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迴宋江鬧西嶽華山
水滸傳(青少版名著) 作者:施耐庵、馮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花和尚魯智深自上梁山泊後,久靜思動。一日,他對宋江道:“俺有個至交好友,叫九紋龍史進,現在華州城華陰縣少華山,與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在一起聚義。灑家想去看望他,並勸說他四人同來入夥,如何?”宋江道:“早就聽聞史進的大名,若能請得他來,最好不過。隻是,你不可一個人去,最好請武鬆兄弟與你同去,路上也有個照應。”武鬆一口答應。
二人當下收拾了行李,與眾頭領辭別後,下山往華陰縣而來。這日,二人來至少華山下,朱武、陳達和楊春下山相迎,卻不見史進。
原來,本州賀太守是蔡太師的學生,生性貪婪,無惡不作。一日,他去廟裏上香,見畫師王義之女玉嬌枝生得美貌,多次派人說親,要娶她為妾。王義哪肯答應?太守一不做,二不休,把他女兒搶了去,並把王義抓去,胡亂定了罪,刺配充軍。王義路過此處,遇上史進,說了此事。史進便把王義救上山來,又去刺殺那賀太守,結果被捉,關進了大牢。
魯智深聽得怒氣直湧。次日一早,提了禪仗,帶上戒刀,獨自一人下了山。朱武忙派了兩個機靈的小嘍羅去打探消息。
魯智深趕至華州城,前去刺殺賀太守,不料也被捉了。賀太守聽他說是梁山泊的魯智深,來替史進報仇,氣打不過一處,把他狠狠地拷打了一迴,上了大枷,關進了死囚牢裏。
此事轟動了整個華州城。小嘍羅得了消息,速速上山迴報。武鬆聽了,大吃一驚。正在這時,戴宗來到了少華山。原來,自魯智深、武鬆離開後,宋江不放心,便請戴宗隨後跟來,打探消息。
武鬆引戴宗見了朱武等三人,說了魯智深被抓一事。戴宗大驚道:“我即刻趕迴梁山泊報知此事,領了大隊人馬前來相救。”武鬆道:“小弟在此等候,望哥哥早去早迴。”
戴宗趕迴梁山泊,詳述了魯智深被捉一事。宋江大驚,當下點了人馬,分成三隊,下了山寨,日夜兼程,往華州城而來。
不過幾日,宋江大軍來到了少華山下。武鬆領朱武、陳達、楊春下山相迎,拜請宋江等眾頭領上山寨坐下,商議救人之策。朱武道:“以華州城之地形,不宜強攻。得想方設法來個裏應外合,方可拿下。”宋江救人心切,連夜同吳用、花榮、秦明、朱仝五位頭領一齊下山,去查看那華州城池。初更時,已至華州城外。
站在山坡,向下望去,隻見華州城有好幾座城門,城牆堅固,壕溝深闊。
宋江等人看那華州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五人連夜迴至少華山,再行商議。吳用道:“先派十幾個機靈的小嘍羅下山打探消息,見機行事。”
兩日內,聽得迴報:“現有朝廷欽差太尉宿元景,帶上禦賜的金鈴吊掛,來西嶽華山上香,已從黃河轉至渭河而來。”吳用聽了大喜,道:“哥哥放心,我已想出破敵之計!”隨即叫楊春帶路,領了李俊、朱仝、張橫等人,依計行事。
次日,吳用請宋江、李應、朱仝、秦明、花榮、徐寧、唿延灼七人,帶上五百餘人,下山往渭河渡口而去。李俊、楊春、張順早已奪了十幾隻大船在那等候。吳用要秦明、花榮、徐寧、唿延灼四人在岸上埋伏,讓宋江、吳用、朱仝、李應進到船艙,李俊、張順、楊春則駕著船隻,藏在灘頭。眾人等了一宿。
次日天明,隻聽遠處鑼鼓聲響,三隻官船來了。待那宿太尉的船一到,立即被截住去路。官船中走出二十幾個虞侯,大喝道:“你們是什麽人,好大的膽子!連大臣的船也敢攔截?”宋江躬身行禮。吳用道:“梁山泊義士宋江前來拜見。”船上客帳司出來道:“此乃朝廷太尉,奉旨去西嶽山上香。爾等賊寇,因何故攔截?”宋江躬身不起。吳用道:“我等義士,隻想見太尉一麵,有要事稟告,別無他意。”客帳司道:“太尉豈是你等說見就見的!”宋江聽了,站起來道:“太尉若不肯相見,怕是小人們會驚了太尉。”
隻見朱仝一招小旗,埋伏在岸上的花榮、秦明等人帶了軍馬,搭上弓箭,瞄準了官船,那船上艄公嚇得鑽進艙裏。
宿太尉隻得出來相見。宋江再次躬身行禮,道:“有請太尉上岸一敘。”太尉哪裏肯?吳用道:“若太尉執意不肯,怕下麵的夥伴不答應。”隻見那李應把長槍一招,李俊、張順、楊春一齊撐船而來。李俊、張順跳過船,隻一下,便把兩虞侯掀下水了。宿太尉大驚。
宋江喝道:“不可無禮,驚擾了貴人!”李俊、張順跳下水,把那二人又救上來,送上了船,自己也迅速跳上了船。那宿太尉嚇得七魂丟了三魄,哪敢不從?
宋江讓花榮、秦明先陪太尉上山,又吩咐把船上所有的人,以及禦香、祭物、金鈴吊掛,一並收拾了,帶上山來,隻留下李俊、張順帶領一百餘人看守船隻。
待宋江上了山寨,忙扶宿太尉在廳中坐下,眾頭領分別站在兩邊。宋江拜了四拜,將眾好漢如何被逼上梁山避難,專等朝廷招安、為國效力等事一一述說。還說了現有兩個兄弟如何被賀太守陷害,被關進牢中一事。請太尉借禦香儀仗和金鈴吊掛一用,事成之後,盡數奉還,決無他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宿太尉見此情形,哪敢推托?宋江便叫人穿上太尉帶來的人的衣服,還在小嘍羅中選了個俊俏的,剃了胡須,穿上太尉的衣服,假扮宿太尉。宋江等人分別扮作客帳司,虞侯,衙兵等,小嘍羅都著紫衫銀帶、手執旗幡、儀仗,抬著禦香、祭禮及金鈴吊掛。
朱武等三人把太尉及其隨從等人留在少華山,置酒款待。秦明、唿延灼與林衝、楊誌各領一隊人馬,兵分兩路,攻打華州城。
待一切安排妥當,宋江一行人下山,上了官船。眾人徑直往西嶽廟來,也不去報與華州太守。戴宗先行,報知雲台觀觀主,觀主帶領廟中人員,一齊來到船邊恭迎。觀主拜見太尉,吳用道:“太尉途中染疾,身子不適,須用暖轎來抬。”觀主忙吩咐人安排,將太尉抬至嶽廟的客廳裏歇息。
吳用責問道:“欽差大臣來此,本州官員何以如此輕慢,不來拜見?”觀主答道:“已派人去報,不久便到了。”
說音剛落,本州派的一名推官,帶著六七十個公人,抬著酒果,來拜見太尉。原來,那小嘍羅雖與宿太尉模樣相似,口音卻相差甚大,故裝做染病,躺在床上。推官見儀仗等物皆是內府所造,如何不信?
客帳司進去稟告了兩次,才領推官進去,隻在房前階下參拜了,見太尉把手一指,卻聽不見說些什麽。客帳司道:“太尉命太守速速來此,商議祭祀之事。”說罷,客帳司又進去,拿了鑰匙,引著推官去開了鎖,取出那禦賜的金鈴吊掛,讓推官仔細看了。
果真是一對精致的金鈴吊掛!乃是東京高手匠人所做,全用珍珠鑲嵌,中間點著紅紗燈籠,是用來掛在聖帝殿正中的。
客帳司又拿出公文,交與太守速來商議擇日祭祀之事。推官和公人親眼目睹這許多物件,辭別了客帳司,急忙迴去報知賀太守。
宋江暗自喝彩,心道:“任這廝再狡猾,也騙得他眼花繚亂了。”不久,有人報道:“太守來了!”宋江忙叫扮作禦兵的花榮、朱仝、徐寧、李應手執器械,分立兩邊,解珍、解寶、戴宗、楊雄各藏暗器,侍立左右。
賀太守領著三百餘人,在廟前下馬,簇擁著進入廟中。客帳司吳用喝道:“貴人在此,閑雜人等不得靠近!”眾人站定了,隻留賀太守一人進來拜見太尉。
客帳司道:“太尉請太守入內一敘。”賀太守來至廳前,見了小嘍羅便拜。客帳司道:“太守,你可知罪?”也不由其分說,一聲令下:“拿下!”解珍、解寶拔出短刀,結果了賀太守的性命。
宋江大喝:“兄弟們,動手!”那三百餘名跟著賀太守的人,早驚得目瞪口呆了。花榮等人衝殺而至,砍倒了一半的人,還有一半跑出廟門,被武鬆等人揮刀殺來。眾小嘍羅四下追趕,那三百餘人全軍覆沒,竟無一人能迴去。
宋江一行人趕至華州,眾人進入城中,去牢中救了史進、魯智深。打開庫藏,取出金銀財帛裝上車運出城。那玉嬌枝早已投井自盡。
眾人離了華州,上船迴到少華山。將禦香、金鈴吊掛等物,皆還與宿太尉。眾人一齊送宿太尉一行人下山,到了河口,交還船隻。宋江拜謝了宿太尉,便迴至少華山,與史進、朱武等四位好漢商議一番,要他們收拾了山寨錢糧,一起迴梁山泊。
晁蓋等眾頭領下山相迎,眾人同去聚義廳,一麵詳述救人的經過情形,一麵擺設酒席慶賀。
那宿太尉來至華州城中,得知梁山泊一夥賊人殺死了太守及不少軍兵人馬,還劫了府庫錢糧,忙命本州推官寫書上奏。隨後,宿太尉去嶽廟裏焚了禦香,把金鈴吊掛交與觀主,連夜趕往京師。
二人當下收拾了行李,與眾頭領辭別後,下山往華陰縣而來。這日,二人來至少華山下,朱武、陳達和楊春下山相迎,卻不見史進。
原來,本州賀太守是蔡太師的學生,生性貪婪,無惡不作。一日,他去廟裏上香,見畫師王義之女玉嬌枝生得美貌,多次派人說親,要娶她為妾。王義哪肯答應?太守一不做,二不休,把他女兒搶了去,並把王義抓去,胡亂定了罪,刺配充軍。王義路過此處,遇上史進,說了此事。史進便把王義救上山來,又去刺殺那賀太守,結果被捉,關進了大牢。
魯智深聽得怒氣直湧。次日一早,提了禪仗,帶上戒刀,獨自一人下了山。朱武忙派了兩個機靈的小嘍羅去打探消息。
魯智深趕至華州城,前去刺殺賀太守,不料也被捉了。賀太守聽他說是梁山泊的魯智深,來替史進報仇,氣打不過一處,把他狠狠地拷打了一迴,上了大枷,關進了死囚牢裏。
此事轟動了整個華州城。小嘍羅得了消息,速速上山迴報。武鬆聽了,大吃一驚。正在這時,戴宗來到了少華山。原來,自魯智深、武鬆離開後,宋江不放心,便請戴宗隨後跟來,打探消息。
武鬆引戴宗見了朱武等三人,說了魯智深被抓一事。戴宗大驚道:“我即刻趕迴梁山泊報知此事,領了大隊人馬前來相救。”武鬆道:“小弟在此等候,望哥哥早去早迴。”
戴宗趕迴梁山泊,詳述了魯智深被捉一事。宋江大驚,當下點了人馬,分成三隊,下了山寨,日夜兼程,往華州城而來。
不過幾日,宋江大軍來到了少華山下。武鬆領朱武、陳達、楊春下山相迎,拜請宋江等眾頭領上山寨坐下,商議救人之策。朱武道:“以華州城之地形,不宜強攻。得想方設法來個裏應外合,方可拿下。”宋江救人心切,連夜同吳用、花榮、秦明、朱仝五位頭領一齊下山,去查看那華州城池。初更時,已至華州城外。
站在山坡,向下望去,隻見華州城有好幾座城門,城牆堅固,壕溝深闊。
宋江等人看那華州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五人連夜迴至少華山,再行商議。吳用道:“先派十幾個機靈的小嘍羅下山打探消息,見機行事。”
兩日內,聽得迴報:“現有朝廷欽差太尉宿元景,帶上禦賜的金鈴吊掛,來西嶽華山上香,已從黃河轉至渭河而來。”吳用聽了大喜,道:“哥哥放心,我已想出破敵之計!”隨即叫楊春帶路,領了李俊、朱仝、張橫等人,依計行事。
次日,吳用請宋江、李應、朱仝、秦明、花榮、徐寧、唿延灼七人,帶上五百餘人,下山往渭河渡口而去。李俊、楊春、張順早已奪了十幾隻大船在那等候。吳用要秦明、花榮、徐寧、唿延灼四人在岸上埋伏,讓宋江、吳用、朱仝、李應進到船艙,李俊、張順、楊春則駕著船隻,藏在灘頭。眾人等了一宿。
次日天明,隻聽遠處鑼鼓聲響,三隻官船來了。待那宿太尉的船一到,立即被截住去路。官船中走出二十幾個虞侯,大喝道:“你們是什麽人,好大的膽子!連大臣的船也敢攔截?”宋江躬身行禮。吳用道:“梁山泊義士宋江前來拜見。”船上客帳司出來道:“此乃朝廷太尉,奉旨去西嶽山上香。爾等賊寇,因何故攔截?”宋江躬身不起。吳用道:“我等義士,隻想見太尉一麵,有要事稟告,別無他意。”客帳司道:“太尉豈是你等說見就見的!”宋江聽了,站起來道:“太尉若不肯相見,怕是小人們會驚了太尉。”
隻見朱仝一招小旗,埋伏在岸上的花榮、秦明等人帶了軍馬,搭上弓箭,瞄準了官船,那船上艄公嚇得鑽進艙裏。
宿太尉隻得出來相見。宋江再次躬身行禮,道:“有請太尉上岸一敘。”太尉哪裏肯?吳用道:“若太尉執意不肯,怕下麵的夥伴不答應。”隻見那李應把長槍一招,李俊、張順、楊春一齊撐船而來。李俊、張順跳過船,隻一下,便把兩虞侯掀下水了。宿太尉大驚。
宋江喝道:“不可無禮,驚擾了貴人!”李俊、張順跳下水,把那二人又救上來,送上了船,自己也迅速跳上了船。那宿太尉嚇得七魂丟了三魄,哪敢不從?
宋江讓花榮、秦明先陪太尉上山,又吩咐把船上所有的人,以及禦香、祭物、金鈴吊掛,一並收拾了,帶上山來,隻留下李俊、張順帶領一百餘人看守船隻。
待宋江上了山寨,忙扶宿太尉在廳中坐下,眾頭領分別站在兩邊。宋江拜了四拜,將眾好漢如何被逼上梁山避難,專等朝廷招安、為國效力等事一一述說。還說了現有兩個兄弟如何被賀太守陷害,被關進牢中一事。請太尉借禦香儀仗和金鈴吊掛一用,事成之後,盡數奉還,決無他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宿太尉見此情形,哪敢推托?宋江便叫人穿上太尉帶來的人的衣服,還在小嘍羅中選了個俊俏的,剃了胡須,穿上太尉的衣服,假扮宿太尉。宋江等人分別扮作客帳司,虞侯,衙兵等,小嘍羅都著紫衫銀帶、手執旗幡、儀仗,抬著禦香、祭禮及金鈴吊掛。
朱武等三人把太尉及其隨從等人留在少華山,置酒款待。秦明、唿延灼與林衝、楊誌各領一隊人馬,兵分兩路,攻打華州城。
待一切安排妥當,宋江一行人下山,上了官船。眾人徑直往西嶽廟來,也不去報與華州太守。戴宗先行,報知雲台觀觀主,觀主帶領廟中人員,一齊來到船邊恭迎。觀主拜見太尉,吳用道:“太尉途中染疾,身子不適,須用暖轎來抬。”觀主忙吩咐人安排,將太尉抬至嶽廟的客廳裏歇息。
吳用責問道:“欽差大臣來此,本州官員何以如此輕慢,不來拜見?”觀主答道:“已派人去報,不久便到了。”
說音剛落,本州派的一名推官,帶著六七十個公人,抬著酒果,來拜見太尉。原來,那小嘍羅雖與宿太尉模樣相似,口音卻相差甚大,故裝做染病,躺在床上。推官見儀仗等物皆是內府所造,如何不信?
客帳司進去稟告了兩次,才領推官進去,隻在房前階下參拜了,見太尉把手一指,卻聽不見說些什麽。客帳司道:“太尉命太守速速來此,商議祭祀之事。”說罷,客帳司又進去,拿了鑰匙,引著推官去開了鎖,取出那禦賜的金鈴吊掛,讓推官仔細看了。
果真是一對精致的金鈴吊掛!乃是東京高手匠人所做,全用珍珠鑲嵌,中間點著紅紗燈籠,是用來掛在聖帝殿正中的。
客帳司又拿出公文,交與太守速來商議擇日祭祀之事。推官和公人親眼目睹這許多物件,辭別了客帳司,急忙迴去報知賀太守。
宋江暗自喝彩,心道:“任這廝再狡猾,也騙得他眼花繚亂了。”不久,有人報道:“太守來了!”宋江忙叫扮作禦兵的花榮、朱仝、徐寧、李應手執器械,分立兩邊,解珍、解寶、戴宗、楊雄各藏暗器,侍立左右。
賀太守領著三百餘人,在廟前下馬,簇擁著進入廟中。客帳司吳用喝道:“貴人在此,閑雜人等不得靠近!”眾人站定了,隻留賀太守一人進來拜見太尉。
客帳司道:“太尉請太守入內一敘。”賀太守來至廳前,見了小嘍羅便拜。客帳司道:“太守,你可知罪?”也不由其分說,一聲令下:“拿下!”解珍、解寶拔出短刀,結果了賀太守的性命。
宋江大喝:“兄弟們,動手!”那三百餘名跟著賀太守的人,早驚得目瞪口呆了。花榮等人衝殺而至,砍倒了一半的人,還有一半跑出廟門,被武鬆等人揮刀殺來。眾小嘍羅四下追趕,那三百餘人全軍覆沒,竟無一人能迴去。
宋江一行人趕至華州,眾人進入城中,去牢中救了史進、魯智深。打開庫藏,取出金銀財帛裝上車運出城。那玉嬌枝早已投井自盡。
眾人離了華州,上船迴到少華山。將禦香、金鈴吊掛等物,皆還與宿太尉。眾人一齊送宿太尉一行人下山,到了河口,交還船隻。宋江拜謝了宿太尉,便迴至少華山,與史進、朱武等四位好漢商議一番,要他們收拾了山寨錢糧,一起迴梁山泊。
晁蓋等眾頭領下山相迎,眾人同去聚義廳,一麵詳述救人的經過情形,一麵擺設酒席慶賀。
那宿太尉來至華州城中,得知梁山泊一夥賊人殺死了太守及不少軍兵人馬,還劫了府庫錢糧,忙命本州推官寫書上奏。隨後,宿太尉去嶽廟裏焚了禦香,把金鈴吊掛交與觀主,連夜趕往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