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匣子的價值沒有瓷碗珍貴, 所換不多,卻也足夠讓他們堅持到古畫修複完成了。
陰幹之後,莫秉中就開始進行下一步, 紀墨還是旁觀者, 這一次卻跟之前不同了, 莫秉中會特意把陰幹的古畫放到他麵前, 讓他仔細看, 借著窗外的光, 能夠看到古畫上麵因為年代久遠而導致的斷紋, 如同年輪, 不同的都是橫向的,每一條的出現都能顯示這幅畫曆經的滄桑。
“這幅畫,有些久了。”
莫秉中隻是修複師, 而不是畫作上的大師, 對名畫之類的也就局限於最出名的那些很有認知,這幅古畫顯然不是, 但即便不是大師手筆, 能夠有長久的曆史, 也是增光添彩的一項價值了。
紀墨跟著看了看,逆光看去, 那些斷紋格外明顯,像是筆記本出毛病時候會有的黑白橫紋一樣。
“這也是要修複的嗎?”
他現在已經有些接受所有的不平都要被修複這一條設定了,感覺還有點兒帶感。
“看情況。”
莫秉中沒有長篇大論就著這一條敘述,放下畫來, 放平在桌上, 說:“先給它補洞。”
蟲蛀的洞很明顯, 有大有小, 需要用畫筆小心地一點點修補,這種修補很像是在塗色,遇到一個漏洞就塗一點兒顏色,不去考慮其他,看上去反而像是在給畫作上添加若幹白點,多了白斑。
莫秉中做得很仔細,很認真,時不時就會停下來看一會兒畫作,似乎在思考到這個空白點該怎樣彌補。
如此,全部修複下來,看起來也沒什麽缺漏之處了,整幅畫,雖然多了不少白斑,較之前,卻也頗為不錯了。
天色再度暗了下來,莫秉中看了看外頭的天色說:“明天再貼斷紋吧。”
那些斷紋,也是需要彌補的。
“好。”
紀墨毫無異議,聽話地點點頭,跟著莫秉中去吃飯休息。
次日天公作美,正好是個大晴天,把畫作懸在窗上,背麵朝外,清晰可見若幹斷紋,裁剪細細的宣紙貼在斷紋處,那宣紙細到兩根發絲並排的寬度,這般一道道貼上去,倒像是用線來貼補一樣,看起來就頗為耗費工夫。
莫秉中的食指到底還是有所不便,做這些細微的工作,不一會兒額上就有了汗,半弓著身,臉貼得極近,一點點把裁成細條的宣紙貼上去,那些宣紙條太細了,一不小心就會被扭斷,紀墨在一旁很想幫忙,奈何莫秉中怕他越幫越忙,並不許他插手,便隻能幹看著。
等到所有的斷紋貼完,畫作背麵已經變了一副樣子,像是貼滿了創可貼似的,就是那創可貼小了點兒。
“好了,等到幹了就好了。”
莫秉中直起腰來的時候,又要反手捶腰,紀墨的小拳頭已經先一步到達位置了,“爹爹歇歇,我來給你捶,力氣夠嗎?疼嗎?”
“不疼,墨兒做得很好。”莫秉中放鬆了表情,享受著兒子的服侍,過了一會兒才讓紀墨停手,以手試了試所貼處的幹濕程度,覺得差不多了,又把畫作換了一個方向,換了一個地方。
這一次,要上牆了。
先讓畫作保持表麵潮潤,然後上牆繃平,準備下一個步驟,也就是全色。
全色,即給畫麵上沒有顏色的地方添上顏色,主要就是給漏洞處失去顏色的地方補上色彩,使畫麵統一。水墨畫的顏色主要都是墨色,但淺淡不同,自然也就有了多種顏色分級的感覺。
這裏麵就有一個高要求,叫做四麵光。
“何為四麵,上下左右。要從這四個方向上看去,都看不出畫作被修補過,就是成功的修複了。”
莫秉中解釋得簡單,但做到這一步很不容易,很多人修複古畫,也就是一兩麵能看罷了,放在他的眼中,補過沒補過的總還是能夠看出來的。
當然,也要換角度去看,這也是一些人為什麽欣賞畫作會不時調換位置,從這個方向看過,又從另一個方向看過的原因。
在這一個大步驟上,又有兩個小步驟,首先就是要調色,調出跟畫芯接近的顏色,可以淺,不可以深,其次是接筆,這一步就相當於二次創作,在體味畫師構思筆法的基礎上,補全因畫作漏洞而產生的斷筆。
這裏麵也有些要注意的地方,水墨畫很多時候都會有留白,便是勾勒某物造型的線條,也不會筆筆都相連,其中也有若斷續之處,筆勢已盡,而其意猶遠,像是衣褶相疊,不能盡顯。
所以,並不是每一筆都需要連貫,有些空白看著還有缺筆之處,其實已經盡了,就是要那樣留白,給人留下聯想的空間。
莫秉中早就調好了顏色,很快就到了接筆這一步,他的神色專注,連跟紀墨的講解都忘了,全心投入到對這幅畫作的理解之中,若在冥冥之中與古人交感,體會這幅畫背後的種種未言之處。
在他的筆下,一個個漏洞在迅速被填補,有的是單純的顏色填補,與底色相近,有的則是筆法勾勒,直接連接斷續,又在其中仍有斷續。
紀墨在一旁看得暗暗佩服,莫秉中不是專研畫作的,但對畫作的快速理解上,顯然也有獨到之處,一些地方的修補做得的確很不錯,當然,以他較為專業的眼光來看,某些地方要是再改改就更好了。
當然,現在也很好,所接線條是沒什麽疏漏的,不能說修複得不好,隻是還能再精進罷了,這種精進甚至是在二次創作的基礎上提升了原畫作的水準的。
這幅古畫上的構圖並不複雜,一棵樹隻顯出部分,樹幹樹枝,都不算多,一個人物,老叟而已,寬大的衣物遮擋著可能瘦弱的身軀,布滿皺紋的臉上刻畫著生活的愁苦,酒葫蘆在手,目眺遠方。
並沒有多麽複雜的景物人物,這就讓修複的程度會減輕一些,速度也會提升一些,紀墨在一旁看著,莫秉中的動作流暢,看起來也是賞心悅目,有一種若是自己做,必然也會如此行雲流水之感。
等到這一步完成,所有漏洞都已經被補色完畢,莫秉中還來迴換了幾個角度查看,確保這的確是“四麵光”,完全不會被看出漏洞來了。
紀墨是一點點看著這幅畫被修複完成的,還記得最開始那黴變發汙的樣子,現在再看,就像細雨洗去浮塵,讓天空都呈現出一種難得的亮色,煥然一新了。
哪怕還沒有重新裝裱,這樣一幅畫卻也好過之前很多了。
被揭下來的背紙並沒有完全損壞,天地杆更未曾彎折,中途,莫秉中出去添置了一些材料,迴來把背紙又重新修複了一遍,盡可能地用了原物,重新把畫芯裱入其中。
做完這一步之後,古畫算是修複完成了。
看著修複好的古畫,莫秉中也是難得感慨,好幾年不做這樣的精細活兒了,手上還是有些不得勁兒,但做完了,看到成果,仍然是驕傲的,便是他多年不做,手也沒生,這本來就是一種熟能生巧之外的天賦了。
那種技藝,本身就爛熟於心,以至於手上的每一塊兒肌肉都記得該怎樣做,這樣的好處是他的技藝不會因為長久不做而生疏,壞處也同樣明顯,很多時候,手部的記憶都忘了現在食指短缺,會在拿捏工具上,讓莫秉中感覺到那種缺失帶來的影響,不得不分心克服,無法如以前那般渾然忘我地投入其中。
“修複古畫,如同延醫治病,醫(術)好,則醫到病除,醫(術)差,則醫到命斃,其中差距,不是眼睛看看就能會了的。”
這一句,就很有提醒的意思了,莫秉中知道自己做得輕鬆,看的人難免也會覺得此道容易,然而真正上手就知道了,除非不在乎古畫性命,否則,又哪裏有什麽容易。
看著不過幾個問題,如同那幾個固定的病症,連醫治的方法都無需許多種,照貓畫虎地做著那些步驟就是了,但,真正能夠做好,還能讓步驟起效的,又有幾個呢?
同樣是風寒,有些人吃了藥好了,有些人吃了藥死了,是藥害人,還是病害人?
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有些人修複古畫莫若不要修複,留待後來,說不定還能夠給古畫留一條活路。
毀於修複師手中的物品,比那些被時光湮沒的物品,恐怕也少不到哪裏去。
這是一項有些燒錢的技藝,想要學好就要大量的練習,要手感要經驗,而這些練習很多時候又不能用現在的東西來代替,比如說瓷碗,新的瓷碗破損了修複起來容易,甚至都不用判斷顏色年代的區別,但這樣的修複就算成功了,又價值幾何呢?
連價值都沒有,修複師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裏?
換句話說,就是修複師要靠什麽吃飯呢?
所以,很多修複師做的都是修複古物的活兒,這也是賺錢的活兒,但有很多人知道是修複過的難免不喜,字畫類還好些,若是瓷碗之類,知道是修複過的,又有幾個人能夠心中無暇,若美器視之呢?哪怕他們看不到那裂痕,但那裂痕卻存在於他們心中。
事實若此,不少修複師就會不言其被修複過,而是當做完整古物賣出,其中價值,又更勝於修複過的物價,更有很多以次充好,讓修複師幾與造假者等同,大大地壞了名聲。
※※※※※※※※※※※※※※※※※※※※
明天要去修電腦,可能晚點兒更新,晚上再看確保無誤!
陰幹之後,莫秉中就開始進行下一步, 紀墨還是旁觀者, 這一次卻跟之前不同了, 莫秉中會特意把陰幹的古畫放到他麵前, 讓他仔細看, 借著窗外的光, 能夠看到古畫上麵因為年代久遠而導致的斷紋, 如同年輪, 不同的都是橫向的,每一條的出現都能顯示這幅畫曆經的滄桑。
“這幅畫,有些久了。”
莫秉中隻是修複師, 而不是畫作上的大師, 對名畫之類的也就局限於最出名的那些很有認知,這幅古畫顯然不是, 但即便不是大師手筆, 能夠有長久的曆史, 也是增光添彩的一項價值了。
紀墨跟著看了看,逆光看去, 那些斷紋格外明顯,像是筆記本出毛病時候會有的黑白橫紋一樣。
“這也是要修複的嗎?”
他現在已經有些接受所有的不平都要被修複這一條設定了,感覺還有點兒帶感。
“看情況。”
莫秉中沒有長篇大論就著這一條敘述,放下畫來, 放平在桌上, 說:“先給它補洞。”
蟲蛀的洞很明顯, 有大有小, 需要用畫筆小心地一點點修補,這種修補很像是在塗色,遇到一個漏洞就塗一點兒顏色,不去考慮其他,看上去反而像是在給畫作上添加若幹白點,多了白斑。
莫秉中做得很仔細,很認真,時不時就會停下來看一會兒畫作,似乎在思考到這個空白點該怎樣彌補。
如此,全部修複下來,看起來也沒什麽缺漏之處了,整幅畫,雖然多了不少白斑,較之前,卻也頗為不錯了。
天色再度暗了下來,莫秉中看了看外頭的天色說:“明天再貼斷紋吧。”
那些斷紋,也是需要彌補的。
“好。”
紀墨毫無異議,聽話地點點頭,跟著莫秉中去吃飯休息。
次日天公作美,正好是個大晴天,把畫作懸在窗上,背麵朝外,清晰可見若幹斷紋,裁剪細細的宣紙貼在斷紋處,那宣紙細到兩根發絲並排的寬度,這般一道道貼上去,倒像是用線來貼補一樣,看起來就頗為耗費工夫。
莫秉中的食指到底還是有所不便,做這些細微的工作,不一會兒額上就有了汗,半弓著身,臉貼得極近,一點點把裁成細條的宣紙貼上去,那些宣紙條太細了,一不小心就會被扭斷,紀墨在一旁很想幫忙,奈何莫秉中怕他越幫越忙,並不許他插手,便隻能幹看著。
等到所有的斷紋貼完,畫作背麵已經變了一副樣子,像是貼滿了創可貼似的,就是那創可貼小了點兒。
“好了,等到幹了就好了。”
莫秉中直起腰來的時候,又要反手捶腰,紀墨的小拳頭已經先一步到達位置了,“爹爹歇歇,我來給你捶,力氣夠嗎?疼嗎?”
“不疼,墨兒做得很好。”莫秉中放鬆了表情,享受著兒子的服侍,過了一會兒才讓紀墨停手,以手試了試所貼處的幹濕程度,覺得差不多了,又把畫作換了一個方向,換了一個地方。
這一次,要上牆了。
先讓畫作保持表麵潮潤,然後上牆繃平,準備下一個步驟,也就是全色。
全色,即給畫麵上沒有顏色的地方添上顏色,主要就是給漏洞處失去顏色的地方補上色彩,使畫麵統一。水墨畫的顏色主要都是墨色,但淺淡不同,自然也就有了多種顏色分級的感覺。
這裏麵就有一個高要求,叫做四麵光。
“何為四麵,上下左右。要從這四個方向上看去,都看不出畫作被修補過,就是成功的修複了。”
莫秉中解釋得簡單,但做到這一步很不容易,很多人修複古畫,也就是一兩麵能看罷了,放在他的眼中,補過沒補過的總還是能夠看出來的。
當然,也要換角度去看,這也是一些人為什麽欣賞畫作會不時調換位置,從這個方向看過,又從另一個方向看過的原因。
在這一個大步驟上,又有兩個小步驟,首先就是要調色,調出跟畫芯接近的顏色,可以淺,不可以深,其次是接筆,這一步就相當於二次創作,在體味畫師構思筆法的基礎上,補全因畫作漏洞而產生的斷筆。
這裏麵也有些要注意的地方,水墨畫很多時候都會有留白,便是勾勒某物造型的線條,也不會筆筆都相連,其中也有若斷續之處,筆勢已盡,而其意猶遠,像是衣褶相疊,不能盡顯。
所以,並不是每一筆都需要連貫,有些空白看著還有缺筆之處,其實已經盡了,就是要那樣留白,給人留下聯想的空間。
莫秉中早就調好了顏色,很快就到了接筆這一步,他的神色專注,連跟紀墨的講解都忘了,全心投入到對這幅畫作的理解之中,若在冥冥之中與古人交感,體會這幅畫背後的種種未言之處。
在他的筆下,一個個漏洞在迅速被填補,有的是單純的顏色填補,與底色相近,有的則是筆法勾勒,直接連接斷續,又在其中仍有斷續。
紀墨在一旁看得暗暗佩服,莫秉中不是專研畫作的,但對畫作的快速理解上,顯然也有獨到之處,一些地方的修補做得的確很不錯,當然,以他較為專業的眼光來看,某些地方要是再改改就更好了。
當然,現在也很好,所接線條是沒什麽疏漏的,不能說修複得不好,隻是還能再精進罷了,這種精進甚至是在二次創作的基礎上提升了原畫作的水準的。
這幅古畫上的構圖並不複雜,一棵樹隻顯出部分,樹幹樹枝,都不算多,一個人物,老叟而已,寬大的衣物遮擋著可能瘦弱的身軀,布滿皺紋的臉上刻畫著生活的愁苦,酒葫蘆在手,目眺遠方。
並沒有多麽複雜的景物人物,這就讓修複的程度會減輕一些,速度也會提升一些,紀墨在一旁看著,莫秉中的動作流暢,看起來也是賞心悅目,有一種若是自己做,必然也會如此行雲流水之感。
等到這一步完成,所有漏洞都已經被補色完畢,莫秉中還來迴換了幾個角度查看,確保這的確是“四麵光”,完全不會被看出漏洞來了。
紀墨是一點點看著這幅畫被修複完成的,還記得最開始那黴變發汙的樣子,現在再看,就像細雨洗去浮塵,讓天空都呈現出一種難得的亮色,煥然一新了。
哪怕還沒有重新裝裱,這樣一幅畫卻也好過之前很多了。
被揭下來的背紙並沒有完全損壞,天地杆更未曾彎折,中途,莫秉中出去添置了一些材料,迴來把背紙又重新修複了一遍,盡可能地用了原物,重新把畫芯裱入其中。
做完這一步之後,古畫算是修複完成了。
看著修複好的古畫,莫秉中也是難得感慨,好幾年不做這樣的精細活兒了,手上還是有些不得勁兒,但做完了,看到成果,仍然是驕傲的,便是他多年不做,手也沒生,這本來就是一種熟能生巧之外的天賦了。
那種技藝,本身就爛熟於心,以至於手上的每一塊兒肌肉都記得該怎樣做,這樣的好處是他的技藝不會因為長久不做而生疏,壞處也同樣明顯,很多時候,手部的記憶都忘了現在食指短缺,會在拿捏工具上,讓莫秉中感覺到那種缺失帶來的影響,不得不分心克服,無法如以前那般渾然忘我地投入其中。
“修複古畫,如同延醫治病,醫(術)好,則醫到病除,醫(術)差,則醫到命斃,其中差距,不是眼睛看看就能會了的。”
這一句,就很有提醒的意思了,莫秉中知道自己做得輕鬆,看的人難免也會覺得此道容易,然而真正上手就知道了,除非不在乎古畫性命,否則,又哪裏有什麽容易。
看著不過幾個問題,如同那幾個固定的病症,連醫治的方法都無需許多種,照貓畫虎地做著那些步驟就是了,但,真正能夠做好,還能讓步驟起效的,又有幾個呢?
同樣是風寒,有些人吃了藥好了,有些人吃了藥死了,是藥害人,還是病害人?
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有些人修複古畫莫若不要修複,留待後來,說不定還能夠給古畫留一條活路。
毀於修複師手中的物品,比那些被時光湮沒的物品,恐怕也少不到哪裏去。
這是一項有些燒錢的技藝,想要學好就要大量的練習,要手感要經驗,而這些練習很多時候又不能用現在的東西來代替,比如說瓷碗,新的瓷碗破損了修複起來容易,甚至都不用判斷顏色年代的區別,但這樣的修複就算成功了,又價值幾何呢?
連價值都沒有,修複師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裏?
換句話說,就是修複師要靠什麽吃飯呢?
所以,很多修複師做的都是修複古物的活兒,這也是賺錢的活兒,但有很多人知道是修複過的難免不喜,字畫類還好些,若是瓷碗之類,知道是修複過的,又有幾個人能夠心中無暇,若美器視之呢?哪怕他們看不到那裂痕,但那裂痕卻存在於他們心中。
事實若此,不少修複師就會不言其被修複過,而是當做完整古物賣出,其中價值,又更勝於修複過的物價,更有很多以次充好,讓修複師幾與造假者等同,大大地壞了名聲。
※※※※※※※※※※※※※※※※※※※※
明天要去修電腦,可能晚點兒更新,晚上再看確保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