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慣例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作者:光頭李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翊鈞在登基之初,對馮保動輒打壓。
讓馮保一直處於敏感謹慎的狀態下,在宮中行事,已無可挑剔。
也是因為馮保的轉變,朱翊鈞對馮保的態度也有所轉變了。
馮保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人,隻要懂得分寸,便是宮廷最好的管家人選,不僅能夠主內,還能主外。
他的資曆,以及手段,也能讓馮保成為朱翊鈞與朝臣之間的媒介。
比如,張居正。
朱翊鈞不能跟張居正明說的話,馮保可代之傳達,其效果,比朱翊鈞親自說,還要好上一些。
而馮保同樣也察覺到了皇帝陛下對自己態度的轉變。
他可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變化。
實際上,在曆史上出現的張居正,馮保,李彩鳳這三人的三角政治聯盟,最重要的還是李彩鳳這個太後的角色。
朱翊鈞跟自己的母親攤牌之後,這個鐵三角就注定不會再出現了。
朱翊鈞又跟著馮保閑聊了一番,才讓其退下。
這次,馮保前來是來問詢西苑用度,本應是有些緊張的,但出奇的卻是,從頭到尾,乾清宮的氛圍都很是融洽。
次日,一大早。
朱翊鈞在暖閣中起床,而後由侍女伺候更衣。
不一會兒,朱翊鈞身著一襲莊重華貴的龍袍。
那袞龍袍以明黃色為主色調,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袍上繡著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金龍周圍祥雲繚繞,寓意著祥瑞與太平……
朱翊鈞頭戴翼善冠,冠上鑲嵌著珍貴的寶石,在陽光下閃爍著璀璨的光芒,腰間係著玉帶,玉帶上的玉飾雕琢精美,彰顯著皇家的尊貴與奢華。
他腳蹬皂靴,步伐沉穩,帶著馮保,張鯨等一幹人員,離開了乾清宮,前往皇極殿。
今日,又是朝會日。
在皇極殿中,朱翊鈞接受百官的朝拜。
而後,便是奏對之時。
首輔張居正出列,恭敬地向朱翊鈞行禮後,沉穩地說道:“陛下,考成法推行已兩月,已初見成效。各級官員如今皆不敢懈怠,政務處理更加迅速高效……”
“地方上,國家大政得以有序進行,衙門之間相互推諉之事銳減,皆以考成之責自勉……且有不少能吏因考成之激勵,積極謀劃民生之策,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為百姓謀福祉,臣等以為,當繼續堅定推行考成法,以保我大明江山長治久安,社稷繁榮昌盛。”
朱翊鈞微微頷首,眼中露出讚賞之色,說道:“張愛卿所言極是,考成法初見成效,實乃國家之幸。然不可掉以輕心,當繼續督促各級官員勤勉奉公,不得有絲毫懈怠。若有陽奉陰違者,嚴懲不貸。”
張居正再次行禮道:“陛下聖明。臣等定當謹遵聖命,為陛下分憂,為百姓謀福。”
殿中群臣皆齊聲附和,皇極殿內氣氛莊重而嚴肅。
朝會一開始,張居正,朱翊鈞君臣兩人,便再度重申了一遍考成法的重要性。
這幾乎成了慣例。
有的時候,張居正在朝會上,沒有提及考成法的事情,朱翊鈞也會主動問起。
一來二去,張居正也養成了習慣。
天子,與當朝首輔,一唱一和,將此時朝堂之上,官員們最為痛恨的考成法,抬到了他們無法詆毀的高度。
而後,又有諸多臣子上奏,各方麵的情況都有。
在隆慶年間,先帝隻聽不說。
此時的天子,卻不僅認真傾聽,時而還提出些許問題,最後,還能給出一個相對合理,卻又不太過絕對的最高指示……
朱翊鈞越發有了帝王的威嚴,同樣,他本身,便已經在百官麵前,展現出了一位年輕君主的睿智,以及不符合他此時年齡的沉穩……
等到奏對結束之後,朱翊鈞微微挺直身軀,目光沉穩地看著群臣,緩緩說道:“眾卿家啊!古人雲‘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此言之意,乃告訴我們治理國家不能總是遵循一種方法,隻要有利於國家,就不必效法古時的製度……”
“如今我大明推行考成法,便是因時而變,力求革新。兩月以來,初見成效,此乃眾卿共同努力之結果,朕倍感欣慰……”
“又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眾愛卿應時刻保持進取之心,刻領會此中真意,在其位謀其職……”
等到眾臣奏對結束之後,天子總會有段總結來勉勵提醒官員,這在數次朝會之上,也成了慣例。
祖孫三代,各有各自的為天子的風格。
世宗陛下,讓人猜聖意。
穆宗陛下,沒有那麽多的言語……
而當今陛下,卻是自成一脈,說的多,說的細,生怕官員們聽不懂,時時刻刻,提醒官員們該如何當官……句句不離大明社稷……
這一套下來,讓百官與皇帝的身份立馬調轉過來了。
以前都是臣子們,對皇帝說,你要怎麽做,才能成一個明君,現在是,皇帝對臣子說,你們要怎麽做,才能成為合格的臣子……
朱翊鈞說完之後,百官們紛紛言其聖明。
而後,朱翊鈞便起身離開,百官們跪送陛下離去……
朱翊鈞迴到乾清宮,先是換好便裝,去兩宮皇太後宮殿請安,他這次先去的李彩鳳的慈慶宮,而後,才去了陳太後的慈寧宮……
並在慈寧宮中陪著,陳太後用了午膳……
……………………
福建來的官員在七月底的時候份紛紛入京。
他們最先居住在朝廷的官驛,等到三十多人全部到了北京後。
高拱設宴於府,款待這些官員,而這些人的老上司塗澤民居中作陪……
也是在這場宴上,眾人才知,將他們召到京師的用意……
剛剛聽到之時,眾人還未曾反應過來,直到塗澤民進行了一番解釋之後,才知,最中深意。
朝廷要在各沿海,開海港,整備水師,這跟當年的隆慶開關,有些相似,但規模卻比當年的大上許多。
這是,朝廷對整個沿海省份的一種鬆綁政策。
這可比當年的小打小鬧,規模大多了。
聽聞之後,官員們紛紛附和,因為他們的品級職務,立即來了一個提升……
高拱端起一杯酒水,微笑著看向在座的官員們說道:“諸位,今日設宴,一則為諸位接風洗塵,二則是想告知眾位,開海之事,乃國之大事,關乎社稷民生,諸位皆為有能之士,如今委以重任,望各位全力以赴。”
眾人紛紛起身,舉杯應和,而後皆是一飲而盡。
等到眾人放下酒杯,坐下用了些吃食後,塗澤民也端著酒杯起身:“諸位,高大人對開海一事寄予厚望,在陛下那邊也立下了軍令狀,你們到了地方,各個都是高官厚祿,奉勸你們不要辜負高大人的栽培,陛下的期望……一些,不該有的毛病,不要帶到任上去,若是有誰,自覺能力不足,此時便可講來……”
塗澤民與這些人相熟一些,在這時,充當的是一個紅臉的角色。
眾人聽完塗澤民的話後,也不生氣,再次起身飲酒……
而後,便是一番深刻表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的氣氛更加融洽……
這些從福建來的官員,也開始說起了自己的見解……
讓馮保一直處於敏感謹慎的狀態下,在宮中行事,已無可挑剔。
也是因為馮保的轉變,朱翊鈞對馮保的態度也有所轉變了。
馮保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人,隻要懂得分寸,便是宮廷最好的管家人選,不僅能夠主內,還能主外。
他的資曆,以及手段,也能讓馮保成為朱翊鈞與朝臣之間的媒介。
比如,張居正。
朱翊鈞不能跟張居正明說的話,馮保可代之傳達,其效果,比朱翊鈞親自說,還要好上一些。
而馮保同樣也察覺到了皇帝陛下對自己態度的轉變。
他可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變化。
實際上,在曆史上出現的張居正,馮保,李彩鳳這三人的三角政治聯盟,最重要的還是李彩鳳這個太後的角色。
朱翊鈞跟自己的母親攤牌之後,這個鐵三角就注定不會再出現了。
朱翊鈞又跟著馮保閑聊了一番,才讓其退下。
這次,馮保前來是來問詢西苑用度,本應是有些緊張的,但出奇的卻是,從頭到尾,乾清宮的氛圍都很是融洽。
次日,一大早。
朱翊鈞在暖閣中起床,而後由侍女伺候更衣。
不一會兒,朱翊鈞身著一襲莊重華貴的龍袍。
那袞龍袍以明黃色為主色調,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袍上繡著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金龍周圍祥雲繚繞,寓意著祥瑞與太平……
朱翊鈞頭戴翼善冠,冠上鑲嵌著珍貴的寶石,在陽光下閃爍著璀璨的光芒,腰間係著玉帶,玉帶上的玉飾雕琢精美,彰顯著皇家的尊貴與奢華。
他腳蹬皂靴,步伐沉穩,帶著馮保,張鯨等一幹人員,離開了乾清宮,前往皇極殿。
今日,又是朝會日。
在皇極殿中,朱翊鈞接受百官的朝拜。
而後,便是奏對之時。
首輔張居正出列,恭敬地向朱翊鈞行禮後,沉穩地說道:“陛下,考成法推行已兩月,已初見成效。各級官員如今皆不敢懈怠,政務處理更加迅速高效……”
“地方上,國家大政得以有序進行,衙門之間相互推諉之事銳減,皆以考成之責自勉……且有不少能吏因考成之激勵,積極謀劃民生之策,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為百姓謀福祉,臣等以為,當繼續堅定推行考成法,以保我大明江山長治久安,社稷繁榮昌盛。”
朱翊鈞微微頷首,眼中露出讚賞之色,說道:“張愛卿所言極是,考成法初見成效,實乃國家之幸。然不可掉以輕心,當繼續督促各級官員勤勉奉公,不得有絲毫懈怠。若有陽奉陰違者,嚴懲不貸。”
張居正再次行禮道:“陛下聖明。臣等定當謹遵聖命,為陛下分憂,為百姓謀福。”
殿中群臣皆齊聲附和,皇極殿內氣氛莊重而嚴肅。
朝會一開始,張居正,朱翊鈞君臣兩人,便再度重申了一遍考成法的重要性。
這幾乎成了慣例。
有的時候,張居正在朝會上,沒有提及考成法的事情,朱翊鈞也會主動問起。
一來二去,張居正也養成了習慣。
天子,與當朝首輔,一唱一和,將此時朝堂之上,官員們最為痛恨的考成法,抬到了他們無法詆毀的高度。
而後,又有諸多臣子上奏,各方麵的情況都有。
在隆慶年間,先帝隻聽不說。
此時的天子,卻不僅認真傾聽,時而還提出些許問題,最後,還能給出一個相對合理,卻又不太過絕對的最高指示……
朱翊鈞越發有了帝王的威嚴,同樣,他本身,便已經在百官麵前,展現出了一位年輕君主的睿智,以及不符合他此時年齡的沉穩……
等到奏對結束之後,朱翊鈞微微挺直身軀,目光沉穩地看著群臣,緩緩說道:“眾卿家啊!古人雲‘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此言之意,乃告訴我們治理國家不能總是遵循一種方法,隻要有利於國家,就不必效法古時的製度……”
“如今我大明推行考成法,便是因時而變,力求革新。兩月以來,初見成效,此乃眾卿共同努力之結果,朕倍感欣慰……”
“又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眾愛卿應時刻保持進取之心,刻領會此中真意,在其位謀其職……”
等到眾臣奏對結束之後,天子總會有段總結來勉勵提醒官員,這在數次朝會之上,也成了慣例。
祖孫三代,各有各自的為天子的風格。
世宗陛下,讓人猜聖意。
穆宗陛下,沒有那麽多的言語……
而當今陛下,卻是自成一脈,說的多,說的細,生怕官員們聽不懂,時時刻刻,提醒官員們該如何當官……句句不離大明社稷……
這一套下來,讓百官與皇帝的身份立馬調轉過來了。
以前都是臣子們,對皇帝說,你要怎麽做,才能成一個明君,現在是,皇帝對臣子說,你們要怎麽做,才能成為合格的臣子……
朱翊鈞說完之後,百官們紛紛言其聖明。
而後,朱翊鈞便起身離開,百官們跪送陛下離去……
朱翊鈞迴到乾清宮,先是換好便裝,去兩宮皇太後宮殿請安,他這次先去的李彩鳳的慈慶宮,而後,才去了陳太後的慈寧宮……
並在慈寧宮中陪著,陳太後用了午膳……
……………………
福建來的官員在七月底的時候份紛紛入京。
他們最先居住在朝廷的官驛,等到三十多人全部到了北京後。
高拱設宴於府,款待這些官員,而這些人的老上司塗澤民居中作陪……
也是在這場宴上,眾人才知,將他們召到京師的用意……
剛剛聽到之時,眾人還未曾反應過來,直到塗澤民進行了一番解釋之後,才知,最中深意。
朝廷要在各沿海,開海港,整備水師,這跟當年的隆慶開關,有些相似,但規模卻比當年的大上許多。
這是,朝廷對整個沿海省份的一種鬆綁政策。
這可比當年的小打小鬧,規模大多了。
聽聞之後,官員們紛紛附和,因為他們的品級職務,立即來了一個提升……
高拱端起一杯酒水,微笑著看向在座的官員們說道:“諸位,今日設宴,一則為諸位接風洗塵,二則是想告知眾位,開海之事,乃國之大事,關乎社稷民生,諸位皆為有能之士,如今委以重任,望各位全力以赴。”
眾人紛紛起身,舉杯應和,而後皆是一飲而盡。
等到眾人放下酒杯,坐下用了些吃食後,塗澤民也端著酒杯起身:“諸位,高大人對開海一事寄予厚望,在陛下那邊也立下了軍令狀,你們到了地方,各個都是高官厚祿,奉勸你們不要辜負高大人的栽培,陛下的期望……一些,不該有的毛病,不要帶到任上去,若是有誰,自覺能力不足,此時便可講來……”
塗澤民與這些人相熟一些,在這時,充當的是一個紅臉的角色。
眾人聽完塗澤民的話後,也不生氣,再次起身飲酒……
而後,便是一番深刻表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的氣氛更加融洽……
這些從福建來的官員,也開始說起了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