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上兵伐謀 攻心為上
晉陵城外,方臘正在排兵布陣,一隊隊工匠正在砍伐木材,製作攻城武器。
輜重營在一處土坡上卸下投石機,方永正負責校準。
“報,方公,廉明求見!”
“讓他過來!”
須臾,廉明將金員外的計策和盤托出。
方臘聽罷,正色道:“如果此人真能引軍入城,那就讓他免於公審,不過,他必須拿出一半的錢糧和田地用於分田到戶,否則定會引起他人不滿。”
廉明自然滿口答應。
“半個時辰之後,石寶將發起進攻,若水門可以入城,那石寶就是佯攻,你們是主攻,若水門之計不可行,石寶便強攻到底”
廉明知道,這是方公對自己的一個考驗,這個考驗關係到他以後能否得到重用。
“方公放心,我聽匠人說過,冬天的鐵欄最怕火燒,待會兒我帶一些火油,說不定真能毀掉鐵欄”
果然是實踐出真知!
這時的匠工連熱脹冷縮的道理都明白了,真是不可小覷!
“且去,一定多加小心,若事不可為不可勉強!”
“得令!”
守衛晉陵城的不是別人,正是章綜的六弟章演,一旬之前,因為章綜戰敗的緣故,章演從蘇州通判被貶為晉陵縣令。
今日,弑兄仇人就在眼前,章演怒火中燒,誓要為兄複仇。
太平軍戰陣之前,石寶在前方來迴巡視,此舉一方麵為了壓陣,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防止城內守軍出城偷襲。
半個時辰之後,太平軍陣勢已成,各式攻城器械俱已準備妥當。
在方臘的授意下,米泉縱馬上前,朗聲唿喊:“城上守將可是章演?如今我軍連下蘇州、無錫,所向披靡,區區一座晉陵城打算螳臂當車嗎?”
章演不屑一顧:“章氏一門六學士,俱是一腔熱血,你們殺了我的兄長,卻滅不盡我章氏,來吧,且讓我瞧瞧太平軍有何手段。”
看來這廝鐵了心要頑抗到底。
米泉當即對城頭的守軍說道:“守城的諸位廂軍兄弟,隻要你們撥亂反正,方公一定不吝賞賜,想想伱們的家人,他們的衣服可以禦寒嗎?他們的口糧可以果腹嗎?你們隻是廂軍,不是朝廷禁軍,何必為朝廷賣命?須知我太平軍為的就是窮苦百姓,為的是讓你們填飽肚子,有田種,有衣穿,有飯吃!”
此言一出,城頭廂軍當即議論紛紛。
早就聽說太平軍從未濫殺無辜,即便是士紳大戶,若是從無劣跡,也不會有性命之憂。
既然如此,那這晉陵就算落入太平軍之手又有何妨?
饒是章演疏於戰陣,也知道軍心浮動,再任由謠言傳播下去,士氣必然跌到低穀。
“弓手何在?速速射死此獠!”
下一刻,幾支箭矢從城頭飄落,它們似乎刻意避開了米泉的要害,力道、準頭都欠缺的很。
太平軍中,鼓聲大作。
一個個傳令小校來迴奔走,軍士們隨著將官的命令紛紛列陣上前,呐喊出聲:“攻,攻,攻!”
“太平軍上來了!”
章演抽出佩劍,大聲鼓舞著士氣:“本官就在此處,兒郎們,保家衛國,殺退賊軍。”
尷尬的是,剛才米泉之言深入人心,一時之間,附和者寥寥。
顧不得多想,城下的太平軍在盾牌的掩護下已經緩緩而來。
章演急忙喝令:“滾木礌石準備。”
晉陵城牆並不高,由於長期沒有戰事的緣故,城內缺乏守城設施,僅有的滾木礌石還是這幾日章演草草準備出來的。
有小校尷尬地補充道:“章縣令,賊人還沒進入射程,此時應讓弓手做好準備。”
章演從諫如流,“好好好,弓手隨時待命。”
終於,太平軍進入了射程。
小校還要多言,卻被同伴扯了扯衣甲,再看周邊,四周的同伴都對他怒目而視。
苦也,這是犯了眾怒了。
章演的注意力全被城下的太平軍所吸引,根本沒注意到城頭這一幕。
什麽時候開弓呢?
當城下的太平軍率先開弓之際,章演才緩過神來:“開弓!反擊!快,快,快!”
在章演的催促下,弓手們手忙腳亂地彎弓搭箭。
可城下的箭矢不時襲來,缺乏鐵甲的廂軍一時間傷亡慘重。
在這般情況下,想要射中敵人更難了。
章演從沒想到戰陣廝殺竟然如此艱難,己方明明占據城池之利,可為何開戰至今卻被賊人完全壓製住。
“轟轟轟!”
忽而,城頭爆發出幾聲驚天動地的炸響。
聲若雷鳴,駭得人心驚肉跳。
章演瞪大了眼,“賊人這是何利器?”
這時候已經沒有人顧得上這位章縣令了,所有人都在四散而逃。
水門一側,廉明一行順利破開鐵欄,進入城內。
“降者免死,頑抗者斬!”
“城內百姓各歸其家,不得妄動,如有肆意生事者,殺無赦!”
……
底層百姓關門閉戶,不敢擅動,可城內的大戶們卻急了,他們匆匆帶著細軟,試圖趁亂離城。
可已經入城的太平軍第一時間便是控製四門,哪能讓大戶隨意離去?
當喊殺聲自城內響起之時,城內守軍一片慌亂。
“賊人入城了!”
“敗了,敗了!”
廂軍兵餉不足,戰意不堅,甫一遭遇變故,當即徹底亂了陣腳。
此時,章演依舊在城頭試圖挽迴軍心士氣。
可迴首一看,四周哪裏還有一名軍士?
除了癱倒在地,慘叫不已的廂軍之外,所有人都逃得一幹二淨。
怎會如此?
石寶趁機殺入城中。
這就敗了?
眼見事態不可挽迴,章演試圖揮刀自刎,卻被擒下,獻於太平軍。
“好漢,咱們擒了縣令,不知可有賞賜?”
“當然有賞,方公有功必賞,爾等今日就可以帶著賞賜迴家”
“適才貴軍在城下所言,分田到戶之說可還算數?”
“當然算數,從睦州到杭州,從秀州到無錫,但凡我太平軍治下,第一件事便是根據戶籍分田到戶,若是報名參軍,每戶每人還可以多分一畝的口糧”
降軍聽罷大吃一驚,“還有這等好事?”
晉陵城外,方臘正在排兵布陣,一隊隊工匠正在砍伐木材,製作攻城武器。
輜重營在一處土坡上卸下投石機,方永正負責校準。
“報,方公,廉明求見!”
“讓他過來!”
須臾,廉明將金員外的計策和盤托出。
方臘聽罷,正色道:“如果此人真能引軍入城,那就讓他免於公審,不過,他必須拿出一半的錢糧和田地用於分田到戶,否則定會引起他人不滿。”
廉明自然滿口答應。
“半個時辰之後,石寶將發起進攻,若水門可以入城,那石寶就是佯攻,你們是主攻,若水門之計不可行,石寶便強攻到底”
廉明知道,這是方公對自己的一個考驗,這個考驗關係到他以後能否得到重用。
“方公放心,我聽匠人說過,冬天的鐵欄最怕火燒,待會兒我帶一些火油,說不定真能毀掉鐵欄”
果然是實踐出真知!
這時的匠工連熱脹冷縮的道理都明白了,真是不可小覷!
“且去,一定多加小心,若事不可為不可勉強!”
“得令!”
守衛晉陵城的不是別人,正是章綜的六弟章演,一旬之前,因為章綜戰敗的緣故,章演從蘇州通判被貶為晉陵縣令。
今日,弑兄仇人就在眼前,章演怒火中燒,誓要為兄複仇。
太平軍戰陣之前,石寶在前方來迴巡視,此舉一方麵為了壓陣,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防止城內守軍出城偷襲。
半個時辰之後,太平軍陣勢已成,各式攻城器械俱已準備妥當。
在方臘的授意下,米泉縱馬上前,朗聲唿喊:“城上守將可是章演?如今我軍連下蘇州、無錫,所向披靡,區區一座晉陵城打算螳臂當車嗎?”
章演不屑一顧:“章氏一門六學士,俱是一腔熱血,你們殺了我的兄長,卻滅不盡我章氏,來吧,且讓我瞧瞧太平軍有何手段。”
看來這廝鐵了心要頑抗到底。
米泉當即對城頭的守軍說道:“守城的諸位廂軍兄弟,隻要你們撥亂反正,方公一定不吝賞賜,想想伱們的家人,他們的衣服可以禦寒嗎?他們的口糧可以果腹嗎?你們隻是廂軍,不是朝廷禁軍,何必為朝廷賣命?須知我太平軍為的就是窮苦百姓,為的是讓你們填飽肚子,有田種,有衣穿,有飯吃!”
此言一出,城頭廂軍當即議論紛紛。
早就聽說太平軍從未濫殺無辜,即便是士紳大戶,若是從無劣跡,也不會有性命之憂。
既然如此,那這晉陵就算落入太平軍之手又有何妨?
饒是章演疏於戰陣,也知道軍心浮動,再任由謠言傳播下去,士氣必然跌到低穀。
“弓手何在?速速射死此獠!”
下一刻,幾支箭矢從城頭飄落,它們似乎刻意避開了米泉的要害,力道、準頭都欠缺的很。
太平軍中,鼓聲大作。
一個個傳令小校來迴奔走,軍士們隨著將官的命令紛紛列陣上前,呐喊出聲:“攻,攻,攻!”
“太平軍上來了!”
章演抽出佩劍,大聲鼓舞著士氣:“本官就在此處,兒郎們,保家衛國,殺退賊軍。”
尷尬的是,剛才米泉之言深入人心,一時之間,附和者寥寥。
顧不得多想,城下的太平軍在盾牌的掩護下已經緩緩而來。
章演急忙喝令:“滾木礌石準備。”
晉陵城牆並不高,由於長期沒有戰事的緣故,城內缺乏守城設施,僅有的滾木礌石還是這幾日章演草草準備出來的。
有小校尷尬地補充道:“章縣令,賊人還沒進入射程,此時應讓弓手做好準備。”
章演從諫如流,“好好好,弓手隨時待命。”
終於,太平軍進入了射程。
小校還要多言,卻被同伴扯了扯衣甲,再看周邊,四周的同伴都對他怒目而視。
苦也,這是犯了眾怒了。
章演的注意力全被城下的太平軍所吸引,根本沒注意到城頭這一幕。
什麽時候開弓呢?
當城下的太平軍率先開弓之際,章演才緩過神來:“開弓!反擊!快,快,快!”
在章演的催促下,弓手們手忙腳亂地彎弓搭箭。
可城下的箭矢不時襲來,缺乏鐵甲的廂軍一時間傷亡慘重。
在這般情況下,想要射中敵人更難了。
章演從沒想到戰陣廝殺竟然如此艱難,己方明明占據城池之利,可為何開戰至今卻被賊人完全壓製住。
“轟轟轟!”
忽而,城頭爆發出幾聲驚天動地的炸響。
聲若雷鳴,駭得人心驚肉跳。
章演瞪大了眼,“賊人這是何利器?”
這時候已經沒有人顧得上這位章縣令了,所有人都在四散而逃。
水門一側,廉明一行順利破開鐵欄,進入城內。
“降者免死,頑抗者斬!”
“城內百姓各歸其家,不得妄動,如有肆意生事者,殺無赦!”
……
底層百姓關門閉戶,不敢擅動,可城內的大戶們卻急了,他們匆匆帶著細軟,試圖趁亂離城。
可已經入城的太平軍第一時間便是控製四門,哪能讓大戶隨意離去?
當喊殺聲自城內響起之時,城內守軍一片慌亂。
“賊人入城了!”
“敗了,敗了!”
廂軍兵餉不足,戰意不堅,甫一遭遇變故,當即徹底亂了陣腳。
此時,章演依舊在城頭試圖挽迴軍心士氣。
可迴首一看,四周哪裏還有一名軍士?
除了癱倒在地,慘叫不已的廂軍之外,所有人都逃得一幹二淨。
怎會如此?
石寶趁機殺入城中。
這就敗了?
眼見事態不可挽迴,章演試圖揮刀自刎,卻被擒下,獻於太平軍。
“好漢,咱們擒了縣令,不知可有賞賜?”
“當然有賞,方公有功必賞,爾等今日就可以帶著賞賜迴家”
“適才貴軍在城下所言,分田到戶之說可還算數?”
“當然算數,從睦州到杭州,從秀州到無錫,但凡我太平軍治下,第一件事便是根據戶籍分田到戶,若是報名參軍,每戶每人還可以多分一畝的口糧”
降軍聽罷大吃一驚,“還有這等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