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梁山諸將再相會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官軍已潰,而且不似作偽,方臘便下令大軍出擊。


    剛開始的命令是:“列陣追擊,以五百步為限,五百步後重新歸隊列陣,再行追擊!”


    然而,官軍潰逃的太快了,而且根本沒有人能夠組織出像樣的抵抗,這時候,方臘便命令各部以十人為一隊,分隊追殺逃卒。


    這一追,從午後追到日落,從楚州城追到了漣水河岸。


    萬餘西軍潰不成軍,自相踐踏、落水而亡者數不勝數。


    期間,更有數以千計的官軍氣力衰竭、逃遁不及,麵對太平軍的追殺,他們隻能丟盔卸甲,哭泣求降。


    漣水軍指揮使唐力與涇原軍指揮使劉鎮早在河邊備好了小舟,戰局不利時,他們帶著親衛一路遁逃,直奔河邊。


    當其餘軍卒因為爭奪過橋的機會,自相慘殺之時,二位將軍早已經偷偷上了船。


    不過,慌亂間,還是有慌不擇路之人撞到了這一幕。


    “使君,帶上我們吧!”


    看到船隻就在岸邊,逃卒心生希望,試圖上船。


    誰曾想,唐力見狀不為所動,這些潰卒無甲無械,一副完全被太平軍嚇破膽的模樣,留下他們,隻會讓人得知唐力潰逃的底細!


    想到這裏,唐力微微搖頭,親衛見狀,瞬間會意,於是幾人彎弓搭箭,在潰卒不可思議的目光中將其一一殺死。


    “開船,速迴漣水城!”


    事已至此,唐力一臉頹態,數千漣水軍一敗塗地,就連涇原軍都大敗虧輸,這樣的情況下,漣水城能否守住也在兩可之間!


    “走吧,走吧!”


    另一處,劉鎮同樣上船遁逃。


    船隻往漣水城而去,日頭西沉,一輪殘陽將河麵映得通紅,這一日,注定是一個流血之日。


    楚州城,城內的官軍本以為來援的西軍一定可以驅散方臘,救楚州於危難之際。


    誰曾想,萬餘官軍連半個時辰就沒堅持下來!


    城頭的知府滿臉的不容置信,“怎會如此,怎會如此!西軍是何等強悍,為何敗的如此之快!”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楚州遭遇重兵圍困之時,眾人滿心期盼著援軍能夠及時到來。


    現在,援軍來到是來了,可卻根本不是太平軍的對手!


    這簡直要了命了!


    原本楚州守軍尚能鼓足勇氣,奮勇作戰,可現在這一幕,當即擊潰了守軍的最後一股信心。


    楚州通判同樣後怕不已,開戰之初他還主張出城廝殺,與西軍裏應外合夾擊太平軍。


    現在想來,幸虧沒有出城,否則的話,楚州軍也難逃一劫!


    隻是,外援斷絕的情況下,楚州又能堅守多久?


    沒有人知道答案。


    轟轟烈烈的追逃逐亡一直持續到了日落西山,此役陣斬敵軍三千有餘,俘虜六千多人,為此,太平軍也付出了一千餘人的傷亡代價,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輝煌的勝利,此役過後,官軍在淮泗流域將再無機動力量,而隻要拔除楚州、漣水兩座城池,太平軍將占據一個北起海州,南至婺州的碩大地盤!


    入夜,楚州爆發內亂,城內漕丁奪取城門,引太平軍入城。


    楚州通判戰死、知府遁逃不知所蹤。


    雖然逃了知府,可能占據楚州,同樣可喜可賀。


    當天夜裏,太平軍諸將眉飛色舞,意氣風發,談笑間俱是鬥誌昂揚。


    比起奇功詭計破敵,這種堂堂正正敗敵於陣前最為振奮軍心士氣。


    要知道,能夠陣前敗敵,這說明太平軍真正擁有了不遜於官軍的實力。


    說這一戰是貨真價實的轉折點也不為過。


    在此之前,太平軍由於兵力不足、實力稍遜的緣故,隻能通過種種計策來對付官軍,而此役過後,方臘徹底證明了即便是兩軍列陣而戰,太平軍也有戰而勝之的能力!


    宣和三年正月初六,林衝統領萬餘兵馬至楚州與方臘會師。


    “方公,鹽城降卒都已帶來了,如何處置還請示下!”


    林衝雖然在方臘軍中頗為重用,可他懂得分寸,深知不可越俎代庖的道理。


    方臘雖然準許林衝自領一軍,但卻並未許其自行擴充兵馬。


    也就是說,林衝隻有統兵權,並無募兵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方臘對麾下部將的一種鉗製!


    “林統領破泰州、奪鹽城,連戰連勝,壯我軍威,可喜可賀!”


    林衝滿臉謙遜之色,“方公謬讚了,如今誰不知方公揚州一役陣斬數萬官軍?再加上昨日楚州一戰,如今太平軍善戰之名舉世皆知!再者,末將之所以能夠兵不刃血取鹽城,全賴方公揚州之威!童貫敗逃之後,消息傳到鹽城,官軍不發一矢,臨陣而降,這奪城之功,實在受之有愧!”


    揚州之戰、楚州之戰的結果經過一路路快馬急報,確實在快速傳播著,而這兩戰的影響也在進一步擴大著。


    這幾日,運河下遊不斷有浮屍飄來,由此可見楚州一戰,官軍敗得何其慘烈。


    太平軍能征善戰之名,終將傳遍天下。


    譚稹、王淵、王稟、折可存、童貫……


    敗給方臘的官軍大將實在是太多了,一次獲勝興許是僥幸,可三番兩次獲勝卻絕非偶然。


    “林頭領不必過謙,勝就是勝了,能夠奪取泰州,確實令我軍實力大增,待我奪取漣水,會師鄧元覺之後,一定重重有賞!”


    林衝不置可否,加入太平軍之前,他宛若行屍走肉,找不到一絲人生樂趣,是方臘的太平軍讓他綻放了第二春,在這裏,他找到了更有意義的事情——擊敗官軍、推翻這昏庸的朝廷!


    二人談論間,高郵軍李源打馬而來,“降將李源拜見方公!”


    隔著老遠,李源便翻身下馬,以示對方臘的恭敬之情。


    方臘對此心知肚明,他攙起李源,嘴裏道:“李將軍獻高郵、奪寶應,助我取楚州,這可是大功!”


    李源居功不自傲:“降將不敢居功!”


    “諸位都是有功之臣,來,飲勝!”


    “飲勝!”


    ……


    大軍會師之後,方臘手中已有五萬大軍。


    由於林衝所部人馬趕了不短的路,為了保持軍卒體力,方臘決定休整一番,翌日開撥。


    次日,五萬大軍分水陸兩軍,進逼漣水城。


    此時,鄧元覺、林衝也已進抵連水城下。


    不經意間,方臘已經完成了南北會師之壯舉,而林衝再見到武鬆、魯智深等人頓時有一種難言的情緒湧上心頭:“諸位兄弟,好久不見!”


    武鬆重重拍了拍林衝的肩膀,嘴裏道:“萬萬沒想到,到頭來竟然還是你在南方過得順心如意,我們這些老兄弟,眼光不如你啊!”


    梁山好漢再聚首,一向沉悶的林衝也不由得敞開心扉:“諸位兄弟,跟著方公幹吧!在這裏,不用擔心被朝廷招安,雖然規矩多一些,可他確實是在替天行道,為民除害!”


    武鬆、魯智深頗為意動,可他們覺得己方寸功未立,若是就此加入太平軍,難免會被人小覷。


    於是,武鬆婉拒道:“方公胸襟寬廣,確實是難得的英雄,不過,如今我等梁山軍實在經不起第二次紛爭了,是否投入太平軍,還是讓諸位兄弟決斷吧,若是自家兄弟都想加入,我武二郎絕無二話!”


    魯智深也表達了同樣了意思:“不錯,梁山出了個宋江,已經淪為天下笑柄,接下來,無論作何選擇,我們梁山軍都要進退一致!”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林衝自然不會勉強:“二位兄弟言之有理,是我莽撞了!”


    “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見外!”


    一番談論之後,武鬆才發現數月不見,林衝已經成為執掌萬餘兵馬的一方統帥了!


    這說明方臘對林衝極為信任,而且絲毫不顧及其梁山的身份!


    這等胸襟氣度,確實令人欽佩。


    再聯想到一心招安的宋江,兩者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與宋江比起來,也許方臘才是執掌梁山軍的最佳人選。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這些時日,武鬆執掌梁山軍以來,雖有魯智深等人再旁幫襯,可他深知獨領一軍之不易。


    不但要為軍卒準備禦寒人物、每日口糧,還要仔細斟酌行軍路線,就連武器修繕、甲胄補給都大耗心神。


    說到底,梁山軍還是缺乏一個穩定的地盤。


    梁山泊丟失之後,梁山軍四處漂泊,雖然在海州暫時有了一個容身之處。


    可這裏畢竟是太平軍的地盤!


    從某種意義上說,若非鄧元覺仗義施援,梁山軍早就落魄不堪了。


    瓢潑月旬以來,眾人早就意識到——梁山泊不存,梁山軍便如無根之木,根本堅持不了多久。


    與其四處飄零,倒不如另尋明主!


    在林衝的引薦下,梁山諸將一一見過方臘。


    這些梁山好漢雖然出身各異,可他們都有統兵作戰的能力,恰恰是方臘最為緊缺的將才!


    要知道,自從太平軍在治下各地施行分田到戶的政策之後,自行參軍的青壯越來越多,而軍卒的增加,意味著軍隊需要擴編,但尷尬的是,方臘並沒有足夠數量的軍將,隻能大肆提拔老卒,從軍陣中提拔。


    當然了,在此之前,方臘也擒獲了諸如韓世忠之類的勇將,可他們一心侍宋,根本不願加入到對陣西軍的戰場上。


    對於這些軍將,方臘早有承諾,他日與外族征戰時,再讓他們出馬!


    饒是韓世忠心硬似鐵,見狀也對方臘頗為佩服!


    今日,漣水城一會,方臘確實讓武鬆等人眼前一亮。


    作為一軍之主,方臘身上自有其魅力。


    即便是挑剔的武鬆、魯智深見罷之後也不由得讚了一聲:“真豪傑!”


    “我等見過方公!”


    方臘翻身下馬,很是客氣:“諸位兄弟不必多禮,你們的遭遇我心知肚明,破城之後,伱們入城好生休整一番,過幾日,我們再細談梁山軍一事!”


    看模樣,方臘對如何處置梁山人馬再有定計。


    想來也是,如今方臘不缺兵馬,又怎麽會容忍一支長久遊曆於自己指揮體係之外的兵馬呢?


    要麽將其吞並,要麽就是遠遠放逐,除此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對此,武鬆等人並無異議。


    有盧俊義、林衝在這裏,料想方臘也不會做出殺將奪軍之事!


    漣水城外的太平軍圍了一層又一層,漣水城內,張叔夜、唐力、劉鎮相視無言。


    “諸位,城內兵馬不過五千,城外之敵十倍於我,這一戰該怎麽打?”


    唐力意興闌珊,“聽聞泰州、高郵、楚州盡歸方臘,眼下,淮泗流域僅剩這漣水城尚在我手,如今,方臘重兵圍城,除非朝廷援軍抵達,否則漣水失守隻是時間問題。”


    劉鎮同樣對堅守不報希望,“能否與方臘打個商量,我們交出漣水,他們網開一麵,放我等離去?”


    張叔夜本想斥責一番,可話到嘴邊,又想到漣水城並非要地,城牆不厚、高度也不夠,若是太平軍舍命狂攻,用不了幾日即可拿下。


    這一點,張叔夜心知肚明。


    可就這麽將己方命運交到方臘手中?


    最終一行人又會落得個什麽下場?


    張叔夜思慮再三,最終還是不想與賊人做交易,“二位,朝廷養士數百年,我等食君之祿,自當為君效命!這與賊勾連一事,庶難從命!”


    唐力與劉鎮四目相對,俱都幹咳一聲,“張都管,隻怕這由不得你了!”


    張叔夜拍案而起,“這是何意?”


    話音剛落,外頭便傳來一陣廝殺聲。


    張叔夜身邊的親衛發出絕望的唿喊:“張都管,速走,漣水軍作亂!”


    張叔夜抽刀而立,正想跟唐力、劉鎮拚個你死我活,可對麵二人早已做好準備。


    以一敵二,張叔夜如何是對手?


    “原來你們早有投賊之心!”


    “此言差矣,我等隻是想借漣水城保存有用之身罷了!”


    “這漣水是朝廷的漣水,豈容爾等私相授受!”


    唐力這時候皺起眉頭,“張叔夜,休要多言,此時棄械投降,我還能饒你一命,否則,休怪我刀不留人!”


    張叔夜:“狗賊,某要殺了你!”


    “小人!這漣水是某的地盤,你乃海州都管,是某好心收留你!借你兵馬,今日竟想反戈一擊,無恥!”


    當日,漣水城爆發內亂,廝殺聲不絕於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秀才會武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秀才會武術並收藏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