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李世民和秦川一下子都被問到了。


    他們呆然了好一會,最後還是秦川更快反應過來:“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天理如此!千百年來不都是這樣麽!”


    “而且,那些貴族、官員都是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用自己的鮮血為國家出生入死,用自己的智慧輔佐君王平定四方……


    他們國家供奉了許多,國家不應該善待他們嗎?


    立功當下,恩澤子孫,自古明君聖王重用人才也厚待人才,所以他們才能夠成就霸業。


    秦孝公,發求賢令,士子入關,厚爵高位,疲憊之秦,因此而成為天下霸主;


    燕昭王,築黃金台,千金買馬骨,弱小之燕,進而盡占齊地。


    這都是重用人才,厚待人才帶來的好處。沒有漢初三傑,漢高祖劉邦能夠擊敗項羽,創立漢家四百年天下也正是因為重用人才啊。”


    李世民也對此為官員和貴族的存在所獲得的種種進行了辯解。


    “嗯……”李欽聞言輕輕的點頭,似乎也讚同李世民所說的話語。隻是在李世民說完之後,施施然的開了口:“你說的這些情況大體不錯!但,你依舊沒有迴答我的提出的問題:天下的百姓日益增多,天下的土地就是那麽多,而且還有高門大閥,貴族官員侵占土地,富者阡陌相連,貧者無立錐之地,這樣的問題……你怎麽解決?”


    “這……”李世民苦笑了:“這個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或者聖人的教化可以讓他們有點良心,同時規定土地之法,抑製兼並……如此方可以讓天下安穩的更久一些。”


    “嗯,沒錯!”對於李世民的所說的,秦川一個勁兒的點頭,同時她略帶挑釁的望著李欽:“天下沒有不滅亡的皇朝,能給百姓帶來百多年的盛事……這已經很好了,我想我們應該立足於眼下不是麽?”


    “嗬嗬……”李欽淡淡的笑了起來:“讓百姓過上百十年好日子,然後再被壞皇帝,壞官員,壞地主欺壓、愚弄,然後在皇朝的衰弱中,困苦潦倒,最後再迫不得已之下起兵舉義,最後殺入京城,把你的後代殺掉,吃掉!


    世民兄,你願意你的後代最後得到這樣的結局麽?幾百年的榮華富貴,化為別人的腹中之物?不要說這樣的事情太野蠻,人一旦被逼急了,什麽事情都幹得出來。


    天下紛亂至此,易子而食的事情可不再少數。天下百姓的要求不高,不過是一飯可吃,一衣可穿,一屋可住而已。他們隻想著能夠活下去,如果連這個要求都不能滿足,那他們也將化身成為最狂暴惡魔。


    於是,國家滅亡了,改朝換代也就發生了……這時候或許就要你們慈航靜齋的人繼續出來扶龍庭!你說我說得對麽?慈航靜齋的當代傳人師妃暄小姐。”


    “額……你認得我?”被人當場叫破了身份,師妃暄的眼睛一下子瞪了起來,美目之中出現了絲絲難以置信。


    她定了定神,恢複了原本的平靜,定定的看了李欽好一會,突然笑了起來:“你能認出我來……這說明你也不那麽普通!我想你應該不是什麽文人謀士吧!吳公李元華閣下……你說我說得對麽?”


    “你也認出我了?看來我還是不夠低調啊。”李欽訕笑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沒想到你竟然就是那位南方霸主……”師妃暄和李世民都有些錯愕。師妃暄那麽一說也隻是想試探一下,卻不想瞎貓碰上死耗子,李欽竟然直接承認了。這讓她很是驚奇。


    不過,她也沒有再多說,隻是笑著詢問李欽:“吳公也是有誌於天下的人,不知吳公認為君主應該是怎樣的?”


    “知敬畏,懂民心,守法度,有虛心!如果能具有前瞻性的目光,並且不那麽心急的話,那這個君王便算是明君了。”李欽的話不多,隻是簡單的說出幾點。


    “知敬畏,懂民心,守法度,有虛心?再加上前瞻性眼光和沉穩的氣度?這就是你心中的君道?你的想法實在是有些簡單了,難道你不認為用人很重要麽?”師妃暄又問,“你說的這些更像是對官員的要求,而不是對君主的。”


    “君主和官員的差別很大麽?君主不就是官員的頭子嗎?不要把君主看得那麽高大上好不好。而且你說用人很重要,這我並不反對,隻是在我看來這世間有比用人,對君主來說更重要的事情。”李欽哂然一笑,輕輕的搖了搖頭。


    “什麽事情比用人更重要?”師妃暄和李世民都有些不解。


    “立法!這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李欽說得很認真。


    “法?”李世民搖頭,師妃暄也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閣下是重法之人?可閣下忘記了昔日大秦一統天下卻二世而亡的教訓了麽?”師妃暄輕輕的搖頭。


    “秦朝的法……那也叫法麽?我承認大秦的法律很嚴密,但在這樣嚴密的法之上,卻還有不受法約束的人。這才是大秦之法,最大的破綻。”李欽對秦朝的法度不屑一顧:“大秦的法,隻得了法的表麵,卻沒有得到法的根基。”


    聽李欽如此豪言壯語,若不是囿於李欽的身份,師妃暄和李世民都要以為他是說大話,說胡話了。但李欽是南方霸主,而且他這個霸主並不是別人傳給他的,而是他自己一拳一腳打出來的,能赤手空拳創下如此基業的人怎麽能讓人小看。對於李欽說的話,兩人不禁細細思索起來。隻是,他們始終無法超出時代的局限,所以他們對李欽的話越發不能理解。他們無法,隻能詢問李欽:“法的根基是什麽?”


    “法的根基在於知法、守法、執法……就眼下而言最關鍵的一點,便在於必須確定王在法下的規矩,這是法之權威的重要保證。”


    李欽從容的說道。


    “王在法下,無人能高於法律,法理即道理,哪些是君主該做的事,是君主的責任,哪些是大臣該做的,是大臣的責任!


    如此條條框框的規定下來,讓每個人都明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確保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這……這實在是太過天方夜譚了。”師妃暄和李世民都是一臉的震驚:“你說的很好,隻是做起來,是在太過……你就不怕製定了一眾嚴刑峻法弄得天下皆反麽?”


    “所以立法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李欽神情嚴肅的點頭:“那些細節的法律可以慢慢來,但首先要確定的是整個國家的根本性大法——憲法。


    這是最高的法律,也是國家的根基,它將規定這個國家是怎樣的國家,國家的權利組成究竟是有哪些國家最基本的規矩是怎樣的。


    之後的法律,怎麽製定都要,就隻有一條是死的,那就是剩下的法律必須在憲法的框架下來,不能違背憲法。如果法律與憲法相違背,那這個法律便是無效的。”


    “這感覺好像是天條祖訓!”聽李欽如此解釋,師妃暄和李世民都覺得這實在有些熟悉。


    “有點類似,但規定的更加嚴格。王在法下,我要製定的憲法可是有規定在什麽情況下君主是可以被罷免的。”李欽從容的說道:“在我的構思中,君主是拱垂而治理,國家今後的權利將逐漸分給手下的官員去負責。軍隊與行政分開,立法與司法分離,將權利盡可能分下去,隻將榮耀交給君主。我想的就是這麽一出——虛君立憲。”


    “這……這不是把君主當笨蛋養麽?”師妃暄越發的吃驚了。


    “嗬嗬,笨蛋?如果當笨蛋能夠給自己後代帶來榮耀與安寧,那讓他們當笨蛋,也是不錯的。”李欽淡淡的笑了起來。


    “沒有了權利,就不會為了權利和官員爭奪;如果能給官員們立恩,那麽官員們也不好走到最後一步。有得有失,雖然權利沒了,但卻得到安寧。作為君主,國家的必要門麵還是要有的,所以生活也不會很差……有地位,有榮耀,有很好的生活,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最好的家產了。元華兄的舉措真的不錯啊。”李世民看得更遠一些,他一下子就明白這麽做的好處。


    “更關鍵的是誰都知道君王不統民,所以國家有什麽問題,君王也不會受到誹謗。因為讓出了權利,君王反而能在某種意義上超脫權利。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作最後的仲裁,這樣下麵的權臣反而不敢過於壓迫君主!”


    對於李世民的說辭,李欽淡淡的再補充了一句:


    “我會廣建學校,傳播知識。這些學校都將被冠以皇家之名,君王將成為這些學校的校長,而今後所有的官員、將領都將從這個學校裏出來。


    也就是說,他們都將有天子門生的稱唿——天地君親師,人之五倫,君王占據兩個,在這等情況下,還有人不滿想要篡位,隻怕沒有人會聽從他吧。”


    “真是厲害!”李世民和師妃暄呐呐無言。


    如果一切都如李欽所說的那樣,那他所做的事情才是確立天下皇朝規矩的大事。這一件事,很有可能會改變整個天下的規矩。


    這可是開天辟地前所未有的,隻是這等事情真的向李欽所說的那般簡單麽?


    這是一條無人走過的路,能不能走得通沒有人知道。


    作為一個宗門代表,師妃暄可是肩負著她師門的期待。她是有基有業的人,無論可能隻因為李欽的這一席話,就豁出一切轉而去幫助李欽。


    立李世民為明君,扶李唐為龍庭。


    這個謀劃是在師妃暄下山之前就已經確定了的。眼下所展現出來的一幕幕,不過是慈航靜齋為了去信天下人而故作演繹罷了。


    之所以找上徐子陵,一來,是因為徐、寇二人乃是近來江湖上聞名的年輕高手,一些話經由他們作證會顯得更加可信;


    二來,則是因為徐子陵自身的性格和他與李欽之間的關係。李欽已是南方的霸主了,徐子陵和寇仲都是他的徒弟。


    與寇仲有所堅持不同,徐子陵更多是宛如君子一般的溫潤如水。君子欺之以放,如此個性,加上其自身見識的不住,自然被人視為可以愚弄的。


    於是,他們找上了徐子陵,借著徐子陵的口和眼來演這一場戲。這一切本來都計劃好好的,卻不想眼下了徐子陵談話的竟然是李欽。而他們的上演的把戲對李欽來說是十分可笑的。


    師妃暄還想拚死一搏拿李欽做踏腳石——若李欽的答案和李世民相類,她可以說李欽拾人牙慧;若李欽的答案不如李世民,則可以說李欽不如李世民適合當皇帝。


    人有一張口,怎麽說師妃暄都可以找到相應的切合點。


    但她怎麽也沒有料到她所問出的問題,在李欽那兒的答案卻是大不一樣的。


    李欽顯然想對整個世間的規矩做一番改變,以此來建立自己的江山。


    這個江山應該是這樣,這樣的……


    李欽說得很好,但師妃暄不敢相信。這和她們慈航靜齋的理念不同。


    想開辟一條道路,哪裏是那麽容易的?


    “這位江南霸主雖然頗有雄心壯誌,但很有可能還是為人前驅的角色。自古隻有從北往南統一,卻沒有聽說從南往北統一的。”驚歎之後,師妃暄稍稍的定了定神,心中越發肯定他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沒錯的:“李元華有才能,可惜是一個妄人啊。”


    師妃暄歎息一聲,旋即不再言語起身轉頭飄然遠去了。


    師妃暄走後,徐子陵和李世民覺得有些不自在。


    在知道李欽的身份之後,李世民就覺得自己麵前的這個人有些可怕。盡管他也不知道李欽可怕究竟在何處,也曉得自己其實有很多事情要代表李唐和李欽達成暫時的協定,但他依舊認為眼下說這些話並不適合。


    於是在師妃暄離去之後,李世民陪著李欽和徐子陵又說了一會兒話,最終也起來告別了。


    “沒想到在這裏會碰上元華兄,真是令我意外。不知元華兄這些日子有空麽?我想宴請元華兄,還請元華兄務必光臨。”李世民客氣的說道。


    “世民兄客氣了!這些日子我都有空……隻需世民兄定下時間就好。”李欽笑著,眼下顯然還不是和李唐鬧掰的時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限之斧攬萬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飄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飄零並收藏無限之斧攬萬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