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答案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作者:光頭李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國之來到乾清宮外求見。
而朱翊鈞從三龍圖處離開,迴到了龍椅上坐下之後,才召他進來。
見到張國之之後,朱翊鈞第一句話就是:“抓到了嗎?”
“啟奏陛下,在臣下去之後,便派人前去九門,對於出城入城人員進行嚴格盤問,並於京營兵士一同搜查了京師內上上下下上千家客棧酒家,臨時看押有嫌疑的外鄉人三千多人……正在進行盤問……還有,陛下,在西城區又找到了三具屍體,全是今日早上,自殺而亡的,據臣推斷,這些人應該是想出城,發現出不了城後,便分別自殺,他們雖然都死在西城,不過,屍體發現的距離都較遠……”
“真的是自殺?”朱翊鈞淡淡問道。
“這個,陛下,屍體沒有挪動的痕跡,並且,都是割頸而亡,手中有匕首,幾乎也可以斷定,是自殺……”
“這些人的底細查明白了嗎?”
“陛下,臣覺得這些人應該都是軍伍之人,尋常的民間殺手,他們若是覺得事不可為,走投無路的時候,通常都是飲毒而亡,很少有人會割頸,而且,在其中一人身上,還發現了箭傷……”
朱翊鈞聽完之後,點了點頭。
“你有什麽想法,盡可說來。”
“陛下,臣總覺得事有蹊蹺……”張國之輕聲說道。
不過,他說到這裏的時候,停了。
因為他不確定,皇帝陛下願不願意聽自己感覺奇怪的部分。
而朱翊鈞也隻是停頓片刻後,便開口問道:“有什麽蹊蹺?”
“陛下,這些人可都是狠人啊,按照閣老大人所說,他們攔路喊冤,閣老下來攙扶起兩人,兩人突然發難,閣老便是蹊蹺,即便是臣,也難以躲開……”
“好了,不用說了。”
“是,陛下。”張國之趕忙言道。
你是老大,你不讓我說,我一句都不說,張國之在錦衣衛中多年,自弘治年後,第一個身後沒有太大背影的錦衣衛指揮使,可以說,完全是憑借自身的能力。
朱翊鈞短暫沉默片刻後,抬頭看向張國之。
“蹊蹺的事情,不要提了,嚴查,大張旗鼓的查,查一個“水落石水”,查一個“明明白白”……給閣老一個交代,給朕一個交代……”
張國之看向了皇帝陛下,當下趕忙拱手應是:“陛下放心,臣定會給陛下一個滿意的答案。”
張國之也很是上道,不讓說,就一句話都不說了。
在真正的曆史上,萬曆年間發生的挺擊案,一直都是迷霧重重,未有定論,可這是史書上的,是給百官,給百姓看的,當事人,朱翊鈞,朱常洛這對父子之間,肯定是有答案的……
而此時的張國之,他需要做的就是,為這件事情善後。
找到一條大魚來背鍋。
至於這條大魚,首先要滿足三點,一點確實是有罪,錦衣衛知曉,但還未發,第二點,就是魚足夠要大,第三點就是與張居正的有著切實的矛盾,動了他,還不至於影響朝廷的格局。
而他在最後說出的答案,又像是在印證自己的猜測。
而朱翊鈞這次卻裝作沒有聽懂。
他不會去跟任何一個下屬,說出自己的心裏話。
張國之離開乾清宮後,朱翊鈞沉思片刻,他從張國之給自己提供的信息當中,也察覺到了許多。
如果說,真的,這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政治戲碼。
那張居正所欲何為。
是為了自己接下來的改革,能夠少遇挫折,還是為了在自己手中爭奪更多的話語權。
他改變了張居正期盼許久的政治格局。
而此時的張居正,這算是出招了嗎?
此時的朱翊鈞有些不清楚張居正的所圖……或許,根本就不是張居正自導自演,張國之的看法是錯的,自己的猜測也是錯的。
不過,不管事情如何發展,主動權都在朱翊鈞的手上,而不在張居正的手上,他可以穩坐釣魚台……
到了下午的時候,張居正才在錦衣衛的護送下,離開了皇宮,返迴自己的家中,此時的張府門外也是被錦衣衛的人,嚴格看守。
六部的堂官也被允許離開衙門……
深夜時分,張居正還未入睡,他獨坐書房之中,書房之外那原本兩顆柳樹,已經變成了一棵,正如他所設想的一般,砍掉那顆老樹後,小樹的長勢快了些……
此時的張居正臉上一片淡然……並無什麽其他的表情。
在他的麵前,擺放著一張宣紙,還有研好的筆墨。
許久之後,張居正執筆,在宣紙上麵寫了十個大字。
“為圖鴻鵠誌,不惜詭道謀……”
字剛剛寫完。
張居正隻是拿起看了一眼,便起身將其丟到了炭盆中,瞬間,這十個大字,便消失在了火焰之中……
張居正看著他燒完之後,走出了書房。
書房之外,寒風淩冽,他剛一出門,管家便挑著燈籠,到了他跟前。
“老爺,休息吧……外麵風大……”
張居正看向管家:“王師傅,是你老家的人……”
這個王師傅就是今日死的車夫。
“是,老爺。”
“哎,你派人去家裏麵報喪吧,多準備點銀子送去。”
“是,老爺。”
張居正看著管家,眼中的殺意一閃而過,不過管家並沒有發覺到。
“跟著我幾年了。”
“八年了,老爺。”
“本官從裕王中出來,老師給我挑了你做我的管家,這些年,辛苦你了……”張居正歎了口氣。
“能伺候老爺,小的不辛苦。”
“對了,還有今日兵馬司的那個小兄弟,你也去他家看一看,送點銀子過去,聊表心意吧。”
“是,老爺。”
張居正安排完後,便從管家手中接過燈籠,自行離去。
而管家看著張居正離開之後,便立即進到書房之中,四處環顧一圈後,才將炭盆蓋上,蠟燭吹滅之後,走出了書房……
而此時的北京城,氣氛還是特別緊張。
張居正雖然表現得雲淡風輕,可文武百官就跟炸窩了一般,有很大一部分人紛紛走動,想要從別人得嘴中得知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行走在吃瓜第一線。
當然,也有很多官員,選擇閉門不出,遠離是非……
大明開國之初,新朝初立,政權尚需穩固,為確保京師官員的安全,朝廷為其配備了兵丁加以保護。
這一舉措旨在維護統治階層的穩定,使官員能夠安心履行職責,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治局勢相對穩定,社會秩序漸趨良好,當然也有部分財政因素的原因,需要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更為緊迫的事務上。
朝廷對於京師官員的保護力度也在逐漸減少,最根本的原因是朝廷認為內部的威脅相對減少,不需要像初期那樣投入大量的兵丁資源用於官員保護……
而這次張居正遇刺案,不管接下來如何發展,對於朝中的高官們,安保的再上一層樓,已成定局了……
而朱翊鈞從三龍圖處離開,迴到了龍椅上坐下之後,才召他進來。
見到張國之之後,朱翊鈞第一句話就是:“抓到了嗎?”
“啟奏陛下,在臣下去之後,便派人前去九門,對於出城入城人員進行嚴格盤問,並於京營兵士一同搜查了京師內上上下下上千家客棧酒家,臨時看押有嫌疑的外鄉人三千多人……正在進行盤問……還有,陛下,在西城區又找到了三具屍體,全是今日早上,自殺而亡的,據臣推斷,這些人應該是想出城,發現出不了城後,便分別自殺,他們雖然都死在西城,不過,屍體發現的距離都較遠……”
“真的是自殺?”朱翊鈞淡淡問道。
“這個,陛下,屍體沒有挪動的痕跡,並且,都是割頸而亡,手中有匕首,幾乎也可以斷定,是自殺……”
“這些人的底細查明白了嗎?”
“陛下,臣覺得這些人應該都是軍伍之人,尋常的民間殺手,他們若是覺得事不可為,走投無路的時候,通常都是飲毒而亡,很少有人會割頸,而且,在其中一人身上,還發現了箭傷……”
朱翊鈞聽完之後,點了點頭。
“你有什麽想法,盡可說來。”
“陛下,臣總覺得事有蹊蹺……”張國之輕聲說道。
不過,他說到這裏的時候,停了。
因為他不確定,皇帝陛下願不願意聽自己感覺奇怪的部分。
而朱翊鈞也隻是停頓片刻後,便開口問道:“有什麽蹊蹺?”
“陛下,這些人可都是狠人啊,按照閣老大人所說,他們攔路喊冤,閣老下來攙扶起兩人,兩人突然發難,閣老便是蹊蹺,即便是臣,也難以躲開……”
“好了,不用說了。”
“是,陛下。”張國之趕忙言道。
你是老大,你不讓我說,我一句都不說,張國之在錦衣衛中多年,自弘治年後,第一個身後沒有太大背影的錦衣衛指揮使,可以說,完全是憑借自身的能力。
朱翊鈞短暫沉默片刻後,抬頭看向張國之。
“蹊蹺的事情,不要提了,嚴查,大張旗鼓的查,查一個“水落石水”,查一個“明明白白”……給閣老一個交代,給朕一個交代……”
張國之看向了皇帝陛下,當下趕忙拱手應是:“陛下放心,臣定會給陛下一個滿意的答案。”
張國之也很是上道,不讓說,就一句話都不說了。
在真正的曆史上,萬曆年間發生的挺擊案,一直都是迷霧重重,未有定論,可這是史書上的,是給百官,給百姓看的,當事人,朱翊鈞,朱常洛這對父子之間,肯定是有答案的……
而此時的張國之,他需要做的就是,為這件事情善後。
找到一條大魚來背鍋。
至於這條大魚,首先要滿足三點,一點確實是有罪,錦衣衛知曉,但還未發,第二點,就是魚足夠要大,第三點就是與張居正的有著切實的矛盾,動了他,還不至於影響朝廷的格局。
而他在最後說出的答案,又像是在印證自己的猜測。
而朱翊鈞這次卻裝作沒有聽懂。
他不會去跟任何一個下屬,說出自己的心裏話。
張國之離開乾清宮後,朱翊鈞沉思片刻,他從張國之給自己提供的信息當中,也察覺到了許多。
如果說,真的,這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政治戲碼。
那張居正所欲何為。
是為了自己接下來的改革,能夠少遇挫折,還是為了在自己手中爭奪更多的話語權。
他改變了張居正期盼許久的政治格局。
而此時的張居正,這算是出招了嗎?
此時的朱翊鈞有些不清楚張居正的所圖……或許,根本就不是張居正自導自演,張國之的看法是錯的,自己的猜測也是錯的。
不過,不管事情如何發展,主動權都在朱翊鈞的手上,而不在張居正的手上,他可以穩坐釣魚台……
到了下午的時候,張居正才在錦衣衛的護送下,離開了皇宮,返迴自己的家中,此時的張府門外也是被錦衣衛的人,嚴格看守。
六部的堂官也被允許離開衙門……
深夜時分,張居正還未入睡,他獨坐書房之中,書房之外那原本兩顆柳樹,已經變成了一棵,正如他所設想的一般,砍掉那顆老樹後,小樹的長勢快了些……
此時的張居正臉上一片淡然……並無什麽其他的表情。
在他的麵前,擺放著一張宣紙,還有研好的筆墨。
許久之後,張居正執筆,在宣紙上麵寫了十個大字。
“為圖鴻鵠誌,不惜詭道謀……”
字剛剛寫完。
張居正隻是拿起看了一眼,便起身將其丟到了炭盆中,瞬間,這十個大字,便消失在了火焰之中……
張居正看著他燒完之後,走出了書房。
書房之外,寒風淩冽,他剛一出門,管家便挑著燈籠,到了他跟前。
“老爺,休息吧……外麵風大……”
張居正看向管家:“王師傅,是你老家的人……”
這個王師傅就是今日死的車夫。
“是,老爺。”
“哎,你派人去家裏麵報喪吧,多準備點銀子送去。”
“是,老爺。”
張居正看著管家,眼中的殺意一閃而過,不過管家並沒有發覺到。
“跟著我幾年了。”
“八年了,老爺。”
“本官從裕王中出來,老師給我挑了你做我的管家,這些年,辛苦你了……”張居正歎了口氣。
“能伺候老爺,小的不辛苦。”
“對了,還有今日兵馬司的那個小兄弟,你也去他家看一看,送點銀子過去,聊表心意吧。”
“是,老爺。”
張居正安排完後,便從管家手中接過燈籠,自行離去。
而管家看著張居正離開之後,便立即進到書房之中,四處環顧一圈後,才將炭盆蓋上,蠟燭吹滅之後,走出了書房……
而此時的北京城,氣氛還是特別緊張。
張居正雖然表現得雲淡風輕,可文武百官就跟炸窩了一般,有很大一部分人紛紛走動,想要從別人得嘴中得知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行走在吃瓜第一線。
當然,也有很多官員,選擇閉門不出,遠離是非……
大明開國之初,新朝初立,政權尚需穩固,為確保京師官員的安全,朝廷為其配備了兵丁加以保護。
這一舉措旨在維護統治階層的穩定,使官員能夠安心履行職責,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治局勢相對穩定,社會秩序漸趨良好,當然也有部分財政因素的原因,需要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更為緊迫的事務上。
朝廷對於京師官員的保護力度也在逐漸減少,最根本的原因是朝廷認為內部的威脅相對減少,不需要像初期那樣投入大量的兵丁資源用於官員保護……
而這次張居正遇刺案,不管接下來如何發展,對於朝中的高官們,安保的再上一層樓,已成定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