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夕陽下的帝國


    小橋原本還在喋喋不休地抱怨,試圖引起自家師父的注意力。


    沒想到史阿突然冒出了這麽一句話,她頓時就愣住了。


    過了好一會兒,小橋才反應過來,結結巴巴地說道:


    “師、師父,如果我說想,你便會放我離開?”


    史阿緩緩點了點頭,“你已盡得為師真傳,如今所缺隻是磨礪,若你當真想要離開,為師今次便允伱下山。”


    如果不是小橋在跟著史阿練習劍術以後越發的耳聰目明,她甚至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看著小橋一副懷疑人生的模樣,史阿輕笑一聲:“怎的,又不想下山了?”


    “當然不是!”小橋下意識說了一句,突然感覺這樣有些不禮貌。


    不過轉念又一想,管他呢!


    自己被困在山上這麽久,隻要能夠讓她離開什麽都好說。


    “隻是徒兒不明白,先前師父一直不允徒兒下山,怎的這次突然又……”


    “為師是怕再不放你離開,你便把為師的家拆了!”


    史阿沒好氣地看向小橋,心說自己這個徒弟還真是心裏沒一點數。


    小橋嬌嗔道,“徒兒哪有那般粗暴?”


    史阿笑而不語,隨手一揮,小橋身上的繩索便被一道劍氣斬斷。


    重獲自由的小橋興奮的小臉發紅,總算是可以大幹一場了!


    史阿見狀淡淡說道:“你執意要去尋那張博超,為師也難以約束,隻是你下山之後,切勿忘了日行一善之事。”


    “徒兒明白!”小橋連忙答應下來。


    此時她的心思有些複雜。


    原本一直想要離開,可這時當真要與史阿分別,她又有些不舍。


    畢竟自打她離家出走被史阿收為徒弟以後,這兩年來一直都跟史阿夫妻一起生活。


    特別是她跟姐姐大橋早年喪母,如今更是在內心深處把師娘當成了自己的母親。


    似是猜到了小橋的心思,史阿歎了口氣:“和你師娘說一聲,就此離去吧!還有……”


    史阿說著從袖中取出一書,“你既要下山,便替為師將此信交於你在許昌的師兄。”


    “徒兒明白!”


    小橋接過史阿交給她的信,轉身飄然離去。


    史阿望著小橋的背影,緩緩走出屋外。


    他並不欲打擾自己的妻子和小橋。


    反正……


    要不了多久,他們還會再見麵的。


    如果這次不是擔心徒弟因為怒氣鬱結,影響她日後的劍法修行和身體狀態,他肯定不會這般輕易就放小橋下山。


    隻能說,一切皆有定數。


    史阿抬頭望向遠方,但願自己這次能夠促成一對姻緣吧……


    ……


    ……


    “文舉對主公欲要娶妻一事似是十分驚訝?”


    “莫說孔文舉,便是我自己也很驚訝”,張繡看向賈詡,頗為無奈地說道,“我真是不明白,為何你們對我娶妻納妾一事這般上心?”


    “主公人生大事,事關全軍人心所向,詡又怎能不上心?”


    張繡聞言更加無奈了,“我不是已經納了大橋麽?也不知道你們到底在急什麽……”


    “然則主公納橋氏已有數月,卻依舊不見動靜”,賈詡一本正經地說道,“主公尚需努力才行。”


    張繡:(* ̄︿ ̄)


    有那麽一瞬間,他甚至產生了一種賈詡就是他家老爺子的錯覺。


    畢竟誰能想到自己都已經穿越了,還擺脫不了被逼婚和生小孩。


    不過娶妻到底跟納妾不同,特別是對如今的張繡而言。


    如果說納妾還有可能找到真愛,那麽娶妻幾乎就是純粹的政治了。


    賈詡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提出讓張繡娶妻,一是因為張繡的年齡已經不小了。


    明明納了大橋好幾個月,看似也是夜以繼日奮力耕耘,可大橋的肚子始終沒有動靜。


    這自然令賈詡有些著急。


    然而賈詡並不知道,其實這是張繡有意為之。


    畢竟在他看來大橋年齡還小,這麽早就為人母對她的身體並不好,所以打算壓上兩年再說。


    隻是這個理由不能說出來。


    否則別說是賈詡,恐怕就連趙雲、諸葛亮,甚至鄒氏都要站出來一起噴自己。


    畢竟這個年代原本就是如此。


    女子十四五歲成親,成親之後立即產子再正常不過。


    至於第二個原因,就是賈詡在跟諸葛亮對如今張繡麵臨的局勢做了全盤規劃以後,得出了一個相同的結論:


    張繡需要依靠聯姻的方式打入新的政治圈子。


    “詡以為,皇權之外,我朝始終為三大勢力所控:一為外戚,二為宦官,三為清流。”


    賈詡侃侃而談,對曾經發生的一係列史實如數家珍:


    “昔日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與太傅陳蕃因憎惡宦官曹節、王甫等人專權,欲設計除之,不料事情泄露,反遭殺害。”


    其實賈詡說的這件事才是《三國演義》原文的第一個故事。


    原文是:


    “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


    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大將軍竇武可不是普通人,他是靈帝之前的漢帝桓帝的嶽父。


    有件事情其實說出來挺不好意思的。


    張繡在穿越之前,一直都以為桓帝是靈帝他老子。


    哪怕在穿越之後一段時間,他依舊還是這樣認為的。


    直到賈詡給他做了科普,他才知道原來漢桓帝無子,所以才從旁係裏選了靈帝來繼承皇位。


    正因如此,竇皇後便以皇太後的身份臨朝執政。


    竇武作為太後的父親,自然也是身居要職。


    像竇武這樣的皇後、皇太後一係的族人便是傳說中的外戚了。


    到了東漢時期,像竇武這樣的外戚代表人物任大將軍,掌握漢室最高軍權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包括後來的何進亦是如此。


    賈詡說完外戚,繼續道:“外戚之後,清流亦不可忽視也。”


    所謂清流,是指東漢有一定地位的儒生,他們多屬官僚階層,像太傅陳藩便是極負名望的清流守護者。


    太傅作為皇帝的輔佐,地位甚至要在官僚中最高級別的三公之上。


    昔日桓帝在後宮最為寵信的其實是出身卑微的田貴人,本欲立她為後,但在太傅陳蕃的反對下不得不妥協,最終立門當戶對的竇武之女為後。


    自那之後,外戚代表竇武就跟清流代表陳藩有了合作的關係。


    這次就是一個典型的外戚聯合清流對付宦官卻遭到反殺的事件。


    自那以後,代表著正義的清流派從此失勢,代表著濁流的宦官勢力從此得勢,這也是大多數人認為漢室衰弱的原因。


    “莫非文和並非如此考慮?”


    張繡當然知道東漢滅亡的原因,畢竟曆史課本總結的清清楚楚。


    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想要搞清楚其中的道理卻並不容易。


    更何況嚴格地說,如今的東漢並沒有滅亡。


    雖然廣義上的三國時代是從黃巾起義就開始計算,但那都是後來者開著上帝視角的總結。


    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漢朝的滅亡得等到曹魏篡漢那個時候才算。


    正好今天賈詡和諸葛亮這兩位三國時期的頂級大謀士都在,張繡本人也很有興趣跟他們討論這個問題。


    “自然不是。”


    賈詡篤定地說道,“外戚自我漢太祖高帝時便已參政,王莽篡漢便是明證。


    後雖有光武中興,然卻不思教訓,繼續容忍外戚專權,此為漢室傾頹原因之一也。”


    “文和先生所言甚是,然亮以為此亦無奈之舉。”


    諸葛亮先是對賈詡的說法表示同意,跟著又進行了一番解釋:


    “實因我朝從旁係迎立幼帝即位之事太過常見,帝幼,則由皇太後臨朝執政。


    然皇太後與出身旁係之幼帝並無母子關係,是故外戚與帝便往往暗生齟齬。


    帝欲掌權,便依賴宦官,故而宦官便與外戚不和。


    似外戚竇憲、鄧騭、閻顯、竇武、何進等人皆卒於宦官之手,似順帝、桓帝亦由宦官擁立。”


    年幼的皇帝不滿不是自己生母的皇太後一係外戚專權,所以便依靠宦官來擺脫外戚控製。


    這樣一來官宦和外戚雙方的立場天然不同,故而產生矛盾。


    張繡點了點頭,不愧是兩位頂級大謀士,三言兩語便把漢朝滅亡的第一個原因給分析的清清楚楚。


    “隻是漢室衰弱,不應隻此一因。”


    張繡拋磚引玉,賈詡笑著接過話題:“詡接下來便要說地方豪族和儒教官僚。”


    “願聞其詳。”


    張繡頓時就來了興趣。


    地方豪族他很清楚,因為他本人就是。


    但儒教官僚他就有些不太清楚了。


    卻聽賈詡說道:“昔日漢世宗孝武皇帝雖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然則儒教之影響自王莽之後方有體現。”


    說到這裏的時候,賈詡不禁歎了一口氣。


    王莽不僅是外戚,同時也是以儒教領袖的身份贏得了廣大知識階層的支持,所以最終才能夠成功篡權。


    僅由此一事便可以看出在那個時候儒教階層代表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了。


    至於地方豪族,恰恰就是儒教知識階層的實體。


    光武之後,便是地方豪族發展壯大的時期。


    西漢時期,地方豪族的勢力也就局限於一縣,但到了東漢則是直接擴大了郡這一級。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出身豪族的儒教官僚階層在人數不斷增加的同時也逐漸產生了分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在下張繡,有何貴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烈日吹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烈日吹冰並收藏三國:在下張繡,有何貴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