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德行


    幾乘馬車經過了一處城池,就會采購其中的粟米,購買一些鴨禽,隨後又去各地的鄉邑開始遊說。


    這就是姬昱為首的滅蝗專家隊伍。


    姬昱將之前晉襄公送迴的千金財寶又賣了出去,換得兩千金錢財開始一路救濟晉國眾生。


    因為人數眾多,姬昱便讓心學弟子在學習之後各自拿上他的錢財分頭行動,大致也是按照東南西北方向一路行動。


    姬昱所在隊伍之中隻有由路和姬皮與幾個侍衛,其他人都分派出去救世。


    這災難之中就算沒有希望,姬昱也要讓這些庶民重新拾得希望。


    為了方便進行,姬昱隻會在各地的鄉邑停留一晚,勞作滅蝗的人給半鬥米,第二天又給養鴨的人半鬥米。


    大多數庶農都會為了一鬥米而選擇滅蝗和養鴨同時做,姬昱也不會吝嗇那一些米。


    隻是各地的城池之中米價越發昂貴,這讓姬昱看到了不好的趨勢。


    為何這麽久都沒有發布救濟糧的政令,還不是為了給一些貪汙米糧的官吏留有一部分時間進行處理,上麵的人拖拖拉拉,下麵的人也順便動手腳,災荒才會如此難以遏製。


    要是行動力和控製力足夠強大,各地也不會相繼出現蝗災。隻是在這個信息交通並不發達的時代,信息堵塞給那些想要以權謀私的人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這皇皇天下,說的是百姓,可終歸都是他們上層人說的算。


    姬昱看著越來越近的邑門,心中還是堵得慌。


    天下受這樣本不公平的黑暗實在是太久了,久到認為剝削是理所應當的,一直辛勤的勞作卻沒有與之相比的利益,底層人受盡苦難,而城中的權貴,卻在日月享受。


    哪怕是去一個令正的家中都能看到其享受的樣子,和這苦難的蝗災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


    馬車正在前行,姬昱卻大老遠就看到了在路旁遙望這個方向的農人。


    臉色蒼白的農人姬昱在一路上看過不少,可主動出邑門的還是第一次見,是等他來,還是另有事情?


    馬車到邑門前停下,姬昱下車問在道路旁苦苦等候的農人。


    這農人兩眼眯起一副疲憊的樣子,眼瞼浮腫且臉色蒼白。


    “您在這裏等什麽呢?”


    “我在等王孫昱,聽聞跟他滅蝗有糧吃,我還有三個孩子,實在找不到借糧的辦法了。”


    秋風的冷冽刮在農人身上,姬昱看到了一個平凡的巨人,這個巨人雖然沒有頂天立地的能力,可在他的家,一定是頂起家室的男人。


    “我聽聞你們邑的災情是最為嚴重的那一批次,為何還沒有邑士開倉放糧?”


    “誰知道呢?也許有些地方比我們還需要幫助,我隻想讓我的家人好好活下去就可以了,這些事情問我也不知道。”


    “這樣啊,放心吧,王孫昱沒多久就到了。”


    “你這年青人當真奇怪,總是問這些有的沒的。”


    農人看姬昱一身粗布衣著,又戴著鬥笠,雖然身形高大,可卻沒有過多在意,隻是將他當做了路過的遊人。


    在他的印象中,王孫昱就應該乘坐華麗的駟馬之車,穿著華貴的綢緞,身邊都是甲胄衛兵。


    他沒有將姬昱和傳聞中的王孫昱結合在一起。


    直到門吏前來檢查姬昱所持有的令符,在得知了姬昱的身份驚訝不已,門吏當即向姬昱行禮。


    “小人不識王孫的身份,不知可曾冒犯到您。”


    姬昱淡然一笑,他這些時日也不隻是經曆過這一次情況,大多數人看他的衣著都難以相信他是王孫。


    一旁的農人看到門吏恭敬的樣子也不由得心中一愣。


    他剛才竟然在和王孫說話?


    這時農人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強拜見王孫……”。


    姬昱又在心中打了個寒噤。


    他就知道,在說明了身份之後,他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在說明了來意之後,姬昱先給了強半鬥米,讓他轉告周邊的農人在此進行滅蝗行動,詢問有沒有自願參加滅蝗行動的農人。


    強欣喜的將著米塞進了懷中,用綁腰腹的粗布帶子用力的係住。


    “王孫您放心吧,我一定會告訴他們的。”


    強一溜煙的跑迴邑內,姬昱看著充滿活力的強也不禁為之發笑。


    “你不檢查一下我的東西嗎?”姬昱問門吏。


    門吏恭敬的站在一旁。


    “您是有德行的君子,我早就聽聞了您一路上救助百姓、滅殺蝗蟲,麵對您這樣的君子我沒有檢驗的理由,也不會收取您的過路費,隻希望您一路順利,不會遇到阻礙。”


    “放心吧,我這樣的人是不會遇到阻礙的。”


    在進行報備之後,幾乘馬車裝著一袋袋半鬥的糧食和一眾鴨禽走入了鄉邑。


    此時的強興奮的張揚,路上遇見人都會說“王孫真是一個大君子!他來這裏滅蝗了,跟他的人都有糧!”


    一時間,原本寂靜的鄉邑開始熱騰,許多人開始振臂高唿,現在的他們無比的渴望糧食,送糧食的大好人進鄉,他們怎麽能夠不歡迎呢?


    最後在一處空地上,姬昱聚集了鄉邑中所有人,一共四百七十六人,其中孩童占據了一半,隻有少數的老者,剩下的都是年輕力壯的農人或是農婦。


    連強也帶著他一家六口趕到此地進行滅蝗工作。


    好在姬昱購買的米足夠充裕,不然還真不夠發放的。


    一旦涉及到群體,就算是每人發一小部分,可聚集在一起都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要不是姬昱財大氣粗,估計也少有施舍者會像這般以勞作換取酬金。


    一人半鬥米,合並起來就是兩百三十八鬥,於後世的換算是六百多斤;要是發兩次,就相當於一次進行滅蝗行動就要用去一千兩百多斤的粟米。


    試想一下,要是有人貪圖那龐大的數目累加起的錢財,就算每一份克扣一少部分,累加起來也是一筆不菲的錢財,也難怪總會有人趁著災難想要發一筆國.難財。


    其中的利益讓這些人動了不該有的心思。


    謀利者能夠為了一倍的利益而犯法、兩倍的利益而殺人、三倍的利益而不擇手段;況且在他們的眼中,農人所代表的底層隻是他們利用的工具,一個人想要壓榨自己的工具,又會有什麽憐惜的情感呢?


    隻有道德崇高的人才會舍棄自己的利益去成全他人,不巧的是姬昱就是要做道德崇高者。


    先秦時期,一鬥粟米相當於2.6斤,一石為26斤,一個五口之家全力務農種植百畝收成150石。(之前說過相當於現在29畝地)


    鬥的斤數大致演算:先秦2.6斤漢為4斤唐朝6斤宋朝12斤明朝為18斤


    一年上繳15石(什一),要吃掉90石,原糧搗碎外殼應當剩下90*0.6,可食用部分為五十四石,也就是一人吃十多石,一年才吃281斤糧食,所以大多數庶農都處於半饑餓的亞健康狀態,也難怪鬥不過吃飽了的強兵。


    粟與米之間的大小單位的比例關係為5∶3的大小石之分。


    五口之家剩下了45石,30石換錢,留15石餘糧,一年下來還有可能欠錢。


    引用李悝的計算來推測出這些,不過李悝其實是最理想化的計算,既沒考慮家裏的意外也沒考慮官紳的腐敗,更沒考慮徭役、兵役這些事,對於現實來說也不太現實,底層人到底有多苦誰也不知道,隻能知道,先秦時期要想養活一家(五口之家在古代算是標配)需要耕地百畝以上才會活下去的機會。


    這裏一畝是百步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中興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風煙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風煙雨並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