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引證道果
世道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身在富貴人家就可以享受富貴,優良的教育、豐富的衣食、高人一等的人權。
這些是生而注定的,很少人能夠輕易的改變。
曆史是具有其必然性的,人類的社會結構注定了是金字塔型,上層執掌權力,其次掌握財富,其下中產階級也在不斷的想法設法提高自身的資產,最下底層隻能是淪落為受剝削的工具。
資源注定不能平均分配,一個國家需要國君,也需要奴隸,更需要各工種牢記自身使命,才能讓一個國家運行。
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春秋時期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仍然處於自農耕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小農經濟。
這個時代的庶民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別說有精力去學習新思想和改造社會了。
這不是小國寡民的時代,一個國家需要有為之付出與徭役兵役的人,抵禦外敵、解決內患、發展可持續的生產力,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姬昱盤坐在屋室的竹席上,閉上雙眼正在冥想。
他在用超出人類的範疇去觀察世界和國家的運轉。
人類社會的資源分配就像天平一般,一邊是富貴一邊是貧困,總會有一者失去平衡導致另外一方隨著失衡。
這是不可避免的,人不可能無條件的信任他人,也不可能用平等的視角看待。當有了仰視和俯視的存在,一切似乎都成了必然。
生活的質量取決於生產力和製度,當生產力穩定之後才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而要進一步改進,除非是找到新的作物;可新的作物無疑是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和人力的,高產量的作物也不能夠在一定時間普及,所能改善庶民生活的造物隻是為其生活添加了味調,根本上吃不飽的問題還沒有能夠解決。
從基層建設的道路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所以看明白的閱夫子才會說建立門閥,這是最近於、便捷於此時代的方法。
以門閥學閥代替諸侯和貴族,這是曆史的必然趨勢,也是君主製的曆史選擇。
後世的漢王朝就是基於此道,像秦朝那樣轉型不成功的也就隻能掩埋在曆史的塵埃之中。
閱夫子說過讀史明智,雖說讀的都是往日的故事,可卻能夠聯想至今,更別說他還多少記得後世王朝的故事。
這些故事不隻是告誡,更是一種啟示。
每一個時代都必須要有時代的變革者,如果不去變革,那也隻會固步自封。
一開始姬昱認為做到人人平等很簡單,可這本身就是不合邏輯的觀念。
他隻是一個人,一個貴族,就算人願意掘下自身的根基又有多少人願意一並放棄自己的地位?
要是一個人就能實現平等,那就是對付出慘重代價的先行者的最大嘲諷。
姬昱很清楚他隻是一個人,是不能夠影響整個天下的,除非他當上了天子同時不會再受到束縛,其他的國家都安心聽從他的號令,隻有到達那一步的統一才能奢求改變整個時代。
好在昱造有了紙張、研製了書籍,現在還在傳行他的思想。
這是一種以文化革新的方式來抗衡整個時代微不足道的力量,那些心學弟子們也未見得能明悟心學的真理。
為了做好一個榜樣,姬昱必須要做到恪守自身的行為,不能有錯誤的地方也不能有疑惑的地方,要做到這個世道最具有智慧的人,天下和心學弟子才有出頭之路。
現如今隻是開始,受到阻礙也是必然。
可當心學成為當世顯學之後,他也能將其用作為自身的力量。
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無所不利,可用不好也會反過來受到侵蝕。
為了進步,他必須要學習思考,必須將心學的體係和框架建立完整,隻有他的智慧一直在最高的層麵才有能力一直引領著這些學子,才能夠達成他的目的。
以他的眼睛去看當今的天下,隻能看到滿目瘡痍的土地和無休止的內戰。
在原有的未來,這些國家都會合並成一個整體,可有了他的參與,他不知道以後會是什麽樣的世界。
也許到最後不是秦國統一,而是晉、楚這樣的大國統一也說不定。
他改變了太多,已經不能夠用以往後世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了。
曆史是沒有巧合的,一個君主或許隻是在如廁,都有可能溺死或是受到刺殺,其死後是不可預料的。
以他的心來看待,又好似以往所知的後世知識全都是虛幻。
他為何而生,又因何而在?
這樣的問題思考得太多都沒有意義。
“凡是所相,皆為虛妄。”
追求的道不能夠太追溯其根本,對任一事物來說,相為特性,真為本質。所謂的本質和真相都是預設而出,本身就有了已成的結構和不可知性,越是追求深層,就需要更多能夠觀測到其中的道理和技術。
對一個人來說,是不用在意世界的真假的。
人是假的,心也就是假的,可人還是依據著心所存活。
事物是相對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的本身。
一個窮苦的人和一個富貴的人同時看一盆羊肉之時是截然不同的,一者如饑似渴,一者習以為常。
對不同的人來說任何事物都可能有所不同,任一本書在不同的人觀看之後也會有著不同的觀想。
其中帶有變化的,也就是心的不同。
天地之間運行規律是恆定的,這些物是不變的,能夠產生變化的就是事物出現了變化。
一顆行星偏移了軌道就會引發一係列不可預知的後果,這就是變。
人是由變而生的,心也是由變而生。
因變而生的生命才會有著熵減的過程,在不變的事物之中產生變化又遵守變化。
“我此刻也終於明白了為何在古代王朝的華夏,科學技術得不到推行。”
萬物都像一個天平,一者太過發達就會有著無比的優勢壓製著另一者。
如果將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分成兩者,其中的道理都能說明天道的規律。
華夏之思想在此春秋戰國之時就已經觸及到了不該有的高度,讓此天平的一端高置,再有後世的王朝以儒學壓製,華夏的科學技術自然沒落到一定的程度。
姬昱笑道:“可我此時不正也是為後世留下火種嗎?”
他的書籍,不光是天文、地理、造物、科學,隻要存在能夠利用到的,都會編著在書中。
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是黑夜。
夜空的繁星依舊。
地麵上的王孫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張。
“我道成矣。”
世道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身在富貴人家就可以享受富貴,優良的教育、豐富的衣食、高人一等的人權。
這些是生而注定的,很少人能夠輕易的改變。
曆史是具有其必然性的,人類的社會結構注定了是金字塔型,上層執掌權力,其次掌握財富,其下中產階級也在不斷的想法設法提高自身的資產,最下底層隻能是淪落為受剝削的工具。
資源注定不能平均分配,一個國家需要國君,也需要奴隸,更需要各工種牢記自身使命,才能讓一個國家運行。
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春秋時期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仍然處於自農耕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小農經濟。
這個時代的庶民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別說有精力去學習新思想和改造社會了。
這不是小國寡民的時代,一個國家需要有為之付出與徭役兵役的人,抵禦外敵、解決內患、發展可持續的生產力,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姬昱盤坐在屋室的竹席上,閉上雙眼正在冥想。
他在用超出人類的範疇去觀察世界和國家的運轉。
人類社會的資源分配就像天平一般,一邊是富貴一邊是貧困,總會有一者失去平衡導致另外一方隨著失衡。
這是不可避免的,人不可能無條件的信任他人,也不可能用平等的視角看待。當有了仰視和俯視的存在,一切似乎都成了必然。
生活的質量取決於生產力和製度,當生產力穩定之後才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而要進一步改進,除非是找到新的作物;可新的作物無疑是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和人力的,高產量的作物也不能夠在一定時間普及,所能改善庶民生活的造物隻是為其生活添加了味調,根本上吃不飽的問題還沒有能夠解決。
從基層建設的道路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所以看明白的閱夫子才會說建立門閥,這是最近於、便捷於此時代的方法。
以門閥學閥代替諸侯和貴族,這是曆史的必然趨勢,也是君主製的曆史選擇。
後世的漢王朝就是基於此道,像秦朝那樣轉型不成功的也就隻能掩埋在曆史的塵埃之中。
閱夫子說過讀史明智,雖說讀的都是往日的故事,可卻能夠聯想至今,更別說他還多少記得後世王朝的故事。
這些故事不隻是告誡,更是一種啟示。
每一個時代都必須要有時代的變革者,如果不去變革,那也隻會固步自封。
一開始姬昱認為做到人人平等很簡單,可這本身就是不合邏輯的觀念。
他隻是一個人,一個貴族,就算人願意掘下自身的根基又有多少人願意一並放棄自己的地位?
要是一個人就能實現平等,那就是對付出慘重代價的先行者的最大嘲諷。
姬昱很清楚他隻是一個人,是不能夠影響整個天下的,除非他當上了天子同時不會再受到束縛,其他的國家都安心聽從他的號令,隻有到達那一步的統一才能奢求改變整個時代。
好在昱造有了紙張、研製了書籍,現在還在傳行他的思想。
這是一種以文化革新的方式來抗衡整個時代微不足道的力量,那些心學弟子們也未見得能明悟心學的真理。
為了做好一個榜樣,姬昱必須要做到恪守自身的行為,不能有錯誤的地方也不能有疑惑的地方,要做到這個世道最具有智慧的人,天下和心學弟子才有出頭之路。
現如今隻是開始,受到阻礙也是必然。
可當心學成為當世顯學之後,他也能將其用作為自身的力量。
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無所不利,可用不好也會反過來受到侵蝕。
為了進步,他必須要學習思考,必須將心學的體係和框架建立完整,隻有他的智慧一直在最高的層麵才有能力一直引領著這些學子,才能夠達成他的目的。
以他的眼睛去看當今的天下,隻能看到滿目瘡痍的土地和無休止的內戰。
在原有的未來,這些國家都會合並成一個整體,可有了他的參與,他不知道以後會是什麽樣的世界。
也許到最後不是秦國統一,而是晉、楚這樣的大國統一也說不定。
他改變了太多,已經不能夠用以往後世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了。
曆史是沒有巧合的,一個君主或許隻是在如廁,都有可能溺死或是受到刺殺,其死後是不可預料的。
以他的心來看待,又好似以往所知的後世知識全都是虛幻。
他為何而生,又因何而在?
這樣的問題思考得太多都沒有意義。
“凡是所相,皆為虛妄。”
追求的道不能夠太追溯其根本,對任一事物來說,相為特性,真為本質。所謂的本質和真相都是預設而出,本身就有了已成的結構和不可知性,越是追求深層,就需要更多能夠觀測到其中的道理和技術。
對一個人來說,是不用在意世界的真假的。
人是假的,心也就是假的,可人還是依據著心所存活。
事物是相對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的本身。
一個窮苦的人和一個富貴的人同時看一盆羊肉之時是截然不同的,一者如饑似渴,一者習以為常。
對不同的人來說任何事物都可能有所不同,任一本書在不同的人觀看之後也會有著不同的觀想。
其中帶有變化的,也就是心的不同。
天地之間運行規律是恆定的,這些物是不變的,能夠產生變化的就是事物出現了變化。
一顆行星偏移了軌道就會引發一係列不可預知的後果,這就是變。
人是由變而生的,心也是由變而生。
因變而生的生命才會有著熵減的過程,在不變的事物之中產生變化又遵守變化。
“我此刻也終於明白了為何在古代王朝的華夏,科學技術得不到推行。”
萬物都像一個天平,一者太過發達就會有著無比的優勢壓製著另一者。
如果將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分成兩者,其中的道理都能說明天道的規律。
華夏之思想在此春秋戰國之時就已經觸及到了不該有的高度,讓此天平的一端高置,再有後世的王朝以儒學壓製,華夏的科學技術自然沒落到一定的程度。
姬昱笑道:“可我此時不正也是為後世留下火種嗎?”
他的書籍,不光是天文、地理、造物、科學,隻要存在能夠利用到的,都會編著在書中。
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是黑夜。
夜空的繁星依舊。
地麵上的王孫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張。
“我道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