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艘船都沒了
燕子磯渡口,凜冽的北風“忽忽”作響,吹在人臉上宛如刀割。
作為長江上最重要的渡口之一,往日裏這裏停滿了大小不一的各類船隻,更有無數的商人、船夫在此等候商機。
然而,折可存一行抵達時,本該船來船往、熱鬧非凡的碼頭上空無一人,就連渡船都不見一隻。
折可存行至碼頭,臉色鐵青,“渡船呢?”
哨探額頭生汗,“剛才我們捉了個漁夫,他說賊人的水軍將所有的船隻全都擄走了,而且下了軍令,不許任何人載我們過河。”
沒有船,北軍如何渡河?
折可存大怒:“繼續找,這江水蜿蜒數千裏,難不成賊軍還能將所有船隻都擄去不成!”
哨探不敢吱聲,眼下折可存正在氣頭上,這時候觸怒他免不了要挨頓鞭子。
前鋒將楊震裹了裹棉甲,嘴裏道:“折將軍,渡口這裏太冷了,咱們撐得住,隻怕馬也撐不住,不如尋個避風的地方安營紮寨,等待渡船的消息?”
折可存明白楊震的意思,一行人緊追慢趕,本想撈個斬將奪旗的功勞,可現在鎮江、江寧接連失守,就連童貫都不知所蹤。
這時候不能急著過河,而是要“從長計議!”
麟府兵雖以折氏為尊,但諸如楊震之類的軍將同樣不可小覷,畢竟,折可存還需要依靠他們來衝鋒陷陣。
“附近可有適合安營紮寨的地方?”
“有,就在西南五裏處有一個莊子,那裏有一處小溪,既避風,又方便飲馬”
折可存微微頜首,“就去那裏!”
“轟隆隆!”
萬餘騎士加上備用的坐騎,差不多有兩萬匹戰馬。
甫一跑動起來當真是蔚為壯觀!
隻見塵土飛揚間,數不清的戰馬沿著官道快速行進。
沒多久,這駭人的場景便落到了王家堡護衛眼中,他急忙尋到莊主王桐,嘴裏道,“員外,這些賊配軍好像是衝咱們來的!”
王桐是大宋名相王安石之孫,原本是真州通判,後因得罪蔡京被罷黜在家。
此時,看到來勢洶洶的騎軍,王桐麵不改色,“無妨,這天下還是官家的天下,縱使童貫親至,也不能亂了國法!”
話音剛落,一名騎士快馬而至,“我等乃江淮京浙宣撫使帳下馬軍,堡內何人?還不快快開門相迎!”
王桐皺起眉頭,“讓你們家將軍近前搭話!”
王安石雖然早已不在,但王氏在朝廷頗有清譽,縱然蔡京當權,也不敢對其斬盡殺絕。
“你是何人?見我家將軍作甚?”
“某乃王桐,家祖臨川先生!”
這騎士不知道臨川先生是誰,可他身邊的騎士卻臉色大變,“快去稟告折將軍,這莊子是王荊公的別院!”
終宋一朝,王安石、王荊公可謂家喻戶曉的人物!
別說折可存來了,就算童貫到了也得規規矩矩的。
果不其然,折可存聞聽之後不由得皺起眉頭,他瞪了楊震一眼,“頭前帶路!”
這時候避而不見也不是辦法,折可存隻能硬著頭皮去見王桐。
“晚輩府州折可存,見過叔父!”
王桐冷哼一聲,“原來是折家將,怪不得這麽大的威風,怎麽,在府州威風慣了,還要到這裏來逞威風不成?”
折可存連道不敢,“叔父誤會了,我本想渡江南下,征討方臘,孰料賊人將渡船劫掠一空,無奈之下,隻能尋一處避風的所在安營紮寨,絕無他意!”
聽到這裏,王桐神情舒緩,他環顧左右,“開門,將莊裏的雞鴨全宰了,取出所有糧秣!”
“諾!”
折可存抱拳致謝,“叔父之恩,來日必有厚報!”
“報答就不必了,隻盼你能剿滅賊寇,還這世間一個太平,伱且進莊說話”
折可存將戰馬交給親衛,自己邁步進莊。
二人進入書房之後,折可存低聲說道:“叔父,江寧丟了,童相公不知所蹤!”
王桐一驚而起,“什麽?這是什麽時候發生的事情?”
“就在半個時辰之前,我遇到一個潰卒,他告訴我江寧淪陷了”
江寧可是江南第一城,一旦落入太平軍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王桐在屋內來迴踱步,“童貫可是有兩萬兵馬,怎麽連江寧都守不住!”
“聽說賊人故技重施,用火藥炸開城門,冀景當場戰死!”
王桐吸了口冷氣,“我聽說賊人在杭州府便是用棺材火藥炸塌了城牆,沒想到他們竟然又在江寧來了這一手,如今江寧、鎮江皆已失守,這可如何是好?”
折可存歎了口氣,“若非賊人奸猾,擄走渡船,我本想殺他個措手不及,一舉奪迴江寧,現在卻隻能從長計議了。”
沒有渡船,馬軍再厲害也過不了河,什麽宏圖大計也隻是紙上談兵。
王桐雖然罷官在家,可他的兒子卻在朝廷為官。
眼下,太平軍的諸多政策對士紳、豪族並不友好。
作為官宦世家,既得利益者,王桐不願方臘坐大,“賊人水軍厲害,我聽說還有梁山賊人相助,咱們江寧府原本也有水寨,就在燕子磯,可賊人抵達之後,將水寨連根拔起!沒了水寨,賊人在江麵上猖狂至極!”
早在徐方抵達之處,太平軍水軍便與官軍水師發生一場戰鬥。
結果顯而易見,久疏戰陣的江寧水軍根本不是徐方的對手,一番激戰下來,十幾艘戰船全都成了太平軍的戰利品!
發生在江麵上的這場戰鬥很快傳遍了江水兩岸。
王桐聞聽之後恨是惱怒,他知道一支水軍對於江南的重要性。
現在,官軍連一艘戰船都沒有了,就算僥幸找到渡船,可沒有戰船保護的它們,拿什麽抵擋不懷好意的太平軍?
折可存顯然領會了王桐的意圖,與其冒險過河,倒不如安置下來,等候劉延慶。
畢竟,劉延慶才是南征大軍的副指揮使!
當然了,這種話隻可意會,不可直言。
“多謝叔父指點迷津!”
王桐擺了擺手,“一介老朽妄言軍國大事,徒增笑料罷了,賢侄不必放在心上!”
燕子磯渡口,凜冽的北風“忽忽”作響,吹在人臉上宛如刀割。
作為長江上最重要的渡口之一,往日裏這裏停滿了大小不一的各類船隻,更有無數的商人、船夫在此等候商機。
然而,折可存一行抵達時,本該船來船往、熱鬧非凡的碼頭上空無一人,就連渡船都不見一隻。
折可存行至碼頭,臉色鐵青,“渡船呢?”
哨探額頭生汗,“剛才我們捉了個漁夫,他說賊人的水軍將所有的船隻全都擄走了,而且下了軍令,不許任何人載我們過河。”
沒有船,北軍如何渡河?
折可存大怒:“繼續找,這江水蜿蜒數千裏,難不成賊軍還能將所有船隻都擄去不成!”
哨探不敢吱聲,眼下折可存正在氣頭上,這時候觸怒他免不了要挨頓鞭子。
前鋒將楊震裹了裹棉甲,嘴裏道:“折將軍,渡口這裏太冷了,咱們撐得住,隻怕馬也撐不住,不如尋個避風的地方安營紮寨,等待渡船的消息?”
折可存明白楊震的意思,一行人緊追慢趕,本想撈個斬將奪旗的功勞,可現在鎮江、江寧接連失守,就連童貫都不知所蹤。
這時候不能急著過河,而是要“從長計議!”
麟府兵雖以折氏為尊,但諸如楊震之類的軍將同樣不可小覷,畢竟,折可存還需要依靠他們來衝鋒陷陣。
“附近可有適合安營紮寨的地方?”
“有,就在西南五裏處有一個莊子,那裏有一處小溪,既避風,又方便飲馬”
折可存微微頜首,“就去那裏!”
“轟隆隆!”
萬餘騎士加上備用的坐騎,差不多有兩萬匹戰馬。
甫一跑動起來當真是蔚為壯觀!
隻見塵土飛揚間,數不清的戰馬沿著官道快速行進。
沒多久,這駭人的場景便落到了王家堡護衛眼中,他急忙尋到莊主王桐,嘴裏道,“員外,這些賊配軍好像是衝咱們來的!”
王桐是大宋名相王安石之孫,原本是真州通判,後因得罪蔡京被罷黜在家。
此時,看到來勢洶洶的騎軍,王桐麵不改色,“無妨,這天下還是官家的天下,縱使童貫親至,也不能亂了國法!”
話音剛落,一名騎士快馬而至,“我等乃江淮京浙宣撫使帳下馬軍,堡內何人?還不快快開門相迎!”
王桐皺起眉頭,“讓你們家將軍近前搭話!”
王安石雖然早已不在,但王氏在朝廷頗有清譽,縱然蔡京當權,也不敢對其斬盡殺絕。
“你是何人?見我家將軍作甚?”
“某乃王桐,家祖臨川先生!”
這騎士不知道臨川先生是誰,可他身邊的騎士卻臉色大變,“快去稟告折將軍,這莊子是王荊公的別院!”
終宋一朝,王安石、王荊公可謂家喻戶曉的人物!
別說折可存來了,就算童貫到了也得規規矩矩的。
果不其然,折可存聞聽之後不由得皺起眉頭,他瞪了楊震一眼,“頭前帶路!”
這時候避而不見也不是辦法,折可存隻能硬著頭皮去見王桐。
“晚輩府州折可存,見過叔父!”
王桐冷哼一聲,“原來是折家將,怪不得這麽大的威風,怎麽,在府州威風慣了,還要到這裏來逞威風不成?”
折可存連道不敢,“叔父誤會了,我本想渡江南下,征討方臘,孰料賊人將渡船劫掠一空,無奈之下,隻能尋一處避風的所在安營紮寨,絕無他意!”
聽到這裏,王桐神情舒緩,他環顧左右,“開門,將莊裏的雞鴨全宰了,取出所有糧秣!”
“諾!”
折可存抱拳致謝,“叔父之恩,來日必有厚報!”
“報答就不必了,隻盼你能剿滅賊寇,還這世間一個太平,伱且進莊說話”
折可存將戰馬交給親衛,自己邁步進莊。
二人進入書房之後,折可存低聲說道:“叔父,江寧丟了,童相公不知所蹤!”
王桐一驚而起,“什麽?這是什麽時候發生的事情?”
“就在半個時辰之前,我遇到一個潰卒,他告訴我江寧淪陷了”
江寧可是江南第一城,一旦落入太平軍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王桐在屋內來迴踱步,“童貫可是有兩萬兵馬,怎麽連江寧都守不住!”
“聽說賊人故技重施,用火藥炸開城門,冀景當場戰死!”
王桐吸了口冷氣,“我聽說賊人在杭州府便是用棺材火藥炸塌了城牆,沒想到他們竟然又在江寧來了這一手,如今江寧、鎮江皆已失守,這可如何是好?”
折可存歎了口氣,“若非賊人奸猾,擄走渡船,我本想殺他個措手不及,一舉奪迴江寧,現在卻隻能從長計議了。”
沒有渡船,馬軍再厲害也過不了河,什麽宏圖大計也隻是紙上談兵。
王桐雖然罷官在家,可他的兒子卻在朝廷為官。
眼下,太平軍的諸多政策對士紳、豪族並不友好。
作為官宦世家,既得利益者,王桐不願方臘坐大,“賊人水軍厲害,我聽說還有梁山賊人相助,咱們江寧府原本也有水寨,就在燕子磯,可賊人抵達之後,將水寨連根拔起!沒了水寨,賊人在江麵上猖狂至極!”
早在徐方抵達之處,太平軍水軍便與官軍水師發生一場戰鬥。
結果顯而易見,久疏戰陣的江寧水軍根本不是徐方的對手,一番激戰下來,十幾艘戰船全都成了太平軍的戰利品!
發生在江麵上的這場戰鬥很快傳遍了江水兩岸。
王桐聞聽之後恨是惱怒,他知道一支水軍對於江南的重要性。
現在,官軍連一艘戰船都沒有了,就算僥幸找到渡船,可沒有戰船保護的它們,拿什麽抵擋不懷好意的太平軍?
折可存顯然領會了王桐的意圖,與其冒險過河,倒不如安置下來,等候劉延慶。
畢竟,劉延慶才是南征大軍的副指揮使!
當然了,這種話隻可意會,不可直言。
“多謝叔父指點迷津!”
王桐擺了擺手,“一介老朽妄言軍國大事,徒增笑料罷了,賢侄不必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