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之所以要王鵬君來前線,有三個原因,一是錦衣衛的戰力的確是一等一的強軍;二是大軍的主力是遼東軍,遼東軍能否盡心盡力、是戰爭勝負的關鍵,王鵬君和祖大壽等人的私交不錯,可以更好的溝通;三是王鵬君有滔天的聖眷加持、且在朝堂和宮內都有盟友,若是朝廷下達什麽不合理的旨意,王鵬君有抗旨的膽量和底氣——韃子圍困京師時,若不是王鵬君數次抗旨力挽狂瀾,說不定京師已經被韃子攻陷。


    王鵬君接到旨意後,從錦衣衛抽調了四千人趕往通州。


    “韃子有些異動,有可能是鄭芝龍那邊折騰出了大動靜,所以韃子才會有異動。”洪承疇之所以答應進攻,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鄭芝龍的軍隊肯定已經在東江鎮登陸多日。”王鵬君看了一下地圖後說道。


    “韃子主力有沒有可能已經返迴關外。”韃子的斥候最近異常強勢,雙方斥候經常血戰、異常慘烈,明軍的斥候根本無法深入韃子的地盤,所以祖大壽等人才會懷疑。


    “打薊州試一下。”吳山桂提議道。


    “薊州守將是多爾袞。”洪承疇其實也想試一下,但守城將領是多爾袞,這表明守軍的戰力絕對異常強悍。所以要想試出深淺,最少要投入數萬大軍。如果韃子主力沒有返迴關外,最好的結果是無功而返,最壞的結果是慘敗而歸——無論是那種結果,洪承疇都必然會遭到彈劾。


    “最壞的結果就是吃個敗仗,萬一到了這一步,京師那邊的責難我來想辦法。”如果韃子主力這麽急匆匆撤迴關外,那麽鄭芝龍折騰的動靜肯定不小,所以北直隸的明軍必須做出響應。


    這個年代的信息傳遞異常麻煩,所以隻能靠統兵將領預判。


    祖大壽、吳山桂、王鵬君等人、領軍五萬攻打薊州。


    明軍早已準備了大量攻城器具,所以到達薊州城下後,隻休整了半日便開始發動進攻,韃子的反擊異常犀利,明軍數次進攻皆慘敗而歸,無一人登上成牆,唯有火炮和重弩給韃子帶來了一些傷害。


    “今日韃子動用的守軍大概在三千人左右,其中真韃子不過數百人。如果城內沒有藏兵的話,韃子主力很可能真的返迴關外了。”吳山桂有些激動的開口說道。


    “看明天韃子是否會派出援兵,如果沒有援兵,那麽韃子主力應該真的已經撤迴關外了。”祖大壽答道。


    “派精銳強攻一次。”如果韃子主力真的已經撤迴關外,那就有海量的戰功在等著大家,要是能生擒多爾袞,那更是滔天的功勳。


    “還不是時候,明日在試探性的進攻幾次。”祖大壽說完看向王鵬君。


    明軍今日攻城之所以皆慘敗而歸,與明軍沒有動用主力有很大的關係——明軍擔心城內或者城外有伏兵,所以主力部隊在城外結營、保持高度戒備,以防止韃子衝陣!


    “先看看韃子的動靜。”朝堂上一大幫人在盯著,所以還是要盡量避免打敗仗,否則王鵬君應對起來也比較麻煩。


    王鵬君其實也認同吳山桂的判斷——從多爾袞的表現來看,他明顯有些底氣不足,所以打的異常保守。


    第二日攻城依舊是慘敗而歸,但祖大壽、吳山桂等人都開始麵露喜色。


    “韃子沒有派出援兵馳援薊州。韃子主力肯定返迴關外了。”祖大壽給出了肯定的判斷。


    “四麵圍城,捉不到活的就捉死的。”吳山桂顯然想拿下多爾袞。


    “不可,還是應該圍三厥一,盡快把韃子趕迴關外才是上策。而且我們應該盡快出兵關外,牽製韃子的主力,以便鄭芝龍的大軍能夠從容撤退。”鄭芝龍的大軍很可能已經深入韃子腹地,所以韃子主力才會撤得這麽急,此時必須想辦法牽製韃子的主力,否則鄭芝龍的大軍很可能會全軍覆滅。


    多爾袞在夢中的世界,是後金入主中原的核心人物,盡管如此、但王鵬君依舊認為鄭芝龍的大軍比多爾袞重要。


    “韃子此次入關,大明國本震動,生靈塗炭,天下已經人心浮動,當盡快把韃子趕迴關外,方可安定人心。”祖大壽也讚同圍三厥一,這次入關勤王、遼東軍損失慘重,遼東軍的家底已經不多了,沒必要和後金打消耗戰。


    雖然三人都認為韃子的主力已經撤迴關外,但為避免意外,三人還是傳信洪承疇、讓他領大軍接應,同時留下一萬大軍應對突發狀況。


    從第三日開始,攻城士兵的數量和質量都開始提升,守軍的死傷也開始增大。


    第四日攻城時,已經有明軍登上城牆,但沒堅持多久就被趕了下來。


    除遼東軍的家丁外,其餘明軍雖然整頓了一段時間,但戰力依舊比價差,如果守城、還勉強夠用,但攻城的話,則顯然有些不足。


    “我剛收到錦衣衛傳遞過來的情報,鄭芝龍半個月前就已經在東江鎮登陸。皇太極之所以撤的如此慌亂,很可能是鄭芝龍已經威脅到了盛京的安全。”代善領軍圍攻錦州、寧遠等地後,韃子後方的防禦肯定是非常空虛的——鄭芝龍的部隊是百戰老兵,戰力非常強悍,如果肯賣命的話,肯定能給韃子帶來極大的威脅。


    大家之前本就有這方麵的猜測,所以並沒有人質疑王鵬君的判斷!


    “明日我親自領死士攻城。”吳山桂聞言第一個表態。


    能夠逃走的話,多爾袞肯定不會死守,隻要給守軍帶來足夠大的壓力,多爾袞必定會棄城。


    “明日攻城必須要打出大明的威風。諸將可從軍中招募死士,此戰不以首級記功,以戰果記功。凡攻城願意死戰不退者,攻城前賞銀十兩;第一個登上城牆的賞銀百兩、升官兩級,若沒有戰死、賞銀千兩,官升三級;前五百名攻上城牆的士兵賞銀五十兩、官升一級,若沒有戰死,賞銀百兩、官升兩級;凡參與攻城的死士,戰後皆賞銀十兩、沒有戰死的賞銀二十兩,這是額外的賞賜,不影響戰果記功,撫恤銀一律三倍。”雖然主將是祖大壽,但眾人都知道王鵬君的話比祖大壽的話還要管用,所以營中諸將瞬間沸騰了,一些參將和副將都有些心動。


    “伯爺,未將如果拿下先登之功,是否也能獲得賞賜。”吳山桂委婉的問道。


    吳山桂這個級別,往上連升兩、三級的話就要封爵了。


    吳山桂之所以搶著攻城,就是為了博取封爵的富貴——城中守軍雖然不多,但擊敗多爾袞或者生擒多爾袞的政治意義很大。


    京師對祖大壽的戒心很大,吳山桂如果真的拿下先登之功,崇禎顯然不會介意給祖大壽扶持一個對手——吳山桂唯有封爵才能在遼東軍和祖大壽抗衡。


    王鵬君在京師有很大的話語權,無論是宮內、還是文官集團,王鵬君都有著超強的影響力,而且最關鍵的是他不打壓武將,基本上是有功必賞,所以不僅對吳山桂而言是一個機會,對其它武將也是一個機會。


    土木堡之變後,大明文貴武輕。武將集團的話語權是比較低的,即便戚繼光這樣的軍方大佬也沒有封爵——戚繼光失去文官的庇佑後,麵對文官的攻擊,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最後落得一個晚景淒涼的下場。


    “除本伯和寧遠伯外,其它人皆可獲得賞賜。明日攻城,城未下而不向前衝鋒者,皆斬首、家眷發給披甲人為奴!”王鵬君想憑借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來震懾韃子和京師,所以自然不會拒絕眾人升官發財的野心。


    薊遼軍百廢待興,大把的官職,王鵬君也不擔心沒有官位賞賜諸將。


    隻要能把韃子趕迴關外,以王鵬君如今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隻要他不點頭、就沒人敢黑掉武將集團的軍功。


    王鵬君有欽差的身份,崇禎為了順利收複失地,給了他一些臨機決斷的權力,所以王鵬君許下重賞並不是越職行事。


    吳山桂帶頭報名後,一名副總兵、兩名副將、六名參將、十名遊擊將軍也跟著報名參加敢死隊。


    諸將返迴營地把王鵬君的獎賞公布後,瞬間三軍沸騰、踴躍報名。


    對這些士兵而言,最不值錢的就是他們的命,而且大多數士兵都認為自己用不了多久就會戰死沙場,如今有一個博取富貴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會放過——反正都是死,自然要讓自己死得更有價值。


    經過帥選,有五千人成功入選敢死隊,其中七成是遼東的家丁,另外兩成是從其它軍隊挑選出來的精銳——其中白杆兵有三百人。


    王鵬君雖然許下重賞,但處罰也異常嚴厲。攻城時隻能往前猛攻,後退和原地偷奸耍滑的,不僅要被斬首還要牽連家人。


    第五日攻城,祖大壽先讓大軍攻打了一個時辰後才讓敢死隊攻城——對敢死隊而言,死在城牆上和死在城牆下的區別很大、第一個攻上城牆和第二個攻上城牆的區別也很大,所以祖大壽一下令攻擊,敢死隊個個如下山猛虎,隻恨少生了兩條腿。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東麵的敢死隊第一波攻擊就殺上了城牆,拿下先登之功的是吳山桂,雙方瞬間進入以命換命的慘烈廝殺戰。


    祖大壽見狀,當即命人馳援吳山桂,在祖大壽的命令下、援軍源源不斷的衝了上去——馳援的明軍不是敢死隊。


    西麵和南麵的進攻不太順利,雖然數次攻上城牆,但都沒有站穩腳跟,不過卻給韃子帶來極大的死傷。


    東麵湧上城牆的明軍越來越多,但吳山桂身邊的敢死隊成員卻越來越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不是閹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懶雪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懶雪人並收藏我不是閹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