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攻心奪城 包康見父


    “殺!”


    “殺官賊!”


    ……


    衝天的呐喊聲直衝雲霄,太平軍勢如破竹,將涇原軍、鄜延軍的陣勢衝的七零八落!


    按照事先約定,這時兩千名河東軍應該從側翼衝擊,為中軍緩解壓力,可他們隻行了幾十步就停下了。


    這等緊要關頭竟然還出了簍子!


    劉光世見狀怒火中燒,“史珪在幹什麽?”


    涇原軍、鄜延軍已經承擔了絕大部分壓力,為的不就是讓河東軍側翼出擊,打破僵局嗎?


    現在,事到臨頭,這幫河東軍竟然縮卵子了!


    再耽誤下去,中軍可就完了!


    正打算讓人質問一番,忽聽得後軍陣後傳來陣陣喧嘩聲。


    仔細一瞧,卻見一彪人馬自後方殺出。


    這支人馬數量不多,但卻弓馬嫻熟。


    甫一照麵,一支支利箭便勁射而出。


    河東軍措不及防,頓時有不少人中箭身亡。


    與此同時,這幫頭纏紅巾的騎軍不斷唿喊出聲:“西軍的諸位兄弟,童貫的十萬大軍都敗了,你們又何必趟這趟渾水?”


    “咱們都是窮苦百姓出身,家裏上有老下有小,何必喪命於此?”


    “中軍已敗,速速投降!”


    ……


    劉光世險些噴出一口老血,“這幫賊子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身邊的親將急忙勸解:“小將軍,事已至此,還是速速收兵離開吧!”


    劉光世有心與太平軍決一死戰,可河東軍已然完全潰散。


    “小將軍,此時退兵還能保留一些人馬,再耽擱下去,隻怕有全軍覆沒之憂!”


    劉光世滿心不甘,隻能歎了口氣:“鳴金、收兵!”


    無需劉光世招唿,涇原軍姚平仲早已經調轉馬頭,率先離開了。


    為數不多的數百精騎一走,中軍所在的數千西軍當即潰作一團。


    有軍將聚攏一批死忠竭力頑抗,也有人試圖去尋主將,當然,更多的軍士還是四處逃竄。


    太平軍的攻勢太猛了,陣勢不存之下,再想擋住太平軍無異於螳臂當車。


    “噠噠噠!”


    身後的馬蹄聲越來越近了,一番奪路奔逃之下,能夠緊緊跟在史珪兩側的人馬已經不足一半,剩下的一半興許是走散了,當然,也可能是被賊人追上了。


    這般危急關頭,誰也顧不得誰,史珪甚至不敢迴頭張望,生怕下一刻緊追不舍的太平軍就衝上前來!


    從河畔的戰場,到此處荒野,起碼跑了六七裏,這幫賊軍依舊緊追不舍!


    這是何必!


    史珪怨憤不已,為了逃命,他已經換了一匹馬了!


    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若非停下就有性命之憂,史珪真想好生質問一下,逃兵逃將這麽多,為什麽一定要對他緊追不舍!


    “嗖!”


    一直利箭破空而來,史珪胯下坐騎中箭撲倒,將其摔落下馬。


    這時,兩側的親衛悲唿一聲,試圖救起主將,可身後的太平軍已經追上來,將親衛一一殺死。


    史珪大怒,正想與敵決一死戰,誰曾想,對方打馬前衝,隻是一擊便取了他的項上頭顱!


    方傑在砍死史珪之後第一時間便將其首級斬下,嘴裏道:“斬河東軍史珪者,太平軍方傑是也!”


    若論勇武,方傑在太平軍軍中可以位居前五,此番,斬首之功讓其拿走,倒是讓人心服口服。


    等到負責追擊的騎軍迴到戰場的時候,慘烈的戰事已經結束了。


    在石寶、林衝的猛攻之下,西軍丟下了兩千多具屍首,投降三千多人,其餘兵馬四處潰逃,為此,太平軍也付出了一千多人的傷亡殆盡。


    不過,此役過後,官軍再想威脅睦州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了。


    接下來,太平軍的任務就是追剿殘軍,開疆拓土。


    翌日,方臘便得到了劉光世戰敗的消息,“既然石寶跟林衝打了勝仗,咱們便分兵吧,司行方,你領本部奪下祁門,盧俊義,你去建德,其餘人馬隨我去浮梁!”


    “得令!”


    “得手之後留下少量兵馬看守,其餘兵馬繼續南下!”


    “明白!”


    一番分兵之後,每部人馬的數量也在七千人上下,其中,尤其以方臘的本部人馬最多,約莫在萬餘人左右,這麽多人馬在如今的江南地區,幾乎無一合之敵!


    三日之後,浮梁縣令王桐正在院內讀書,忽聽外頭傳來通秉:“使君,大事不妙,亂賊殺來了!”


    王桐聽罷提劍來到城頭。


    這時,縣尉、縣丞等大小官員早已登上城樓。


    城外,密密麻麻的賊人令人望而生畏。


    浮梁內轄景德鎮,因產青白瓷質地優良,舉世聞名。


    在這裏為官,每年都可以撈取不少的錢財!


    “使君,打開庫房,重金懸賞敢戰之士吧,賊人兵臨城下,再不募兵可就來不及了!”


    王桐歎了口氣,“事到如今,也隻有如此了!”


    早在方臘奪取杭州之時,王桐便試圖招募兵卒,可城內官員都將希望寄托在童貫的西軍身上。


    現在,西軍一敗再敗,希望斷絕之下,浮梁隻能靠自己了。


    數月以來,浮梁並未見識過太平軍之威,因而,官府一聲令下,城內富戶當即出資出力,試圖保住城池,而不少青壯也在賞錢的誘惑下加入守城的隊伍之中。


    為了方便製瓷,浮梁城內有六七城的百姓常年居住在城外,隻有三四成的百姓居住在城內。


    太平軍抵達之後,不少百姓都成了俘虜。


    對於這些鄉民,太平軍並未痛下殺手。


    眼下,隻是太平軍擴充實力的關鍵時期,一味的殺戮並非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日,方臘打馬來到城下,派出人手勸降。


    “劉光世已敗,浮梁外無援軍,何不棄城而降?”


    孰料,城內的官軍根本不信,“若想取城,隻管來取!”


    此時,一名武德司的軍士低聲通秉,“方公,城內守軍不過一千,多是地方廂軍,戰力不強,可要一擊破城?”


    熟知本地風輕地貌的祖士遠信手一指城外的百姓,嘴裏道:“方公,不必強攻,有他們足矣!”


    方臘眉頭一跳,“讓這些百姓勸降?”


    “不錯,浮梁城總共就這麽多人口,隻要讓城外的百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城內的官軍一定會束手就擒!”


    方臘微微頜首,“切記,不要傷到無辜百姓的性命!”


    “得令!”


    在方臘的許可下,數千名浮梁百姓來到城下,他們大聲唿喊:“太平軍是好人,他們不搶錢糧、不殺人,還要分田到戶,城頭的兄弟們,降了吧!”


    “方公還許諾減免苛捐雜稅,重金收購咱們的瓷器,放下武器,莫為朝廷賣命了!”


    ……


    城頭廂軍瞪大了眼睛,隻見城外的百姓滿臉紅光,在太平軍的環伺之下,毫無懼意。


    太平軍真有這麽好?


    喊話的鄉民有不少人正是城頭守軍的家人!


    王桐這時候才明白太平軍的計劃,他們就是想以城外的百姓為誘餌,蠱惑軍心!


    大意了!


    早知道就應該讓城外的百姓盡數入城,可誰能想到太平軍竟然來得這麽快!


    前幾日還有信使來報,劉光世的西軍連戰連捷,誰曾想,這才幾日的功夫,太平軍便殺上門來了。


    不得不說,太平軍這一招攻心計殺傷力巨大,完全抓住了人心的弱點。


    要知道,官軍也好,賊人也罷,他們之所以能夠悍不畏死,就是因為他們有一種保衛家鄉、守衛家人的信念。


    現在,攻心計一出,隻怕浮梁危險了!


    王桐無奈,隻能下令城內不得散布謠言,不得擾亂軍心!


    “若有妄言投降者,斬!”


    當日,太平軍並未攻城,然而,滿腹心事的王桐卻久久未能入睡。


    城外的太平軍兵強馬壯,就算浮梁城上下一心都有可能守不住,更何況現在?


    隻怕連兩日的功夫都堅持不住!


    王桐頗為無奈,若不是奸賊朱勄搞出了花石綱禍害一方,方臘又怎麽會聚眾起事?


    現在倒好,賊人勢如破竹,那朱勄倒是躲在了汴京!


    何其不公也!


    深夜,縣尉帶著一幹心腹闖進縣衙,“使君,得罪了,伱不願降,大家可不想送命!”


    王桐早有準備,隻是整了整衣物,“我跟你們走,不必捆我!”


    翌日一早,浮梁縣尉、縣丞開門獻城。


    方臘領軍來到城門口,這裏早已經跪倒了一地,隻有縣令王桐挺身而立。


    “恭迎方公入城,我等苦侯天軍久矣!”


    這幫家夥為了活命,連臉都不要了。


    方臘看了這群人一眼,又把目光投向王桐,“王使君,何以不降?”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為何不殉城?”


    王桐麵露愧色。


    方臘又道:“既然不想死,那便去涇縣瞧瞧,在那裏,包康正在分田!”


    王桐隻想離開這裏,當下自然應允,“可以!”


    包康雖未入仕,但在江南頗有聲望,而王桐丟城失地,就算想逃,隻怕也沒有人敢接納他。


    方臘又對著滿地的官員說道:“你們都起來吧,太平軍的政策你們應該聽說過,這幾日就會有人來分田到戶,你們便從旁協助,若是幹的好還有可能再度為官,若有徇私枉法之輩,定斬不饒,至於你們現在的官職,一概作廢,日後便以功升遷!”


    眾人雖然不滿,但起碼可以保住身家性命,而且方臘還為他們準備了一條立功之路,總算沒有徹底斷絕他們升遷的念頭。


    祖士遠緊緊跟在方臘身邊,他是歙州士子,雖說當初從賊隻是迫於無奈,可方臘連番獲勝之後,他已經肯定,宋廷絕非太平軍的對手!


    此番,成功以計破城,祖士遠獲得了方臘的信任,當即得以昂首挺胸直入縣城。


    想當初,祖士遠為了入仕,耗費了家產,卻被奸人所騙,官沒做成,錢也沒了,一幫同年避之不及。


    本以為一輩子也就這樣了,誰曾想,跟隨方臘竟然還有揚眉吐氣的這一天!


    此時,看到一眾官員畢恭畢敬的模樣,祖士遠不由得大為振奮。


    大丈夫當如是也!


    今日且入浮梁城,他日還要入饒州,讓知府也跟自己下跪!


    人人平等?


    這口號說說也就罷了,百姓們不在乎這個,他們隻在乎實實在在的錢糧和田地!


    至於祖士遠,他心裏嗤之以鼻,但卻從未表露過。


    為了往上爬,為了出人頭地,他竭力完成方臘布置的各項工作,不貪財、不好色,隻為了有朝一日成為真正的大官,衣錦還鄉!


    涇縣,處在涇水以北,這裏正是包康的家鄉。


    這一日,涇縣,包家。


    “逆子,跪下!”


    包康之父包輝手持荊條,對著包康大聲怒吼。


    包康叩首之後,吩咐左右,“爾等速去分田,先將我包家的田分了,若有人阻攔,一概拿下!”


    包輝目瞪口呆,“逆子,方臘給你灌了什麽迷魂藥?你去分別人的田也就罷了,今日竟然還帶人來分自己的田,你讀書讀到狗身上了嗎?”


    包康正色道:“父親,你還記得祖父是如何入土的嗎?”


    “自然記得,你祖父為官清廉,下葬之時甚至別無長物,隻是一方薄棺便入了土。不過,為父做官之後已經將你祖父重新風光大葬了!”


    包康又道:“父親,祖父故去之時,家中隻有幾畝薄田,可你為官之後,投獻土地多至千畝!”


    包輝皺起眉頭,“千畝不算多,為父已經很是清廉了,其他人隻怕數千畝也不在話下!”


    包康直起胸膛,正色道:“父親可知道,這天下有多少百人無田可耕?多少老人無錢下葬?”


    包輝皺起眉頭,“關某何事?某為官一方,從不盤削百姓,如今已經卸官歸鄉,百姓受苦,與某何幹?”


    包康歎了口氣,“父親,你忘了孝肅公的訓詞了嗎?”


    孝肅正是包青天包拯的諡號。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麵無私、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而包康是包拯的五世孫!


    聽到提及自家祖宗,包輝歎了口氣,“朝廷已為奸人把持,縱使孝肅公在世,隻怕也無力迴天!”


    “父親此言差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秀才會武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秀才會武術並收藏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