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靜修得知
一個貌似讀書的人,從來瞧不起真正讀書的人。
一個貌似有道德的人,從來瞧不起真正有道德的人。
他們像烏鴉一樣,呱呱叫的同時在那說:“他在那裏裝什麽?這樣有意思嗎?”
真正有道德的人身上所帶有的光,映照到那些貌似追求道德的人,他們會自卑、會嫉恨、會鄙夷,憑什麽他有道德?
而一個追求高尚的人是願意追隨有道德的人的,在隨行時,道德的光會照到內心的黑暗,照出內心的偽善。
貌似有道德的人會產生一種自我的厭惡,從而轉變成針對他人的惡意,從而獲得一種道德上的平衡感。
道德的光刺痛了他們已經腐化的內心,他們會說:“憑什麽他那麽高尚?我也追求道德也不像他那麽裝,我一定要把他拉下黑水,要是他反抗或者真被拉下水,那就說明他就是黑的。”
所以喜歡給他人潑髒水的貌似有道德的人,通常自己都極其肮髒,不惜代價想要把好人拉下水。
人心是難測的,道德是可擬化的,事物的評判標準不會相對統一。
(曆史是可書寫且後知的,誰也不知道孔子那樣的思想家是怎麽一路走過來的;他隻是一個庶出的私生子,生於丘野之中,沒有能力去學習,年少的時候還被身為門客的陽虎鄙視,在沒有做出成就之前,貌似有道德的人都會抨擊他,正如想要處死蘇格拉底的人。
站在曆史的角度之後來看隻能看到前人順風順水的一麵,因為寫曆史的人不會把聖賢的悲慘經曆全然寫出,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得而知的,大多數人隻看到了聖賢的光鮮一麵,不思考其背後的經曆;老子在守藏室待了大半輩子,孔子在沒有傳播賢名之前因為身份受盡鄙夷,莊子居於鄉野同樣受苦難。)
有道德的人終究是少數,大多數人隻想著情欲、利欲這般私欲。
私欲和雜念也因此稱為修道者的禍因。
多出了雜念,修行也就停歇不前。
今日是嬴叔虎和養廣父歸來的時日,姬昱也帶著一眾心學弟子來到涯山下迎接他們。
在山上的兩人,以刻石記錄太陽每日落下的時間作為知曉時間的信息,至今已經有了三十日,按照約定,今日的隅中就是他們下山的時候。
涯山位處絳城之北,在上河邑的西北部,山崖巨石林立,山郊隻有鬆柏和荊藤,旁無雜樹。
姬昱和眾人就在山下等著。
等了許久,兩個衣衫襤褸的“野人”大笑著走在山路上朝著山下緩緩而行。
姬昱遠遠的就看到了兩人爽朗的笑聲,當即也能斷定兩人在山野之中收獲不少。
“可是廣父與叔虎?”
“正是我等。”
兩人一身破舊的衣物身上無一處完整,披頭散發,雜亂的須髯隨風搖曳,不修邊幅的樣貌像極了兩個野人。
不過這兩個野人的笑容表明了他們並不在意這幅模樣,他們在山野之中得到了他們的答案。
“你們在山上悟到了什麽?”
公輸造連忙追問,他迫想要知道這兩個同道是否得道,悟到了什麽。
作為最好學的人,他沒有一同入山潛修,可作為“同居舍友”,他顯然在平常之中也擔憂兩人。
“我們什麽也沒有得到,可我們知道了為何學習道、追求道。
脫離了世俗我們才發現,道長原來說的那些道理其中所包含的深意。”
姬昱問道:“現在還要我告訴你們為何你們學不進道理了麽?”
“是因為我們兩人雜心太多,貪心得到更多的知識而忽略了原有的知識。在您的《朝三暮四》中也有一樣的道理,可是我們不知足,不去鑽研已有的知,反而去乞求更多的知。
在山上,我們兩人以野菜和草木為食,又根據您說的道理辨認各種植物的價值和功用,在山上搭建了庇護所,又利用樹絨升起火,燒製沸水和山野的野果,要是有機會狩獵到了野獸,我們在晚上都能睡個好覺。
這樣的生活滿足之後,我們發現不再去糾結是否懂得更多道理,能活著就已經很幸福了。
您說的道理我們兩人還沒有研究透徹,在火堆旁我們得知了一個道理,做人要學會知足。”
姬昱欣慰的點了點頭,要是所有的心學弟子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也許他們有朝一日還真有可能會達到他剛悟道的境界,至於追趕上他,姬昱還是不相信的。
畢竟不是誰都如同姬昱這般有掛。
人的認知也是有限的,就算這些哲學家、思想家再思考也不會想到在日後會成為資本的時代,人們將他們總結的道理拋之不用,隻遵從金錢至上的原則。
“你們在我這裏學到的東西要是細心鑽研,已經能夠用一輩子了。
在場的人都想想,你讀的第一本最有感觸的書籍現在是否已經忘了?”
公輸造不解道:“我還記得我閱讀您的《樵夫問道》深有感觸,其中說明了是非對錯的關係和對萬物的思考理解。”
“那你還記得上麵的文字內容嗎?”
公輸造茫然的點頭。
“忘記了。”
“這是正常的,人的記憶是有時效性的,我們的心在一日要處理太多事務,經曆太多就會選擇性的遺漏一部分的記憶,可熟練了技藝卻能在反複的實踐中做到深久的保持。
在年幼的時候學習說話,一直說話也就記住了語言而不會生疏。認識文字、讀書、農桑、百工都是如此。
道理也是這般道理,隻要不斷往複的鑽研磨煉才能有所收獲,要做到溫故而知新,將知識不斷打磨,最後才能雕琢成智慧。”
公輸造點頭稱是。
“學而時習之,樂矣!”
養廣父和嬴叔虎聽得癡迷,隻不過身上的汗臭味使得周邊的空氣之中彌漫著一股臭味,一開始隻覺奇怪,可有人點醒之後才齊刷刷的看向衣衫襤褸的兩人。
姬昱捂著鼻子對兩人說:“先迴去給你們二人梳洗一番再說。”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都有些不好意思。
在山上,他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不愛沐浴整理。
一個貌似讀書的人,從來瞧不起真正讀書的人。
一個貌似有道德的人,從來瞧不起真正有道德的人。
他們像烏鴉一樣,呱呱叫的同時在那說:“他在那裏裝什麽?這樣有意思嗎?”
真正有道德的人身上所帶有的光,映照到那些貌似追求道德的人,他們會自卑、會嫉恨、會鄙夷,憑什麽他有道德?
而一個追求高尚的人是願意追隨有道德的人的,在隨行時,道德的光會照到內心的黑暗,照出內心的偽善。
貌似有道德的人會產生一種自我的厭惡,從而轉變成針對他人的惡意,從而獲得一種道德上的平衡感。
道德的光刺痛了他們已經腐化的內心,他們會說:“憑什麽他那麽高尚?我也追求道德也不像他那麽裝,我一定要把他拉下黑水,要是他反抗或者真被拉下水,那就說明他就是黑的。”
所以喜歡給他人潑髒水的貌似有道德的人,通常自己都極其肮髒,不惜代價想要把好人拉下水。
人心是難測的,道德是可擬化的,事物的評判標準不會相對統一。
(曆史是可書寫且後知的,誰也不知道孔子那樣的思想家是怎麽一路走過來的;他隻是一個庶出的私生子,生於丘野之中,沒有能力去學習,年少的時候還被身為門客的陽虎鄙視,在沒有做出成就之前,貌似有道德的人都會抨擊他,正如想要處死蘇格拉底的人。
站在曆史的角度之後來看隻能看到前人順風順水的一麵,因為寫曆史的人不會把聖賢的悲慘經曆全然寫出,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得而知的,大多數人隻看到了聖賢的光鮮一麵,不思考其背後的經曆;老子在守藏室待了大半輩子,孔子在沒有傳播賢名之前因為身份受盡鄙夷,莊子居於鄉野同樣受苦難。)
有道德的人終究是少數,大多數人隻想著情欲、利欲這般私欲。
私欲和雜念也因此稱為修道者的禍因。
多出了雜念,修行也就停歇不前。
今日是嬴叔虎和養廣父歸來的時日,姬昱也帶著一眾心學弟子來到涯山下迎接他們。
在山上的兩人,以刻石記錄太陽每日落下的時間作為知曉時間的信息,至今已經有了三十日,按照約定,今日的隅中就是他們下山的時候。
涯山位處絳城之北,在上河邑的西北部,山崖巨石林立,山郊隻有鬆柏和荊藤,旁無雜樹。
姬昱和眾人就在山下等著。
等了許久,兩個衣衫襤褸的“野人”大笑著走在山路上朝著山下緩緩而行。
姬昱遠遠的就看到了兩人爽朗的笑聲,當即也能斷定兩人在山野之中收獲不少。
“可是廣父與叔虎?”
“正是我等。”
兩人一身破舊的衣物身上無一處完整,披頭散發,雜亂的須髯隨風搖曳,不修邊幅的樣貌像極了兩個野人。
不過這兩個野人的笑容表明了他們並不在意這幅模樣,他們在山野之中得到了他們的答案。
“你們在山上悟到了什麽?”
公輸造連忙追問,他迫想要知道這兩個同道是否得道,悟到了什麽。
作為最好學的人,他沒有一同入山潛修,可作為“同居舍友”,他顯然在平常之中也擔憂兩人。
“我們什麽也沒有得到,可我們知道了為何學習道、追求道。
脫離了世俗我們才發現,道長原來說的那些道理其中所包含的深意。”
姬昱問道:“現在還要我告訴你們為何你們學不進道理了麽?”
“是因為我們兩人雜心太多,貪心得到更多的知識而忽略了原有的知識。在您的《朝三暮四》中也有一樣的道理,可是我們不知足,不去鑽研已有的知,反而去乞求更多的知。
在山上,我們兩人以野菜和草木為食,又根據您說的道理辨認各種植物的價值和功用,在山上搭建了庇護所,又利用樹絨升起火,燒製沸水和山野的野果,要是有機會狩獵到了野獸,我們在晚上都能睡個好覺。
這樣的生活滿足之後,我們發現不再去糾結是否懂得更多道理,能活著就已經很幸福了。
您說的道理我們兩人還沒有研究透徹,在火堆旁我們得知了一個道理,做人要學會知足。”
姬昱欣慰的點了點頭,要是所有的心學弟子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也許他們有朝一日還真有可能會達到他剛悟道的境界,至於追趕上他,姬昱還是不相信的。
畢竟不是誰都如同姬昱這般有掛。
人的認知也是有限的,就算這些哲學家、思想家再思考也不會想到在日後會成為資本的時代,人們將他們總結的道理拋之不用,隻遵從金錢至上的原則。
“你們在我這裏學到的東西要是細心鑽研,已經能夠用一輩子了。
在場的人都想想,你讀的第一本最有感觸的書籍現在是否已經忘了?”
公輸造不解道:“我還記得我閱讀您的《樵夫問道》深有感觸,其中說明了是非對錯的關係和對萬物的思考理解。”
“那你還記得上麵的文字內容嗎?”
公輸造茫然的點頭。
“忘記了。”
“這是正常的,人的記憶是有時效性的,我們的心在一日要處理太多事務,經曆太多就會選擇性的遺漏一部分的記憶,可熟練了技藝卻能在反複的實踐中做到深久的保持。
在年幼的時候學習說話,一直說話也就記住了語言而不會生疏。認識文字、讀書、農桑、百工都是如此。
道理也是這般道理,隻要不斷往複的鑽研磨煉才能有所收獲,要做到溫故而知新,將知識不斷打磨,最後才能雕琢成智慧。”
公輸造點頭稱是。
“學而時習之,樂矣!”
養廣父和嬴叔虎聽得癡迷,隻不過身上的汗臭味使得周邊的空氣之中彌漫著一股臭味,一開始隻覺奇怪,可有人點醒之後才齊刷刷的看向衣衫襤褸的兩人。
姬昱捂著鼻子對兩人說:“先迴去給你們二人梳洗一番再說。”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都有些不好意思。
在山上,他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不愛沐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