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番外其實和正文息息相關。
(所創造的書籍如果隻有名而沒有實物的話,就像有皮而無骨。好比大家都說一本書,可卻不知道其中的內容。
大概將書籍的內容翻譯一下,並不是隻占有著書的名義。它是有內容的,經過了我的手書寫的故事)
《其罪者誰》
先秦·韓非
周明王質於晉,喜披鬥笠而遊。赤狄獻羊皮百數於晉,道中受風阻失其一。其皮阻轂於明王寶駕,車無以迴朕。
赤狄斥其竊皮之罪,問其所賠。曰:“此皮為狄晉之約,不可小覷。”
明王曰:“我之過也,然其價所賠。”
赤狄曰:“此羊皮之價為中原之信,可貴可賤。”
明王曰:“中原之信,值千金,請君隨往。”
明王隨以乘赤狄之車,歸居。
有雁者觀明王之貌,失意落道。
及明王之所,仆人曰王孫,赤狄驚之。
明王以玉石千金以贈,曰:“此物為信,請君贈其晉侯,以言誠信。”
赤狄曰:“千金之物非予我而予君?是為何意?”
明王曰:“狄晉之交,在於皮毛。今其失皮無以言信,當以千金償還。”
赤狄昧其金,車中謀其取毫利。
明王知其狄無信,以守兵察之,遂往晉城麵晉侯。
晉侯曰:“爾知其失信以千金相還,其德無以右。”
赤狄曰:“此皮者為王孫所毀,我向其求之千金以報侯。”
有從使告其赤狄之不實。
晉侯怒,囚赤狄。
明王之仆者溪知其德行,揚其名。
有農人聞其信,入城斂財。
以盆缽收之,錢滿盆缽。
農人得利入肆求馬,與守者言:“此寶不可失,務其正實。”
守者聞後竊其財。
農人入肆,現馬奴。
馬奴曰:“以爾之能非求馬者,何以見我?”
農人怒,擊其頭,是以馬奴昏死。
褚師於此曰:“此為汝之過。”遂擒農人。
農人倍役,曰:“此人辱吾於先,言無財求馬,得以擊之。”
褚師曰:“何以為證?”
農人曰:“於守間有財可見。”
入守間,財已失竊。
農人無以為證,頭擊擊柱,昏死。
褚師問其守者。
僚者曰:“守者未離。”
守者曰:“吾未檢牌,其賊是以盜冒之。”
褚師曰:“其間無所貯者?”
僚者曰:“有。”
捕二人。
其罪者有四。
農人、守者、僚者、馬奴。
其罪者非四,以儒、俠、商共並。
罪非四,而在天下。
天下罪者誰?
.....
譯文就不多作說明,不然要水文了。全文翻譯的話字數太多。
(從作者的名字就能看出對後世影響了吧。從中也有幾個成語的典故。)
注釋:
倍:背叛、背棄、違背
肆:販賣牲口的地方
......
《問道·卷一·樵夫問道》
先秦·姬昱
餘行野道近汾水,水清可視其魚,故以效太公垂釣。有從者開旁侍,曰:“魚臨水可視,何非捕以餌釣之?”
曰:“汝非我,安知漁者樂?汝非魚,安知其禍?
捕魚者傷魚,餌魚者誘魚,非同道也。”
是以弓魚而歸。
路遇樵夫,其曰:“餌魚者非仁義,魚安於水,汝以釣取,其侵命也。”
曰:“魚利食而鉤,非我之害,此魚之貪也。”
樵曰:“汝以巧言蔽理,若汝無鉤餌,魚何以釣取?”
曰:“然,非鉤餌之利,無以釣取。”
樵曰:“彼之害,魚利食而亡、人亦以食而害魚。皆為利食,何以一者得利,而一者得害?此世道之異理也。”
曰:“汝理亦正,非知我道。子知魚利食而害,不知其魚不得食亦有害。鉤之害其重?食之害也輕?
子知我利食害魚,可現我不利食受食之餓乎?餌釣者有與無,我不得其魚,受其餓也。”
樵曰:“汝無空乏,即為害魚。”
曰:“世人見其利而不知其苦,我隅中而釣,日落而歸;其水也險阻,夫水之於汋也,險於足禍,此非我之害乎?
子為樵,拾薪與伐木,此害於自然。”
樵曰:“天地生木,其未有智,非比活魚。汝之魚,烹必以我薪濟之,此魚害與天害,汝為惡。”
曰:“薪因火而用,人因火而傷木,此亦人之損天乎?此萬人必以害,何若汝與我?”
樵曰:“眾皆有害?損木、損火、損水?”
曰:“未也,物之利害以人所言,異者觀物不一,則心亦不一。汝言我害魚,我亦可言汝害。
物之用在其能,有之為利,無之為用;且水之於汋,無為而才自然矣。
食以用水火,水生有形而火無形,水可視而火無體,則火以木為本可視;水有沸,木生燼,火形滅。三者生於天地,以天衡生克。人生需食,魚亦為天衡之理。”
樵拜而謝之,曰:“薪本無利,因火用而有利,此間之道明矣。”
從者開問曰:“人有何利?樵夫何利?”
曰:“人利於其身,莽莽人世,獨道者無以眾之。
樵者,以木使利。無樵者,人與荒人何異?為眾拾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農者,以田使利。無農者,人與蕪人何異?為眾勤耕者,不可使其餓饑其野鄙。
工者,以技使利。無工者,人與蟲豸何異?為眾造物者,不可使其視歧同奴婢。
牛貴於勤、雉貴於曉、貴者貴於衛道護民。有此非獨道者,眾以信合,而成國家。
眾者有利,利者以身求道。
為富不仁者,侵其利也。無德之君,不施仁義必以受天譴。
商之獨夫,已罪於天。其裁於周,後人知誡。
人之道有極,而天之道無窮。是以尊天思人,以物馭人。人道之能取於天,受之眾,行之深。天道以智傳人,故人有智與獸異。
道者玄,無以言。言之為表,可視為形,非言為意,可思為心。道者不察,道有三千。
以人視天,如蟲蟻觀人,可視而不可知其能。
道者不可言,道者不可視,道者不可聞。
我於天之螻蟻,隻求窺覬其天海之毫。
人生有涯,道者無涯而學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朝聞道,死可矣。賢者當以逐道,災禍未改,九死無悔。”
(大多選用能夠差不多看得懂的文言文,閱讀起來應該沒有什麽障礙。從中也可看到姬昱對道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沒有將整篇寫出,估計也隻是管中窺豹)
(所創造的書籍如果隻有名而沒有實物的話,就像有皮而無骨。好比大家都說一本書,可卻不知道其中的內容。
大概將書籍的內容翻譯一下,並不是隻占有著書的名義。它是有內容的,經過了我的手書寫的故事)
《其罪者誰》
先秦·韓非
周明王質於晉,喜披鬥笠而遊。赤狄獻羊皮百數於晉,道中受風阻失其一。其皮阻轂於明王寶駕,車無以迴朕。
赤狄斥其竊皮之罪,問其所賠。曰:“此皮為狄晉之約,不可小覷。”
明王曰:“我之過也,然其價所賠。”
赤狄曰:“此羊皮之價為中原之信,可貴可賤。”
明王曰:“中原之信,值千金,請君隨往。”
明王隨以乘赤狄之車,歸居。
有雁者觀明王之貌,失意落道。
及明王之所,仆人曰王孫,赤狄驚之。
明王以玉石千金以贈,曰:“此物為信,請君贈其晉侯,以言誠信。”
赤狄曰:“千金之物非予我而予君?是為何意?”
明王曰:“狄晉之交,在於皮毛。今其失皮無以言信,當以千金償還。”
赤狄昧其金,車中謀其取毫利。
明王知其狄無信,以守兵察之,遂往晉城麵晉侯。
晉侯曰:“爾知其失信以千金相還,其德無以右。”
赤狄曰:“此皮者為王孫所毀,我向其求之千金以報侯。”
有從使告其赤狄之不實。
晉侯怒,囚赤狄。
明王之仆者溪知其德行,揚其名。
有農人聞其信,入城斂財。
以盆缽收之,錢滿盆缽。
農人得利入肆求馬,與守者言:“此寶不可失,務其正實。”
守者聞後竊其財。
農人入肆,現馬奴。
馬奴曰:“以爾之能非求馬者,何以見我?”
農人怒,擊其頭,是以馬奴昏死。
褚師於此曰:“此為汝之過。”遂擒農人。
農人倍役,曰:“此人辱吾於先,言無財求馬,得以擊之。”
褚師曰:“何以為證?”
農人曰:“於守間有財可見。”
入守間,財已失竊。
農人無以為證,頭擊擊柱,昏死。
褚師問其守者。
僚者曰:“守者未離。”
守者曰:“吾未檢牌,其賊是以盜冒之。”
褚師曰:“其間無所貯者?”
僚者曰:“有。”
捕二人。
其罪者有四。
農人、守者、僚者、馬奴。
其罪者非四,以儒、俠、商共並。
罪非四,而在天下。
天下罪者誰?
.....
譯文就不多作說明,不然要水文了。全文翻譯的話字數太多。
(從作者的名字就能看出對後世影響了吧。從中也有幾個成語的典故。)
注釋:
倍:背叛、背棄、違背
肆:販賣牲口的地方
......
《問道·卷一·樵夫問道》
先秦·姬昱
餘行野道近汾水,水清可視其魚,故以效太公垂釣。有從者開旁侍,曰:“魚臨水可視,何非捕以餌釣之?”
曰:“汝非我,安知漁者樂?汝非魚,安知其禍?
捕魚者傷魚,餌魚者誘魚,非同道也。”
是以弓魚而歸。
路遇樵夫,其曰:“餌魚者非仁義,魚安於水,汝以釣取,其侵命也。”
曰:“魚利食而鉤,非我之害,此魚之貪也。”
樵曰:“汝以巧言蔽理,若汝無鉤餌,魚何以釣取?”
曰:“然,非鉤餌之利,無以釣取。”
樵曰:“彼之害,魚利食而亡、人亦以食而害魚。皆為利食,何以一者得利,而一者得害?此世道之異理也。”
曰:“汝理亦正,非知我道。子知魚利食而害,不知其魚不得食亦有害。鉤之害其重?食之害也輕?
子知我利食害魚,可現我不利食受食之餓乎?餌釣者有與無,我不得其魚,受其餓也。”
樵曰:“汝無空乏,即為害魚。”
曰:“世人見其利而不知其苦,我隅中而釣,日落而歸;其水也險阻,夫水之於汋也,險於足禍,此非我之害乎?
子為樵,拾薪與伐木,此害於自然。”
樵曰:“天地生木,其未有智,非比活魚。汝之魚,烹必以我薪濟之,此魚害與天害,汝為惡。”
曰:“薪因火而用,人因火而傷木,此亦人之損天乎?此萬人必以害,何若汝與我?”
樵曰:“眾皆有害?損木、損火、損水?”
曰:“未也,物之利害以人所言,異者觀物不一,則心亦不一。汝言我害魚,我亦可言汝害。
物之用在其能,有之為利,無之為用;且水之於汋,無為而才自然矣。
食以用水火,水生有形而火無形,水可視而火無體,則火以木為本可視;水有沸,木生燼,火形滅。三者生於天地,以天衡生克。人生需食,魚亦為天衡之理。”
樵拜而謝之,曰:“薪本無利,因火用而有利,此間之道明矣。”
從者開問曰:“人有何利?樵夫何利?”
曰:“人利於其身,莽莽人世,獨道者無以眾之。
樵者,以木使利。無樵者,人與荒人何異?為眾拾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農者,以田使利。無農者,人與蕪人何異?為眾勤耕者,不可使其餓饑其野鄙。
工者,以技使利。無工者,人與蟲豸何異?為眾造物者,不可使其視歧同奴婢。
牛貴於勤、雉貴於曉、貴者貴於衛道護民。有此非獨道者,眾以信合,而成國家。
眾者有利,利者以身求道。
為富不仁者,侵其利也。無德之君,不施仁義必以受天譴。
商之獨夫,已罪於天。其裁於周,後人知誡。
人之道有極,而天之道無窮。是以尊天思人,以物馭人。人道之能取於天,受之眾,行之深。天道以智傳人,故人有智與獸異。
道者玄,無以言。言之為表,可視為形,非言為意,可思為心。道者不察,道有三千。
以人視天,如蟲蟻觀人,可視而不可知其能。
道者不可言,道者不可視,道者不可聞。
我於天之螻蟻,隻求窺覬其天海之毫。
人生有涯,道者無涯而學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朝聞道,死可矣。賢者當以逐道,災禍未改,九死無悔。”
(大多選用能夠差不多看得懂的文言文,閱讀起來應該沒有什麽障礙。從中也可看到姬昱對道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沒有將整篇寫出,估計也隻是管中窺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