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居正對自己稱唿的變化,高拱隻是淡然一笑。


    “高某何德何能,賜教首輔大人……以後,定會以首輔大人馬首是瞻。”


    張居正聞言,先是輕抿了一口茶水,而後將茶杯放下,臉帶笑意的說道:“高兄,此番言語,倒是打趣我張居正啊……”


    “不敢……首輔大人想多了。”


    “高兄,同朝為官,又同在內閣辦差,高兄不要太外套客氣了。”


    “上下尊卑有別,該客氣的時候,還是要客氣。”高拱緩聲道。


    兩個人從頭到尾氣氛都很是融洽。


    他們確實共事多年,也確實為大明朝做出了諸多的貢獻。


    高拱為內閣首輔之時,曾經出現過政治投獻的行為,但跟張居正的老師徐階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幹淨了很多。


    高拱對這種行為雖然不恥,但在當下的這個投獻成風的風氣之下,有的時候,他想要在地方做事,就必須接受。


    而張居正對於高拱,是敬佩的。


    高拱對於張居正,是欣賞的。


    就是這樣兩個互相敬佩,欣賞的有能之士,卻在權力中心,越行越遠……


    雖然,朝堂上麵彈劾隆慶開關舉措,但此次張居正與高拱的對話,沒有人去提及開關之事……


    夜色已深,張居正從高拱的家中離開。


    此時高府門外,還有許多想要求見高拱,卻不得見的官員,他們遠遠看著張居正的馬車離開,隨後就是一陣竊竊私語。


    “小人啊,小人,閣老對他多好了,他卻跟馮保勾結在一起,讓閣老險些身敗名裂……”


    “是啊,別說咱們閣老了,就是當年的徐階,一路提拔張居正,他落難之後,張居正不還是明哲保身,一點過問的意思都沒有,想著,當年徐階自殺,這張居正才是罪魁禍首啊……”


    “小人,小人……與之同朝為官,實是我輩恥辱,也不知為何,聖人教誨,竟然能教導出這樣一個奸佞之人。”


    而此時的張居正,坐在馬車之中,閉目養神……那些旁人對他的誤解,詆毀,張居正能通過很多渠道得知,但這些人卻無法去改變張居正的本心。


    他有著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


    大明帝國,建國兩百餘年了。


    兩百年前,太祖高皇帝,成祖皇帝,所設置的朝廷規章,到了現在,要麽就是成為了官員黨派爭權奪利的手段,要麽就是形同虛設,流於形式。


    時間能衝淡一切……


    官僚隊伍之中,不正之風盛行,享樂之風盛行,奢靡之風盛行……


    即便有些官員,剛入仕途之時,想要改變朝局,但他們卻在漫長的時間中,被環境影響,失去了原本的鬥誌,與世俗同流合汙。


    大明帝國依靠官員管理天下,可此時官員們都躺平,秉承著多幹多錯,少幹不錯的原則,行事。


    內閣擬定國政,請旨下發,可皇帝的旨意,內閣擬定的國政,到了地方,隻剩下傳達,卻沒有人去真正的落實……


    因為什麽?


    因為多幹多錯,少幹不錯……


    因為功過相伴,不求功,但求無過……


    嘉靖年間,世宗皇帝陛下提倡無為而治天下……


    但,朝廷的無為,隻能導致國庫空虛,隻能讓地方官員貪汙腐敗,與京官員相互勾結,搜刮百姓。


    大明帝國為了緩解窘況,隻能增加貧民百姓的稅務,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這便是進入到了一個死循環。


    百姓不僅要受到地方官員的欺壓,還要遭受朝廷上派下來的稅務攤派。


    等到有一天,百姓們不願意忍耐下去了。


    大明帝國,也就真的進入了倒計時。


    張居正多年為官,已經看透了這些。


    稅收體製改革重要,但對於朝廷官員,地方行政官員的考核,更加重要。


    當年的神童,在今日已經成為了內閣的首輔。


    他下定決心,不僅要改變稅收體製。


    他還要改變朝廷官員,地方行政所有的一切……


    改出一個新的大明……


    而這個計劃,他已經籌備了數十年。


    此時,東風已至,良機已到……


    他醞釀多年的考成法,唿之欲出………


    ………………


    高拱在送走張居正後,想要求見的官員,又是紛紛上前,遞交拜帖。


    不過,他們還是失望而歸。


    高拱一個都不見。


    隻是迴到了書房,與郭樸交談。


    高拱在家中休養四個月的時間,看似,是雲淡風輕,對於外界事務,從不過問,但這都是假象。


    他一直都在關注著。


    而他的消息來源,便是郭樸。


    他在朝中位置較高,所得的信息,都比較準確。


    而張居正想要推行的考成法,郭樸是知道的。


    兩個人也曾專門就此事談論過。


    不過,郭樸心中清楚,張居正對自己說這個考成法,一是先跟自己這個內閣次輔通氣,第二也是為了讓他說給高拱聽。


    而郭樸一直未跟高拱透露過這個消息。


    今日,陛下下旨,重新啟用高拱。


    郭樸才將考成法的主要內容告訴了高拱。


    而在書房之中,高拱聽完了郭樸的講述後,隻是歎了口氣:“張居正確實有才,也確實有膽啊……”


    所謂初期的考成法,便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


    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


    另一本送六科……


    最後一本呈內閣……


    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檢查,每完成一件登記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緣由,並經核對,確認無誤,否則論罪處罰……


    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


    內閣則可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


    朝堂上下,所有的官員,都不能閑著,要有事情做,並且事情做的好壞,推行到哪一步,要有實際記錄……


    若是未按期限完成,罷官,追責,問罪……三部曲進行。


    這可是把刀砍到了自己同一階層的人身上。


    大明朝從來沒有跟北宋時期一樣,將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口號喊得驚天動地,但是兩百年之後的大明,也與兩宋時期,相差不大了……


    高拱做內閣首輔做了那麽多年。


    主打一個不怕得罪人,敢作敢當。


    可他瞅著這個考成法,也不免心驚,這張居正是想著將天下的文武百官,全部得罪完啊……


    “肅卿,還有什麽看法?”


    高拱歎了口氣。


    “六部本應直接向陛下負責,張居正搞得這個考成法,卻是由內閣考核六科,而六科又有監督六部之權,這多少有些內閣弄權之嫌啊……此其一……”


    郭樸聞言,點了點頭:“這看起來像是將內閣首輔,變成了真正的宰相……可,世間之事,哪有一成不變的,我認為弄權談不上,天下繁瑣之事,多如牛毛,若是不管怎麽樣的小事,都交給陛下親自過問,這不現實,隻要內閣參政,閣臣,首輔,能夠知分寸,大事小事分的清楚一些,夠不著弄權……”


    高拱聽完郭樸的話後,也沒有反駁他:“話雖如此,可……”


    高拱說到這裏,戛然而止,而郭樸苦笑一聲,他已知道高拱未曾說的出口的話。


    現在陛下年幼,宮裏麵敏感,什麽是大事,什麽是小事,難以界分,萬一,內閣所有的人員認為沒有過界,但宮裏麵覺得過了界限,那不就是逾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頭李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頭李三並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