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走進了乾清宮。


    他隻是用視線的餘角暗暗瞥了一眼坐在龍椅上的朱載坖,與朱翊鈞,便跪地行禮:“臣胡宗憲叩見陛下,叩見太子殿下……”


    在這一刻他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得先帝召見之時的模樣。


    那時的他被委以重任,正是人生激昂,大展抱袱之時。


    先帝問詢平倭方略。


    他侃侃而談,意氣風發。


    當然,他可不像日後的冤大頭吹的那麽大。


    並且他也真的做到了。


    朱載坖坐在龍椅上,而朱翊鈞也坐在他的身邊。


    兩個人都注視著下麵的胡宗憲。


    “胡愛卿,平身吧。”


    “多謝陛下。”胡宗憲聞言緩緩起身。


    等到胡宗憲起身之後,朱載坖便開口說道:“胡愛卿,你是國之重臣,對我大明社稷有大功勞,卻因嚴黨,身陷牢獄,險些重罪論處,幸得先帝寬恕,得以保全,朕此時啟用胡愛卿,有要事相托。”


    “臣必定竭盡全力,死而後已……”胡宗憲趕忙應道。


    朱載坖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低下頭去看了一眼朱翊鈞,隨後便繼續說道:“東南倭寇,滋擾我大明百年,乃是先帝心腹大患,胡愛卿能用四年平定,解先帝之憂,實乃大才,而朕今日,亦有一心腹大患,需胡愛卿“平定”。”


    “臣萬死不辭。”胡宗憲趕忙應道。


    “朕之所憂,心腹之大患,非在南隅,非於遠疆,而實存於京師之地。京師之重,在於三大營,此乃國之根本,安邦之基石。然今朕觀之,其勢堪憂,隱憂重重,實令朕寢食難安。”


    “朝廷所仰重的三大營,竟淪為武勳暗自貪食空餉之所,士卒皆憊懶疲敝,未曾受訓,亦不知如何操練,故而毫無戰力可言。倘若大明仍寄望於斯,一旦蒙古之眾再度跨越九邊,兵臨京師,那京城必將深陷莫大之危境,實令人惶恐憂懼!”


    “朕思來想去,隻有胡愛卿,你,你能完成此重任。”


    “不過,你的時間有限,若是兩年之內,三大營無任何改變,朕決定效仿正德年間,調各地精銳邊軍,各府青壯衛軍,入京籌建新軍……而已經無藥可救的三大營,朕也決議裁撤……”


    聽著朱載坖的話,胡宗憲大吃一驚。


    若是自己執掌三大營之後,兩年時間,並無建樹,成效,便要廢除三大營這支部隊,重新組建一支……


    但這可是在永樂年間便存在的軍隊啊,就這樣舍棄不成。


    同樣吃驚的還有朱翊鈞。


    這種話他怎麽也不相信是從自己軟弱老爹嘴巴裏麵說出來的一樣。


    雖然,自己這個父親有些藏拙,並不像是自己印象中的那麽笨,但魄力這個東西,從始至終,朱載坖好像都沒有過啊。


    不過,轉念一想,朱翊鈞也明白了一些,京師三大營,與大明一樣,都像一個老人一般。


    大明需要改革來換取新鮮的血液,而大明朝的軍隊同樣需要,並且更顯迫不及待。


    衛所腐敗不堪,戰鬥力低下,京營吃空餉嚴重,沒有一戰之力,此時大明朝也就隻有九邊的軍隊,以及東南胡宗憲平倭之時訓出的平倭軍,有些戰鬥力。


    但這完全不足以支撐這麽龐大的一個帝國的安全。


    京軍必須要名副其實,不畏懼戰爭,同樣能為大明帝國帶來勝利。


    但此時的京師三大營,已經不足以信賴了。


    朱載坖說完之後,笑了笑:“莫要緊張,又不是現在裁撤,朕說的是兩年之後,朕信胡愛卿,是有這個本事的……”


    “陛下,臣胡宗憲定竭盡全力……”


    “可有需求。”


    “並無其他需求,但軍餉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出現拖欠的情況,也要保證士卒們的糧食供應……”


    “這兩條是朕應該做得,朕記得三大營剛開始是有十七萬人,其中還有數萬的蒙古騎兵,現在啊,比不上當年了,朕想了想,三大營要二十萬人,朕給你二十二萬人的軍餉,隻有一個條件,兵丁要足額,操練要及時,要成為真正的王師……“


    “在三大營之中,勳貴們若是不服,你可找朕處置,下麵的把總,千總,若也有貪墨之嫌,你直接處理了。”


    “是,陛下……”胡宗憲趕忙應道……


    “時間緊,任務重,陳洪,去成國公府宣旨,成國公幹不好,便不要在管三大營,但也在職那麽多年,勞苦功高,便讓他後軍都督府任左都督,讓他的弟弟朱存孝為錦衣衛指揮使,掌錦衣衛事。”


    “是,陛下,奴婢這便下去傳旨。”


    現任成國公朱存忠一直管著三大營,可人情關係太過嚴重,武勳吃空餉成風,朱存忠也是睜一隻眼睛閉一隻眼睛,在與徐階談完之後,朱載坖便召見了這他,並且對他很是一頓訓斥,言明三大營之病狀其根源就在成國公的身上。


    當然,此時的成國公乃是武勳之首,朱載坖也不好讓人家這麽沒麵子,先是點明了問題的嚴重性,而後,在退後一步,肯定了朱存忠對大明朝的忠誠。


    讓他擔任後軍都督府的左都督,讓其弟朱存孝擔任錦衣衛指揮使,這也是在那次見麵的時候,已經說好了……


    安排妥當後,朱載坖便讓胡宗憲下去,一天時間,要先給他呈上治軍的策略,在朱載坖看完之後,才能再下旨意任命。


    胡宗憲離開乾清宮後。


    朱載坖輕拍著朱翊鈞的肩膀,輕聲說了句:”太子,你覺得這個胡宗憲能夠勝任嗎?”


    朱翊鈞聞言之後,想了一會兒後,還是搖了搖頭:“孩兒不知道。”


    “他若能扭轉乾坤,讓京師三大營重新煥發生機,那固然是好,若是不能,對我們也沒有壞處,因為他失敗了,必定有後來人能夠汲取他失敗的原因,方便後來人成功。”


    朱載坖緩緩說道。


    而聽著朱載坖的話後,朱翊鈞自覺有道理。


    “你的皇爺爺教給你的,都是權謀,權謀固然能夠讓帝王的權力得以保證,但終歸中興不了大明,你父皇教給你的,才是謀國的智慧,要重用一個人的時候,便要去相信他,無條件的相信他,若是一心想著製衡,便什麽事情也做不好……”


    “這兩年的時間,朕會非常相信胡宗憲,可若是兩年之後,他不能讓父皇滿意,父皇便立馬換人……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帝王如相馬的伯樂一般,瞅準了,做任何事情,就會非常簡單。”


    “製衡要有,但不能太過……欲速則不達,但該加速的時候,還是要加速。”


    朱翊鈞一直認真聽著。


    不得不說,權力啊,真是男人的加油站。


    當裕王的父親,唯唯諾諾,當皇帝的父親,重拳出擊,並且裝逼了無痕跡,仿佛,他從小便是這般聰慧,善談……


    朱翊鈞想了一會兒後,想到了自己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


    “那兩年若是沒有起效,父皇當真要將三大營裁撤嗎?”


    朱載坖笑了笑:“我兒還是太小了,這兩年朕是說的胡宗憲,而不是說的三大營。”


    “朕相信此時的胡宗憲已經明白了,不管是於謙的改製,還是憲宗皇帝陛下的改製,亦是先帝的複改,三大營一直是三大營,就仿佛大明一樣,不管如何改革,大明也依然是大明,做皇帝的也隻能是姓朱的……”


    “萬變不離其宗,若是朕真的裁撤了三大營,豈不是在告訴世人,改革是無用的,大明永遠也難以中興?”


    朱載坖的一番話,讓朱翊鈞立即茅塞頓開。


    對啊。


    若是真的將三大營裁撤了,就是在告訴世人,大明也沒救了,此等離譜之事,就相當於真正曆史上的朱由檢,跑出皇宮,落草為寇,造大明的反了,造祖宗的反了……


    這不倒反天罡嗎?


    而看著想問題的朱翊鈞,朱載坖笑了笑:“父皇說了,我兒的天下,固若金湯……後麵的,管不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頭李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頭李三並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