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奇兵何在
“叮叮叮!”
清脆的鳴金聲響起,參與進攻的一眾官軍潮水般退卻。
前方,大火依舊在熊熊燃燒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焦糊味,這一幕不禁讓人心生感慨。
其實,自打城內大火燃起的那一刻,官軍便有些進退維穀。
進,則踏入火焰陣,必死無疑,退,將遭受嚴酷軍法,生死兩難。
好在種師道及時下令,避免官軍繼續尷尬下去。
然而,官軍想要全須全尾地離開懷仁縣城,並非易事!
最起碼,方臘絕不會坐視不理!
“傳令下去,弓手、弩手、背矛士皆可自行射擊!”
“得令!”
石牆所處的方位,種浩連同麾下兩千兵馬早已經死了個幹淨。
在方臘謀劃已久的火油陣前,沒有人能夠逃出生天。
未曾沾染火油的官軍後怕不已,方臘的手段太狠了。
兩千條人命,一把火就燒死了!
若是兩軍正麵交鋒,即使戰死軍卒的數量翻倍,官軍也不會怕成這個模樣。
可現在,烈火焚身之下,官軍歇斯底裏的慘叫聲太過慘烈了,令人聞之駭然。
由於事發突然,一路退卻的官軍頗有些慌不擇路。
如果是白天,眾人還能通過預估流矢的軌跡來進行躲避,可現在,沒有人知道下一刻太平軍的箭矢會從何處射出。
看不到箭矢,自然談不上及時躲閃。
一時之間,落荒而逃的官軍們接連中箭!
短短數日的時間,三萬士氣高昂的官軍接連遇挫,這讓種師道惱怒不已。
若非方臘,官軍早已奪下海洲、謀取懷仁!
若非方臘,種師道早已大獲全勝,將太平軍驅逐至淮水以南!
現在倒好,官軍損兵折將,便是種師道都有些威望受損!
三番兩次在方臘手中吃癟,大軍的士氣已經遭遇了極大的挫折。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方臘!
“狗賊,我誓殺汝!”
種師道痛失愛子,自然對方臘恨之入骨。
有人恨之入骨,自然有人愛之深切!
此時,懷仁縣城內的太平軍對方臘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
“方公,萬勝!”
“太平軍,萬勝!”
“萬勝!”
深夜,此起彼伏的萬勝聲直衝雲霄,仿佛要捅破天際!
軍心可用!
此時此刻,城內的方傑打算痛打落水狗,當即請纓道:“方公,讓我帶人衝上一陣吧?”
方臘並未被一場勝利燒昏頭腦,“窮寇莫追,官軍依舊有兩萬大軍,此時追殺,很有可能逼得他們急跳牆”。
方傑看著城外亂糟糟的官軍,很有些惋惜,“那就這麽讓其離開?”
方臘露出莫測高深的微笑,“放心吧,有你大開殺戒的時候!”
方傑很是不解,卻也不敢多問。
憑心而論,官軍的實力要比太平軍強上數倍,如果沒有城牆阻隔,而是堂堂正正地列陣廝殺,即便太平軍有霹靂火箭也不可能扭轉乾坤。
種師道所部人馬久在邊地,與西夏人廝殺、與遼人廝殺,是真正的精銳,一旦讓其發揮列陣交戰的優勢,太平軍很難拭其鋒芒。
對此,方臘有著清晰的認識,所以他以自己為誘餌,充分調動種師道來攻。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對敵我雙方實力的預判,就是太平軍能夠大獲全勝的關鍵!
至於種師道,他之所以落敗,也是因為他小覷了方臘,小覷了太平軍。
在海州城,由於方臘離開的緣故,種師道明明有一舉破城的機會,可他卻想斬殺方臘,一勞永逸,這便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
於是,疲於奔命的官軍在懷仁縣撞得頭破血流,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當天夜裏,官軍落荒而逃,又丟了幾百具屍體,而城內的太平軍也沒有閑著,他們緊急調用匠工與青壯修繕破損的城牆。
等到朝陽初升之際,原本破損的城牆已經修繕一新。
這一幕落到種師道眼中,更是在其心中憑添了幾分陰影。
事已至此,官軍雖然實力猶存,可全軍上下都已經心氣全無,所有人都想好生休整一番,根本沒有立刻報仇雪恨的想法。
連日大戰,輾轉多處,便是鐵打的人也熬不住。
種師道雖是統帥,卻也不敢忤逆軍心,當下隻得下來軍卒休整一日。
閑下來的官軍並沒有老老實實待在營內,他們憋著一肚子火,正想擇機發泄。
於是,懷仁境內未曾入城的鄉民遭了災。
以縣城為中心,方圓十多裏的百姓遭遇了終身難忘的一幕。
財物、牲畜、米粟全都被席卷一空,有的鄉民甚至因為爭執的緣故被官軍當場斬殺,更有官軍做出奸淫婦孺的歹事!
這讓百姓對官軍恨之入骨!
在此之前,人家太平軍以工代賑,取消層層稅賦,分田到戶,可謂為民考慮到了極致,可現在,官軍又是如何做的?
兩相比較,民心盡歸太平軍!
這一日,官軍循跡來到了懷仁鹽場,這裏屬於淮北鹽場,每日可以出產海量的鹽貨。
太平軍占據鹽場之後,在這裏建立了一座軍寨。
軍寨依山傍水而建,周長四裏零六百步,堡牆包磚,隻在南、北側建有城門,聞聽官軍來襲的消息,堡內的衛亨隻留下北門,封死了南門。
堡中有老卒一百人,新卒三百人,弓手一百人,擲矛手、長槍兵各兩百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千名民壯,他們雖然沒上過戰場,但卻有把子力氣,真要是到了緊要關頭,他們是守堡的最後力量。
衛亨高居堡牆,看著外頭三三兩兩的官軍,不由得憂心忡忡,“我聽說官軍破了漁場,卻不知那裏的情況怎麽樣了!”
所謂的漁場隻是一座由太平軍控製的碼頭,在方臘的計劃中,一旦發現官軍抵達的跡象,所有人都要緊緊撤退。
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
漁場內的漁民舍不得未及收取的漁獲,在官軍趕到之前耽擱了一下,就是這一耽擱,數量極少的太平軍便陷入了圍攻,等到剩餘人手乘船遁逃的時候,整座漁場已經燃起了一片大火。
為了震懾鹽場的軍民,官軍割下了太平軍的頭顱,將其擲到堡牆之外。
這一幕讓衛亨變了臉色,“看模樣,漁場是遭了官軍的毒手!”
兩側的太平軍同樣鐵青著臉,怪不得官軍如此猖狂,原來他們已經先下一城了。
這時候,堡下的官軍大聲喊道:“堡內的人聽著,漁場的百姓不知死活,頑抗朝廷兵鋒,男女老幼已被處死,如果你們開門納降,官爺爺會法外開恩,饒你們一命,若是伱們頑抗到底,他們便是你們的榜樣!”
說罷,官軍將一顆顆頭顱狠狠往前踢出。
死不瞑目的頭顱在地上骨碌碌轉個不停。
衛亨啐了一口,破口大罵,然而,四周的新卒卻麵如土色。
聞訊而來的官軍越來越多了,誰不知道鹽場富庶?
一座漁場已經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這要是再破一寨,豈不是還有更大的收獲?
對於麾下軍卒的動向,種師道並未約束,反而聽之任之。
於是,將懷仁周邊掃蕩一空的官軍逐漸匯集到鹽場之外。
這一次,官軍是為自己而戰,他們想要攻破軍寨,奪取錢財,自然幹勁十足。
如今,鹽城軍堡對外的聯絡隻能走水路,衛亨不敢有片刻耽擱,早已使人乘船前往懷仁報信。
送出信息之後,衛亨當即打算振奮軍心,不然的話,官軍未到,新卒便嚇破了膽!
有了決斷,衛亨當即環顧左右,“誰能為我射殺官軍?射殺一人,賞錢二十貫!”
太平軍老卒相視一笑,他們見多識廣,並沒有多害怕,“衛將軍人可要說話算話!”
衛亨不屑一顧,“老子什麽時候食言而肥了?”
衛亨年歲雖小,卻在軍中有不小的威望,此言一出,當即引來一陣哄笑聲,“將軍且看我等射殺此賊!”
說罷,軍卒便撅起了神臂弓。
“吱嘎嘎!”
一陣弓弦響動聲響起,正在城外耀武揚威的官軍瞬間倒斃一人。
上午官軍攻破漁場,眾人大肆劫掠了一番,並未折損太多人手,本以為臨近的鄉堡都是一樣的貨色,誰曾想,在這裏遇到了硬茬。
大意之下,甚至有幾名官軍進入了鄉堡的射程之內,一番齊射,死了三個,剩下的三人落荒而逃。
衛亨適時大笑:“官軍也不過如此,哈哈,溜的倒快!”
城頭士氣大振,新卒也好,老卒也罷,這一刻都有了信心。
當然了,也有人明白,官軍絕不會善罷甘休,那時候,再想擊敗他們可就不容易了。
真不知道援軍會不會如期而來!
懷仁縣城,方臘聞訊之後並未出兵,因為在城外,種師道依舊在虎視眈眈。
如果方臘有任何分兵救援的跡象,城外的官軍一定會發動致命一擊。
鹽場固然重要,可是與懷仁縣城相比,還是略遜一籌。
這時,隻能寄希望於奇兵天降了!
鄧元覺的兵馬就屬於這一支奇兵。
自從攻占沂州之後,鄧元覺隻在城內留下少量兵馬守城,而他本人帶著七千人馬快速返程。
海州位置緊要,如果真的丟掉了,就是鄧元覺占據沂州也無濟於事。
幸好,行至半途,鄧元覺接到了方臘的捷報!
海州無憂,方臘親至!
在信中,方臘要求鄧元覺不必走捷徑折返,而是要選擇一條近海的路,這樣以來,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本以為這一招行不通,誰曾想竟然真的派上了用場。
不過,連日奔波,軍卒們十分疲憊。
鄧元覺便開始陣前動員,“諸位可知道我們為何而來?”
一名軍卒壯著膽子迴了一句,“為了方公?”
鄧元覺搖了搖頭,“是為了懷仁的百姓,也是為了你們自己!”
一眾軍卒不明白鄧元覺的意思,麵麵相覷,又不敢隨便發問。
鄧元覺抓緊了手中的鐵喇叭,大聲說道:“官軍遠道而來,殺的是我們的太平軍的百姓,搶的是我們的錢糧財物,今日我們跋涉而來,就是要讓官軍知道,這太平軍的治下,可不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
這一番話慷慨激昂,很是振奮人心!
當下便引得軍卒紛紛應和,“將軍所言極是,我等明白了!”
鄧元覺又道:“諸位,方公在懷仁為咱們牽製了官軍主力,昨日一戰擊殺官軍三千人!可謂大獲全勝!如今,在鹽場軍寨外,隻有數千官軍,咱們出其不意,定可戰而勝之”
太平軍對軍功的賞賜一向毫不吝嗇,一眾軍卒隻覺得熱血沸騰。
立功!
立功!
這時,鄧元覺又道:“我意已決,諸位且隨我與官軍死戰!”
“戰、戰、戰!”
“殺、殺、殺!”
軍心可用,鄧元覺當即引軍出征。
太平軍卒每人身上都有兩個肩包,一個肩包內裝的是炒米、另外一個肩包內裝的是幹糧。
幾斤重的重量可以讓軍卒在沒有輜重的情況下生存七日!
換言之,太平軍原本便是本土作戰,與官軍相比,他們的糧草補給更有優勢,之所以帶上幹糧,不過是為了有備無患罷了。
在裝備上,為了最大程度上減少傷亡,鄧元覺準備充分,他決定采用霹靂火箭遠程壓製,再輔以神臂弓開道,短矛近前,一定可以讓官軍聞風喪膽!
等到軍堡外的官軍列陣攻城之際,忽有探馬來報:太平軍來了!
西軍將校大驚失色:“太平軍從何處來?難道是懷仁?”
“非是懷仁的賊人,而是另有其人!”
此言一處,西軍上下臉色大變。
賊人援軍至矣,卻不知這支奇兵是從何處而來,實力如何?
麵對盡在咫尺的軍寨,數千名西軍不願退軍,他們想要試探一番。
可是,出於對太平軍的畏懼,他們又有些擔心,萬一賊人裏應外合,遭遇夾擊,又該如何是好?
鄧元覺並沒有給官軍留下太多考慮的時間,他麾下的兵馬未曾休整,便直接開赴戰場!
這一幕,更是讓官軍投鼠忌器!
這支賊人為何如此狂妄?
難道有什麽不知道的依仗?
“叮叮叮!”
清脆的鳴金聲響起,參與進攻的一眾官軍潮水般退卻。
前方,大火依舊在熊熊燃燒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焦糊味,這一幕不禁讓人心生感慨。
其實,自打城內大火燃起的那一刻,官軍便有些進退維穀。
進,則踏入火焰陣,必死無疑,退,將遭受嚴酷軍法,生死兩難。
好在種師道及時下令,避免官軍繼續尷尬下去。
然而,官軍想要全須全尾地離開懷仁縣城,並非易事!
最起碼,方臘絕不會坐視不理!
“傳令下去,弓手、弩手、背矛士皆可自行射擊!”
“得令!”
石牆所處的方位,種浩連同麾下兩千兵馬早已經死了個幹淨。
在方臘謀劃已久的火油陣前,沒有人能夠逃出生天。
未曾沾染火油的官軍後怕不已,方臘的手段太狠了。
兩千條人命,一把火就燒死了!
若是兩軍正麵交鋒,即使戰死軍卒的數量翻倍,官軍也不會怕成這個模樣。
可現在,烈火焚身之下,官軍歇斯底裏的慘叫聲太過慘烈了,令人聞之駭然。
由於事發突然,一路退卻的官軍頗有些慌不擇路。
如果是白天,眾人還能通過預估流矢的軌跡來進行躲避,可現在,沒有人知道下一刻太平軍的箭矢會從何處射出。
看不到箭矢,自然談不上及時躲閃。
一時之間,落荒而逃的官軍們接連中箭!
短短數日的時間,三萬士氣高昂的官軍接連遇挫,這讓種師道惱怒不已。
若非方臘,官軍早已奪下海洲、謀取懷仁!
若非方臘,種師道早已大獲全勝,將太平軍驅逐至淮水以南!
現在倒好,官軍損兵折將,便是種師道都有些威望受損!
三番兩次在方臘手中吃癟,大軍的士氣已經遭遇了極大的挫折。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方臘!
“狗賊,我誓殺汝!”
種師道痛失愛子,自然對方臘恨之入骨。
有人恨之入骨,自然有人愛之深切!
此時,懷仁縣城內的太平軍對方臘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
“方公,萬勝!”
“太平軍,萬勝!”
“萬勝!”
深夜,此起彼伏的萬勝聲直衝雲霄,仿佛要捅破天際!
軍心可用!
此時此刻,城內的方傑打算痛打落水狗,當即請纓道:“方公,讓我帶人衝上一陣吧?”
方臘並未被一場勝利燒昏頭腦,“窮寇莫追,官軍依舊有兩萬大軍,此時追殺,很有可能逼得他們急跳牆”。
方傑看著城外亂糟糟的官軍,很有些惋惜,“那就這麽讓其離開?”
方臘露出莫測高深的微笑,“放心吧,有你大開殺戒的時候!”
方傑很是不解,卻也不敢多問。
憑心而論,官軍的實力要比太平軍強上數倍,如果沒有城牆阻隔,而是堂堂正正地列陣廝殺,即便太平軍有霹靂火箭也不可能扭轉乾坤。
種師道所部人馬久在邊地,與西夏人廝殺、與遼人廝殺,是真正的精銳,一旦讓其發揮列陣交戰的優勢,太平軍很難拭其鋒芒。
對此,方臘有著清晰的認識,所以他以自己為誘餌,充分調動種師道來攻。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對敵我雙方實力的預判,就是太平軍能夠大獲全勝的關鍵!
至於種師道,他之所以落敗,也是因為他小覷了方臘,小覷了太平軍。
在海州城,由於方臘離開的緣故,種師道明明有一舉破城的機會,可他卻想斬殺方臘,一勞永逸,這便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
於是,疲於奔命的官軍在懷仁縣撞得頭破血流,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當天夜裏,官軍落荒而逃,又丟了幾百具屍體,而城內的太平軍也沒有閑著,他們緊急調用匠工與青壯修繕破損的城牆。
等到朝陽初升之際,原本破損的城牆已經修繕一新。
這一幕落到種師道眼中,更是在其心中憑添了幾分陰影。
事已至此,官軍雖然實力猶存,可全軍上下都已經心氣全無,所有人都想好生休整一番,根本沒有立刻報仇雪恨的想法。
連日大戰,輾轉多處,便是鐵打的人也熬不住。
種師道雖是統帥,卻也不敢忤逆軍心,當下隻得下來軍卒休整一日。
閑下來的官軍並沒有老老實實待在營內,他們憋著一肚子火,正想擇機發泄。
於是,懷仁境內未曾入城的鄉民遭了災。
以縣城為中心,方圓十多裏的百姓遭遇了終身難忘的一幕。
財物、牲畜、米粟全都被席卷一空,有的鄉民甚至因為爭執的緣故被官軍當場斬殺,更有官軍做出奸淫婦孺的歹事!
這讓百姓對官軍恨之入骨!
在此之前,人家太平軍以工代賑,取消層層稅賦,分田到戶,可謂為民考慮到了極致,可現在,官軍又是如何做的?
兩相比較,民心盡歸太平軍!
這一日,官軍循跡來到了懷仁鹽場,這裏屬於淮北鹽場,每日可以出產海量的鹽貨。
太平軍占據鹽場之後,在這裏建立了一座軍寨。
軍寨依山傍水而建,周長四裏零六百步,堡牆包磚,隻在南、北側建有城門,聞聽官軍來襲的消息,堡內的衛亨隻留下北門,封死了南門。
堡中有老卒一百人,新卒三百人,弓手一百人,擲矛手、長槍兵各兩百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千名民壯,他們雖然沒上過戰場,但卻有把子力氣,真要是到了緊要關頭,他們是守堡的最後力量。
衛亨高居堡牆,看著外頭三三兩兩的官軍,不由得憂心忡忡,“我聽說官軍破了漁場,卻不知那裏的情況怎麽樣了!”
所謂的漁場隻是一座由太平軍控製的碼頭,在方臘的計劃中,一旦發現官軍抵達的跡象,所有人都要緊緊撤退。
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
漁場內的漁民舍不得未及收取的漁獲,在官軍趕到之前耽擱了一下,就是這一耽擱,數量極少的太平軍便陷入了圍攻,等到剩餘人手乘船遁逃的時候,整座漁場已經燃起了一片大火。
為了震懾鹽場的軍民,官軍割下了太平軍的頭顱,將其擲到堡牆之外。
這一幕讓衛亨變了臉色,“看模樣,漁場是遭了官軍的毒手!”
兩側的太平軍同樣鐵青著臉,怪不得官軍如此猖狂,原來他們已經先下一城了。
這時候,堡下的官軍大聲喊道:“堡內的人聽著,漁場的百姓不知死活,頑抗朝廷兵鋒,男女老幼已被處死,如果你們開門納降,官爺爺會法外開恩,饒你們一命,若是伱們頑抗到底,他們便是你們的榜樣!”
說罷,官軍將一顆顆頭顱狠狠往前踢出。
死不瞑目的頭顱在地上骨碌碌轉個不停。
衛亨啐了一口,破口大罵,然而,四周的新卒卻麵如土色。
聞訊而來的官軍越來越多了,誰不知道鹽場富庶?
一座漁場已經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這要是再破一寨,豈不是還有更大的收獲?
對於麾下軍卒的動向,種師道並未約束,反而聽之任之。
於是,將懷仁周邊掃蕩一空的官軍逐漸匯集到鹽場之外。
這一次,官軍是為自己而戰,他們想要攻破軍寨,奪取錢財,自然幹勁十足。
如今,鹽城軍堡對外的聯絡隻能走水路,衛亨不敢有片刻耽擱,早已使人乘船前往懷仁報信。
送出信息之後,衛亨當即打算振奮軍心,不然的話,官軍未到,新卒便嚇破了膽!
有了決斷,衛亨當即環顧左右,“誰能為我射殺官軍?射殺一人,賞錢二十貫!”
太平軍老卒相視一笑,他們見多識廣,並沒有多害怕,“衛將軍人可要說話算話!”
衛亨不屑一顧,“老子什麽時候食言而肥了?”
衛亨年歲雖小,卻在軍中有不小的威望,此言一出,當即引來一陣哄笑聲,“將軍且看我等射殺此賊!”
說罷,軍卒便撅起了神臂弓。
“吱嘎嘎!”
一陣弓弦響動聲響起,正在城外耀武揚威的官軍瞬間倒斃一人。
上午官軍攻破漁場,眾人大肆劫掠了一番,並未折損太多人手,本以為臨近的鄉堡都是一樣的貨色,誰曾想,在這裏遇到了硬茬。
大意之下,甚至有幾名官軍進入了鄉堡的射程之內,一番齊射,死了三個,剩下的三人落荒而逃。
衛亨適時大笑:“官軍也不過如此,哈哈,溜的倒快!”
城頭士氣大振,新卒也好,老卒也罷,這一刻都有了信心。
當然了,也有人明白,官軍絕不會善罷甘休,那時候,再想擊敗他們可就不容易了。
真不知道援軍會不會如期而來!
懷仁縣城,方臘聞訊之後並未出兵,因為在城外,種師道依舊在虎視眈眈。
如果方臘有任何分兵救援的跡象,城外的官軍一定會發動致命一擊。
鹽場固然重要,可是與懷仁縣城相比,還是略遜一籌。
這時,隻能寄希望於奇兵天降了!
鄧元覺的兵馬就屬於這一支奇兵。
自從攻占沂州之後,鄧元覺隻在城內留下少量兵馬守城,而他本人帶著七千人馬快速返程。
海州位置緊要,如果真的丟掉了,就是鄧元覺占據沂州也無濟於事。
幸好,行至半途,鄧元覺接到了方臘的捷報!
海州無憂,方臘親至!
在信中,方臘要求鄧元覺不必走捷徑折返,而是要選擇一條近海的路,這樣以來,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本以為這一招行不通,誰曾想竟然真的派上了用場。
不過,連日奔波,軍卒們十分疲憊。
鄧元覺便開始陣前動員,“諸位可知道我們為何而來?”
一名軍卒壯著膽子迴了一句,“為了方公?”
鄧元覺搖了搖頭,“是為了懷仁的百姓,也是為了你們自己!”
一眾軍卒不明白鄧元覺的意思,麵麵相覷,又不敢隨便發問。
鄧元覺抓緊了手中的鐵喇叭,大聲說道:“官軍遠道而來,殺的是我們的太平軍的百姓,搶的是我們的錢糧財物,今日我們跋涉而來,就是要讓官軍知道,這太平軍的治下,可不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
這一番話慷慨激昂,很是振奮人心!
當下便引得軍卒紛紛應和,“將軍所言極是,我等明白了!”
鄧元覺又道:“諸位,方公在懷仁為咱們牽製了官軍主力,昨日一戰擊殺官軍三千人!可謂大獲全勝!如今,在鹽場軍寨外,隻有數千官軍,咱們出其不意,定可戰而勝之”
太平軍對軍功的賞賜一向毫不吝嗇,一眾軍卒隻覺得熱血沸騰。
立功!
立功!
這時,鄧元覺又道:“我意已決,諸位且隨我與官軍死戰!”
“戰、戰、戰!”
“殺、殺、殺!”
軍心可用,鄧元覺當即引軍出征。
太平軍卒每人身上都有兩個肩包,一個肩包內裝的是炒米、另外一個肩包內裝的是幹糧。
幾斤重的重量可以讓軍卒在沒有輜重的情況下生存七日!
換言之,太平軍原本便是本土作戰,與官軍相比,他們的糧草補給更有優勢,之所以帶上幹糧,不過是為了有備無患罷了。
在裝備上,為了最大程度上減少傷亡,鄧元覺準備充分,他決定采用霹靂火箭遠程壓製,再輔以神臂弓開道,短矛近前,一定可以讓官軍聞風喪膽!
等到軍堡外的官軍列陣攻城之際,忽有探馬來報:太平軍來了!
西軍將校大驚失色:“太平軍從何處來?難道是懷仁?”
“非是懷仁的賊人,而是另有其人!”
此言一處,西軍上下臉色大變。
賊人援軍至矣,卻不知這支奇兵是從何處而來,實力如何?
麵對盡在咫尺的軍寨,數千名西軍不願退軍,他們想要試探一番。
可是,出於對太平軍的畏懼,他們又有些擔心,萬一賊人裏應外合,遭遇夾擊,又該如何是好?
鄧元覺並沒有給官軍留下太多考慮的時間,他麾下的兵馬未曾休整,便直接開赴戰場!
這一幕,更是讓官軍投鼠忌器!
這支賊人為何如此狂妄?
難道有什麽不知道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