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欺天的奏疏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作者:光頭李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厚熜的聲音越來越小。
而徐階在朱厚熜拿到奏疏之後,便抬起頭,一直看著朱厚熜的麵目表情,不過他老眼昏花,又不能取出袖子中的那副老花鏡戴上,隻看的模模糊糊的。
而在朱厚熜身旁的朱翊鈞,年齡小,眼睛正明亮著呢,而且離得近,他也抬起頭在看著自己皇爺爺的臉色變換。
誰說泰山不能崩塌,江河不能倒流,用在此時,用在朱厚熜的心裏剛剛好,自己這皇爺爺還怪會對稱,反差呢。
第一言:戶部雲南司主事海瑞恭謹上奏:關於直言作為國家第一要事,用來端正君道、明確臣職、尋求萬世治安的問題。
陛下,我是戶部主事海瑞,想要跟你嘮一嘮國家現在最緊要的事情,用來約束你,明確臣子,尋求萬世太平,第一句話,就人生攻擊了,陛下,你品行不端。
而看到這第一句話的朱厚熜臉上都已經充血了,變得極為紅潤。
而在一旁的朱翊鈞看的清清楚楚。
………………
陛下自視於漢文帝何如……即位初年,鏟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舉其略:如箴敬一以養心,定冠履以辨分,除聖賢土木之像,奪宦官內外之權……然文帝能充其仁順之性,節用愛人,呂祖謙稱其不盡人之才力,情是也,一時天下雖未可盡以治安予之,而貫朽粟陳,民少康阜,三代後稱賢君焉……
這一段也算是海瑞對朱厚熜繼位之初的肯定,說你要是好好幹,一定能超過文帝……但接下來就是話鋒一轉,也是最傷朱厚熜的一段諫言。
陛下則銳情未久,妄念牽之而去矣。反剛明而錯用之,謂遙興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興土木。二十餘年不視朝,綱紀弛矣。
數行推廣事例,名爵濫矣,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於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於君臣,樂西苑而不返宮,人以為薄於夫婦。
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自陛下登極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陛下破產禮佛日甚,室如懸罄,十餘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
…………
這段應是滿篇奏疏之中,最傷朱厚熜,最入骨三分的。
他全麵否決了嘉靖朝四十五年的漫長歲月。
直言你不是一個好皇帝,而是一個迷信神道的昏君,天下賊寇叢生,百姓生活困苦,徭役日重,各地效仿,從倫理的角度說,你任意懷疑、屠殺臣子,是為不君,你長期與皇後分居,斷絕情誼,是為不夫,你對親生兒子毫無父子之情,連麵甚至都不肯見,是為不父。君臣、夫婦、父子之三綱,你連一綱都未做到,如此看來,別說你沒資格做個英明的君主,就連一個普通的孺子也不夠格。
看到這裏的嘉靖,唿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他想扔掉這個奏疏,扔掉這個讓泰山崩塌,江河倒流的奏疏。
可好奇心驅使,他還是往下看去,直到朱厚熜看到那句:不及漢文帝遠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一天到晚想學漢文帝,說自己要無為而治,結果漢文帝開創了文景之治,開創了盛世,你開創了大明王朝的嘉靖,“家家幹淨”,這叫無為而治嗎,這對於百姓,大明來說,是無妄之災啊。
他再也控製不住自己了,他憤怒的將奏疏扔了下去。
“欺天了,欺天了……”
“去,去讓錦衣衛,讓錦衣衛去逮人……”
”不要讓他跑了,不要讓他跑了。”
黃錦此時也嚇了一跳,而一直坐在朱厚熜身旁的朱翊鈞也嚇了一跳,他本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可看著朱厚熜這般歇斯底裏,麵目猙獰,還是控製不住自己內心的恐懼。
再怎麽說,朱厚熜是當了四十五年的天子啊,他在大明朝就是天……
“是,陛下。”黃錦也趕忙應道,而後轉身便要離開萬壽宮。
黃錦剛剛走到跪著的徐階身旁時,徐階開口說道:“陛下,海瑞不會跑的,海瑞已經在家備好了棺材,正等著陛下去抓人的。”
暴怒之下的朱厚熜竟然聽不清楚徐階說的話,即便徐階的聲音已經夠大了。
“他說什麽,徐階,在說什麽?”
黃錦隻能快步走上前去:“陛下,徐階說,海瑞在家裏麵買了棺材,就等著咱們去抓。”
“好一個海瑞,好一個治安疏,好一個內閣,又好一個徐階……”
“你們都是忠臣,你們全是忠臣,唯我是昏君……隻有我一個昏君,你們全是忠臣,徐階,徐閣老……朕說的對不對。”
徐階再次伏地,痛哭流涕:“陛下,老臣已然勸諫陛下不要觀看此奏疏,老臣有罪,陛下息怒,要保重龍體。”
“徐階你也包藏禍心,奏疏,對奏疏……”
“把奏疏撿起來。”
“撿起來。”
驚慌失措的黃錦趕忙上前,將朱厚熜扔下來的奏疏趕忙撿起來。
“呈上來,呈上來……”
一向沉穩的朱厚熜徹底的慌亂了。
這個樣子的陛下,黃錦從未見過,他不敢耽擱,隻能將奏疏再次送到朱厚熜的手上。
而朱厚熜也接著往下看。
“陛下之誤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長生也。自古聖賢止說修身立命,止說順受其正……蓋天地賦予於人而為性命者,此盡之矣……”(你的錯誤很多,最大的錯誤就是修仙,還想長生呢,古人都說了修身立命,不管是帝王,還是百姓,都要接受一切生老病死)
“陛下玄修多年矣,一無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懸思妄念,區區桃藥導之長生,理之所無,而玄修之無益可知矣……”(嘿嘿,你修了這麽多年,修出什麽了,練了點丹藥,吃了,就能長生,毫無道理)
《太甲》曰:“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誌,必求諸非道,言順者之未必為道也。即近事觀,嚴嵩有一不順陛下者乎?昔為貪竊,今為逆本…………有臣如儀、衍焉,可以成“得誌與民由之”之業,無是理也……(有言語不順你的心,一定要尋求它的道理,有言論遜色於你的誌向,一定要尋求它不合理之處。”順耳的言語未必合理。就近事來看,嚴嵩有一句不順從陛下的話嗎?原來順你心的嚴嵩,以前是貪官、竊賊,現在是逆臣。梁材恪盡職守,遵循禮法,陛下卻認為他是叛逆者。他在各任上都有聲譽,是戶部官吏中,至今為止最被人稱頌的……)
“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則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一振作而百廢具舉,百弊鏟絕,唐、虞三代之治粲然複興矣,而陛下何不為之……”(臣子們進言,陛下就應付諸實踐,這對陛下來說略略振作起來就行了,略有振作就百廢俱興,百弊盡除,唐虞三代的治世,很明顯地又出現了。而陛下為什麽不振作呢?)
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於此不言,更複何言?大臣持祿而外為諛,小臣畏罪而麵為順…………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勝戰栗恐懼之至,為此具本親齎,謹具奏聞。(品級高的大臣不願意說實話,品級低的小臣害怕說實話,因此,冒死懇切地向陛下陳述。就您在是否改變傾向與做法的抉擇中,天下太平與否,百姓安定與否,在此刻決定了。希望陛下用心,那麽宗社幸運、天下幸運。我不禁戰栗恐懼到極點,寫好了這篇奏疏,呈送給陛下。)
朱厚熜這次全部看完了,一字一句全部看完,整個身體的力量就像是被掏空了一般,他再也沒有萬壽帝君的風度了。
他雙手顫抖。
“一個主事,絕不敢,絕不敢上這樣的奏疏,查,讓陳洪來,給朕查……”
“朕倒要看看,這個主事的骨頭能有多硬。”
說話間,朱厚熜頭腦一昏,險些暈倒。
黃錦送完奏章之後,便沒有下去,看到朱厚熜身子前傾,趕忙上前扶著:“陛下,陛下保重龍體啊……”
即便如此生氣,朱厚熜還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智,他轉頭看向朱翊鈞:“太孫,你,你先迴家,等皇爺爺將這幫奸賊,逆賊,全部抓住了,在讓你過來……”
而徐階在朱厚熜拿到奏疏之後,便抬起頭,一直看著朱厚熜的麵目表情,不過他老眼昏花,又不能取出袖子中的那副老花鏡戴上,隻看的模模糊糊的。
而在朱厚熜身旁的朱翊鈞,年齡小,眼睛正明亮著呢,而且離得近,他也抬起頭在看著自己皇爺爺的臉色變換。
誰說泰山不能崩塌,江河不能倒流,用在此時,用在朱厚熜的心裏剛剛好,自己這皇爺爺還怪會對稱,反差呢。
第一言:戶部雲南司主事海瑞恭謹上奏:關於直言作為國家第一要事,用來端正君道、明確臣職、尋求萬世治安的問題。
陛下,我是戶部主事海瑞,想要跟你嘮一嘮國家現在最緊要的事情,用來約束你,明確臣子,尋求萬世太平,第一句話,就人生攻擊了,陛下,你品行不端。
而看到這第一句話的朱厚熜臉上都已經充血了,變得極為紅潤。
而在一旁的朱翊鈞看的清清楚楚。
………………
陛下自視於漢文帝何如……即位初年,鏟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舉其略:如箴敬一以養心,定冠履以辨分,除聖賢土木之像,奪宦官內外之權……然文帝能充其仁順之性,節用愛人,呂祖謙稱其不盡人之才力,情是也,一時天下雖未可盡以治安予之,而貫朽粟陳,民少康阜,三代後稱賢君焉……
這一段也算是海瑞對朱厚熜繼位之初的肯定,說你要是好好幹,一定能超過文帝……但接下來就是話鋒一轉,也是最傷朱厚熜的一段諫言。
陛下則銳情未久,妄念牽之而去矣。反剛明而錯用之,謂遙興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興土木。二十餘年不視朝,綱紀弛矣。
數行推廣事例,名爵濫矣,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於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於君臣,樂西苑而不返宮,人以為薄於夫婦。
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自陛下登極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陛下破產禮佛日甚,室如懸罄,十餘年來極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
…………
這段應是滿篇奏疏之中,最傷朱厚熜,最入骨三分的。
他全麵否決了嘉靖朝四十五年的漫長歲月。
直言你不是一個好皇帝,而是一個迷信神道的昏君,天下賊寇叢生,百姓生活困苦,徭役日重,各地效仿,從倫理的角度說,你任意懷疑、屠殺臣子,是為不君,你長期與皇後分居,斷絕情誼,是為不夫,你對親生兒子毫無父子之情,連麵甚至都不肯見,是為不父。君臣、夫婦、父子之三綱,你連一綱都未做到,如此看來,別說你沒資格做個英明的君主,就連一個普通的孺子也不夠格。
看到這裏的嘉靖,唿吸也變得急促起來,他想扔掉這個奏疏,扔掉這個讓泰山崩塌,江河倒流的奏疏。
可好奇心驅使,他還是往下看去,直到朱厚熜看到那句:不及漢文帝遠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一天到晚想學漢文帝,說自己要無為而治,結果漢文帝開創了文景之治,開創了盛世,你開創了大明王朝的嘉靖,“家家幹淨”,這叫無為而治嗎,這對於百姓,大明來說,是無妄之災啊。
他再也控製不住自己了,他憤怒的將奏疏扔了下去。
“欺天了,欺天了……”
“去,去讓錦衣衛,讓錦衣衛去逮人……”
”不要讓他跑了,不要讓他跑了。”
黃錦此時也嚇了一跳,而一直坐在朱厚熜身旁的朱翊鈞也嚇了一跳,他本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可看著朱厚熜這般歇斯底裏,麵目猙獰,還是控製不住自己內心的恐懼。
再怎麽說,朱厚熜是當了四十五年的天子啊,他在大明朝就是天……
“是,陛下。”黃錦也趕忙應道,而後轉身便要離開萬壽宮。
黃錦剛剛走到跪著的徐階身旁時,徐階開口說道:“陛下,海瑞不會跑的,海瑞已經在家備好了棺材,正等著陛下去抓人的。”
暴怒之下的朱厚熜竟然聽不清楚徐階說的話,即便徐階的聲音已經夠大了。
“他說什麽,徐階,在說什麽?”
黃錦隻能快步走上前去:“陛下,徐階說,海瑞在家裏麵買了棺材,就等著咱們去抓。”
“好一個海瑞,好一個治安疏,好一個內閣,又好一個徐階……”
“你們都是忠臣,你們全是忠臣,唯我是昏君……隻有我一個昏君,你們全是忠臣,徐階,徐閣老……朕說的對不對。”
徐階再次伏地,痛哭流涕:“陛下,老臣已然勸諫陛下不要觀看此奏疏,老臣有罪,陛下息怒,要保重龍體。”
“徐階你也包藏禍心,奏疏,對奏疏……”
“把奏疏撿起來。”
“撿起來。”
驚慌失措的黃錦趕忙上前,將朱厚熜扔下來的奏疏趕忙撿起來。
“呈上來,呈上來……”
一向沉穩的朱厚熜徹底的慌亂了。
這個樣子的陛下,黃錦從未見過,他不敢耽擱,隻能將奏疏再次送到朱厚熜的手上。
而朱厚熜也接著往下看。
“陛下之誤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長生也。自古聖賢止說修身立命,止說順受其正……蓋天地賦予於人而為性命者,此盡之矣……”(你的錯誤很多,最大的錯誤就是修仙,還想長生呢,古人都說了修身立命,不管是帝王,還是百姓,都要接受一切生老病死)
“陛下玄修多年矣,一無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懸思妄念,區區桃藥導之長生,理之所無,而玄修之無益可知矣……”(嘿嘿,你修了這麽多年,修出什麽了,練了點丹藥,吃了,就能長生,毫無道理)
《太甲》曰:“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誌,必求諸非道,言順者之未必為道也。即近事觀,嚴嵩有一不順陛下者乎?昔為貪竊,今為逆本…………有臣如儀、衍焉,可以成“得誌與民由之”之業,無是理也……(有言語不順你的心,一定要尋求它的道理,有言論遜色於你的誌向,一定要尋求它不合理之處。”順耳的言語未必合理。就近事來看,嚴嵩有一句不順從陛下的話嗎?原來順你心的嚴嵩,以前是貪官、竊賊,現在是逆臣。梁材恪盡職守,遵循禮法,陛下卻認為他是叛逆者。他在各任上都有聲譽,是戶部官吏中,至今為止最被人稱頌的……)
“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則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一振作而百廢具舉,百弊鏟絕,唐、虞三代之治粲然複興矣,而陛下何不為之……”(臣子們進言,陛下就應付諸實踐,這對陛下來說略略振作起來就行了,略有振作就百廢俱興,百弊盡除,唐虞三代的治世,很明顯地又出現了。而陛下為什麽不振作呢?)
君道不正,臣職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於此不言,更複何言?大臣持祿而外為諛,小臣畏罪而麵為順…………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勝戰栗恐懼之至,為此具本親齎,謹具奏聞。(品級高的大臣不願意說實話,品級低的小臣害怕說實話,因此,冒死懇切地向陛下陳述。就您在是否改變傾向與做法的抉擇中,天下太平與否,百姓安定與否,在此刻決定了。希望陛下用心,那麽宗社幸運、天下幸運。我不禁戰栗恐懼到極點,寫好了這篇奏疏,呈送給陛下。)
朱厚熜這次全部看完了,一字一句全部看完,整個身體的力量就像是被掏空了一般,他再也沒有萬壽帝君的風度了。
他雙手顫抖。
“一個主事,絕不敢,絕不敢上這樣的奏疏,查,讓陳洪來,給朕查……”
“朕倒要看看,這個主事的骨頭能有多硬。”
說話間,朱厚熜頭腦一昏,險些暈倒。
黃錦送完奏章之後,便沒有下去,看到朱厚熜身子前傾,趕忙上前扶著:“陛下,陛下保重龍體啊……”
即便如此生氣,朱厚熜還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智,他轉頭看向朱翊鈞:“太孫,你,你先迴家,等皇爺爺將這幫奸賊,逆賊,全部抓住了,在讓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