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外交專機升空,王學熾才打開了趙耀國給他的文件袋。


    裏麵裝是一份資料,雖然隻有幾十頁,但是內容極為驚人,連王學熾都被嚇到了。如果不是外交專機已經升空,王學熾會立即下飛機,去元首府找趙耀國,因為他覺得如此重要的事情不應該拿到聯合國去說。


    這就是,那幾名幸存下來的漁民,全都是扶桑防衛省情報廳的情報人員,整個行動由情報廳策劃與實施,給他們下達命令的是情報廳的大正光一。在襲擊華夏海警巡邏艦之前,他們最後一次聯係了情報廳,得到大正光一的直接指示。文件袋裏的資料,就是這幾名情報人員的口供。


    也就是說,所謂的“漁業糾紛”就是扶桑防衛省情報廳蓄意策劃與製造的,而大正光一是情報廳的負責人,也是扶桑當局的情報官員,由他下達的命令等於官方命令,因此由他策劃的行動就是官方行動。扶桑當局才是這一係列陰謀的主謀,因此扶桑當局得為製造與挑起衝突負責。


    震驚歸震驚,王學熾沒有喪失理智。


    冷靜下來之後,他就明白趙耀國為什麽派他去聯合國,為什麽要他把這份資料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公布於眾。


    很簡單,這隻是扶桑情報人員的口供,最多算得上是證詞,而不是證物。


    “情報人員”本身就是一個模糊概念,扶桑當局肯定會矢口否認,並且以次指責華夏栽贓陷害。別的不說,如何證明幸存漁民是情報廳的情報人員?要知道,能夠證明他們真實身份的資料全都在情報廳手上,因此隻要情報廳銷毀這些人的個人檔案,就沒有任何辦法能證明他們的身份。到時候,最多隻能說他們是扶桑人,無法跟扶桑當局扯上關係,也就無法把他們的行為當成扶桑的官方行為。如果是民間行為,此事必然會不了了之,根本不可能以此為由製裁扶桑。


    當然,王學熾已經想到,那幾個幸存漁民已經被接了迴來,沒在太公島上。


    隻是,這並不重要。


    就算他們活著,並且讓他們出麵做證,也沒多大意義。


    以當前的局勢,沒有確鑿的證據,根本不可能在安理會上發起對扶桑的製裁,也不可能得到多少國家支持。


    那麽,就算有了足夠的證據,那又如何?


    再退一步,哪怕迫使花旗在安理會表決中投了棄權票,讓製裁決議生效,又能給華夏帶來什麽好處?要知道,在衝突爆發前,華夏是扶桑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扶桑是華夏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除了在政治與外交上齷齪不斷之外,在經濟、文化、金融、科技、教育等眾多領域都有廣泛的交流與合作。製裁是一把雙刃劍,在製裁扶桑的同時,華夏也必然會遭受損失。即便不考慮必然會承受的經濟損失,通過製裁把扶桑壓下去,華夏的處境難道會變得更好?要知道,如果扶桑因此走上下坡路,特別是經濟遭到了重創,民族主義必然會在扶桑國內迅猛抬頭。在民族主義的推動下,扶桑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是遲早的事,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華夏。甚至可以說,隻要扶桑的國內局勢發生動蕩,華夏就必然受到連累,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可以說,在當前局勢下,製裁與不製裁扶桑都一樣,華夏最多隻是占領道義製高點。


    沒有好處的事,為什麽要做?


    在想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王學熾也明白了趙耀國的意思。去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扶桑實施製裁,不是真的為了製裁,而是借此辦法將真相公布於眾,從而在外交上向扶桑施加壓力。隻要扶桑當局依然想保持必要的國家信譽,在國際社會獲得一席之地,就會對停火談判給出正麵答複。


    顯然,趙耀國的目的就是以此開啟談判的大門。


    對趙耀國的安排,或者說高瞻遠矚,王學熾佩服得五體投地。要知道,隻要他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起對扶桑實施製裁,而且把這些雖然不算是證據,但是能夠說明整個事件真相的東西拿出來,扶桑當局必然會自亂陣腳。在應付國際社會指責的時候,扶桑當局顯然無法猜到趙耀國的真實目的。


    那麽,扶桑當局真的會知難而退嗎?


    王學熾不敢肯定,不過有很大的把握,關鍵還是得看事態的發展,以及這一輪外交進攻的效果。


    外交專機還在北太平洋上飛行的時候,趙耀國已經去了總參謀部。


    這是衝突爆發後,趙耀國第一次去總參謀部。他原本不打算去總參謀部,畢竟他的出現肯定會對總參謀部的人員產生影響,隻是接待他就會給很多人添麻煩,而他不是軍人,對軍事問題也是一竅不通,自然沒有發言權。隻不過,在李佑廷的勸說下,趙耀國還是去了總參謀部一趟。


    元首的到來,對鼓舞士氣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不是趙耀國去總參謀部的主要原因,隻是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畢竟元首也是華夏軍隊的最高統帥。


    趙耀國去總參謀部與即將打響的戰鬥有關。


    “……大致情況就是如此。現在的問題是,如果那三艘驅逐艦沒有進入交戰區域,卻為進攻的突擊部隊提供了支持,我們該怎麽辦,是聽之任之,還是立即展開反擊,哪怕是有針對性的反擊?”


    在郭戰烈提出這個問題之後,所有人都朝趙耀國看了過去。


    顯然,這就是趙耀國來總參謀部的原因。


    在東海艦隊遭到打擊之後,軍情局應空軍司令部要求,緊急發射了一顆偵察衛星,把對衝突區域的偵察間隔時間由原先的十二個小時縮短到六個小時,確保每天淩晨、清晨、午間與傍晚,偵察衛星都會從衝突區域上空掠過。因為很難派偵察機持續監視敵情,所以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有很重要的價值。


    就在半個小時前,也就是傍晚六點左右,那顆在低軌道上運行的雷達偵察衛星從衝突區域上空飛過。隸屬於第四護衛群的三艘驅逐艦已經離開待命區域,正以全速向衝突區域航行。雖然無法通過雷達成相照片辨別出這些戰艦的情況,特別兩艘直升機驅逐艦有沒有搭載足夠多的直升機,但是三艘驅逐艦在這個時候全速西進,顯然不是去湊熱鬧,而是為接下來的進攻做準備。


    軍情局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情報也能證明這個判斷,即在中午之前,扶桑把剛剛獲得的十二架f-22a全都派往琉球基地,還同時向該基地運送了一個營的地麵部隊,以及用來投送這些部隊的直升機。


    在此之前,扶桑已經發動了一次進攻行動,隻是突擊部隊在空中就被全殲。


    空軍提供的戰報,同樣能夠說明問題。這就是,在下午的幾個小時裏麵,扶桑空中自衛隊並沒有利用剛剛獲得的f-22a戰鬥機爭奪製空權,即便在受到挑釁的時候,也沒有用這些戰鬥機發起反擊。按照空軍作戰處長做的判斷,扶桑空中自衛隊在保存實力,目的就是在夜間支持進攻行動。


    很明顯,所有的征兆與跡象都表明,扶桑將在夜間發動進攻。


    當然,在軍事上,決定是否采取行動的不是證據,而是可靠的推測與判斷。


    按照郭戰烈的意思,肯定是先發製人,擊沉那三艘驅逐艦,阻敵於千裏之外,而不是跟敵人進行肉搏。


    隻是這樣一來,就要在衝突區域之外發起進攻行動。


    如果隻是防禦性質的軍事行動,比如派遣戰鬥機去奪取製空權,哪怕是為了奪取製空權攻擊對方的預警機,也還說得過去,畢竟這類行動本身並沒有進攻性質。派遣作戰飛機打擊海麵上的艦艇,那就不一樣了,因為按照國際法,艦艇屬於主權的管轄範圍,攻擊艦艇等於攻擊對方領土。也就是說,這在國際法上已經是進攻行動,具有明確的進攻性質,而不是單純的防禦行動。在此之前,華夏也正是以此為由,指責扶桑把戰火燒到衝突區域之外,以此獲得了外交主動權。


    這個時候,一名情報官員走到了李佑廷身邊,在他耳邊低語了一番。


    聽完後,李佑廷微微點了點頭,情報官員也識趣的退開了。


    “剛剛收到的情報,之前在琉球集結的是重裝甲部隊,而且配備的重型裝備已經在天黑之前送出了琉球基地。考慮到扶桑沒有能夠運載主戰坦克的運輸機,所以可以斷定,運走這些重型裝備的ca,即扶桑從花旗引進的,專門用來協助直升機驅逐艦的氣墊登陸艇。”


    趙耀國的眉頭跳了幾下,讓李佑廷說下去。


    “扶桑總共采購了六艘lcac,如果全部使用,加上兩艘直升機驅逐艦搭載的十多架大型直升機,一次能夠投送包含一個坦克排的營級登陸部隊。顯然,我們官兵未必能夠抵擋重裝甲部隊的進攻。”


    “是不能,還是未必能?”


    李佑廷癟了癟嘴,朝雷天靂看了過去,這可不是他能迴答的問題,因為主力是空降十五軍的一個加強連。


    “能。”雷天靂迴答得很幹脆。


    “雷天靂,我相信你的保證。”趙耀國長出口氣,說道,“既然能,那就證明給我看。至於那三艘驅逐艦,在進入了衝突區域之後,我們就沒有必要客氣。此外,在敵人發動進攻之後,我們也沒有必要客氣。隻要敵人發起突擊,衝突的性質就變了。雷天靂,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完全明白。”


    “沒別的事,我就迴去了。戰鬥打響後,再向我匯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爭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戰爭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