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正坐在禦書房裏的龍椅上。
午後的時間總是令人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麵前的龍案上放在一碟燒餅。
朱元璋隨手拿起一個燒餅來。
他貴為九五之尊,居然吃著一種粗糧,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當皇帝的有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而朱元璋竟然愛吃這一種尋常街市都可以買得到燒餅,實在令人感到意外。
如果你知道朱元璋的出身有多麽的寒苦,幾乎餓死,就不難明白其中的因由了。
他年幼的時候家鄉濠州發生大旱,接著是蝗災和瘟疫,父親、大哥,母親不到一個月相繼染疫死亡,他和二哥窮得連一塊墓地都買不起,若不是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墓地,隻怕連父母都不能埋葬。
為了生存,他和二哥分開,他靠替人看牛掙得一日兩餐稀得不能再稀可以照出人樣的粥水來養活自己,不過是為了可以多活一日命而已。
到後來實在是混不下去,便剃度出家當了一名小和尚,雲遊化緣,再後來他看準了時機,參加了明教領導的紅巾軍,憑著他的膽識和智慧,在起義軍的地位越來越高,最終成為一方霸主,立國號明,登上大明皇帝的寶座,實現了改朝換代的夢想。
在這之前,他何曾想過自己有登基做皇帝的一天,當年投靠紅巾軍,他隻想填飽肚子不被餓死有個立身之地而已,他做了皇帝,可他的二哥一家子卻餓死了。
他不是個忘本的人。
因此他很節儉,時時吃一些粗野穀物,提醒自己這個江山實在是得來不易,不要忘記自己也是苦難的老百姓出身。
當年趕牛放牧的時候,能夠有一個燒餅吃已經是相當不錯了,甚至可以說是如獲至寶像吃山珍海味一樣,可以高興上相當長一段時間了。
“燒餅呀燒餅,想當年如果能有半個燒餅吃,那也是羨慕死無數小夥伴的美事了。”他看著手中的燒餅,感慨不已,然後輕輕地咬了一口燒餅。
就在這刻,楊執謙走了進來:“稟告皇上,先生求見。”
他放下燒餅,說道:“快快有請。”
“遵旨。”楊執謙立即退了出去。
“先生這個時候來,肯定是為了胡惟庸的事,如何叫他不開口呢?有了,我倒要考考他的真本事,說中了,可以說,說不中,免開口,哈哈。”朱元璋忽發奇想,把燒餅用金碗蓋住。
片刻,劉基進來:“皇上,微臣……”
“先生免禮,這裏是禦書房,不是奉天殿,無須行君臣大禮,像在軍中時候一樣,無拘無束,這才最好。”朱元璋急忙過去扶住正準備施禮覲見的劉基。
“謝皇上聖恩,但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之禮不可免,請皇上受微臣一禮。”劉基執意堅持,長揖到地。
朱元璋責備說道:“朕說過多少遍,以你我的情誼在私底下見麵的時候,就不必行君臣大禮,先生就是不聽。”
劉基說道:“皇上的知遇之恩,劉基粉身碎骨也報答不了,無論皇上和微臣的交情如何深厚,但今非昔比,始終君臣有別,當然要禮不可免,絕不能有損皇上的恩威。”
朱元璋笑道:“好啦,朕說不過你了,先生冒著烈日不避酷暑而來,可不是為了胡惟庸的事吧?”
他問得很直接,絕不兜圈子,因為他喜歡簡單扼要直接明了的匯報,十分討厭冗長拖遝的匯報。
他自己是這樣做,也要求群臣這兒樣做。
幾年前,刑部主事茹太素寫的奏折無非隻提五點意見,但竟然賣弄文墨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寫了萬餘字才切入主題,真可謂是廢話連篇,累他聽得頭昏腦漲也不知所雲,氣得他當場發飆,惱火之下就把茹太素叫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一頓大板子,還發配地方,降級使用,因此他嚴令所有大小官員,從此以後再不準許冗文上書,杜絕書生為官賣弄文采的風氣。
自此,大臣們上奏章的時候再也不敢賣弄文墨,簡潔扼要,開一股新風氣。
劉基也不兜圈子,答得十分直接:“是,微臣……”
朱元璋擺一擺手,示意他不要再說:“先別談政事,來來來。”
他拖著劉基的手走到龍案前:“朕想請先生猜一猜一件東西,先生深通數理,精通玄術,可知碗中是什麽東西?”
劉基愕然:“皇上不是開玩笑吧?”
朱元璋笑眯眯說道:“你說呢?君無戲言,朕是想見識先生的經世之學。”
劉基說道:“猜不出來呢?”
朱元璋故意拉下臉來:“先生的金缽就會打破,以前的一切都是騙人的鬼話,朕要追究先生的責任嘍。”
劉基笑起來:“這不是要臣下賣弄玄虛嗎?”
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朱元璋說道:“就看先生的真本事了,說中了,就可以說胡惟庸的事,說不中,就免開尊口。”
“遵旨。”劉基掐指算著。
朱元璋在一旁抱臂看著。
劉基突然笑起來,說道:“皇上真是童心未泯,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食物也,皇上,臣說得對不對?”
朱元璋哈哈大笑,說道:“先生,可否再準確一點?”
劉基笑道:“到這已經唿之欲出,皇上最喜歡吃的燒餅,皇上,是否可以揭盅解密了呢?”
“對,對極了。”朱元璋一邊笑著一邊揭開金碗。
君臣兩人又是一陣開心的大笑聲。
朱元璋豎起拇指稱讚:“先生果然本領非凡。”
他突然轉念一想,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以先生的造詣一定可以預測得到後世之事的,朕想聽一聽。”
劉基心裏一跳,推搪說道:“茫茫天數誰可堪破,皇上天命所歸成就一代賢皇,子孫自有天神庇佑,國祚綿長,何必要問呢?”
朱元璋說道:“朕雖然讀的書少,但也聽過李世民和袁天罡李淳風的事,若然不是唐太宗忽發奇思妙想問袁天罡李淳風,又何以有留下千秋萬世去破解的推背圖?”
劉基沒有說話。
朱元璋說道:“先生無須多慮,朕之所以有此一問,完全是因一時興趣所致,並不是想借先生之手來扭轉未來之運,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何須去操心,就當是你我君臣之間的瞎聊一番,難道先生不想趁此機會留下萬世鴻篇嗎?”
劉基怦然心動。
午後的時間總是令人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麵前的龍案上放在一碟燒餅。
朱元璋隨手拿起一個燒餅來。
他貴為九五之尊,居然吃著一種粗糧,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當皇帝的有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而朱元璋竟然愛吃這一種尋常街市都可以買得到燒餅,實在令人感到意外。
如果你知道朱元璋的出身有多麽的寒苦,幾乎餓死,就不難明白其中的因由了。
他年幼的時候家鄉濠州發生大旱,接著是蝗災和瘟疫,父親、大哥,母親不到一個月相繼染疫死亡,他和二哥窮得連一塊墓地都買不起,若不是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墓地,隻怕連父母都不能埋葬。
為了生存,他和二哥分開,他靠替人看牛掙得一日兩餐稀得不能再稀可以照出人樣的粥水來養活自己,不過是為了可以多活一日命而已。
到後來實在是混不下去,便剃度出家當了一名小和尚,雲遊化緣,再後來他看準了時機,參加了明教領導的紅巾軍,憑著他的膽識和智慧,在起義軍的地位越來越高,最終成為一方霸主,立國號明,登上大明皇帝的寶座,實現了改朝換代的夢想。
在這之前,他何曾想過自己有登基做皇帝的一天,當年投靠紅巾軍,他隻想填飽肚子不被餓死有個立身之地而已,他做了皇帝,可他的二哥一家子卻餓死了。
他不是個忘本的人。
因此他很節儉,時時吃一些粗野穀物,提醒自己這個江山實在是得來不易,不要忘記自己也是苦難的老百姓出身。
當年趕牛放牧的時候,能夠有一個燒餅吃已經是相當不錯了,甚至可以說是如獲至寶像吃山珍海味一樣,可以高興上相當長一段時間了。
“燒餅呀燒餅,想當年如果能有半個燒餅吃,那也是羨慕死無數小夥伴的美事了。”他看著手中的燒餅,感慨不已,然後輕輕地咬了一口燒餅。
就在這刻,楊執謙走了進來:“稟告皇上,先生求見。”
他放下燒餅,說道:“快快有請。”
“遵旨。”楊執謙立即退了出去。
“先生這個時候來,肯定是為了胡惟庸的事,如何叫他不開口呢?有了,我倒要考考他的真本事,說中了,可以說,說不中,免開口,哈哈。”朱元璋忽發奇想,把燒餅用金碗蓋住。
片刻,劉基進來:“皇上,微臣……”
“先生免禮,這裏是禦書房,不是奉天殿,無須行君臣大禮,像在軍中時候一樣,無拘無束,這才最好。”朱元璋急忙過去扶住正準備施禮覲見的劉基。
“謝皇上聖恩,但君是君,臣是臣,君臣之禮不可免,請皇上受微臣一禮。”劉基執意堅持,長揖到地。
朱元璋責備說道:“朕說過多少遍,以你我的情誼在私底下見麵的時候,就不必行君臣大禮,先生就是不聽。”
劉基說道:“皇上的知遇之恩,劉基粉身碎骨也報答不了,無論皇上和微臣的交情如何深厚,但今非昔比,始終君臣有別,當然要禮不可免,絕不能有損皇上的恩威。”
朱元璋笑道:“好啦,朕說不過你了,先生冒著烈日不避酷暑而來,可不是為了胡惟庸的事吧?”
他問得很直接,絕不兜圈子,因為他喜歡簡單扼要直接明了的匯報,十分討厭冗長拖遝的匯報。
他自己是這樣做,也要求群臣這兒樣做。
幾年前,刑部主事茹太素寫的奏折無非隻提五點意見,但竟然賣弄文墨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寫了萬餘字才切入主題,真可謂是廢話連篇,累他聽得頭昏腦漲也不知所雲,氣得他當場發飆,惱火之下就把茹太素叫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一頓大板子,還發配地方,降級使用,因此他嚴令所有大小官員,從此以後再不準許冗文上書,杜絕書生為官賣弄文采的風氣。
自此,大臣們上奏章的時候再也不敢賣弄文墨,簡潔扼要,開一股新風氣。
劉基也不兜圈子,答得十分直接:“是,微臣……”
朱元璋擺一擺手,示意他不要再說:“先別談政事,來來來。”
他拖著劉基的手走到龍案前:“朕想請先生猜一猜一件東西,先生深通數理,精通玄術,可知碗中是什麽東西?”
劉基愕然:“皇上不是開玩笑吧?”
朱元璋笑眯眯說道:“你說呢?君無戲言,朕是想見識先生的經世之學。”
劉基說道:“猜不出來呢?”
朱元璋故意拉下臉來:“先生的金缽就會打破,以前的一切都是騙人的鬼話,朕要追究先生的責任嘍。”
劉基笑起來:“這不是要臣下賣弄玄虛嗎?”
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朱元璋說道:“就看先生的真本事了,說中了,就可以說胡惟庸的事,說不中,就免開尊口。”
“遵旨。”劉基掐指算著。
朱元璋在一旁抱臂看著。
劉基突然笑起來,說道:“皇上真是童心未泯,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食物也,皇上,臣說得對不對?”
朱元璋哈哈大笑,說道:“先生,可否再準確一點?”
劉基笑道:“到這已經唿之欲出,皇上最喜歡吃的燒餅,皇上,是否可以揭盅解密了呢?”
“對,對極了。”朱元璋一邊笑著一邊揭開金碗。
君臣兩人又是一陣開心的大笑聲。
朱元璋豎起拇指稱讚:“先生果然本領非凡。”
他突然轉念一想,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以先生的造詣一定可以預測得到後世之事的,朕想聽一聽。”
劉基心裏一跳,推搪說道:“茫茫天數誰可堪破,皇上天命所歸成就一代賢皇,子孫自有天神庇佑,國祚綿長,何必要問呢?”
朱元璋說道:“朕雖然讀的書少,但也聽過李世民和袁天罡李淳風的事,若然不是唐太宗忽發奇思妙想問袁天罡李淳風,又何以有留下千秋萬世去破解的推背圖?”
劉基沒有說話。
朱元璋說道:“先生無須多慮,朕之所以有此一問,完全是因一時興趣所致,並不是想借先生之手來扭轉未來之運,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何須去操心,就當是你我君臣之間的瞎聊一番,難道先生不想趁此機會留下萬世鴻篇嗎?”
劉基怦然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