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人世間最至高無上的強權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作者:光頭李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居正。
這三個字一出現,張居正跟馮保的反應是一樣的。
他抬起頭看向了自己的學生。
而他的學生,此時正一臉輕鬆,麵帶笑容……
熟悉的臉龐,在這一刻,卻並不熟悉了。
可見張居正這三個字,不是陛下無意間說出來的,而是有意為之……
這已經點明了……小皇帝敲山震虎的決心了……
即便是神童,但這也確實不像十歲的孩子啊……
張居正陷入了短暫的驚愕,片刻之後,他迴複道:“陛下說的對,不管是高閣老,還是張居正,都應該恪守本心。”
朱翊鈞點了點頭,再次開口說道:“老師曾說,要仰仗臣子,朕覺得有道理,可天子終歸是天子,臣子也終究隻是臣子,不能因天子的年齡小,便將天子視作孩童……”
“若是真的將天子視作孩童,那必定迎來天威震怒……不好收場了……”
張居正又愣了片刻。
這一刻,他突然想到,他的老師徐階來。
隆慶元年,京察大案,先帝選擇了高拱,執意驅逐穩占上風的徐階。
張居正前去送別,徐階最後對張居正說的話,便是:”與太子接觸時間長了,萬萬要注意方式,太子殿下的學業不能耽擱,但你也萬萬不能讓其對你生厭。”
“太過嚴厲,適得其反……甚至,惹禍上身,天子也好,庶民也罷,都是一樣的,要讓太子敬你,而不是怕你,若是怕你了,你可就危險了。”
當初,剛剛聽到,張居正並不將其放在心上。
可此時麵對已經登基的太子。
麵對著現在皇帝陛下的問詢,他忽然覺得自己的老師,說的是對的。
陛下為太子時,從未怕過自己,可自己所用的方式,所想達到的效果,是想讓陛下怕自己……
可當太子的時候,他都不怕自己。
當了帝王,他又如何會怕自己,按照他的要求,去過皇帝的一生呢。
張居正實在不知該如迴話,他頓了片刻之後,隻能緩聲道:“陛下說的對,臣認同……”
兩次小小的交鋒。
都是朱翊鈞獲得了勝利。
這讓站在一旁的馮保,心頭大震。
陛下,真的隻是十歲的孩子嗎?
為何,給自己一種麵對世宗皇帝陛下的無力感呢。
現在不僅自己有無力感,就連張居正也有……
朱翊鈞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之後,心情大好,他頗為歡快的說道:“老師認同朕所說的這些,朕心中十分高興……”
“老師先下去吧,讓朕一個人多高興一會兒……”
“是,陛下。”張居正聞言,躬身行禮,而後慢慢朝後退去,走了數步之後,才轉身離開乾清宮。
朱翊鈞在張居正離開乾清宮後,便從龍椅上下來,背著手,慢慢的朝乾清宮外而去。
而一旁還在沉思的馮保,看著小皇帝的背影,立馬追了上去……
朱翊鈞走出了乾清宮,他站在了金門橋上,站在台階旁邊,而此時的張居正,正在往下走著。
朱翊鈞小小的身影筆直而立,目光緊緊追隨著張居正逐漸遠去的背影。
張居正步伐沉重而決然。
朱翊鈞稚嫩的麵龐上,此刻卻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深沉與凝重。
而往下走著的張居正仿佛感受到了身後那熾熱而複雜的目光。
他微微迴首,看到了站在金門橋上的皇帝陛下。
遙遙俯視著橋上的小皇帝。
而朱翊鈞看著張居正迴頭,臉上帶著輕鬆的笑意,朝著張居正揮了揮手,其行為如十歲孩童無異。
不過,此時的張居正卻不輕鬆,他心中心中隱隱有些擔憂,對皇權的忌憚……
風,吹起他們的衣袂,卻吹不散這千絲萬縷、糾纏不清的複雜關係。
這個時候的張居正清楚,自己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
因為皇帝陛下已經提醒自己了……
朱翊鈞在乾清宮外看著張居正的背影越來越模糊,他的心中,也很是糾結。
作為一個帝王,一個合格的帝王,適當的敲打是必須的……
但人們常說,蓋棺定論,他作為未來者的靈魂,已經知道張居正的蓋棺定論……
在真正的曆史中,張居正這個人,飽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大明最大的權臣,甚至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最大的權臣。
初時,惡名加身,被指權傾朝野、生活奢靡,但隨著時光推移,後世史學家客觀審視,他們看到那個時代的困境,也看到張居正的無畏與智慧。他整頓吏治、推行新法、丈量土地,為大明注入生機,在史書之中,張居正不再隻是被指責的權臣,而是偉大的改革家,雖生前遭非議,死後遭清算,但不管如何,他的功績不可磨滅……
朱翊鈞起初,真的想當一個傀儡,讓張居正去改革,自己坐享其成。
可當他越發的適應皇太子的身份之後,他的初衷改變了………他已經不願意當傀儡了。
初衷的改變,實際上不涉及對或錯,隻是單純的思考角度發生了變化……
張居正迴到了內閣,他坐在椅子上,臉上寫滿了沉重……
皇宮大內,紅牆黃瓦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威嚴而莊重……
高聳的宮牆仿佛無盡延伸,將這權力的中心與外界隔絕開來……
宮牆之內,是帝國的最高權力,而宮牆之外的人們,有很多都會對宮牆裏麵的權力,產生濃厚的興趣。
張居正是個有理想的人。
他是一個勇敢,執著,有著自己誌向的改革者,他的誌向,理想是想要改造一個更好的天下,更好的大明。
他秉承“天下之事,不難與立法,而難以法之必行”的政治理念。
單單這一句話的理念,便不難看出,張居正的理性且務實。
他想變法,比此時高拱推行的變法的要更加激烈。
權力,是實現自己誌向的的工具。
他需要最高的權力,世上最大的強權……
他成了皇帝的老師,先帝駕崩,皇帝年幼,他仿佛看到了這個大門朝著自己打開了……
隻要他往下再走一步,他便能進入宮牆之中,代替年幼的皇帝,使用這人世間最大的權力,最至高無上的強權……來完成自己為百姓伸張正義的機會,來完成自身成聖的契機……
可這個時候,年幼的皇帝,對著他講,老師別想了,朕要當漢和帝,朕不是小孩子,你要是逼得朕急了,朕掀桌子了……並且,一甩手,便將自己通往最高權力的大門,給關著了……
他之前所有的謀劃,都要推倒重來,他要再一次的審視自己的身份,再一次的思考,如何去改革……
任重而道遠……
這三個字一出現,張居正跟馮保的反應是一樣的。
他抬起頭看向了自己的學生。
而他的學生,此時正一臉輕鬆,麵帶笑容……
熟悉的臉龐,在這一刻,卻並不熟悉了。
可見張居正這三個字,不是陛下無意間說出來的,而是有意為之……
這已經點明了……小皇帝敲山震虎的決心了……
即便是神童,但這也確實不像十歲的孩子啊……
張居正陷入了短暫的驚愕,片刻之後,他迴複道:“陛下說的對,不管是高閣老,還是張居正,都應該恪守本心。”
朱翊鈞點了點頭,再次開口說道:“老師曾說,要仰仗臣子,朕覺得有道理,可天子終歸是天子,臣子也終究隻是臣子,不能因天子的年齡小,便將天子視作孩童……”
“若是真的將天子視作孩童,那必定迎來天威震怒……不好收場了……”
張居正又愣了片刻。
這一刻,他突然想到,他的老師徐階來。
隆慶元年,京察大案,先帝選擇了高拱,執意驅逐穩占上風的徐階。
張居正前去送別,徐階最後對張居正說的話,便是:”與太子接觸時間長了,萬萬要注意方式,太子殿下的學業不能耽擱,但你也萬萬不能讓其對你生厭。”
“太過嚴厲,適得其反……甚至,惹禍上身,天子也好,庶民也罷,都是一樣的,要讓太子敬你,而不是怕你,若是怕你了,你可就危險了。”
當初,剛剛聽到,張居正並不將其放在心上。
可此時麵對已經登基的太子。
麵對著現在皇帝陛下的問詢,他忽然覺得自己的老師,說的是對的。
陛下為太子時,從未怕過自己,可自己所用的方式,所想達到的效果,是想讓陛下怕自己……
可當太子的時候,他都不怕自己。
當了帝王,他又如何會怕自己,按照他的要求,去過皇帝的一生呢。
張居正實在不知該如迴話,他頓了片刻之後,隻能緩聲道:“陛下說的對,臣認同……”
兩次小小的交鋒。
都是朱翊鈞獲得了勝利。
這讓站在一旁的馮保,心頭大震。
陛下,真的隻是十歲的孩子嗎?
為何,給自己一種麵對世宗皇帝陛下的無力感呢。
現在不僅自己有無力感,就連張居正也有……
朱翊鈞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之後,心情大好,他頗為歡快的說道:“老師認同朕所說的這些,朕心中十分高興……”
“老師先下去吧,讓朕一個人多高興一會兒……”
“是,陛下。”張居正聞言,躬身行禮,而後慢慢朝後退去,走了數步之後,才轉身離開乾清宮。
朱翊鈞在張居正離開乾清宮後,便從龍椅上下來,背著手,慢慢的朝乾清宮外而去。
而一旁還在沉思的馮保,看著小皇帝的背影,立馬追了上去……
朱翊鈞走出了乾清宮,他站在了金門橋上,站在台階旁邊,而此時的張居正,正在往下走著。
朱翊鈞小小的身影筆直而立,目光緊緊追隨著張居正逐漸遠去的背影。
張居正步伐沉重而決然。
朱翊鈞稚嫩的麵龐上,此刻卻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深沉與凝重。
而往下走著的張居正仿佛感受到了身後那熾熱而複雜的目光。
他微微迴首,看到了站在金門橋上的皇帝陛下。
遙遙俯視著橋上的小皇帝。
而朱翊鈞看著張居正迴頭,臉上帶著輕鬆的笑意,朝著張居正揮了揮手,其行為如十歲孩童無異。
不過,此時的張居正卻不輕鬆,他心中心中隱隱有些擔憂,對皇權的忌憚……
風,吹起他們的衣袂,卻吹不散這千絲萬縷、糾纏不清的複雜關係。
這個時候的張居正清楚,自己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
因為皇帝陛下已經提醒自己了……
朱翊鈞在乾清宮外看著張居正的背影越來越模糊,他的心中,也很是糾結。
作為一個帝王,一個合格的帝王,適當的敲打是必須的……
但人們常說,蓋棺定論,他作為未來者的靈魂,已經知道張居正的蓋棺定論……
在真正的曆史中,張居正這個人,飽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大明最大的權臣,甚至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最大的權臣。
初時,惡名加身,被指權傾朝野、生活奢靡,但隨著時光推移,後世史學家客觀審視,他們看到那個時代的困境,也看到張居正的無畏與智慧。他整頓吏治、推行新法、丈量土地,為大明注入生機,在史書之中,張居正不再隻是被指責的權臣,而是偉大的改革家,雖生前遭非議,死後遭清算,但不管如何,他的功績不可磨滅……
朱翊鈞起初,真的想當一個傀儡,讓張居正去改革,自己坐享其成。
可當他越發的適應皇太子的身份之後,他的初衷改變了………他已經不願意當傀儡了。
初衷的改變,實際上不涉及對或錯,隻是單純的思考角度發生了變化……
張居正迴到了內閣,他坐在椅子上,臉上寫滿了沉重……
皇宮大內,紅牆黃瓦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威嚴而莊重……
高聳的宮牆仿佛無盡延伸,將這權力的中心與外界隔絕開來……
宮牆之內,是帝國的最高權力,而宮牆之外的人們,有很多都會對宮牆裏麵的權力,產生濃厚的興趣。
張居正是個有理想的人。
他是一個勇敢,執著,有著自己誌向的改革者,他的誌向,理想是想要改造一個更好的天下,更好的大明。
他秉承“天下之事,不難與立法,而難以法之必行”的政治理念。
單單這一句話的理念,便不難看出,張居正的理性且務實。
他想變法,比此時高拱推行的變法的要更加激烈。
權力,是實現自己誌向的的工具。
他需要最高的權力,世上最大的強權……
他成了皇帝的老師,先帝駕崩,皇帝年幼,他仿佛看到了這個大門朝著自己打開了……
隻要他往下再走一步,他便能進入宮牆之中,代替年幼的皇帝,使用這人世間最大的權力,最至高無上的強權……來完成自己為百姓伸張正義的機會,來完成自身成聖的契機……
可這個時候,年幼的皇帝,對著他講,老師別想了,朕要當漢和帝,朕不是小孩子,你要是逼得朕急了,朕掀桌子了……並且,一甩手,便將自己通往最高權力的大門,給關著了……
他之前所有的謀劃,都要推倒重來,他要再一次的審視自己的身份,再一次的思考,如何去改革……
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