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f-26擊中三艘扶桑戰艦之前,空中反擊就已開始。
首先投入戰鬥的是部署在內陸基地的j-20a戰術大隊。二十架j-20a全部出動,分成了五個四機編隊,其中四個編隊從西北方向上向扶桑空中自衛隊的e-767突擊,另外一個編隊從西麵佯動。在到達戰場之前,這些j-20a拋掉了副油箱,隨即就開始加速衝刺。雖然在發現了這些戰鬥機之後,e-767立即召喚了護航的f-15j戰鬥機,但是在正麵巡邏的f-22a被佯攻編隊拖住,無法返迴掩護預警機。在連續的四輪攻擊之中,為預警機護航的十二架f-15j全部被擊落。兩架e-767隻逃走了一架,另外一架沒能避開j-20a發射的pl-12導彈,而協助e-767的兩架e-2d均被擊落。如果不是在攻擊預警機的時候用光了導彈,這些j-20a還會收獲更多的戰果,包括在正麵上抵抗佯攻編隊的四架f-22a。
因為預警機被擊落,所以扶桑空中自衛隊不得不立即撤走所有戰鬥機。
必須承認,f-22a的速度性能確實優秀,不但在突擊的時候能夠發揮巨大價值,在逃跑的時候也一樣。
當時在戰場上活動的八架f-22a全都及時擺脫了華夏戰鬥機,沒有一架被導彈擊落。
隻不過,最終返迴琉球基地的隻有四架。
因為喪失了製空權,加上j-20a的威脅無處不在,所以扶桑空中自衛隊沒讓寶貴的加油機前出。在沒有獲得空中加油支持的情況下,執行攻勢製空任務,也就是衝在最前麵的四架f-22a均在返航途中燒光燃油。這四架f-22a的飛行員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擺脫敵機之後,以最省油的巡航速度飛行,盡可能的離琉球群島近一點,以便在跳傘之後能夠及時被己方的直升機救走。隻可惜,他們跳傘的區域離琉球基地有數百千米,超過了直升機的搜尋半徑,最終隻有一名飛行員堅持到水上飛機到來,另外三名飛行員全部失蹤,在數年後被扶桑當局認定為陣亡。
隻是一次反擊,華夏空軍就奪迴了製空權,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勝利。
很簡單,扶桑空中自衛隊損失了第二架e-767。在隻剩下兩架e-767的情況下,扶桑空中自衛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為作戰飛機提供支持。至於e-2d,因為欠缺必要的指揮能力,最多隻能協助e-767執行任務,無法單獨指揮空中戰鬥,也就不可能頂替e-767。
此外,在損失了四架f-22a之後,扶桑空中自衛隊剩下的f-22a隻有十二架。
這個數量,組織發起一次反擊的問題不大,但是要用來跟華夏空軍爭奪製空權,並且維持製空權,根本不夠用。
由此可見,扶桑空中自衛隊已經戰敗。
當然,前提是花旗不會繼續提供援助。
隻要花旗不再為扶桑提供援助,特別是f-22a戰鬥機與更重要的e-3預警機,那麽扶桑空中自衛隊連翻本機會都沒有。
對此,秦齊楚有清楚認識。
因為已經援助了f-22a,所以在扶桑當局的請求下,花旗很有可能繼續提供f-22a。隻是會不會提供e-3,那就值得商榷了。關鍵就是,花旗沒有這樣的理由,即扶桑並沒有在衝突爆發之前跟花旗簽署購買e-3的合同,而且扶桑空中自衛隊也沒有這種預警機,未必能夠自行運作。如果需要花旗提供機組成員,這些預警機才能派上用場,那麽花旗當局必然有所顧慮。換個角度看,在扶桑提出請求後,花旗很可能會提供一批e-2d敷衍了事,而不是價值更大的e-3。
沒有大型預警機,有再多的f-22a都於是無補。
在奪迴製空權的同時,執行打擊任務的j-11b也在j-16dg的陪同下,氣勢洶洶的殺向戰場。
當然,不是去對付那三艘驅逐艦,而是進攻的敵人。
其實,這也是j-11b第一次執行對地打擊任務。做這樣的安排,而不是用jh-7,主要是為了測試j-11b的對地打擊能力。
在最初,j-11b是典型的空優戰鬥機,並沒有考慮用來執行打擊任務。隻是,隨著j-20a大批量服役,空軍不再需要j-20a之外的重型製空戰鬥機,也不能讓服役不到十年的j-11b退役。這個時候,海航因為無法優先獲得j-20a,開始采購j-11c,而且根據自身作戰需求加強了j-11c的打擊能力,j-11c也由此成為了多用途戰鬥機。受此啟發,空軍開始也提出了類似的需求,把已有的j-11b改造成多用途戰鬥機。不管怎麽說,改造戰鬥機要比采購新的戰鬥機便宜得多。
到衝突爆發的時候,空軍現役的j-11b有大約三分之一完成了改造。
這些j-11b除了不是新機之外,在各個方麵跟海航的j-11c幾乎完全一樣,能夠攜帶現役的各種彈藥執行打擊任務。當然,空軍的打擊任務主要針對地麵目標,而不是海麵上的戰艦。
因為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所以j-11b的打擊能力到底如何,還是個未知數。
現在有如此好的機會,自然得讓j-11b上去溜一圈,用實際的戰果來證明做為多用途戰鬥機的價值。
當然,需要通過實戰檢驗的還有這些年來研製與裝備的各種對地打擊彈藥。
反艦導彈不用多說了,在打擊第四護衛群的戰鬥中,幾種最新型號的反艦導彈都已經得到了實戰機會,也證明了自身的性能。即便是反艦彈道導彈,也已經在開始的反擊中證明了自身價值。相對來說,反到是種類眾多的對地打擊彈藥始終沒有用上,而且此後未必還有這樣的機會。
按照秦齊楚的安排,分兩個批次的二十四架j-11b總共攜帶了三大類、十二種不同的炸彈與導彈。第三批次是海航的十二架j-11c,攜帶的是海航專門采購的四種主要用於對地打擊的導彈。
顯然,海航也不想錯過檢驗新式彈藥的機會。
三個批次,三十六架幾乎滿載的戰鬥機,如果依次投下攜帶的炸彈與導彈,轟炸將持續半個小時以上。
至於轟炸結果,顯然沒有懸念。
別說轟炸的隻是集中在海灘上的一個步兵營,就算範圍擴大十倍,由這些戰鬥機投下的數百噸彈藥也足夠了。要知道,在大規模地麵戰爭中,三十六架重型多用途戰鬥機能摧毀一個裝甲旅的全部主戰裝備。
如果說扶桑進攻部隊心狠手辣,沒有給華夏軍人半點反擊機會,那麽秦齊楚有過之而無不及。用他的話來說,能夠用炸彈與導彈消滅敵人,就不要讓戰士冒險,反正都是消滅敵人。
為此,秦齊楚派出的不止是攜帶精確製導彈藥的多用途戰鬥機。
在三個批次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後麵,是二十四架jh-7攻擊機。隻不過,這些攻擊機沒有集中出動,而是分成了多個批次,每個批次四到八架,確保隨時都有幾架在戰場附近待命,從而在收到地麵部隊的請求後,立即衝過來用炸彈、火箭彈與航炮消滅負隅頑抗的敵人。
因為大量新式戰機加入現役,所以曾經是華夏空軍與海航主力攻擊機的jh-7,現在也隻能用來執行近距離支援任務。對這種已經服役二十多年,即將退役的攻擊機來說,也算是最後的狂歡吧。
顯然,扶桑軍人即將跌入血火地獄。
目睹三艘驅逐艦被反艦彈道導彈擊沉之後,扶桑軍人才大夢初醒。隻不過,留給他們的時間隻有幾分鍾。在他們組織起來抵抗空降兵與特種兵發起的反擊時,數十枚導彈正朝他們所在的海灘飛去。
如同在此之前,華夏軍人無法對付遠處的戰艦一樣,扶桑軍人也擋不住來襲導彈。
這就是戰爭,殘酷,毫無公平可言。
隻是第一輪導彈攻擊,灘頭陣地上的扶桑軍人就死傷大半,而且用沙牆構築起來的防線被徹底洞穿。至於藏在沙牆後麵的那些戰車,顯然躲不過戰鬥機發射的導彈,無一例外的全被擊毀。
幸存下來的扶桑軍人甚至來不及救治受傷的同伴,第二輪轟炸就到來了。
仍然是導彈,不過大部分導彈攜帶的是專門用來對付人員的戰鬥部,其中還有一些是子母彈頭。
接下來的幾輪轟炸,幾乎都沒有間隙,可以說是一輪接著一輪。
到最後一輪轟炸結束時,海灘上已無一寸淨土,全都成了焦土,除了極個別的幸運兒之外,發起進攻的扶桑軍人全被送入了天照大神的懷抱。即便是幸運兒,也不過是晚點死而已。不是說空降兵與特種兵不想收俘虜,而是離得最近的戰艦都在數百千米之外,而能夠飛來的水上飛機也要幾個小時後才能到達,那些受了重傷、隻剩下半口氣的扶桑軍人顯然堅持不了幾個小時。此外,華夏軍人未必會用寶貴的急救包救治曾經拚命想幹掉他們的敵人,能施舍一支嗎啡,讓這些家夥沒有痛苦的死去就不錯了。當然,經過一個晚上的艱苦戰鬥,也沒剩下多少急救包。
這輪如狂風暴雨般猛烈,像電閃雷鳴般迅速的反擊,對扶桑當局也是一場噩夢。
首先投入戰鬥的是部署在內陸基地的j-20a戰術大隊。二十架j-20a全部出動,分成了五個四機編隊,其中四個編隊從西北方向上向扶桑空中自衛隊的e-767突擊,另外一個編隊從西麵佯動。在到達戰場之前,這些j-20a拋掉了副油箱,隨即就開始加速衝刺。雖然在發現了這些戰鬥機之後,e-767立即召喚了護航的f-15j戰鬥機,但是在正麵巡邏的f-22a被佯攻編隊拖住,無法返迴掩護預警機。在連續的四輪攻擊之中,為預警機護航的十二架f-15j全部被擊落。兩架e-767隻逃走了一架,另外一架沒能避開j-20a發射的pl-12導彈,而協助e-767的兩架e-2d均被擊落。如果不是在攻擊預警機的時候用光了導彈,這些j-20a還會收獲更多的戰果,包括在正麵上抵抗佯攻編隊的四架f-22a。
因為預警機被擊落,所以扶桑空中自衛隊不得不立即撤走所有戰鬥機。
必須承認,f-22a的速度性能確實優秀,不但在突擊的時候能夠發揮巨大價值,在逃跑的時候也一樣。
當時在戰場上活動的八架f-22a全都及時擺脫了華夏戰鬥機,沒有一架被導彈擊落。
隻不過,最終返迴琉球基地的隻有四架。
因為喪失了製空權,加上j-20a的威脅無處不在,所以扶桑空中自衛隊沒讓寶貴的加油機前出。在沒有獲得空中加油支持的情況下,執行攻勢製空任務,也就是衝在最前麵的四架f-22a均在返航途中燒光燃油。這四架f-22a的飛行員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擺脫敵機之後,以最省油的巡航速度飛行,盡可能的離琉球群島近一點,以便在跳傘之後能夠及時被己方的直升機救走。隻可惜,他們跳傘的區域離琉球基地有數百千米,超過了直升機的搜尋半徑,最終隻有一名飛行員堅持到水上飛機到來,另外三名飛行員全部失蹤,在數年後被扶桑當局認定為陣亡。
隻是一次反擊,華夏空軍就奪迴了製空權,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勝利。
很簡單,扶桑空中自衛隊損失了第二架e-767。在隻剩下兩架e-767的情況下,扶桑空中自衛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為作戰飛機提供支持。至於e-2d,因為欠缺必要的指揮能力,最多隻能協助e-767執行任務,無法單獨指揮空中戰鬥,也就不可能頂替e-767。
此外,在損失了四架f-22a之後,扶桑空中自衛隊剩下的f-22a隻有十二架。
這個數量,組織發起一次反擊的問題不大,但是要用來跟華夏空軍爭奪製空權,並且維持製空權,根本不夠用。
由此可見,扶桑空中自衛隊已經戰敗。
當然,前提是花旗不會繼續提供援助。
隻要花旗不再為扶桑提供援助,特別是f-22a戰鬥機與更重要的e-3預警機,那麽扶桑空中自衛隊連翻本機會都沒有。
對此,秦齊楚有清楚認識。
因為已經援助了f-22a,所以在扶桑當局的請求下,花旗很有可能繼續提供f-22a。隻是會不會提供e-3,那就值得商榷了。關鍵就是,花旗沒有這樣的理由,即扶桑並沒有在衝突爆發之前跟花旗簽署購買e-3的合同,而且扶桑空中自衛隊也沒有這種預警機,未必能夠自行運作。如果需要花旗提供機組成員,這些預警機才能派上用場,那麽花旗當局必然有所顧慮。換個角度看,在扶桑提出請求後,花旗很可能會提供一批e-2d敷衍了事,而不是價值更大的e-3。
沒有大型預警機,有再多的f-22a都於是無補。
在奪迴製空權的同時,執行打擊任務的j-11b也在j-16dg的陪同下,氣勢洶洶的殺向戰場。
當然,不是去對付那三艘驅逐艦,而是進攻的敵人。
其實,這也是j-11b第一次執行對地打擊任務。做這樣的安排,而不是用jh-7,主要是為了測試j-11b的對地打擊能力。
在最初,j-11b是典型的空優戰鬥機,並沒有考慮用來執行打擊任務。隻是,隨著j-20a大批量服役,空軍不再需要j-20a之外的重型製空戰鬥機,也不能讓服役不到十年的j-11b退役。這個時候,海航因為無法優先獲得j-20a,開始采購j-11c,而且根據自身作戰需求加強了j-11c的打擊能力,j-11c也由此成為了多用途戰鬥機。受此啟發,空軍開始也提出了類似的需求,把已有的j-11b改造成多用途戰鬥機。不管怎麽說,改造戰鬥機要比采購新的戰鬥機便宜得多。
到衝突爆發的時候,空軍現役的j-11b有大約三分之一完成了改造。
這些j-11b除了不是新機之外,在各個方麵跟海航的j-11c幾乎完全一樣,能夠攜帶現役的各種彈藥執行打擊任務。當然,空軍的打擊任務主要針對地麵目標,而不是海麵上的戰艦。
因為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所以j-11b的打擊能力到底如何,還是個未知數。
現在有如此好的機會,自然得讓j-11b上去溜一圈,用實際的戰果來證明做為多用途戰鬥機的價值。
當然,需要通過實戰檢驗的還有這些年來研製與裝備的各種對地打擊彈藥。
反艦導彈不用多說了,在打擊第四護衛群的戰鬥中,幾種最新型號的反艦導彈都已經得到了實戰機會,也證明了自身的性能。即便是反艦彈道導彈,也已經在開始的反擊中證明了自身價值。相對來說,反到是種類眾多的對地打擊彈藥始終沒有用上,而且此後未必還有這樣的機會。
按照秦齊楚的安排,分兩個批次的二十四架j-11b總共攜帶了三大類、十二種不同的炸彈與導彈。第三批次是海航的十二架j-11c,攜帶的是海航專門采購的四種主要用於對地打擊的導彈。
顯然,海航也不想錯過檢驗新式彈藥的機會。
三個批次,三十六架幾乎滿載的戰鬥機,如果依次投下攜帶的炸彈與導彈,轟炸將持續半個小時以上。
至於轟炸結果,顯然沒有懸念。
別說轟炸的隻是集中在海灘上的一個步兵營,就算範圍擴大十倍,由這些戰鬥機投下的數百噸彈藥也足夠了。要知道,在大規模地麵戰爭中,三十六架重型多用途戰鬥機能摧毀一個裝甲旅的全部主戰裝備。
如果說扶桑進攻部隊心狠手辣,沒有給華夏軍人半點反擊機會,那麽秦齊楚有過之而無不及。用他的話來說,能夠用炸彈與導彈消滅敵人,就不要讓戰士冒險,反正都是消滅敵人。
為此,秦齊楚派出的不止是攜帶精確製導彈藥的多用途戰鬥機。
在三個批次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後麵,是二十四架jh-7攻擊機。隻不過,這些攻擊機沒有集中出動,而是分成了多個批次,每個批次四到八架,確保隨時都有幾架在戰場附近待命,從而在收到地麵部隊的請求後,立即衝過來用炸彈、火箭彈與航炮消滅負隅頑抗的敵人。
因為大量新式戰機加入現役,所以曾經是華夏空軍與海航主力攻擊機的jh-7,現在也隻能用來執行近距離支援任務。對這種已經服役二十多年,即將退役的攻擊機來說,也算是最後的狂歡吧。
顯然,扶桑軍人即將跌入血火地獄。
目睹三艘驅逐艦被反艦彈道導彈擊沉之後,扶桑軍人才大夢初醒。隻不過,留給他們的時間隻有幾分鍾。在他們組織起來抵抗空降兵與特種兵發起的反擊時,數十枚導彈正朝他們所在的海灘飛去。
如同在此之前,華夏軍人無法對付遠處的戰艦一樣,扶桑軍人也擋不住來襲導彈。
這就是戰爭,殘酷,毫無公平可言。
隻是第一輪導彈攻擊,灘頭陣地上的扶桑軍人就死傷大半,而且用沙牆構築起來的防線被徹底洞穿。至於藏在沙牆後麵的那些戰車,顯然躲不過戰鬥機發射的導彈,無一例外的全被擊毀。
幸存下來的扶桑軍人甚至來不及救治受傷的同伴,第二輪轟炸就到來了。
仍然是導彈,不過大部分導彈攜帶的是專門用來對付人員的戰鬥部,其中還有一些是子母彈頭。
接下來的幾輪轟炸,幾乎都沒有間隙,可以說是一輪接著一輪。
到最後一輪轟炸結束時,海灘上已無一寸淨土,全都成了焦土,除了極個別的幸運兒之外,發起進攻的扶桑軍人全被送入了天照大神的懷抱。即便是幸運兒,也不過是晚點死而已。不是說空降兵與特種兵不想收俘虜,而是離得最近的戰艦都在數百千米之外,而能夠飛來的水上飛機也要幾個小時後才能到達,那些受了重傷、隻剩下半口氣的扶桑軍人顯然堅持不了幾個小時。此外,華夏軍人未必會用寶貴的急救包救治曾經拚命想幹掉他們的敵人,能施舍一支嗎啡,讓這些家夥沒有痛苦的死去就不錯了。當然,經過一個晚上的艱苦戰鬥,也沒剩下多少急救包。
這輪如狂風暴雨般猛烈,像電閃雷鳴般迅速的反擊,對扶桑當局也是一場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