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求學心切。


    這是李欽眼下給劉仁軌貼上標簽,也是他眼下親眼所見之形象。


    而在李欽的記憶中,在劉仁軌這個名字之下卻是有這樣一份檔案:


    劉仁軌,字正則,漢族,平民出身,恭謹好學,初為息州參軍,後轉陳倉縣尉、鹹陽縣丞——這本來也就是平平淡淡的履曆,縣尉、縣丞什麽的也都是芝麻大的小官,並不為世人所驚歎。


    但是後來……


    當貞觀的群星漸漸散去其光輝之後,劉仁軌卻綻放出相當璀璨的光芒。


    時,高麗與大唐交戰,劉仁軌於蘇定方麾下從軍。朝鮮半島南方的百濟陰助高麗,與大唐為敵。唐高宗派蘇定方平定百濟,命劉仁軌為檢校帶方州刺史,統領熊津都督府。


    第二年,百濟舊將僧道琛、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餘豐為王,起兵反唐,圍劉仁願於府城。劉仁軌率軍前往救援,並擊退圍攻百濟軍。


    這時蘇定方征討高麗,圍攻平壤沒有攻克。唐軍因戰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劉仁軌自請留守,等待戰機,最終以奇策攻破真峴城,打通與新羅的糧道聯係。


    其名將風姿稍展。


    之後,遼東朝鮮的戰局延續著。時間轉到了第三年,百濟王扶餘豐猜疑福信爭權,殺了福信,並向倭國求援。


    倭國毛野稚子等率二萬餘人攻新羅。


    劉仁軌統領艦隊迎擊,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國的軍隊,唐軍四戰皆捷,焚燒倭國戰船四百艘,連海水都映紅了。


    扶餘豐脫身逃走,其寶劍被繳獲。


    由此,劉仁軌在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中日第一戰,抗日第一將!”這是原本李欽印象中的劉仁軌。


    當記憶與現實碰麵之後,兩者融合在一起,劉仁軌最終在李欽的心中,便成了:好學之人,可以被培養的名將之才。


    不過,這裏說的是他的未來。


    而眼下,他還需要學習、曆練。


    他有很大的潛力,但這樣的潛力究竟能不能被轉化為實力,卻也還得看他自己了。


    想到這些,李欽心中對於再獲一員良將的喜悅稍淡,返身迴到原處,重新開始辦公。


    一切又走上了正軌。


    在東平停靠了半天之後,船隊啟程,沿著平靜沉穩運河緩緩向南。


    兩天後船到留縣,李欽那兩個並不安分的徒弟寇仲和徐子陵跑來向李欽請辭:“師父啊!我們決意遊曆江湖了。”


    “遊曆江湖?那有什麽好處嗎?我看你們與其滿世界晃蕩,倒不如沉下心來腳踏實地的做些事情。我很想培養你們的。”李欽看著站在自己麵前,很有些躍躍欲試的兩個野小子,頓時沉下了臉。


    李欽並不是心思多麽跳脫的人,他更習慣做的事情,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


    對於心性如此不穩的徐子陵和寇仲,他實在有些不喜。


    他知道兩人眼下的功夫是有了一些進步,但……


    “還是太稚嫩啦。”李欽心下歎息。


    寇仲和徐子陵並不會讀心術,雖然他們看到了李欽微微皺起的眉頭,但他們並沒有想太多。縱橫江湖的豪情壯誌和自行做一番大事業的衝動,令他們的觀察變得稍微粗略了一些。


    對於李欽的勸告,他們隻是一臉堅決的予以反駁:“師父啊。我覺得我們想要成長,需要危險的環境來給我們帶來壓力。一直處於師父的庇佑下,我們壓力不足,成長還不夠迅速。我們希望能夠更快的變強起來,更好的幫助師父。”


    “真是如此?”李欽有些疑惑。


    他從徐子陵和寇仲兩人的臉上看到了堅決,明白他們已然下定了決心。


    “既然這樣你們就去遊曆吧。”李欽思索一會,最終決定放手。


    強扭的瓜不甜,是其一;李欽正好也有些事情需要他們處理是,其二。


    李欽知道他們是這個位麵的世界之子,更明白所謂的世界之子其實就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攪屎棍。


    既然他們打算這樣,那就讓他們去碰碰運氣也好。


    李欽想著,從自己的懷裏掏出兩麵雕琢了七彩琉璃的精鋼令牌交到徐子陵和寇仲的手中:“這是冰玉閣的令牌,你們拿著它可以到各個城池裏的冰玉閣尋求幫助——如果成裏有冰玉閣的話。另外,這麵令牌可以作為你們的身份證明。我希望你們有空的話替我去一趟飛馬牧場,就說我準備購進戰馬五千匹。”


    “五千匹?師父,你將有大動作了麽?”寇仲聞言一下子興奮起來。


    “大動作卻是未必。隻是未雨綢繆罷了。東麵的事情基本上搞定了,海龍幫也已經向我屈服。雲玉真還是有些本事的,她在這件事情上出了不少力。現在我可以全力對付西麵和北麵的威脅了。”李欽輕笑著搖了搖頭,他看了看對此很感興趣的寇仲:“小仲,你不會想留下來幫我吧?嗬嗬,還是算了。做人要有定性,你們既然打算遊曆天下,那就暫時不要理會我這邊。如果有什麽急事,我會讓冰玉閣的人通知你們的。”


    “好吧!”聽李欽如此說,寇仲和徐子陵都點頭答應下來。


    他們走了,從留縣下船往西南而行。


    李欽繼續上路,終於在六天後帶著這一次北上的收獲返迴了當塗。


    此去東平,來迴不過半個月多點,當塗的一切在李欽看來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可這些迥異於大隋天下任何一地的新城,對隨同李欽南下的王通及其族人弟子來說卻是相當震撼的。


    他們在安定下來之後,和當初的雲玉真等人一般享受了一番“套餐”招待。尤其在曉得李欽的鋼廠和改進後的鹽場產量是那般驚人之後,王通一行對李欽的信心更是充裕了許多。


    他們安心的待了下來。王通更是在族人安定後的第二天前往向山,開始了調查工作。


    而隨著王通這麽一位聞名天下的文宗加入,來自江淮一代的文人士子也逐漸開始加入李欽的麾下。


    一開始,來的還是比較純粹的讀書人,就是那種讀文不知政家夥。他們慕名而來,李欽在同樣給他們享受了一份套餐之後,將他們放到了王通的手下。這些都是可以為先生,卻不能當官的人。


    但後來,隨著一些關於李欽的機密消息在江左一代傳開,一些心懷投機思想的“政治”人物也開始投奔李欽。這些人都不是什麽出名之輩,能力也算是一般。李欽一一收下他們,將他們送到專門培訓官員的訓政堂進行學習。對他們進行了教育、考核之後,才將他們派往自己已經控製的丹陽、餘杭、毗陵、吳郡、會稽、宣城、新安、遂安等地,讓他們從最基礎的村官起步。


    時間嫋嫋,轉眼半年就過去了。


    李欽這邊的發展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雖然他的勢力進一步擴張,完成了自己當初預定的第一期擴張的目標,但因為沒有觸碰州郡縣城,隻在城外鬧騰,而且用的又是另外名義,其自身又時不時與之交戰,是以他的種種異動,並沒有引起江都方麵的懷疑。


    在江都看來李欽這個丹陽鎮將軍,依舊在他的地盤你窩著,做著他自己的事情。


    處於江都深宮之內的楊廣甚至連李欽已然進階為宗師的消息都不曉得。


    在這等一步一個腳印的準備之下,大業十三年,漸漸的逝去。


    此時,天下的大事,除了李淵反隋,攻下長安之外,就是李密殺了翟讓,完全掌握了瓦崗軍這一令人震驚的變化了。


    李密在殺了翟讓之後,無疑成為天下間最富有權勢的人,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取代隋朝問鼎天下的人。


    但,隻有少數一些智謀之士才明白,李密已然給瓦崗軍種下了敗亡的種子。


    瓦崗軍畢竟是翟讓一手建立的,雖然他手段不如李密,可並沒有犯什麽太大的錯誤。


    李密殺了他,無疑讓翟讓這一係的人感到不安,甚至怨恨。即便現在這種怨恨沒有爆發出來,但以後若是有機會,這樣的怨恨絕對會讓李密吃到苦頭的。


    當然,這些都是中原、西北之地的變化。


    而這樣的變化,對李欽來說卻是沒有什麽影響。


    眼下李欽關注的是兩件事情:


    杜伏威攻占高郵,逼近江都,截斷了楊廣北歸的道路。


    江都的楊廣已經徹底了失去的雄心,他每日於江都宮中宴飲,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獨孤閥和宇文閥已經把持了江都宮殿的內外。而拱衛江都的驍果軍士兵已經忍耐不住對家鄉的思念,開始逃亡。


    對於這兩者,李欽保持了密切關注的態度。


    為此,他開始了新一輪的擴軍,擴軍至六萬五千人,組建了神機鎮、南陵鎮、新安鎮、遂安鎮,四個軍鎮。


    南陵鎮為步兵鎮,兵力四千。新安鎮、遂安鎮都為山地鎮,兵力各為三千。


    而神機鎮乃是純火器的軍鎮,其編製一如明朝的神機營,人數達到五千人之眾,裝備了使用紙殼定裝彈的燧發槍,排搶,以及改進後的佛朗機炮。


    而就在李欽進一步夯實自己基礎的時候,一個並不太好的消息傳來,鐵騎會大舉東進,進入宣城郡。


    “怎麽迴事?”李欽有些詫異。


    鐵騎會的消息他是知道的,隻是他沒有想過鐵騎會竟然如此的大膽。


    事實上,隨著李欽的勢力向西向南擴張,進入宣城郡,與九江郡、鄱陽郡接壤之後,他就不可避免的遭遇了同樣想要擴張勢力的鐵騎會和鄱陽會的挑戰。


    雙方在宣城郡攻伐頻頻,接連拚鬥了好幾陣,雙方互有傷亡。


    鄱陽會的人還好說一些,隻是占了地方,對李欽的手下不過驅逐了事;


    而鐵騎會的人就酷烈許多了。他們組織馬隊襲擊李欽所控製的村落,一有所得便將村落裏的所有人殺死掠走。


    李欽因此而損失慘重。


    “哼,鐵騎會以為我軟弱可欺麽?”李欽對此惱火不已。


    為了對付鐵騎會,他甚至有將自家軍鎮派往宣城郡的打算。。


    他開始調兵遣將起來。


    然而,就在李欽開始準備派兵的當口,傳來了徐子陵和寇仲刺殺任少名的消息。


    李欽放在江南的攪屎棍開始起作用了。


    “唿……這兩個小子做的不錯。這樣一來,我總算可以過一個好年了。”李欽如是想道。


    鐵騎會的任少名死了,鐵騎會雖不至於就此煙消雲散,但也好生混亂了一陣。李欽正好將南陵鎮和巨鯤幫的高手調往宣城,增強了那邊的實力。


    如此,走到了大業十四年的三月,一件大事發生了。


    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弑殺了楊廣,劫掠江都,準備北返。


    “江都兵變,楊廣死了,江都亂了……我想出兵北上!”江都兵變的消息,李欽在當天就知道了,他迅速召集自己的手下,準備出兵。


    “可是用什麽名號出兵呢?”蘇定方首先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名號不是明白著嘛。為先帝報仇啊!”李欽理所當然的說道。


    楊廣死了,先帝的稱唿自然可以用在他的身上。這是十分明確的。


    “蘇將軍不是說這個!而是說我們今後的旗號……楊廣死了,我們也該光明正大的打起自己的名號來啊。”沈落雁在一旁解釋道。


    “這個你們問問通老吧!”李欽無所謂的擺了擺手:“稱唿建製什麽的,我們都可以先放放,現在的關鍵是……我們必須迅速渡江北上,幹宇文化及一梭子。”


    “為什麽要去江都……那裏離杜伏威的地盤太近了。我怕我們這邊在打,那邊杜伏威跑來當黃雀。以我們現在的實力即使擊敗宇文化及,我們也沒有辦法站穩江都啊。”蘇定方並不讚同這一點。他覺得出兵江北並不劃算。


    “第一,我們需要一個大義的名分,攻擊宇文化及能讓我們拿到這個名分,為我們統治八郡之地獲得合法性;


    第二,我們必須給杜伏威一個震懾,讓天下人知道我們入場了;


    第三,我們現在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口、勞動力……這些,我們需要從江都獲得,那裏的人口就算沒有一百萬,可幾十萬是至少得;


    第四,我們需要從宇文化及手中拿下我們需要工匠、大臣。這些都是人才。”


    李欽不假思索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也就是說這一戰是為了立威、人口和人才了?”蘇定方托著下巴思索了一會,覺得李欽所說倒也沒錯。


    “那麽你打算帶多少人去?”蘇定方又問。


    “我準備把當塗、馬鞍、神機、騎兵四鎮帶上。這裏加起來有兩萬人,再加上湖陽鎮的水軍,我覺得完全夠了。出其不意,這是這次出兵的首要關鍵。”李欽思索著說道。


    “由誰隨軍呢?”蘇定方又問:“讓我也去吧?平安的在這裏呆了這麽多年,我都覺得有點生鏽了。”


    “你……沈落雁、毛藻,讓李靖留守統籌吧。”李欽思索了一下做出了決定。


    “什麽?讓李靖留守?這合適麽?”蘇定方有些意外:“李靖加入我們還不到一年吧?”


    “沒問題的,他有這個實力。”李欽拍板確定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限之斧攬萬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飄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飄零並收藏無限之斧攬萬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