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統一調配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作者:光頭李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戚繼光萬曆四年入京的時候,朱翊鈞讓他也來了西苑。
薊鎮的邊軍,對於火器的使用很是靈活,可以說,戚繼光帶的兵比李成梁帶的兵,戰術上更加先進一些。
而戚繼光看到這些燧發槍後,自是知道,這種槍支的出現,意味著什麽,這已經是能改變大明與蒙古部落的戰爭格局了。
而後,朱翊鈞便順勢收納了薊鎮的火器製作坊,他們那裏可是有著三千名精湛的火器工匠。
又在大興縣建設了一座新的火器工廠……這種工坊由此時的也由薊鎮的軍備副使葉夢熊擔任。
此時廠房正在建著呢。
而對於朱翊鈞的要求,戚繼光毫不猶豫地遵旨辦事,不過,他也提出了要求,這座工坊雖掛在朝廷戶部的名下,但生產出來的火銃,要優先配給薊鎮的軍隊,需優先提供一萬把,之後,才能朝其他邊軍提供。
對於戚繼光的這個要求,朱翊鈞是同意的。
工部這邊雖然有著專門的軍需司,但他們製作火器的質量,以及產量,是比不過地方的。
特別是薊鎮邊軍善於使用火器,而戚繼光本人也對火器,很是看重。
他們那邊的生產規模是最大的。
朱翊鈞想著將這股力量整合起來,隻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量產。
除了北京城外的大興縣之外,在通州同樣有著一座工坊正在建設。
這裏火器工坊的規模要比大興縣的還要大。
在朱翊鈞的計劃中,力量是要整合起來的。
大同,宣府離得遠,此時的自己還是鞭長莫及,但遼東,薊鎮卻在眼皮子底下。
通州的火器製作坊是要給京師三大營提供燧發槍,以及火炮,他要在萬曆十年之前,在三大營之中,成立二十支燧發槍的火槍隊,每隊一千餘人……進一步的加強三大營的整體戰力。
當然,通州的這座火器工坊,不經工部,戶部,兵部的手了,是由宮裏麵來掌控,算作是皇家第一火器工廠。
朱翊鈞這次召李成梁前來,同樣,也是想讓他看一看這個燧發槍,順便讓李成梁放工匠入關。
他帶著李成梁,在一眾錦衣衛的簇擁下,前往了燧發槍試槍的地方。
試槍乃開闊之地,與朱翊鈞騎馬的馬場相距較遠。
朱翊鈞走在前麵,李成梁,張鯨,張國之三人在後麵跟著,其後是一大批錦衣衛,最後的那一隊人才是李成梁的親兵。
試槍之地,四周崗哨林立,戒備森嚴。
遠處,一列靶子整齊排列,仿佛在靜靜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震撼。
朱翊鈞帶著李成梁來到了放置著一把燧發槍的案台前。
他微微揚起下巴,對身旁的李成梁說道:“愛卿,今日讓你前來,便是要讓你見識一下這新式火器的威力……”
“朕一直心係江山社稷,深知兵強馬壯方能保我大明安穩。這燧發槍,乃是朕與工匠們精心研製之作。”
朱翊鈞說話時,語氣堅定,充滿自信,盡顯一國之君的豪邁與擔當。
李成梁聽完皇帝陛下的話後,心裏麵是不信的,皇帝陛下怎麽會對這些火器之事有所了解……不過,轉念一想,這應該隻是掛個名。
他看了一眼擺放在案台上的燧發槍,而後恭敬地抱拳行禮,開口附和道:“陛下聖明……”
朱翊鈞看了一眼李成梁,而後,便轉頭看向了張國之。
張國之授意,點頭,而後拿起了燧發槍。
燧發槍中的火藥,彈丸,早就裝好。
朱翊鈞朝後退了數步,李成梁,張鯨等人也趕忙退後。
而後,張國之舉起了手中的燧發槍,瞄準遠處的靶子扣動扳機。
隻聽“砰”的一聲巨響,火光閃現,子彈唿嘯而出,瞬間擊中遠處的靶子,木屑飛濺。
看到這一幕,李成梁微微一驚。
那靶子已經在一百步之外了。
竟然,能如此精準。
現在的遼東邊軍,配備了部分火器,但大多數使用的還是弓箭。
弓箭的射程受到弓的材質、拉力、箭矢質量以及射手的技藝等多方麵因素影響。
一些強弓在合適的條件下可以達到較遠的射程,一百步開外,並且能夠如此精準的,也隻有那些優秀,且能拉開強弓的射手。
張國之出身山東武勳世家,自身的武藝高超,弓馬嫻熟,這些年,在陛下麵前試槍的大多數都是他。
而他在練習這麽多年後,在射擊上麵,是有所成就的,雖然不能做到百分百中,但十發九中還是能達到的。
張國之將手中的燧發槍放下,轉身朝著朱翊鈞躬身行禮,複命。
當燧發槍剛剛放下,便有士兵上前收走。
朱翊鈞朝著他擺了擺手,而後看向李成梁較為驚愕的表情,嘴角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說道:“愛卿,這把火槍如何?”
李成梁迴過神來,再次抱拳行禮,由衷地說道:“陛下,此火器威力巨大,若能裝備我大明軍隊,實乃國之重器。”
李成梁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燧發槍的讚賞。
朱翊鈞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說道:“你鎮守遼東,對邊患最為熟悉,你覺得此火器在遼東戰場可有大用?”
李成梁略一思索,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遼東之地,與女真、蒙古等部落接壤,戰事頻繁,此火器若能裝備遼東軍隊,定能大大增強我軍實力,震懾敵寇。但臣以為,火器雖強,還需善加訓練士兵,方能發揮其最大威力。且在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不能僅僅依賴火器,還需結合其他戰術,方能確保勝利。”
李成梁的話語中,既表現出他對新武器的認可,不撥皇帝陛下的麵子,又體現出他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的深思熟慮,不丟自己的傲氣。
朱翊鈞看了李成梁一眼,說道:“愛卿所言極是,你們遼東日後,便不要自己製作火銃了,都停了,將遼東的工匠,跟他們的家人全部遷到關內來,日後啊,由朝廷給你們配送這些燧發槍……“
聽完朱翊鈞的話後,李成梁稍稍一愣,這可是一個大工程啊。
遼東不生產火銃,工匠,以及他們的家人都要被遷到關內,朝廷也沒有理由撥銀子給遼東了,那李成梁可是少了一些收入來源啊。
但此時,陛下既然提了起來,那自己也不好拒絕啊……正當猶豫之時卻又聽到皇帝陛下說道:“怎麽?你不願意啊……“
聽到朱翊鈞的話後,李成梁趕忙迴複道:“不,陛下,臣怎能不願意,臣隻是心中有些疑惑,若是由朝廷統一配備的話,路途遙遠,會不會有什麽變故……”
薊鎮的邊軍,對於火器的使用很是靈活,可以說,戚繼光帶的兵比李成梁帶的兵,戰術上更加先進一些。
而戚繼光看到這些燧發槍後,自是知道,這種槍支的出現,意味著什麽,這已經是能改變大明與蒙古部落的戰爭格局了。
而後,朱翊鈞便順勢收納了薊鎮的火器製作坊,他們那裏可是有著三千名精湛的火器工匠。
又在大興縣建設了一座新的火器工廠……這種工坊由此時的也由薊鎮的軍備副使葉夢熊擔任。
此時廠房正在建著呢。
而對於朱翊鈞的要求,戚繼光毫不猶豫地遵旨辦事,不過,他也提出了要求,這座工坊雖掛在朝廷戶部的名下,但生產出來的火銃,要優先配給薊鎮的軍隊,需優先提供一萬把,之後,才能朝其他邊軍提供。
對於戚繼光的這個要求,朱翊鈞是同意的。
工部這邊雖然有著專門的軍需司,但他們製作火器的質量,以及產量,是比不過地方的。
特別是薊鎮邊軍善於使用火器,而戚繼光本人也對火器,很是看重。
他們那邊的生產規模是最大的。
朱翊鈞想著將這股力量整合起來,隻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量產。
除了北京城外的大興縣之外,在通州同樣有著一座工坊正在建設。
這裏火器工坊的規模要比大興縣的還要大。
在朱翊鈞的計劃中,力量是要整合起來的。
大同,宣府離得遠,此時的自己還是鞭長莫及,但遼東,薊鎮卻在眼皮子底下。
通州的火器製作坊是要給京師三大營提供燧發槍,以及火炮,他要在萬曆十年之前,在三大營之中,成立二十支燧發槍的火槍隊,每隊一千餘人……進一步的加強三大營的整體戰力。
當然,通州的這座火器工坊,不經工部,戶部,兵部的手了,是由宮裏麵來掌控,算作是皇家第一火器工廠。
朱翊鈞這次召李成梁前來,同樣,也是想讓他看一看這個燧發槍,順便讓李成梁放工匠入關。
他帶著李成梁,在一眾錦衣衛的簇擁下,前往了燧發槍試槍的地方。
試槍乃開闊之地,與朱翊鈞騎馬的馬場相距較遠。
朱翊鈞走在前麵,李成梁,張鯨,張國之三人在後麵跟著,其後是一大批錦衣衛,最後的那一隊人才是李成梁的親兵。
試槍之地,四周崗哨林立,戒備森嚴。
遠處,一列靶子整齊排列,仿佛在靜靜等待著即將到來的震撼。
朱翊鈞帶著李成梁來到了放置著一把燧發槍的案台前。
他微微揚起下巴,對身旁的李成梁說道:“愛卿,今日讓你前來,便是要讓你見識一下這新式火器的威力……”
“朕一直心係江山社稷,深知兵強馬壯方能保我大明安穩。這燧發槍,乃是朕與工匠們精心研製之作。”
朱翊鈞說話時,語氣堅定,充滿自信,盡顯一國之君的豪邁與擔當。
李成梁聽完皇帝陛下的話後,心裏麵是不信的,皇帝陛下怎麽會對這些火器之事有所了解……不過,轉念一想,這應該隻是掛個名。
他看了一眼擺放在案台上的燧發槍,而後恭敬地抱拳行禮,開口附和道:“陛下聖明……”
朱翊鈞看了一眼李成梁,而後,便轉頭看向了張國之。
張國之授意,點頭,而後拿起了燧發槍。
燧發槍中的火藥,彈丸,早就裝好。
朱翊鈞朝後退了數步,李成梁,張鯨等人也趕忙退後。
而後,張國之舉起了手中的燧發槍,瞄準遠處的靶子扣動扳機。
隻聽“砰”的一聲巨響,火光閃現,子彈唿嘯而出,瞬間擊中遠處的靶子,木屑飛濺。
看到這一幕,李成梁微微一驚。
那靶子已經在一百步之外了。
竟然,能如此精準。
現在的遼東邊軍,配備了部分火器,但大多數使用的還是弓箭。
弓箭的射程受到弓的材質、拉力、箭矢質量以及射手的技藝等多方麵因素影響。
一些強弓在合適的條件下可以達到較遠的射程,一百步開外,並且能夠如此精準的,也隻有那些優秀,且能拉開強弓的射手。
張國之出身山東武勳世家,自身的武藝高超,弓馬嫻熟,這些年,在陛下麵前試槍的大多數都是他。
而他在練習這麽多年後,在射擊上麵,是有所成就的,雖然不能做到百分百中,但十發九中還是能達到的。
張國之將手中的燧發槍放下,轉身朝著朱翊鈞躬身行禮,複命。
當燧發槍剛剛放下,便有士兵上前收走。
朱翊鈞朝著他擺了擺手,而後看向李成梁較為驚愕的表情,嘴角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說道:“愛卿,這把火槍如何?”
李成梁迴過神來,再次抱拳行禮,由衷地說道:“陛下,此火器威力巨大,若能裝備我大明軍隊,實乃國之重器。”
李成梁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燧發槍的讚賞。
朱翊鈞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說道:“你鎮守遼東,對邊患最為熟悉,你覺得此火器在遼東戰場可有大用?”
李成梁略一思索,神色凝重地說道:“陛下,遼東之地,與女真、蒙古等部落接壤,戰事頻繁,此火器若能裝備遼東軍隊,定能大大增強我軍實力,震懾敵寇。但臣以為,火器雖強,還需善加訓練士兵,方能發揮其最大威力。且在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不能僅僅依賴火器,還需結合其他戰術,方能確保勝利。”
李成梁的話語中,既表現出他對新武器的認可,不撥皇帝陛下的麵子,又體現出他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的深思熟慮,不丟自己的傲氣。
朱翊鈞看了李成梁一眼,說道:“愛卿所言極是,你們遼東日後,便不要自己製作火銃了,都停了,將遼東的工匠,跟他們的家人全部遷到關內來,日後啊,由朝廷給你們配送這些燧發槍……“
聽完朱翊鈞的話後,李成梁稍稍一愣,這可是一個大工程啊。
遼東不生產火銃,工匠,以及他們的家人都要被遷到關內,朝廷也沒有理由撥銀子給遼東了,那李成梁可是少了一些收入來源啊。
但此時,陛下既然提了起來,那自己也不好拒絕啊……正當猶豫之時卻又聽到皇帝陛下說道:“怎麽?你不願意啊……“
聽到朱翊鈞的話後,李成梁趕忙迴複道:“不,陛下,臣怎能不願意,臣隻是心中有些疑惑,若是由朝廷統一配備的話,路途遙遠,會不會有什麽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