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官之中,有幾個角抵的武士圍在一起,他們向來是喜歡聚在一起談論的。


    在比試較勁完畢,赤裸上衣、穿著寬鬆的黑褲,幾個人都會留著汗在那談論古今和天下的大事。


    此時的秦軍已經退兵,他們感激於王孫和退兵的秦伯,不由自主的聊到了他們。


    “我從前以為,天下已經沒有了崇尚正義的君子,直到我親眼見到了秦軍的退兵,我才知道了這世間原來是有君子的,秦伯的道義和王孫的仁德是我們親眼所見,這樣的人,正是我等一直尋找的君子啊!”


    “王孫昱可真是真君子啊!”周圍的人忍不住讚歎。


    “不將仇恨加以百姓,看看王孫說的這句話!到底是怎樣一個仁德君子才能有著這樣的覺悟!”


    “我覺得王孫信中寫的那句“百姓是神明的主人”才是寫得好!”


    “不不不,我覺得那句“君子從義,小人從利”才寫得好!一下就把君子和小人都區分出來了!我等以前還自標他人為君子,現在看來,是多麽的不道義啊!”


    “我覺得秦伯識禮明義,沒有過多的侵犯我王官田地,這樣的人也是君子!”


    “秦伯任好可真是講信義之人啊!”周圍人再次忍不住讚歎。


    “是啊,隻可惜像我們這樣的小人物,不能追隨秦伯和王孫,這是我們的遺憾啊。”


    “迴鄉之後,我要把王孫的事跡給我的兄弟和同鄉們好好講講,讓他們也知道王孫這樣的君子!”


    “俺也一樣!”


    “同去同去!”


    幾個武士在談話中明確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估計秦人自己也想不到,仗還能這麽打。


    打完之後,王官的人並沒有責怪他們的攻伐,反而讚揚起了他們的道義。


    王孫昱做的事情晉國人很快都會知道,而且不用太久,這樣的驚天之舉將會在各國流傳。


    晉侯歡是很生氣的,他為此還在私下的屋舍中召見了趙衰和歸來的郭偃。


    “您不是說過王孫留在晉國是件好事嗎?可我怎麽看都感覺王孫留在晉國是個禍端!


    您能夠告訴我現在他能給晉國帶來什麽利益嗎?


    我雖心善,可也知晉國天地的變化,若是任由他發展下去,晉人該讚頌的就不是我了,而是他!”


    自古以來,國之德行者隻能有一人,那就是國君,雖然禮樂崩壞,可這樣的觀念還是在無形之中固化。


    國君能夠將他的仁義讓給他的卿士,讓他們做本國的賢人,可是絕對不希望有一個外人在本國之內也有著名望。


    哪怕仁德是假的,可百姓要稱讚的還是他。


    現在有人正在竊取晉國百姓的信仰,盡管此時他還沒有力量,可是已經讓晉侯有了忌憚。


    連趙衰和郭偃都不禁有了些對於事態把控不住的心悸。


    人的見識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礎上的,畢竟沒有見過原子彈的人是不會明白原子彈的威力,沒有接觸過的人隻能靠著自身的見識去衡量他人,而這樣沒有見識的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低淺的目光而被人拿捏。


    此時已是禮崩樂壞,很少有人主張信奉周禮、遵循道德;就像之前的宋襄公,仁義為先,尊禮法,到頭來還不是被楚國打敗,成為現在的一個二流之國。


    不過尊周禮,講仁義真的不可行嗎?


    天下的名義終究是周室的,隻要周禮不變,周室就能夠利用這一點來操控人心,隻是很少會有那般見識和格局的天子,他們會畏懼各國,德行也不能傳播。


    可如今有一個王孫,還真從禮義中脫穎而出,並且用著仁義的名義讓秦國退兵而去。


    這一點,晉侯想不到、趙衰和郭偃更想不到。


    “王孫不過適足之齡,沒有那樣的深謀遠慮,而且與他身邊的夫子有了隔閡,沒有城府的他也許隻是心中遵從禮義。既然這樣,那君上您為何不能將王孫當做我晉國的賢人呢?”


    郭偃本想著以溫和的手段讓王孫信服,可現在因為王孫這樣的胡鬧,他也不得不在此向晉侯正式的提出。


    “請晉侯向王孫施令,讓我做王孫的夫子,拉近與晉國之關係。”


    歡不禁輕笑,雙手握住郭偃那幹瘦的手掌。


    “太卜,此事就交給您了,有這樣的好主意怎麽不早些與我建議。


    還望您能讓王孫感受到晉國的友好,這樣對王室,對晉國都有好處。還能表明我晉國與王室的友好關係,促進兩國合作發展。將來我再尋找天下之美人,將他賜予王孫,讓周晉之誼永續啊!”


    雖然話是這麽說,可年老成精的郭偃又怎麽能不知道晉侯這樣是在責備他,有這樣的辦法為什麽不早些拿出。


    可惜,如果是主動收徒的話,將會折損夫子的威嚴,還會讓王孫不會加以珍惜。


    就像花錢去學知識和學堂裏免費教學的夫子一樣,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在弟子的眼中,估計是花錢所學的東西更為寶貴,而不對那施手而來的東西多加珍惜。


    “本來還想用利益引誘,沒想到王孫是那樣的君子,要是主動去做教習的話,少不了教一些真材實料了。”


    年老的太卜如今就被王孫的行為拿捏住了,原本在王孫昱汙名時收作弟子不僅能讓他感謝,隨意用一些高深的卜道教學敷衍即可;可現在成了他主動去授業,要是不拿住一些他的真本事,日後還讓他人以為是在藏私,從而對晉國又有不滿。


    “昊天該殺的閱,盡傳授仁義道德,不教實事!”


    郭偃現在算是明白了,這王孫的夫子原來是一直教導著仁義,王孫才會有著那樣高尚的德行,讓他的小心思不能得逞。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不禁也對王孫有了君子的好感。


    趙衰此時也拿上他從前的“昆侖之玉”,再次拜訪上河邑的王孫昱。


    之前的昱說他的德行不足以佩戴這樣的美玉,可是如今他“幫助”晉國嚇退秦國,用趙衰的話來說,那就是這樣的德行怎麽能夠不佩戴此玉呢?


    “一信退秦”、“郭偃收徒”、“趙衰獻玉”的故事在晉國反複傳唱,王孫昱也從一開始的吹噓之名,逐漸的有了各種事跡的名聲,有人開始收集昱的事跡,竟然驚訝的發現,他在崤之戰還沒有開始之前,在城門上觀看秦軍行軍的樣子就已經料到了秦軍的失敗。


    這也不禁讓人引起了遐想,王孫真的有那種預知的能力嗎?王孫做了多少有利民生的德行...


    這次的王孫是徹底的走上了曆史的舞台,不再是少部分人琢磨;有更多人開始注意到這樣一個稚子,有著非同常人的仁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中興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風煙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風煙雨並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