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昱帶著魯人前往城內關押犯者的牢獄之中。
在馬車上昱就閉目沉思,他在思考仁義與殺戮、生存與死去的意義。
伯仁殺人是不正確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確實如此。
可作為下屬又或門客來說,為主人而殺人,這樣又是正確的。
對被殺者來說,這樣又必然是不對的。
那生命就當如此無視和不在意嗎?就因為這是一個仁義與殺戮的時代?
伯仁的行為是好還是壞,他在馬車上一直反複思考,直到禦者提醒他晉國的牢獄已經到了。
牢獄隻是口語的叫法,用作書寫多用“圜”稱。
晉國的牢獄也是效仿周室所製。
在牢獄的外門左側有著嘉石,那是一種用於悔過的石頭;要是有罪者犯事較小,如在街道上偷竊未遂,就綁著罪人坐在石頭示眾,並使其思善改過。
不過大部分的犯罪分子並沒有因此而改過自新,而是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在示眾放迴去之後總是總帶著情緒,犯罪心理也愈發強烈。
這樣的設施並不能夠有效的解決犯罪問題。
在門前還掛著一些漆牌,目的也是為了警醒民眾。
“若無授無節,則準圜土內之。”
意思就是不守法就會給抓進去關住。
而沒有得到命令的人也不能進入牢獄之中,不然也一並相當於犯罪,有可能被直接關押進去。
此時也隻是殺人之事過去不久,還沒有得到上麵的指示,伯仁也就給關在其中。
門前有著兩個獄卒,身穿黑衣,手上拿著筆直的銅棍,讓路過的幼兒忍不住一直偷摸地打量;
估計他也想要那筆直的棍,那可是他們年幼的理想啊。
兩乘馬車停好車位之後,姬昱帶著三人來此,他正要走上前,就被兩個獄卒給攔下。
“你是什麽人,沒有手令和官印的人都不能進此,不然就將你抓進去了。”
姬昱無奈的拿下了鬥笠,從懷中拿出了他的令符。
“我是王孫昱,此行是想看看其中的一個犯者,請您讓我進去吧;
您可以跟著我,我不會在其中搞一些違紀犯罪的事情。”
獄卒辨認清楚令符的真偽,可是還有些猶豫。
說到底姬昱也隻是一個外來者,沒有實際的權力,雖然有著身份,可也沒有相應的地位。
見獄卒猶豫不決的樣子姬昱隻好從懷中又拿出碎金,將此物遞進他們的袖子中。
“王孫您就放心的進去吧,我們什麽都沒看到,隻希望您能快些出來,不然等上頭的人來了,我們也不好意思收場。”
“我們省得。”
姬昱就想帶著三人進入了牢獄之中,可魯人看到姬昱是因為行賄才能夠進入牢獄,說什麽也不肯進去。
魯人乙問道:“王孫,我聽聞您是有德行的君子,怎麽能夠向他那樣的小人行賄?這樣是不守仁義的,也是有違周禮的。”
“我自然可以不行賄,不過行賄卻能夠少去許多麻煩,對於不必要聲張的我們來說,行賄能夠少去很多麻煩。”
魯人丙很生氣,他對於行賄之事向來厭惡,現在一看王孫竟然也做這樣的行當,頓時生氣地說道:“我本來就厭惡鄉願之人,沒想到王孫您竟然是這種人,我看錯了您,您果然如同他人所說不是一個真正的仁者。”
魯人甲低頭皺眉,不想參與爭論,他知道王孫這是為了他們好,能夠讓他們進入牢獄之中,可是這樣的行為又是他們所厭惡的,所以他不知道該向著誰。
姬昱也氣笑了,都說魯國人雖然信周禮可是不懂變通,今日一看果然如此。
“那我如果不向獄卒行賄,他肯讓我們一同進去嗎?我沒有官職也沒有爵位,他所能夠讓我的,也是因為我有著高貴的身份;如果我不行賄,他有什麽理由讓我們進去呢?”
魯人啞口無言,甲乙兩人摸著鼻子,而丙攤著手不敢說話。
雖然他們心裏很不爽,但又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姬昱對他們的態度雖然很不滿,可心中還是有著憐憫。
這些魯人何嚐不是因為過度的恪守著周禮的規則,所以才被周禮所束縛。說到底,這還是周室害了魯國。
“鄉願,是敗壞道德的賊人,你們認為這樣合夥串通的賊人不守德行是建立在自我的觀念上,與他們同流合汙的人也將其視為鄉願,這是不對的。
相信你們都願意做一個自傲、不隨聲附和的人也不會做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可君子豹變,哪怕是生而醜陋也會成長成美麗者。我行賄是為了自身的道義,所以我認為,君子喻義,小人喻利。
隻要君子所作合乎道義、行於自身的道義就可以稱得上從義了。像小人隻會看到利益的得失而在乎取舍,這又是不對的。
所以我寧願行賄玷汙我的德行,也不希望我因為在意德行的取舍,從而讓我們無法進入牢獄。”
魯人聽此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沒想到您竟然為了我們而玷汙了自身的名義,像您這樣的人才是真君子啊!”
姬昱也終於鬆了一口氣,還好他現在懂得奇正之術,要不然就真的繞不出來了,雖然他事出有因,可對於凡事講究原則的魯人來說還是有些超出了他們的承受範圍。
昱的心中也不禁對那位生在丘野的聖賢有了格外的佩服,就單論他能夠以仁德說服思想略有迂腐的魯國人來說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賢者了。
人總有疑惑,解答不了這樣的疑惑就當不上賢者;說服不了大眾也不能稱他為大賢、沒有能力所說空談也不能稱賢...
“孔丘,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夠遇見您互述心中的仁義。”
魯人聽到王孫低聲的嘀嘀咕咕,問道:“您說的是什麽丘?”
姬昱笑了笑,自然不會說是思念後世大賢。
“我隻是在默想我的文章,有時候有了靈感就想到了有道理的話。”
“原來如此,此事是我們的不對,我們不應當在意這樣的行為,而是應當在意施行者是從道義還是從利益出發,現在我們明白了,可以進去了嗎?”
剛才還不肯進去的魯人思念他們的同伴伯仁,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再見到他。
雖然不是很久沒見,可他們都清楚,要是伯仁一心求死,那這就是他們之間的最後一麵。
在馬車上昱就閉目沉思,他在思考仁義與殺戮、生存與死去的意義。
伯仁殺人是不正確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確實如此。
可作為下屬又或門客來說,為主人而殺人,這樣又是正確的。
對被殺者來說,這樣又必然是不對的。
那生命就當如此無視和不在意嗎?就因為這是一個仁義與殺戮的時代?
伯仁的行為是好還是壞,他在馬車上一直反複思考,直到禦者提醒他晉國的牢獄已經到了。
牢獄隻是口語的叫法,用作書寫多用“圜”稱。
晉國的牢獄也是效仿周室所製。
在牢獄的外門左側有著嘉石,那是一種用於悔過的石頭;要是有罪者犯事較小,如在街道上偷竊未遂,就綁著罪人坐在石頭示眾,並使其思善改過。
不過大部分的犯罪分子並沒有因此而改過自新,而是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在示眾放迴去之後總是總帶著情緒,犯罪心理也愈發強烈。
這樣的設施並不能夠有效的解決犯罪問題。
在門前還掛著一些漆牌,目的也是為了警醒民眾。
“若無授無節,則準圜土內之。”
意思就是不守法就會給抓進去關住。
而沒有得到命令的人也不能進入牢獄之中,不然也一並相當於犯罪,有可能被直接關押進去。
此時也隻是殺人之事過去不久,還沒有得到上麵的指示,伯仁也就給關在其中。
門前有著兩個獄卒,身穿黑衣,手上拿著筆直的銅棍,讓路過的幼兒忍不住一直偷摸地打量;
估計他也想要那筆直的棍,那可是他們年幼的理想啊。
兩乘馬車停好車位之後,姬昱帶著三人來此,他正要走上前,就被兩個獄卒給攔下。
“你是什麽人,沒有手令和官印的人都不能進此,不然就將你抓進去了。”
姬昱無奈的拿下了鬥笠,從懷中拿出了他的令符。
“我是王孫昱,此行是想看看其中的一個犯者,請您讓我進去吧;
您可以跟著我,我不會在其中搞一些違紀犯罪的事情。”
獄卒辨認清楚令符的真偽,可是還有些猶豫。
說到底姬昱也隻是一個外來者,沒有實際的權力,雖然有著身份,可也沒有相應的地位。
見獄卒猶豫不決的樣子姬昱隻好從懷中又拿出碎金,將此物遞進他們的袖子中。
“王孫您就放心的進去吧,我們什麽都沒看到,隻希望您能快些出來,不然等上頭的人來了,我們也不好意思收場。”
“我們省得。”
姬昱就想帶著三人進入了牢獄之中,可魯人看到姬昱是因為行賄才能夠進入牢獄,說什麽也不肯進去。
魯人乙問道:“王孫,我聽聞您是有德行的君子,怎麽能夠向他那樣的小人行賄?這樣是不守仁義的,也是有違周禮的。”
“我自然可以不行賄,不過行賄卻能夠少去許多麻煩,對於不必要聲張的我們來說,行賄能夠少去很多麻煩。”
魯人丙很生氣,他對於行賄之事向來厭惡,現在一看王孫竟然也做這樣的行當,頓時生氣地說道:“我本來就厭惡鄉願之人,沒想到王孫您竟然是這種人,我看錯了您,您果然如同他人所說不是一個真正的仁者。”
魯人甲低頭皺眉,不想參與爭論,他知道王孫這是為了他們好,能夠讓他們進入牢獄之中,可是這樣的行為又是他們所厭惡的,所以他不知道該向著誰。
姬昱也氣笑了,都說魯國人雖然信周禮可是不懂變通,今日一看果然如此。
“那我如果不向獄卒行賄,他肯讓我們一同進去嗎?我沒有官職也沒有爵位,他所能夠讓我的,也是因為我有著高貴的身份;如果我不行賄,他有什麽理由讓我們進去呢?”
魯人啞口無言,甲乙兩人摸著鼻子,而丙攤著手不敢說話。
雖然他們心裏很不爽,但又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姬昱對他們的態度雖然很不滿,可心中還是有著憐憫。
這些魯人何嚐不是因為過度的恪守著周禮的規則,所以才被周禮所束縛。說到底,這還是周室害了魯國。
“鄉願,是敗壞道德的賊人,你們認為這樣合夥串通的賊人不守德行是建立在自我的觀念上,與他們同流合汙的人也將其視為鄉願,這是不對的。
相信你們都願意做一個自傲、不隨聲附和的人也不會做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可君子豹變,哪怕是生而醜陋也會成長成美麗者。我行賄是為了自身的道義,所以我認為,君子喻義,小人喻利。
隻要君子所作合乎道義、行於自身的道義就可以稱得上從義了。像小人隻會看到利益的得失而在乎取舍,這又是不對的。
所以我寧願行賄玷汙我的德行,也不希望我因為在意德行的取舍,從而讓我們無法進入牢獄。”
魯人聽此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沒想到您竟然為了我們而玷汙了自身的名義,像您這樣的人才是真君子啊!”
姬昱也終於鬆了一口氣,還好他現在懂得奇正之術,要不然就真的繞不出來了,雖然他事出有因,可對於凡事講究原則的魯人來說還是有些超出了他們的承受範圍。
昱的心中也不禁對那位生在丘野的聖賢有了格外的佩服,就單論他能夠以仁德說服思想略有迂腐的魯國人來說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賢者了。
人總有疑惑,解答不了這樣的疑惑就當不上賢者;說服不了大眾也不能稱他為大賢、沒有能力所說空談也不能稱賢...
“孔丘,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夠遇見您互述心中的仁義。”
魯人聽到王孫低聲的嘀嘀咕咕,問道:“您說的是什麽丘?”
姬昱笑了笑,自然不會說是思念後世大賢。
“我隻是在默想我的文章,有時候有了靈感就想到了有道理的話。”
“原來如此,此事是我們的不對,我們不應當在意這樣的行為,而是應當在意施行者是從道義還是從利益出發,現在我們明白了,可以進去了嗎?”
剛才還不肯進去的魯人思念他們的同伴伯仁,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再見到他。
雖然不是很久沒見,可他們都清楚,要是伯仁一心求死,那這就是他們之間的最後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