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街道是朦朦朧朧的,沒有商販雜亂的喧囂,很安靜也很祥和。


    “也難怪有心氣的讀書人已改善民生、報效國家為目的而奮起了,都是這樣的世道啊。”


    姬昱自幼生活在洛邑王城,而後來到了晉都絳城;所經曆和見識過的還太少,沒能體會到苦難和痛楚。接觸最多也大抵隻是權謀、國策。可要是真要把身份對調,估計他現在也會像那樣的少年一樣麻木了。


    他隻是運氣好,生在了天子世家,如果沒有這樣的身份背景,估計也逃不了種田的苦惱。


    沒有權術和智慧,在這樣的世道可是立不了足的。


    就拿之前勾心鬥角的農具和農肥來說,一個新的生產工具必定是帶來極大利益的,可為何還是有人阻止呢?


    現在的鐵器冶煉技術還不夠完善,表麵上坑坑窪窪,雖然有著粗糙堅硬的質感,可是別人看不上的惡金。可是用作於農業,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用唯物史觀來看,鐵製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普及摧毀了奴隸社會,可一個小小的東西又怎麽能夠改變整個時代呢?


    這不僅是農具的功勞,背後還有著世家貴族在推動。


    中原的局勢已經成了亂局,天子失去了領導的名義,將這樣的權能交給了晉國這樣稱霸的國家。


    而諸侯國向來都是以周室施行的奴隸製度為政策,土地人口資源都歸屬於國君。


    國君掌控國家,隻是一部分由卿大夫們掌管,雖然名義上還是國君的領土,可實際上的掌權人則變成了卿大夫。


    國君所占有的土地一直穩定發展,在國君所有的田地上沒有人敢和國君正麵對著幹,不過貴族所有的封邑和其他世家可不是這麽想的。


    他們也有著自己的私田,新的生產工具會讓他們的野心開始膨脹,原本在公田上要花費五個月的時間管理,現在用了鐵具和牛耕隻用了三個月,剩下的時間也不能閑著,於是貴族的私田得到了擴張。


    而下層的商賈和富餘的百姓也會爭相模仿,同樣的去開墾私田。


    私田一多,有的公田就來不及管理,自然得到了荒廢,在秋季也收不上賦稅,百姓又依靠著私田的糧食換取了錢財。


    此消彼長,國家的財富日益虧損,貴族的利益日益龐大,君權也就得不到統一。


    這種東西是無法反抗的,因為它有著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曆史大勢”。


    這樣的大勢在沒有到來之前就一直在不斷的點醒著能夠看清局勢的人。


    國家衰敗,就要想辦法改革,郭偃也正是預見了這一點,所以才有了晉文公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也正是晉國最開始走向半封建地主社會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麽晉國在晉文公改革之後就有著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


    貴族向來是知道農具的好處的,所以他們會想法設法的壟斷,而除了壟斷之位,還有最好的辦法就是控製底層庶農的人生。


    所以在豐收季節,會提高各種日需用品的價錢,讓底層人介乎於買得起和買不起之間。


    而到了災荒之年,也同樣會提高各種日需用品的價錢,搶占田地,以富家實。


    世間原本是美麗的,可是在那些肉食者的掌控之下,變得昏暗。


    想要在這樣的大局之中脫困,就要有著比他們更先進的方法,更不明覺厲的手段。


    人的見識不會超過他的認知,所幸昱就有著超脫這個時代的見識。


    解決這些階級最好的辦法就是實現人人平等,可惜這條路就像一隻螞蟻一樣太過弱小,不可實現。


    貴族世家們又怎麽肯交出自己的利益呢?更何況他本身就是貴族,這樣離經叛道的手段沒有好結果,後世的王莽就是這樣的例子。


    這樣的道路隻能讓底層人來施行,而不是他這樣的貴族。


    不過現在的昱在做的,不就是為後來者留下那可貴的火種嗎?


    講仁義而不迂腐,用仁義的手段實現自我的價值,這會讓後人少走許多彎路。


    昱給自己的定義就是似儒類名,崇墨衍法。


    “既然生在了這樣混亂而又講道義的時代,我又何嚐不能以我的名義開辟一個盛世呢?”


    雨後的街道上,姬昱立下了這樣了的誌向。


    “去公廨吧,我不想遊玩了,我想再去看看這天下的世道。”


    侍從低頭迴應,對他們這樣的人來說,本就沒有自主的思想,家主說什麽就要去什麽。


    不過在王孫的身上,侍從學到了他對於這天下的憐憫和仁義之心,這是在其他地方所學不到的。


    在往迴走的路上,昱看到了用手抓飯的少年,他大快朵頤的樣子讓昱看著都不由發笑。


    少年聽到笑聲,連忙爬起手腳並用的走到昱的跟前。


    “貴人,我知道是您給了我新的生命,請讓我追隨您吧,哪怕是現在讓我獻出生命來取悅您也在所不辭。”


    昱可沒有忘記在院中斬去手臂的獨臂,在這個天下最講信義的時代,信奉道義的人敢用自己的生命為道義犧牲。


    “我救助你並不希望你死去,而是希望你能夠找到自己的誌向,不惜生命去維護他,不懼困難去匡正他;做一個正直的佞人,救助和你一樣的窮苦人。”


    少年腦子裏不斷的迴蕩著這樣的話,眼睛也越發明亮。


    “誌向,誌向...”


    昱已經走遠,等他迴過神的時候隻能再次看到那個戴著鬥笠的背影。


    “您說的話和王孫說過的話一樣有道理,今後我一定要做一個講道義的人,將這樣的道義交給更多的人。”


    少年看著離去的身影久久不能釋懷,他腦中冒出了一個想法,會不會那個貴人就是王孫?


    可惜人已經走遠了,不能驗證他的想法。


    侍從在去公廨的路上問王孫:“您既然讓那孩子遵循道義,又為何不說出您的身份讓他追隨您呢?”


    “我一開始不也是沒有去在意過他的迴報嗎,又何必在意他是否追隨我呢?


    道義就像是一條紐帶,會有人將它繼承,並再度發光,我倒是希望天下人不追隨我而追隨道義,這樣世道就會好起來了。”


    馬車輪轂滾滾而行,車廂上的昱看著天,仿佛昊天也在看著他。


    “不知不覺,我還真的像聖人的方向靠攏,這天下,就等著我來救助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中興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風煙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風煙雨並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