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你管得著我嗎


    敗軍之將也敢提要求?


    方臘根本不慣著!


    “童相公此言差矣,我方臘一日未曾招安,一日便是朝廷叛逆,既然是朝廷叛逆,那麽如何行事便與朝廷無關,與童相公無關了!”


    童貫張口結舌,有心訓斥,可轉念想到自己的處境,當下隻得閉緊嘴巴。


    誰曾想,方臘又說道:“若是童相公擔心朝廷丟城失地,那倒不如盡快促成招安,隻要盟約一成,我便立刻收兵,決不食言!”


    童貫歎了口氣,嘴裏道:“如今十萬西軍僅剩一萬,除了招安之外,再無他法!”


    “既如此,還請相公自便吧!”


    童貫索要了一匹馬以及一柄刀,徑自出城而去。


    期間,途中行人各行其是,根本沒有人關注到策馬狂奔的童貫,這讓他即慶幸又惱怒。


    慶幸的是童貫落魄的一幕無人看到,惱怒的卻是諾大的揚州竟然沒有一人肯為國分憂。


    方臘奪城才多久?


    滿城十萬人,盡是趨炎附勢之輩,竟然找不到一個反抗方賊之人!


    國朝養士百餘年,闔城的士大夫去了哪裏?


    恨!


    童貫有三大恨!


    一恨這方臘太蠻橫,占了上風還不依不饒,不肯收手;


    二恨馬公直無能,明明應該次日決堤,他卻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連累數萬大軍功敗垂成;


    三很揚州百姓,若是十萬百姓齊心協力抗拒方臘,或者能在西軍強攻城牆之時裏應外合,童貫又怎會落入如此境地?


    現在倒好,手中籌碼輸光了,隻能願賭服輸。


    半柱香之後,童貫打馬行至城外,外頭,寒風肆虐,恰如他此時的心情。


    十萬大軍折損殆盡,連劉延慶都沒了。


    童貫根本想不出應對之策,這時,除了繼續上書求援、表明方臘願意招安的意圖之外,再無他法!


    至於朝廷可能給予的懲處,童貫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


    皇帝不信賴文臣,更不信任武將,唯獨對沒有子嗣的閹人另眼相看。


    眼下,同為閹人的譚稹兵敗被俘,朝堂上下,除了童貫之外,再無第二個合適的人選!


    半個時辰之後,單人獨騎的童貫終於遇到了煕河軍何灌所部探馬。


    表明身份之後,何灌親自出迎,“相公能夠平安歸返,真是吉人天相,天不亡我!”


    童貫略去自己被俘的經過,信口編出一套瞎話出來。


    什麽親衛拚死衝殺,什麽童貫僥幸遁逃,隻因迷失方向才耽擱這麽久!


    反正中軍親衛或死或降,根本沒有人出來爭辯!


    等到後來,連童貫自己都相信了這一番瞎話。


    何灌雖然心中疑惑,但麵上卻畢恭畢敬,“隻要童相公無事,那便是天大的喜事!隻是眼下我軍新敗,究竟何去何從,還請相公示下!”


    童貫深深看了何灌一眼,沒想到這濃眉大眼的家夥也不是個善茬,上來就給了這麽個試探。


    毫無疑問,無論童貫給出何種建議,隻要事有不順,何灌一定會將責任推卸到他身上。


    對此,童貫自有應對:“本官剛剛迴營,諸事不知,何將軍,不如你將周邊情形報我知曉,之後再行決斷!”


    這是題中之義。


    當下,何灌便在輿圖上比劃起來:“相公且看,據馬公直所部潰兵稟報,如今白馬溪上遊已為太平軍占據,這部太平軍乘大船經運河入高郵湖,後用一船的炸藥提前炸毀了堤壩,由於事發突然,馬公直麾下傷亡慘重,殘存人馬也在太平軍的襲殺下死傷殆盡!”


    童貫吸了一口冷氣,“原來如此,可太平軍是如何知道我軍在築堤蓄水的?”


    何灌搖了搖頭,“無人知曉,後來發生的事情相公親身經曆了,由於中軍大營所在毗鄰白馬溪,河水暴漲之後首當其衝,而我部後軍距離較遠,僥幸逃過一劫,事後,一共收整殘兵二千三百餘人。”


    童貫皺起眉頭,“你手中現在總計有多少人馬?”


    “一萬三千,步騎皆有”


    “退入六合,與折可存合兵一處!”


    何灌自然毫無異議:“得令!”


    煕河軍拔營啟程,很快驚動了巡視的太平軍。


    方臘知曉之後並未追擊,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淮河流域,“眼下童貫已令一萬三千西軍北上海州,我擔心僅靠鄧元覺與梁山殘部抵擋不住,李俊,還要辛苦你走一遭,明日伱且帶人走水路去接盧俊義一行,接到之後即刻領軍走運河北上,海州不容有失!”


    摩拳擦掌的李俊抱拳應諾,“方公放心,在下絕不誤事!”


    “好!你部水軍先行,我領大軍隨後就到!”


    “方傑,你領本部兵馬留守揚州,若是官軍來戰,不予理會,隻要嚴防死守,待我迴城便是大功一件!”


    “諾!”


    “牛皋、喬正,你二人領軍隨我出征,此番先奪高郵、再某楚州,某要與鄧元覺會師漣水!”


    “全憑方公吩咐!”


    方臘並未將希望全部寄托在招安身上,後世裏,無數的經驗告訴他,投降派沒有好下場!


    眼下,西軍損失慘重,在援軍抵達之前必定蝸居一處,不敢有絲毫作為,而援軍抵達江南,起碼需要一旬的時間,這個時間空檔,就是方臘北取楚州的機會!


    對於客居他鄉的西軍而言,宣和三年這個新年很是難熬,他們本是河北子弟,因為江南亂事才集聚六合。


    這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別說來自河北的西軍了,就連本地的廂軍都有些熬不住,再加上後勤輜重接連被劫,軍將們叫苦不迭,滿腹怨氣。


    之前,揚州城外這一敗,數萬大軍灰飛煙滅,隻剩下熙河軍一部兵馬一路跑迴六合。


    期間,為了提振軍心士氣,童貫與何灌默許了軍將劫掠百姓的行徑。


    從揚州到六合一百多裏路,沿途百姓民怨衝天,間或有人在太平軍的支持下獲得武器,對熙河軍後隊亂兵發起襲擊,雖然兩敗俱傷,卻也讓何灌大為惱怒:這幫亂民,西軍若非為了保境安民,又怎麽會流落至此?


    不過是取些財物罷了,又未傷及性命,這些刁民何故造反?


    難道全都從了方臘?


    想到太平軍的可怖之處,何灌不敢耽擱,急命麾下加快行軍速度,快些離開此處。


    萬一在這裏耽擱太久,引來太平軍的追兵,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唯一沒有後顧之憂的就是駐紮在六合的折可存所部兵馬了,他沒想到自己因為中了賊人的聲東擊西之計,反而因禍得福,避開了揚州之劫!


    眼下,折可存所部官軍在六合過得很是滋潤。


    城內無賊人滋擾,酒館、妓館應有盡有,官軍頗有些樂不思蜀。


    宣和二年臘月三十,正是大年夜。


    太平軍擊敗西軍,大獲全勝。


    為了慶祝勝利,犒賞大軍,方臘使人備下酒肉,人人有份。


    因為次日就要行軍的緣故,方臘並未飲下太多酒水,隻是喝了幾碗便迴房歇息了。


    與此同時,一名身材圓潤之人正與高郵軍指揮使李源秉燭夜談。


    “李使君,你我俱是老相識,眼下,太平軍連戰連勝,十萬西軍尚且不是對手,試想,若是方公騰出手來,你麾下的五千高郵軍可擋得住?”


    李源皺眉說道:“陳泰,若非你我遠親,今日我便取了你的腦袋,以身事賊,此乃死罪!”


    陳泰不是別人,正是睦州萬年鎮巡檢,方臘起兵之後,在奪取建德軍甲仗庫之時將其擒獲,後來,陳泰便一直從事後勤輜重事宜。


    此番,聞聽方臘意圖征伐高郵,陳泰便毛遂自薦,說自己與李源有親,願意勸降!


    “李使君,方公已然承諾,隻要你部歸降,可保你地位不失!”


    李源冷曬一聲,“我手下有五千兄弟,到了太平軍那裏,方臘能讓我執掌自家兵馬嗎?”


    “此事並非不可,隻要李使君拿出誠意,交出投名狀,方公自會讓你滿意!”


    一個小小的巡檢,加上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身份!


    若非陳泰背後有方臘做靠山,李源早就將他砍了,哪會讓他如此惺惺作態。


    不過,能夠執掌高郵軍一部人馬,李源自非庸才,死於他手中的人物,隻怕不知凡幾!


    “陳老弟,你有所不知,皇城司在我軍中安插有眼線,我若歸降,隻怕必有人從中作梗!”


    陳泰朗聲說道:“李使君說笑了,此地乃高郵,又非汴梁!使君在此地經營多年,心腹嫡係不知凡幾,難道還處理不了幾個密探?若實在為難,使君可敞開營門,某這便去信盧俊義、石寶二位將軍,令其揮師北上,替使君誅殺叛逆!”


    李源臉色數變,最終強顏歡笑:“陳老弟莫急,且先下去安睡一夜,容某好生思量!”


    畢竟是幹係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多考慮一夜也是題中之義。


    陳泰並未拒絕,隻是正色道:“使君三思,西軍尚且不敵太平軍,高郵軍便能抵得過嗎?”


    說罷,陳泰便出門而去,隻留下怒火攻心的李源連連跺腳,仰天歎息。


    有心腹幕僚從簾後踱出,低聲勸道:“使君,事已至此,不如早做決斷,剛才陳泰所言雖然直白,但卻並未誇大,譚稹、王淵、王稟、童貫、劉延慶接連敗於方臘之手,這般人物,絕非我高郵軍所能抵擋的!眼下,童相公退軍六合,我部外無援軍,若是方臘大舉來犯,使君該如何自處?”


    “可方臘畢竟土賊出身,而且對世家大族頗為不善,某從未見過如此人物可以奪取天下,隻怕跟著此人,有身死族滅之憂!”


    “將軍,眼下方臘盡取江南重鎮,假以時日,江水以南必歸其所有,以其治軍之能,隻怕劃江而治不在話下,到那時,說不定便能取個從龍之功!”


    李源歎了口氣,“也罷,朝廷確實指望不上了,既然方臘這般能戰,我便降了他!”


    “李虎!”


    “卑下在!”


    “點四百精兵,去監軍府上,一個不留,皆斬之!”


    自古以來,監軍便是朝廷用來監視地方兵馬的強力手段。


    眼下,李源既然要降,自然不能再任由監軍活著。


    “再去將陳泰請來!”


    ……


    翌日,宣和三年正月初一,猶在揚州等候消息的方臘收到了李源的投名狀:高郵軍監軍以及皇城司密諜三十人的首級!


    說客陳泰猶在高郵軍中,無論是自願還是脅迫,這都無關緊要。


    高郵軍一降,太平軍便可占據要道,直取楚州。


    “善!陳泰果然不負眾望,來人呐,即刻傳令全軍,某要兩個時辰之後點校全軍!”


    “得令!”


    方傑應諾之後,很快便去傳令。


    午時之後,方臘帶著親衛行至校場。


    除卻守城的方傑所部人馬之外,尚有三萬太平軍於校場列陣。


    隻聽得號角連連、鼓聲驟響。


    方臘在親衛的簇擁下,威風凜凜地來到點將台。


    親衛大將牛皋開始點將:石寶、盧俊義、李俊、喬正……


    各營軍將一一應答。


    接下來再按照花名冊點檢,三聲唿喊之後沒有趕到者,皆斬!


    許久之後,三萬軍士齊至,無一人未至。


    寒風蕭瑟,日頭卻帶來些許暖意。


    三萬軍士隊列齊整、銳氣十足、無交頭接耳之人,無喧嘩不耐之色,個個身披甲,手持刃,麵目堅定。


    連番大戰,方臘不吝賞賜,眼下,太平軍終於有幾分強軍之態了。


    要知道,為了練就這樣一支兵馬,太平軍定期公開繳獲,適時宣讀,及時造冊,賞罰公允,同時定期開展公審大會、訴苦大會,使得軍卒憶苦思甜。


    官軍五日一練,十日一操,太平軍便三日一練,肉食管夠,而且由於分田到戶的緣故,軍卒們都有保家衛田的信念。


    即便軍卒戰死,還有撫恤送給其家人,若是軍卒孤寡無後,太平軍會為其尋找養子,使其香火不絕,再無後顧之憂。


    這樣的軍隊,活著有賞賜,死了有撫恤,而且絕無人從中克扣!


    與官軍比起來,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總有官軍驚奇於太平軍之士氣,實際上,隻要有人能夠將上述手段施展於軍卒之身,自然會得到一支強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秀才會武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秀才會武術並收藏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