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看著姬昱思考的樣子不忍打擾,他臉上洋溢著喜悅,用著隻有他自己能聽到的話在說:“想不到我在臨死之前還能讓王孫引起思考,不管是對還是錯,我的死也會有價值了。”


    姬昱良久之後睜開雙眼,苦苦思索的仁義也有了答案,他在馬車上所思考的道理在此時也全然明白。


    “你的行為是錯誤的,隻能說勇敢,不能稱之為仁。”


    伯仁早就料想到了這樣的迴答,他又問道:“您能說明這是為什麽呢?我為了自己的道義而殺人,不能稱仁的話,那我所行的道義又算什麽?”


    姬昱悟仁之後隻覺得神台清明,往日所不能夠明白的事物在此刻都有了答案,這是一種很玄妙的狀態,他不敢浪費這樣的狀態,順著思路自然的開始言說,把他思索中所想的一一道出。


    “仁義,當是為愛人。仁之一字,原本就是兩人之間傳播的愛。


    仁者,愛人。義者,為愛人而行。仁是義的本,義是仁的行。


    道義,是愛人的行為所遵從的道,是仁的規則。


    德行,是傳播品德的行徑,是仁的血脈。


    沒有仁,就沒有德。德是依據在原本就是仁的根本上延伸出來的產物,沒有仁,德就是空的,如果為了德行而去做好事,這樣也不能稱之為德行。


    而賢,則是用於評判一個人的仁到了什麽地步。


    一個沒有能力的庶人,在做好分內之事之外能夠好好的愛人,這也是仁,也能稱為賢。


    而對於身份高貴的人來說,德和賢就要與之提高仁的標準才能評判。


    是否為仁,這一點存在於自我的主觀,就像幫扶他人而沒有動私心,不求迴報不摻雜利益;而對於高貴者來說,仁在愛人和愛國。對於國君來說,仁在於愛兩者之外更要愛天下;則有所愛者為仁。”


    伯仁聽後不由狂笑。


    “我總算知道什麽是仁了!我總算知道什麽是仁了!”


    身旁的魯人也在默默言語。


    “愛人為仁,伯仁沒有遵從愛人的原則而在忍受不了之後將人殺死,是....不仁。哪怕是他是為了王孫的名義,那也是私欲,有了私欲,就不能算真正的仁,我也懂了。”


    魯人乙問王孫昱:“那怎麽樣做到真正的仁呢?”


    姬昱了然一笑。


    “我們人,都是以周禮作為法則,從周禮中尋求出其優良者學習,對於不好的法則就將其挑選遺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是興盛之道,也是能夠為仁者最好的道理。


    禮法僵化就會桎梏人的本性,應當順應時代的格局因勢而變,固步自封隻會是滅亡之道,現在的魯國從周禮,卻不肯因勢而變,這才有了你們魯國的內亂。如果人人能夠學習周禮的精華,沒有帶有私欲的禍害他人,則魯國當興啊。”


    牢獄的四人激動得直流下眼淚。


    “我等隻恨未能早逢明君!您是天下的珍寶啊!”


    姬昱搖頭示意,表示謙讓的同時也說出緣由。


    “我現在雖然已經知道了仁,可還沒有施行。其中的仁不是以理論來衡量,而是通過實際的知行合一才能夠做到。沒有行,知道再多也無異,隻有通過行才能知道自己知了多少。”


    伯仁激動的說道:“何謂知行合一?難道是知道的道理要用行動做出來統一嗎?”


    昱搖頭而笑,他一開始也對知行之道區分所斥,可在想明白之後,他就發現了知和行本就是一體。


    他說道:“知是行的開端,知的產生離不開行。沒有行過也不會有知,知行本就是一體。”


    伯仁依舊不解,還在問道:“那是先有知還是有行呢?”


    此時的牢獄悄無聲息,連那些鬧事的犯者也坐在稻草上用心細聽。


    “知和行不能分開論述,又或二者相心而生。


    人沒有生在世間的“行”,他就不會有知。行的過程中,知也不斷加深,比如說人在幼年不斷的學習成人,學會了說話、走路、奔跑。沒有去做,怎麽能夠知道可以如此。


    現在你在聽我說話,你說這是知還是行?”


    伯仁有些不太能夠確定。


    “知?”


    “錯了。”


    “行??”


    “又錯了,是知行一體。你用你的感官在學習我的思想,這是“知”,而你能夠想象其中的道理不斷思考,這是“行”。


    已經知道了的知識和想要去知道的東西都是知,也分已知和未知。


    若你在學習遊水,你可能又會想到行,可其中也有知。


    遊水的前提,是你已經懂得了擺動手臂的知,你用著已知去學習未知,其中的過程就叫做行,而知行又是一體的,沒有行過,你又怎麽會有擺動手臂的知?”


    伯仁眼中滿是不可思議,他似乎看到了一道奇異的大門正在為他打開,可是少傾時間又關上了。


    他著急問道:“您既然都說了知行本是一體,那又怎麽還說要求知行合一?”


    “知和行雖然是一體的,可行卻有多種。比如你已經知道了殺人有罪,可還是行了。這難道說明你不知道殺人有罪嗎?”


    伯仁低下了頭,他自然是知道殺人有罪的,可是因為對王孫昱的名義的肯定...


    一想到如此,他頓時眼中亮起精光。


    “王孫,您說的有道理,我如果不是因為對您名聲的知,也不會做出殺人的行,而我原本也有律法的知,這就已經說明了知和行在相互影響,可要是知道和行為做出的都是像我這樣不正確的呢?”


    “這就是要引出更深層次的知和行的主導者,心。”


    “心?”


    “心者,人思之始。天道的法則是恆定的,而心不是。


    人,是天地之中生有的最為靈長者,我們懂得思考、懂得利用工具、知道善惡、能夠說話,這些都能夠說明心的重要。心是人類魂靈的象征,有了心的存在,我們思考天地,相互聯係。


    我們從天道的法則中得知了太陽的升起落下,懂得了節氣的變化,更知道了人的情感。這一切都歸功於心。


    心能夠思考,也是知行的源頭,要以知行合一,更要從良心。


    心有善惡陰陽,從良心,則心之惡賊就會受其壓製。從惡心,則人的良知都會受其壓製。


    在場的犯者他們哪個沒有良心?隻是良心受到壓製了,由惡心主導。


    如果將他們扒去衣物扔到大街上,他們還是會有羞恥,這就是因為他們心中還有良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中興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風煙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風煙雨並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