是我們的錯啊。”
由路看著發自真心難受的姬昱也被那股情緒帶動。
“老師,您一定會改變改變這樣的世道的!”
“這樣的世道我們要一起改變。”
我說過一句話,能力越大,越有逃避責任的能力。
吃苦對於富人來說確實是增長見聞,但對於窮人來說隻是把脊梁壓得更低了
這一章是不是說的太明白了?感覺會給吃掉
晉國城西,某鄉邑。
由路一臉好奇地問姬昱:“老師,我們上次救災的時候隻有造兄長他們一行人到過此地,聽聞還被不少人指責,為何我們還要來此呢?”
“就是思想上的不同才更需要見證,隻有真正認識到人性的黑暗,才能更好地追求光明。沒有對比和行為比較,所求的光明就很難進行正確的評估。”
姬昱停好了馬車,交了一些看管費,正式進入了這個鄉邑之中。
村落和田地的位置很容易區分,四井為邑,方二裏,近於村落,鄉邑的內陸便是村落。
周方人群熙然,不見爭吵;由路很疑惑,這樣的地方為何連公輸造都難以親近?
“看一處地方不能隻是看其表象,如果隻是觀其形式,那隻要做好外表就能稱德了;待我問上幾句你再看看。”
姬昱說完之後找上路邊正路過的農人。
“您好,能上您家中討碗水喝嗎?”
農人皺了皺眉,看姬昱的衣著也隻是一身粗布衣裳,雖然高大可戴著鬥笠,當即有了幾分輕視。
“外鄉人?你要喝水去自己去河邊,我們家可招待不了你,這蝗災真夠鬧心,難道你還要來使我厭惡嗎?”
“不敢不敢,我們自己找水便是了。”
姬昱拉著由路走到一旁,見農人走遠才對由路說道:“你見識到之後可會有什麽感想?”
“這小鄉邑的農人可真是自大。”
“短暫的接觸並不能說明過多的東西,我們應當還要去主動拜訪,觀摩其思想,才能得出更深的結論。”
姬昱便從懷中拿出了一小袋米,準備隨機拜訪一戶農人。
聽周邊的屋舍群落之中傳來吵鬧,姬昱便二話不說帶著由路前往。
走了數十步,聲音越來越大,總算看清了爭吵者的樣子。
吵鬧的兩人都是農婦,在大開的門沿就能看到兩人在屋舍的玄關處爭論不休。
他們說的都是晉語,對於晉語不太嫻熟的由路來說不能知解其意,隻覺得他們碰碰爾爾說個不停。
姬昱卻是聽得了然。
灰色的農婦對著黃色農婦破口大罵:“你們家怎麽這樣,狗生養的,我們家的鴨跑去你們那給你們吃了,現在還有理來這裏說!”
黃婦也大罵:“怎麽了,誰看到我們吃了?有誰能作證?我還沒有說你們家的事咧,你們家在蝗災的時候為何踩壞我家的田地,這不是存心和我過不去?!”
“我是在說鴨的事,你怎麽扯到了田地?我還沒有說你們家那老婆子和你那狗生養的孩子來我這裏討過水,你給我還啊!”
“你們這連鴨都不如的雜修,好意思跟我提這些?我家在三年前借給你們的糧食還了沒有?我現在就要,你們快給我!”
灰婦直接推搡起來,抱著極大的怒意對她大吼:“真就狗抓瞎了眼,我怎麽會叫你們作領居!”
黃婦則是嘴裏含一口唾沫,不由分說直接噴在灰婦的臉上;
這樣一激化,兩人都怒目而視,灰婦抓起對方的衣襟就質問道:“你當真要鬧,不怕我撕爛你的嘴?”
“我要扒了你的頭發!”
正當姬昱看熱鬧正得勁的時候,由路扯了扯姬昱的衣角。
姬昱當即迴頭。
“老師,有人來了,我們是不是應當要走?”
“風緊,扯乎!”
作為外鄉人,要是摻和到他們鄰裏的爭鬧,就怕有理也說不清,在這樣的情況下,遇到有人還得要躲遠一些。
姬昱拉著由路的手趕緊逃離現場,手中拿著的米袋也因為奔跑撒了不少。
兩人跑到一顆桑樹下,由路也因此累得氣喘籲籲。
“老師,我們為何要跑?”
“看熱鬧不嫌事大確實不錯,可我們是外鄉人,總當不要參與過多的爭鬧,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利的。你在她們的爭吵中明白了什麽?”
由路尷尬的說他不怎麽聽得懂晉語,姬昱隻好再度複述一遍。
“她們的戾氣感覺很深重啊,總會因為一點事由就能爭吵不休。這是她們的錯嗎?”
“這不是她們的錯,錯誤的更多在於世道。世道給她們帶來了大多焦慮,隻不過有人表現出來,有人藏在心中,在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引發那樣的爭吵。我猜想的不錯的話,是因為蝗災帶來的苦難和要麵對城中的勞作表現而出的。”
“為何她們會持有那麽深重的戾氣呢?是因為勞作得太累了嗎?”
“戾氣不是因為累,而是因為不公平不公正,而這一切又都披著公平公正的外衣,在一定條件的激發下,就會宣泄而出。”
正當姬昱教育由路,一旁拉著孩童的農婦也正苦口婆心的教導,隻是那孩童還在哭啼。
“吃苦是人的財富!我們這些窮苦人就是要吃苦才能得到報酬的,沒有吃苦,我們就不能生存知道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你怎麽就不懂呢?”
姬昱聽聞本能的皺眉,心中升起對持有此思想的厭惡,在反應過來之後又強行將厭惡消除。
作為求道者,要保持冷靜之心判斷事物才能進行合理有效的判斷,當他迴過神之後便將心中的厭惡壓下,轉變思考的動力不一會便想通了。
待農婦一邊打著孩童的手離開,姬昱總算放下了心中想要援助的心。
由路看出了姬昱的反常,問道:“您想要幫助那孩童,為何又沒有去呢?您不是說知行合一嗎?”
“知行合一要分有場合和範疇,這類不在我的範疇之中,我也無能為力。那孩童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思想,隻怕之後的戾氣不比爭吵的農婦差。”
“這是為何呢?”
“窮苦的孩子當家不是迫於生計而進行無趣的勞作,而是懂得世道運轉的邏輯道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思維和認知上的淺薄與否,可悲這些孩童總會被這些無成長意義的瑣事束縛。
吃苦也不是人生的財富,我從不推崇苦難,因為人是萬不得已才會吃苦的,有了富餘的生活,誰會去主動追求苦難?而把窮苦之人的苦當做美德便是最大的錯誤,這樣隻會愚弄底層人,被其當做安身立命的行事準則,可吃遍苦又能如何?
人是有陰陽二麵的,一味的承受苦難隻會造就心中的壓力不斷膨脹,壓力越大,心中的戾氣也就越大,對於思想和認知上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可農人不就是為了農耕嗎?”
“傻小子,就應當改正哪裏,生產關係不能滿足於國.家發展,那就開發生產力;而不是放任這些農人成為利用的工具,他們受到的壓迫隻會使得戾氣愈發深重,在豐收之年不會顯現,可你看這蝗災之後?這都是我們的錯啊。”
由路看著發自真心難受的姬昱也被那股情緒帶動。
“老師,您一定會改變改變這樣的世道的!”
“這樣的世道我們要一起改變。”
我說過一句話,能力越大,越有逃避責任的能力。
吃苦對於富人來說確實是增長見聞,但對於窮人來說隻是把脊梁壓得更低了
這一章是不是說的太明白了?感覺會給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