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英病逝後,朝廷給這位開國皇後的諡號是: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朱元璋從此再也沒有立過皇後,足見他對這個患難妻子的敬愛。


    朱珣兩歲上就依附馬皇後膝下,極盡寵愛,早就把她當成了生母。說實話,兩歲孩童,記憶並不成熟,她根本記不起生母的長像。隻有生母留給她翻看了無數遍的遺書,出嫁那天,連同嫁妝,帶到了傅家。


    上一世,早在洪武九年,朱元璋就定下諸王公主歲供之數,對於公主的規定是:“公主未受封者,紵絲、紗、羅各十匹,絹、冬夏布各三十匹,綿二百兩;已受封,賜莊田一所,歲收糧千五百石,鈔二千貫。”壽春公主已經受封,所以歲供之數理應按照後者來執行。然而實際上,史料記載卻是這樣的:“主為太祖所愛,賜吳江縣田一百二十餘頃,皆上腴,歲入八千石,逾他主數倍。”


    這一世,享受半幅鑾駕,在秦、晉、燕之前,排名直追太子,朱珣的榮譽史所罕見。


    她小有驕傲地在心裏默念道:“母後、母親,我嫁給傅鍾,您倆還滿意嗎?那些榮譽可以不論,就憑夫君發誓不再納妾,我就找對了人。”


    看到傅友德夫婦微微鞠躬的樣子,她雙手攙扶後,深深彎下了代表皇室高貴血統的腰。


    皇貴妃孫氏見朱珣鞠躬在傅友德兩老麵前,她雖然也喜歡朱珣,但禮儀所在,還是癟癟嘴,“喲喲喲,腰還彎得這麽深,九姑娘真是開了我朝先河。太子您說,這算怎麽迴子事,皇家的臉麵何在。”


    朱標看著一對璧人,還沉浸在喜悅之中,總算是完了母後的心願。傅鍾雖不是狀元,其才豈是狀元能比的。聽到孫貴妃不滿的話語,他啞然一笑,“請皇貴妃娘娘留意,這個禮節是父皇首肯的。”


    孫皇貴妃聽到皇上同意了,便不敢在這個話題上糾纏下去,她挑刺道:“聽說駙馬不要太監服侍珣兒,珣兒從小就在太監的服侍下長大,不用太監,難道叫皇家公主自己動手,這事皇上知不知道。“


    母後薨後,父皇不再設皇後,除了老人家對母後的真愛,也免了自己稱唿別人為母的尷尬。朱標一生,做事循規而行,看到這個本該封後的孫氏,自己也不能為己過甚。皇貴妃統領後宮,她說的也有道理。


    他遲遲說道:”我會與駙馬說的。“


    看到一臉傻笑的傅鍾,朱標揶揄道:”還記得自己姓什麽嗎?“


    傅鍾冷不丁聽到朱標的調笑,從喜悅中驚醒過來。


    來到此世快五年了,這段時間,就是與朱皇帝鬥智鬥勇的時間。朱珣能這樣做,表示著這個猜忌主子對自己榆林行政是認可了。不然,沒有他的首肯,朱珣就算有心,這種僭越之事恐怕也不敢做。


    接下來,好好勸說丈人,把榆林新政在大明推廣開來。平均了地權,自己穿越的任務就完成了。老百姓有了根基,再通過下西洋,把各種教材搞到手,以大明的人丁,能不強立於世嗎!


    傅鍾指指心,嗬嗬迴道:”我這裏高興著呢,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朱標假裝馬著臉說道:”你倒是高興了,皇貴妃娘娘挑理了,不用太監是怎麽迴事?“


    聽到朱標說起太監,傅鍾立馬想到了鄭和,這個人能不能為己所用呢?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跟朱標說道:“大舅哥,此事太不仁道,為之有損陰德。夫子不也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東瀛撮爾小國,民智未開,自漢、唐時就學習大漢文化,從文字、建築、衣著等等,無不以模仿漢人為榮,獨獨不學這損人利己之事。我大明雄視四海,將來還要縱橫宇內,何不舍了這殘刻的陋習。”


    凡是從傅鍾口裏出來的建議,朱標心裏就同意了一半。他沉吟了半響,說道:“父皇現在心中牽掛的事,無非是讓大明的百姓吃得上飯,養得起老。這麽一個偉大的宏願,還得整體官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也不能怪那起子官員齷齪,國力所限,實在提供不了你說的高薪養廉,開海禁就成了當今大事。這個關鍵時候,用不用太監無關大局,就不要節外生枝了。我向你保證,等到我即位,立即廢掉這個陋習。眼目前,有你我二人的聯名奏章,父皇一定會同意不再增加太監人數。現存的太監,能用還是用的好,也是給他們一個生計。”


    看到這個言聽計從的太子,傅鍾兩眼一紅,要是他能長壽該多好。已經動用了當世最厲害的醫生,可惜人力有窮,無力迴天。


    有心提醒他注意朱棣,可這是沒證據的事,搞不好還會成為離間他們父子、兄弟的罪人。想起平均地權的難度,在榆林,僅僅隻是小小的改動,就引起吳中與榆林兩府死爭。要是在全國實行開來,不知會呈現一個什麽樣的局麵。


    想起上天的眷顧,不僅給了自己穿越的機會,還給了自己如此美麗懂事的妻子,不把平均地權,這件事情做好,怎麽對得起上天呢!


    該怎麽做才是最佳方案呢?


    有榆林新政源源不斷的銀子,至少能說動戶部作為援手。但這還不夠,要讓朱皇帝放手,還得把海貿做起來。有了錢財做後盾,大力發展工商業就有了基礎。強大的工商業,能讓國人看到目前的利益,也許在地權上能夠有些鬆動,這是曲線平均地權的最佳辦法。


    這是一條鏈的操作,每個地方都不能掉以輕心。


    婚禮結束後,傅鍾把裴述叫來,”你去調查一下鄭和與王景弘,聽說他們都是太監,尤其是鄭和。“


    聽到傅鍾的吩咐,裴述知道,這是要下西洋了。他不止一次聽傅鍾嘮叨這兩個知道海事的福建人。“


    幾天後,就有了結論。他翻開自己隨聲帶著的本子,娓娓說道:”沒有鄭和這個人,王景弘現為燕邸太監,福建人,二十多歲,是燕王的死忠,怎麽也拉攏不過來。我個人認為,就算拉攏得過來,人心隔肚皮,把我們後膛炮的秘密泄露了就不值當了。“


    說完,把整理好的福建籍貫太監人員的資料遞向傅鍾。


    傅鍾沒接,後膛炮不是問題,當世值得自己用後膛炮的,隻怕也隻有某人夠格。下西洋當然得作充分準備,似乎他們能打幾十裏的實心彈,還對付不了二十五斤的前膛開花炮。


    ”你把太監的名字報一報。“


    當裴述念到馬和時,傅鍾叫停,”這人是怎麽迴事?“


    ”也是燕邸太監,小名三寶,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老主公收複雲南,馬和僅十歲,被副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


    裴述不解,接下來問道:”他不是福建人,又相當燕王的家生奴才,對我們有何作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尚公主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學著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學著點並收藏大明,從尚公主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