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德格都巴雅爾擔心不已的阿蘭達和李續,此時並沒有如德格都巴雅爾預計的那樣,遇到了很麻煩的敵人。反而通過一係列的勝利,斬獲了大量糧草、器械等,相應物資一應俱全。因此他們便士氣高昂地提前出發,向他們的原定目標——他古新前進了。
而且,因為李續和阿蘭泰的南路軍,還都俘獲了不少願意合作、並同意擔任向導的阿魯剌部和察合台軍的俘虜,所以通過這些“帶路黨”,他們找到了一條不用繞行沙漠的路線,走了一條隻有少數人知道的戈壁通道。
在這些通道上,是有部分水井和綠洲的,可以提供大規模軍隊補給和宿營。而且這條通道是從戈壁灘直接穿越,也就會讓南路軍,少走將近一半的路程。以前原計劃穿越戈壁荒灘要走七天,現在算下來,隻要走四天半就能到達他古新城。
此時,阿蘭達和李續麾下南路軍部隊,下轄鐵騎軍四千多人,敢戰軍一千多人,外加負責驅趕牲口以及後勤工作的俘虜和牧奴不到一千人,總兵力也就六七千人。
而物資,他們卻足足預備了供應一萬人馬,可以在荒漠戈壁生活十天的物資。明顯準備的物資富富有餘,而且出發前才得知,新的路線上還有水源進行補給。所以他們才敢直接把趕來的羊,都提前宰殺,帶在路上做糧食。不需要羊奶補充水分,也就不需要那麽多吃草的羊,餘下的幹草都給馬匹和駱駝吃。
沒有了行進緩慢的羊群,這下子,行軍速度更快了。算下來,隻要四天就能穿越茫茫戈壁灘,趕到距離他們七百多裏的他古新。
兩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就率領著麾下部隊,在戈壁上進行著可以算是愜意的遊行。李續出發前就將伊思馬忽的前營探馬赤軍,遠遠地派到了距離本部一天路程的前方,進行探查搜索。而且這些人都穿著繳獲來的察合台軍服裝,還帶著謝博文率領的那一百來個,最終活下來的俘虜,作為掩護。
因此,李續和阿蘭達兩個人並不著急趕路,更不擔心會有人突襲他們。因為在這茫茫大戈壁灘上,隻有那幾個固定的綠洲和補給點可以駐留,如果有敵人,前麵伊思馬忽率領的幾百人,早就會有人跑迴來通報了。至於小規模的敵人或者馬賊,更不敢對近萬人的軍隊發起偷襲。
所以他們隻留下鐵騎軍的一營千餘人,著甲警戒。其他部隊,都脫下鎧甲,輕裝前進。
一路上,大家都很輕鬆愜意。馬匹也不會讓他們奔馳,而是小步快走的方式前行。這樣馬匹會非常節省體力,很適合長途行軍。這種小步快走,也叫走馬。
走馬和奔馬是兩碼事,甚至走馬也分顛馬和走馬兩種騎行方式:
走馬,是經過訓練後,讓馬匹的腳步按照順拐的方式,小步快走。人坐在馬上麵,特別平穩,甚至熟練的騎手可以坐在走馬上麵,安心上麵睡覺;
顛馬,則是沒有經過訓練的馬匹,按照自然習慣小步快走。那樣騎手會隨著馬匹一起上下顛簸。如果哪個騎兵的馬匹還是顛馬狀態快走,那麽會被人家笑話的。
當然了,如果走馬沒有控製好,或者過於追求速度,很容易就變成蹦子馬。馬匹四蹄離地,基本上就算是奔跑起來了。看上去感覺一蹦一蹦的。
這些細微的技術,都能看出騎手的水平。別看鐵騎軍一個個都是馬戰的高手,但是論騎馬的功夫,很多時候,還真不如李續麾下敢戰軍。敢戰軍中,那些新招募來的草原兵。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不會走路呢,就開始在馬背上了玩耍了。
鐵騎軍將士們,和敢戰軍的軍官,大部分都是漢人或者色目人,他們的騎馬技術,隻是後天訓練而成。所以這一路上,兩邊的人就開始很有好的交流起如何控馬,又如何馬上作戰。敢戰軍的草原兵教給漢人們,平時的時候如何控製馬匹,漢人則教給草原兵,如何有組織地配合作戰,提高整體戰鬥力。
看著手下不同民族,不同部隊的人,竟然在這片生命禁區中如此和諧相處,其樂融融。李續和阿蘭達感到莫名其妙,但是卻也寬心放鬆了很多。他們倆之前,還真擔心漢人軍士和草原士兵之間,因為語言和生活習慣不同,而造成不必要的對立和衝突。
巡視部隊後,放鬆下來的兩個人,也各自駕馭著坐下的馬匹,聚在一起開心地玩了起來。
反正下麵官兵之間很和諧,各個單位也有下屬的千戶們管著,周圍還有一層層的防護警戒。小哥兒倆難得得沒什麽事兒,開心地聊著天,就好像小時候在一起的樣子。
他倆無意間顯露出來的那一陣陣歡快爽朗的少年笑聲,才讓周圍的很多人想起來,這兩個指揮著近萬人馬的將軍,其實都是不到二十歲的少年郎。但是,這一陣子的征戰廝殺,可沒有人敢把這兩個人真當少年看待。
整軍經武、殺伐決斷、運籌帷幄、戰陣衝鋒,他們兩個人都是全軍的翹楚。更何況這兩個人身份之高貴,普通軍士根本就望塵莫及。
倆人聊著聊著,就開始比了起來:看誰的馬匹用更快的速度,以走馬的方式前進。誰先控製不住戰馬,讓馬跑起來了,就算輸。輸了的人,給大家奏樂唱歌。
李續以前總是自稱步軍戰將,其實就是因為他的騎術遠不如兩個表哥。而且從小研習的武藝,也是鞭這種短兵器。再加上騎術不佳,在馬上對戰訓練的時候,和分別使用大關刀和蟠龍槍的熊大熊二,總是占不到便宜。但是,到了步戰,這兩個人的長劍和單刀就沒法跟李續比了,好幾次被李續以一敵二的打敗。
說到馬上兵器,熊大納忽出的兵器是一柄大關刀,熊二阿蘭達是丈二蟠龍槍。李續小時候看這哥兒倆的武器,總覺得自己應該換成雙股劍,這樣就湊齊“桃園金三角”了。李續還特意把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跟這哥兒倆講了一遍,結果就被這兩隻狗熊滿操場追著揍:明明你是最小的,怎麽在故事裏編排我倆是你弟弟?占我們便宜是吧?
騎馬比賽,李續能贏才怪了。不出意外,熊二阿蘭達開心地獲得了勝利。
最後,李續不得不按照約定,從自己的行李之中,拿出了那把自己的樂器——火不思,給阿蘭達演奏一曲。
李續從小在河間王府長大,天天跟著兩個表兄在一起玩耍。小哥兒仨可不光是成天耍槍弄棒,騎馬打獵。他們仨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己選擇的樂器,看書演武之餘,還經常在一起合奏樂器。
納忽出是雅托克,一種草原的古箏。很難想象,他那雙能將二十斤的大關刀,揮舞耍動起來的大粗手指頭,竟然可以靈巧地撥弄雅托克的琴弦,演奏出極其曼妙柔美的樂曲。
而且他從小練習的是十二弦雅托克琴。十二弦亞托克是專門演奏宮廷樂曲的。普通牧民百姓彈奏的是十根琴弦的雅托克。十二弦雅托克琴的演奏難度,可不是僅僅是多了兩根琴弦的問題。整個音節和旋律都完全不同,難度遠勝於十弦雅托克琴。
但是納忽出哪怕是多次磨破了手指頭,也非要學十二弦雅托克琴。他驕傲地說:“十弦琴是庶民彈奏的,不符合他的身份。”
而熊二阿蘭達則喜歡冒頓潮爾,也就是胡笳。這是一種上古樂器,形似後世的黑管,發音柔和、渾厚,音色圓潤、深沉。
阿蘭達那寬闊宏大的胸膛,氣力很足。吹奏胡笳,聲音洪亮而綿長。甚至他還多次在聖母皇太後答己太後麵前表演胡笳獨奏,得到了頗通音律的老太太,很高的評價。
李續的樂器叫火不思。因為這種樂器讓他想起了上輩子的一種叫做吉他的樂器。其實火不思在草原話中,就是“琴”的意思。因為多是胡人彈奏,漢人們也叫這種樂器為胡拔絲。
火不思有四根琴弦,梨形的音箱,有大有小,樣子不同。李續選擇的是一種大一些的,長的也跟後世吉他很像的那種火不思。從聲音的感覺,都很像。所以,別人都是豎著抱琴彈奏火不思,李續從小就喜歡橫著抱火不思彈奏。
他雖然也曾經演奏一些,上輩子記憶中的一些樂曲,比如什麽《阿爾罕布拉宮的迴憶》《斯卡布羅集市》等。但是漸漸地,他感覺手中的火不思演奏出來的味道,並不好聽。或者說,沒有那種想要的原始感覺,有點不倫不類的味道。反而是原本的草原音樂更適合火不思的旋律和音節。慢慢的,李續手中的火不思,一點點地還是豎起彈奏。
這些年來,李續在心中苦悶的時候,就喜歡打架或者彈奏火不思。
李續走馬輸了,所以按照約定就拿出自己的火不思,給阿蘭達彈琴唱歌。他演唱的歌曲名稱叫做:《希格希日》。
“?溫順的褐色馬啊,tuger tuger tuger tuger向前跑。?”
“?八串珠子的頭飾,xiger xiger xiger xiger響不停。?”
“?花花的褐色馬啊,tuger tuger tuger tuger向前跑。?”
“?十個墜子的頭飾,xiger xiger xiger xiger響不停。?”
“?肥壯的褐色馬啊,tuger tuger tuger tuger向前跑。?”
“?六串珠子的頭飾,xiger xiger xiger xiger響不停?”
“?矯健的褐色馬啊,tuger tuger tuger tuger向前跑。?”
“?五個墜子的頭飾,xiger xiger xiger xiger響不停。?”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草原民歌,大家都會唱,而且非常適合在騎馬的時候,隨著馬匹前進的節奏,演唱這首歌曲。
李續還沒唱兩句,阿蘭達也跟著一起唱了起來。他那天生洪亮而又悠揚的嗓音,感染了更多的人跟著一起唱。身邊的親衛,乃至周圍的兵卒們,無論漢人、蒙人或者色目人,但凡會說蒙語的,都跟著唱了起來。
這首歌的曲調很簡單,歌詞也合轍押韻。自然,在聰明的勞動人民之中,傳唱起來就很容易。而且改編起來也很容易了。隻是改編的歌詞,基本都屬於這裏不能寫出來的內容。
等唱到第三遍,李續就隻能演奏了。下麵的兵士們,唱起來的內容,那是越來越下流。甚至內容還有在搶親活動中,把別人的新媳婦搶過來,背到自己帳篷之中。而後又安慰流著淚的姑娘,並且替她的丈夫,完成入洞房的所有過程。
雖然歌詞越發不堪,但是卻讓沉悶的行軍隊伍,神情煥發,士氣高漲起來。連他們胯下的戰馬,都感覺跟著主人的歌聲,越來越興奮,跑得也越來越歡快了。
而且,因為李續和阿蘭泰的南路軍,還都俘獲了不少願意合作、並同意擔任向導的阿魯剌部和察合台軍的俘虜,所以通過這些“帶路黨”,他們找到了一條不用繞行沙漠的路線,走了一條隻有少數人知道的戈壁通道。
在這些通道上,是有部分水井和綠洲的,可以提供大規模軍隊補給和宿營。而且這條通道是從戈壁灘直接穿越,也就會讓南路軍,少走將近一半的路程。以前原計劃穿越戈壁荒灘要走七天,現在算下來,隻要走四天半就能到達他古新城。
此時,阿蘭達和李續麾下南路軍部隊,下轄鐵騎軍四千多人,敢戰軍一千多人,外加負責驅趕牲口以及後勤工作的俘虜和牧奴不到一千人,總兵力也就六七千人。
而物資,他們卻足足預備了供應一萬人馬,可以在荒漠戈壁生活十天的物資。明顯準備的物資富富有餘,而且出發前才得知,新的路線上還有水源進行補給。所以他們才敢直接把趕來的羊,都提前宰殺,帶在路上做糧食。不需要羊奶補充水分,也就不需要那麽多吃草的羊,餘下的幹草都給馬匹和駱駝吃。
沒有了行進緩慢的羊群,這下子,行軍速度更快了。算下來,隻要四天就能穿越茫茫戈壁灘,趕到距離他們七百多裏的他古新。
兩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就率領著麾下部隊,在戈壁上進行著可以算是愜意的遊行。李續出發前就將伊思馬忽的前營探馬赤軍,遠遠地派到了距離本部一天路程的前方,進行探查搜索。而且這些人都穿著繳獲來的察合台軍服裝,還帶著謝博文率領的那一百來個,最終活下來的俘虜,作為掩護。
因此,李續和阿蘭達兩個人並不著急趕路,更不擔心會有人突襲他們。因為在這茫茫大戈壁灘上,隻有那幾個固定的綠洲和補給點可以駐留,如果有敵人,前麵伊思馬忽率領的幾百人,早就會有人跑迴來通報了。至於小規模的敵人或者馬賊,更不敢對近萬人的軍隊發起偷襲。
所以他們隻留下鐵騎軍的一營千餘人,著甲警戒。其他部隊,都脫下鎧甲,輕裝前進。
一路上,大家都很輕鬆愜意。馬匹也不會讓他們奔馳,而是小步快走的方式前行。這樣馬匹會非常節省體力,很適合長途行軍。這種小步快走,也叫走馬。
走馬和奔馬是兩碼事,甚至走馬也分顛馬和走馬兩種騎行方式:
走馬,是經過訓練後,讓馬匹的腳步按照順拐的方式,小步快走。人坐在馬上麵,特別平穩,甚至熟練的騎手可以坐在走馬上麵,安心上麵睡覺;
顛馬,則是沒有經過訓練的馬匹,按照自然習慣小步快走。那樣騎手會隨著馬匹一起上下顛簸。如果哪個騎兵的馬匹還是顛馬狀態快走,那麽會被人家笑話的。
當然了,如果走馬沒有控製好,或者過於追求速度,很容易就變成蹦子馬。馬匹四蹄離地,基本上就算是奔跑起來了。看上去感覺一蹦一蹦的。
這些細微的技術,都能看出騎手的水平。別看鐵騎軍一個個都是馬戰的高手,但是論騎馬的功夫,很多時候,還真不如李續麾下敢戰軍。敢戰軍中,那些新招募來的草原兵。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不會走路呢,就開始在馬背上了玩耍了。
鐵騎軍將士們,和敢戰軍的軍官,大部分都是漢人或者色目人,他們的騎馬技術,隻是後天訓練而成。所以這一路上,兩邊的人就開始很有好的交流起如何控馬,又如何馬上作戰。敢戰軍的草原兵教給漢人們,平時的時候如何控製馬匹,漢人則教給草原兵,如何有組織地配合作戰,提高整體戰鬥力。
看著手下不同民族,不同部隊的人,竟然在這片生命禁區中如此和諧相處,其樂融融。李續和阿蘭達感到莫名其妙,但是卻也寬心放鬆了很多。他們倆之前,還真擔心漢人軍士和草原士兵之間,因為語言和生活習慣不同,而造成不必要的對立和衝突。
巡視部隊後,放鬆下來的兩個人,也各自駕馭著坐下的馬匹,聚在一起開心地玩了起來。
反正下麵官兵之間很和諧,各個單位也有下屬的千戶們管著,周圍還有一層層的防護警戒。小哥兒倆難得得沒什麽事兒,開心地聊著天,就好像小時候在一起的樣子。
他倆無意間顯露出來的那一陣陣歡快爽朗的少年笑聲,才讓周圍的很多人想起來,這兩個指揮著近萬人馬的將軍,其實都是不到二十歲的少年郎。但是,這一陣子的征戰廝殺,可沒有人敢把這兩個人真當少年看待。
整軍經武、殺伐決斷、運籌帷幄、戰陣衝鋒,他們兩個人都是全軍的翹楚。更何況這兩個人身份之高貴,普通軍士根本就望塵莫及。
倆人聊著聊著,就開始比了起來:看誰的馬匹用更快的速度,以走馬的方式前進。誰先控製不住戰馬,讓馬跑起來了,就算輸。輸了的人,給大家奏樂唱歌。
李續以前總是自稱步軍戰將,其實就是因為他的騎術遠不如兩個表哥。而且從小研習的武藝,也是鞭這種短兵器。再加上騎術不佳,在馬上對戰訓練的時候,和分別使用大關刀和蟠龍槍的熊大熊二,總是占不到便宜。但是,到了步戰,這兩個人的長劍和單刀就沒法跟李續比了,好幾次被李續以一敵二的打敗。
說到馬上兵器,熊大納忽出的兵器是一柄大關刀,熊二阿蘭達是丈二蟠龍槍。李續小時候看這哥兒倆的武器,總覺得自己應該換成雙股劍,這樣就湊齊“桃園金三角”了。李續還特意把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跟這哥兒倆講了一遍,結果就被這兩隻狗熊滿操場追著揍:明明你是最小的,怎麽在故事裏編排我倆是你弟弟?占我們便宜是吧?
騎馬比賽,李續能贏才怪了。不出意外,熊二阿蘭達開心地獲得了勝利。
最後,李續不得不按照約定,從自己的行李之中,拿出了那把自己的樂器——火不思,給阿蘭達演奏一曲。
李續從小在河間王府長大,天天跟著兩個表兄在一起玩耍。小哥兒仨可不光是成天耍槍弄棒,騎馬打獵。他們仨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己選擇的樂器,看書演武之餘,還經常在一起合奏樂器。
納忽出是雅托克,一種草原的古箏。很難想象,他那雙能將二十斤的大關刀,揮舞耍動起來的大粗手指頭,竟然可以靈巧地撥弄雅托克的琴弦,演奏出極其曼妙柔美的樂曲。
而且他從小練習的是十二弦雅托克琴。十二弦亞托克是專門演奏宮廷樂曲的。普通牧民百姓彈奏的是十根琴弦的雅托克。十二弦雅托克琴的演奏難度,可不是僅僅是多了兩根琴弦的問題。整個音節和旋律都完全不同,難度遠勝於十弦雅托克琴。
但是納忽出哪怕是多次磨破了手指頭,也非要學十二弦雅托克琴。他驕傲地說:“十弦琴是庶民彈奏的,不符合他的身份。”
而熊二阿蘭達則喜歡冒頓潮爾,也就是胡笳。這是一種上古樂器,形似後世的黑管,發音柔和、渾厚,音色圓潤、深沉。
阿蘭達那寬闊宏大的胸膛,氣力很足。吹奏胡笳,聲音洪亮而綿長。甚至他還多次在聖母皇太後答己太後麵前表演胡笳獨奏,得到了頗通音律的老太太,很高的評價。
李續的樂器叫火不思。因為這種樂器讓他想起了上輩子的一種叫做吉他的樂器。其實火不思在草原話中,就是“琴”的意思。因為多是胡人彈奏,漢人們也叫這種樂器為胡拔絲。
火不思有四根琴弦,梨形的音箱,有大有小,樣子不同。李續選擇的是一種大一些的,長的也跟後世吉他很像的那種火不思。從聲音的感覺,都很像。所以,別人都是豎著抱琴彈奏火不思,李續從小就喜歡橫著抱火不思彈奏。
他雖然也曾經演奏一些,上輩子記憶中的一些樂曲,比如什麽《阿爾罕布拉宮的迴憶》《斯卡布羅集市》等。但是漸漸地,他感覺手中的火不思演奏出來的味道,並不好聽。或者說,沒有那種想要的原始感覺,有點不倫不類的味道。反而是原本的草原音樂更適合火不思的旋律和音節。慢慢的,李續手中的火不思,一點點地還是豎起彈奏。
這些年來,李續在心中苦悶的時候,就喜歡打架或者彈奏火不思。
李續走馬輸了,所以按照約定就拿出自己的火不思,給阿蘭達彈琴唱歌。他演唱的歌曲名稱叫做:《希格希日》。
“?溫順的褐色馬啊,tuger tuger tuger tuger向前跑。?”
“?八串珠子的頭飾,xiger xiger xiger xiger響不停。?”
“?花花的褐色馬啊,tuger tuger tuger tuger向前跑。?”
“?十個墜子的頭飾,xiger xiger xiger xiger響不停。?”
“?肥壯的褐色馬啊,tuger tuger tuger tuger向前跑。?”
“?六串珠子的頭飾,xiger xiger xiger xiger響不停?”
“?矯健的褐色馬啊,tuger tuger tuger tuger向前跑。?”
“?五個墜子的頭飾,xiger xiger xiger xiger響不停。?”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草原民歌,大家都會唱,而且非常適合在騎馬的時候,隨著馬匹前進的節奏,演唱這首歌曲。
李續還沒唱兩句,阿蘭達也跟著一起唱了起來。他那天生洪亮而又悠揚的嗓音,感染了更多的人跟著一起唱。身邊的親衛,乃至周圍的兵卒們,無論漢人、蒙人或者色目人,但凡會說蒙語的,都跟著唱了起來。
這首歌的曲調很簡單,歌詞也合轍押韻。自然,在聰明的勞動人民之中,傳唱起來就很容易。而且改編起來也很容易了。隻是改編的歌詞,基本都屬於這裏不能寫出來的內容。
等唱到第三遍,李續就隻能演奏了。下麵的兵士們,唱起來的內容,那是越來越下流。甚至內容還有在搶親活動中,把別人的新媳婦搶過來,背到自己帳篷之中。而後又安慰流著淚的姑娘,並且替她的丈夫,完成入洞房的所有過程。
雖然歌詞越發不堪,但是卻讓沉悶的行軍隊伍,神情煥發,士氣高漲起來。連他們胯下的戰馬,都感覺跟著主人的歌聲,越來越興奮,跑得也越來越歡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