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隆慶四年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作者:光頭李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階走了之後,朝堂上的百官還沒有反應過來呢,皇帝陛下就開始選秀了。
這沒有任何空窗期。
即便有些官員在阻攔。
可他們又怎能攔得住。
選秀進行時……
到了年底,選秀的事情就到了尾聲,朱載坖又再一次的見到了諸多新麵孔的絕代佳人……
時間就像是一隻脫韁的野驢,跑起來就不停……
朱載坖依然注重享受,將所有的國事盡數托付以高拱為首的內閣,他朝會從不間斷,但卻很少在朝會上說話。
高拱深受朱載坖信任,以及重用。
也讓他在短時間內,掌握了可以改革的最高權力。
皇帝不拉後腿,同僚沒有唱反調的,他也開始了一係列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隆慶開關,以及與蒙古雙邊關係的發展。
俺答汗之孫把漢那吉投明,他與張居正力排眾議,決策受降,促使俺答汗接受大明帝國的封號。
大明帝國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其他各部首領也分別封為都督指揮、千戶、百戶等有差,隆慶二年八月,大明帝國又準與俺答互市。
這比曆史上的俺答封貢要提前了兩年,這同樣也是大明帝國第一次用非軍事手段解決邊疆緊張關係。
而隆慶開關涉及祖宗製度,但在皇帝陛下的授意下,高拱親自督辦下,自隆慶元年七月開始,也就是徐階離開權力中心之後,高拱著手,先是將福建海澄的月港被作為唯一的開放“特區”。
沿海所有對外貿易的商船,都必須到這裏辦理繁瑣的手續,並從這裏裝貨出港、入港驗貨。所有船隻都必須申領“船由”(朝廷頒發的船隻身份證)、“商引”(朝廷頒發能夠裝載貨物的憑證)。
有了船由,商引之後,才能出海行商,此舉開始,並不是為了朝廷賺取白銀,而是想減少倭患。
野驢跑到了隆慶四年。
皇帝陛下登基已經四年了。
而皇太子也已經八歲了。
這三年之中,朱翊鈞鮮少生病,一直都是走的養生之道,每日四食,一頓不落,早上早起,晚上早睡。
朱翊鈞也長高了許多,他現在一個月,隻能見到朱載坖兩三次。
朱翊鈞是越來越高,越來越壯,可自己老爹朱載坖卻被酒色掏空身體,越來越虛了。
每次見到,都覺得自己老爹的氣色又差了很多。
後宮勤勞小蜜蜂的稱號,誰也躲不走了。
這不由讓朱翊鈞有些擔憂。
自己老爹,別連六年皇帝都當不成了。
有了這個擔憂,朱翊鈞還是勸說了一次老爹。
雖然,朱載坖沒有生氣發怒,並且耐心的解釋一番,但事後卻都開始躲著朱翊鈞了。
平時很少召見。
對於這個結果,朱翊鈞也隻能無奈接受。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朱載坖不僅掛在嘴邊,並且身體力行。
即便自己的老爹這麽喜歡女人。
可他在這四年之中,隻有兩個兒子出生,一個長到了一歲,一個還未滿月,都夭折了。
而原先朱翊鈞的一母同胞的弟弟,被朱翊鈞這個曆史的變數所影響,竟然沒有出生……
朱翊鈞也專門研究了一下,老爹為何光播種,不結果的原因。
他也得出了一些理論。
酒色太過傷人,隻怕朱載坖體內的精華,都已經失去了活力,在肥沃的土壤,也難以長出果實來。
這也給了朱翊鈞一個警示,日後的自己,可萬萬不能這麽學。
海瑞也在隆慶四年初從陝西巡撫的位置上,又調迴了京師。
這個時候,朱翊鈞已經搬到了東宮居住。
由馮保為貼身太監照顧。
所以,與海瑞這個東宮詹事府少詹事,接觸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在海瑞迴到京師之後,朱翊鈞已經聽海瑞給自己講了很多課程經學了。
每一次上課的時候,朱翊鈞都顯得無精打采。
海瑞的思想,海瑞所講出來的經典論意,太過極端,可以說,幾乎沒有人能夠貫徹下去。
這也讓朱翊鈞明白一件事情。
道德模範,是要供起來的……
與海瑞相比,張居正的課便顯得有意思一些,最起碼沒有那麽枯燥,朱翊鈞也能聽的下去。
不過,張居正是內閣的官員,每日的公務比較繁忙,海瑞給他上了四五節課,都輪不到張居正為他上一節的。
而這日,便是輪到了張居正上課的時間。
東宮,那清幽靜謐的閣樓書房中,皇太子朱翊鈞身著錦繡華服,身姿端正地站在檀木書桌前,檀木書桌上麵鋪著宣紙,馮保在一旁研墨,朱翊鈞手持毛筆正在宣紙上寫字。
因為身高關係,桌子很低,研磨的馮保很不舒服。
他聚精會神的寫著字。
此時太子殿下臉上的稚童感減少了許多,輪廓更加清晰,像一個小大人了。
朱翊鈞為何要學習寫毛筆字。
因為他太閑了。
他記得在真正的曆史上,神宗皇帝是有這個天賦的,並且很喜歡,卻不被張居正允許練習。
變了靈魂,朱翊鈞也想試一試,身體還有沒有這個天賦,從隆慶三年開始,朱翊鈞便讓翰林院的編修教給自己寫字,不得章法,一直寫的都不好,而後,便又請教徐渭,經過人家一點撥,可不得了。
還真的有模有樣,這讓朱翊鈞也知道自己還是有些天分的。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朱翊鈞知道,在大明朝當皇帝,一定要有個特殊愛好,不然,不合群。
修道煉丹吧,爺爺搞了,好色吧,老爹進行時,木工吧,不能搶了孫子的職業……朱翊鈞思來想去,還是寫字,這個職業,說起來高端一些,即便前麵有亡國之君徽宗,但大宋可沒有燕雲十六州,情況完全不同。
以後,長期發展,給自己忠誠且有能力的下屬,贈字,有個性且高端……
窗外,燦爛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瀉而下,微風輕柔地穿梭其間,帶來絲絲縷縷的清新。
而朱翊鈞正在聚精會神的寫字。
正在這個時候,神色莊重的張居正進入了書房中。
他先是拱手見禮,禮完之後,朱翊鈞也拱手行師禮。
張居正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字,並沒有想要點評的想法,看來,張居正對朱翊鈞喜愛書法的事情,還是有些微詞,不過,這個時候的他可不敢阻止。
而馮保也很是識趣的將字帖收了起來…………
等到馮保離開之後,朱翊鈞也坐在了椅子上,而張居正便站在不遠處,開始一本正經的講課了。
即便張居正的課比海瑞的要生動一些,可兩個人都不愛笑,永遠一臉嚴肅,這讓朱翊鈞頗感壓力。
“太子殿下,今日所講乃是《貞觀政要》。”
“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此乃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國之道。”
朱翊鈞眉頭微皺,問道:“先生,此話何意?”
張居正看了一眼朱翊鈞,緩聲道:“殿下,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民眾。若苛刻地剝削民眾來侍奉君主,就如同割自己的肉來填飽肚子,肚子飽了,身體卻死了,君主富裕了,國家卻滅亡了。這告誡為君者,當以民為本,不可貪圖一時之利而損害民眾的利益。”
朱翊鈞目光專注,繼續問道:“那如何才能做到以民為本呢?”
張居正沉思片刻,說道:“殿下,當輕徭薄賦,使民得以休養生息,廣開言路,傾聽百姓之聲;任用賢能,公正執法,保障民生。如此,方能得民心,國家昌盛。……”
朱翊鈞聽的認真……
而窗外陽光溫暖地灑在書房中,微風輕輕拂動著書頁……
這沒有任何空窗期。
即便有些官員在阻攔。
可他們又怎能攔得住。
選秀進行時……
到了年底,選秀的事情就到了尾聲,朱載坖又再一次的見到了諸多新麵孔的絕代佳人……
時間就像是一隻脫韁的野驢,跑起來就不停……
朱載坖依然注重享受,將所有的國事盡數托付以高拱為首的內閣,他朝會從不間斷,但卻很少在朝會上說話。
高拱深受朱載坖信任,以及重用。
也讓他在短時間內,掌握了可以改革的最高權力。
皇帝不拉後腿,同僚沒有唱反調的,他也開始了一係列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隆慶開關,以及與蒙古雙邊關係的發展。
俺答汗之孫把漢那吉投明,他與張居正力排眾議,決策受降,促使俺答汗接受大明帝國的封號。
大明帝國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其他各部首領也分別封為都督指揮、千戶、百戶等有差,隆慶二年八月,大明帝國又準與俺答互市。
這比曆史上的俺答封貢要提前了兩年,這同樣也是大明帝國第一次用非軍事手段解決邊疆緊張關係。
而隆慶開關涉及祖宗製度,但在皇帝陛下的授意下,高拱親自督辦下,自隆慶元年七月開始,也就是徐階離開權力中心之後,高拱著手,先是將福建海澄的月港被作為唯一的開放“特區”。
沿海所有對外貿易的商船,都必須到這裏辦理繁瑣的手續,並從這裏裝貨出港、入港驗貨。所有船隻都必須申領“船由”(朝廷頒發的船隻身份證)、“商引”(朝廷頒發能夠裝載貨物的憑證)。
有了船由,商引之後,才能出海行商,此舉開始,並不是為了朝廷賺取白銀,而是想減少倭患。
野驢跑到了隆慶四年。
皇帝陛下登基已經四年了。
而皇太子也已經八歲了。
這三年之中,朱翊鈞鮮少生病,一直都是走的養生之道,每日四食,一頓不落,早上早起,晚上早睡。
朱翊鈞也長高了許多,他現在一個月,隻能見到朱載坖兩三次。
朱翊鈞是越來越高,越來越壯,可自己老爹朱載坖卻被酒色掏空身體,越來越虛了。
每次見到,都覺得自己老爹的氣色又差了很多。
後宮勤勞小蜜蜂的稱號,誰也躲不走了。
這不由讓朱翊鈞有些擔憂。
自己老爹,別連六年皇帝都當不成了。
有了這個擔憂,朱翊鈞還是勸說了一次老爹。
雖然,朱載坖沒有生氣發怒,並且耐心的解釋一番,但事後卻都開始躲著朱翊鈞了。
平時很少召見。
對於這個結果,朱翊鈞也隻能無奈接受。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朱載坖不僅掛在嘴邊,並且身體力行。
即便自己的老爹這麽喜歡女人。
可他在這四年之中,隻有兩個兒子出生,一個長到了一歲,一個還未滿月,都夭折了。
而原先朱翊鈞的一母同胞的弟弟,被朱翊鈞這個曆史的變數所影響,竟然沒有出生……
朱翊鈞也專門研究了一下,老爹為何光播種,不結果的原因。
他也得出了一些理論。
酒色太過傷人,隻怕朱載坖體內的精華,都已經失去了活力,在肥沃的土壤,也難以長出果實來。
這也給了朱翊鈞一個警示,日後的自己,可萬萬不能這麽學。
海瑞也在隆慶四年初從陝西巡撫的位置上,又調迴了京師。
這個時候,朱翊鈞已經搬到了東宮居住。
由馮保為貼身太監照顧。
所以,與海瑞這個東宮詹事府少詹事,接觸的次數也多了起來。
在海瑞迴到京師之後,朱翊鈞已經聽海瑞給自己講了很多課程經學了。
每一次上課的時候,朱翊鈞都顯得無精打采。
海瑞的思想,海瑞所講出來的經典論意,太過極端,可以說,幾乎沒有人能夠貫徹下去。
這也讓朱翊鈞明白一件事情。
道德模範,是要供起來的……
與海瑞相比,張居正的課便顯得有意思一些,最起碼沒有那麽枯燥,朱翊鈞也能聽的下去。
不過,張居正是內閣的官員,每日的公務比較繁忙,海瑞給他上了四五節課,都輪不到張居正為他上一節的。
而這日,便是輪到了張居正上課的時間。
東宮,那清幽靜謐的閣樓書房中,皇太子朱翊鈞身著錦繡華服,身姿端正地站在檀木書桌前,檀木書桌上麵鋪著宣紙,馮保在一旁研墨,朱翊鈞手持毛筆正在宣紙上寫字。
因為身高關係,桌子很低,研磨的馮保很不舒服。
他聚精會神的寫著字。
此時太子殿下臉上的稚童感減少了許多,輪廓更加清晰,像一個小大人了。
朱翊鈞為何要學習寫毛筆字。
因為他太閑了。
他記得在真正的曆史上,神宗皇帝是有這個天賦的,並且很喜歡,卻不被張居正允許練習。
變了靈魂,朱翊鈞也想試一試,身體還有沒有這個天賦,從隆慶三年開始,朱翊鈞便讓翰林院的編修教給自己寫字,不得章法,一直寫的都不好,而後,便又請教徐渭,經過人家一點撥,可不得了。
還真的有模有樣,這讓朱翊鈞也知道自己還是有些天分的。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朱翊鈞知道,在大明朝當皇帝,一定要有個特殊愛好,不然,不合群。
修道煉丹吧,爺爺搞了,好色吧,老爹進行時,木工吧,不能搶了孫子的職業……朱翊鈞思來想去,還是寫字,這個職業,說起來高端一些,即便前麵有亡國之君徽宗,但大宋可沒有燕雲十六州,情況完全不同。
以後,長期發展,給自己忠誠且有能力的下屬,贈字,有個性且高端……
窗外,燦爛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瀉而下,微風輕柔地穿梭其間,帶來絲絲縷縷的清新。
而朱翊鈞正在聚精會神的寫字。
正在這個時候,神色莊重的張居正進入了書房中。
他先是拱手見禮,禮完之後,朱翊鈞也拱手行師禮。
張居正看了一眼桌子上的字,並沒有想要點評的想法,看來,張居正對朱翊鈞喜愛書法的事情,還是有些微詞,不過,這個時候的他可不敢阻止。
而馮保也很是識趣的將字帖收了起來…………
等到馮保離開之後,朱翊鈞也坐在了椅子上,而張居正便站在不遠處,開始一本正經的講課了。
即便張居正的課比海瑞的要生動一些,可兩個人都不愛笑,永遠一臉嚴肅,這讓朱翊鈞頗感壓力。
“太子殿下,今日所講乃是《貞觀政要》。”
“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此乃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國之道。”
朱翊鈞眉頭微皺,問道:“先生,此話何意?”
張居正看了一眼朱翊鈞,緩聲道:“殿下,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民眾。若苛刻地剝削民眾來侍奉君主,就如同割自己的肉來填飽肚子,肚子飽了,身體卻死了,君主富裕了,國家卻滅亡了。這告誡為君者,當以民為本,不可貪圖一時之利而損害民眾的利益。”
朱翊鈞目光專注,繼續問道:“那如何才能做到以民為本呢?”
張居正沉思片刻,說道:“殿下,當輕徭薄賦,使民得以休養生息,廣開言路,傾聽百姓之聲;任用賢能,公正執法,保障民生。如此,方能得民心,國家昌盛。……”
朱翊鈞聽的認真……
而窗外陽光溫暖地灑在書房中,微風輕輕拂動著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