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誠惦記還要去書院接先生,於是催著趕路,眾人又說了幾句話,一輛馬車裝了行李,一輛馬車坐了人,就匆匆出了村子。
楊家人一直送到路口,望著馬車沒了影子才迴家去。
不提楊家人如何一邊惦記一邊照舊過日子,隻說連君軒和楊誠接了先生,一共三輛馬車往府城去。
原本走的時候天色還好,不想下午就落了雪,眼見雪越來越大,緊趕慢趕還是沒抵達投宿的鎮子,天黑之時就在一座破廟裏落了腳。
楊誠和連君軒的先生姓史,為人正派,但一輩子讀書,難免有些迂腐,隨身跟著伺候的也是個頭發花白的老仆,不知他是心裏沒成算,還是存了曆練兩個弟子的心思,凡事都不出聲,隻憑連君軒和楊誠張羅。
原本他見夜宿破廟,兩人許會著急慌亂。不曾想,馬車剛在廟外停下,連強和連海卸車,家安就不知在哪裏抽出個掃帚,一個箭步衝進廟裏,不一會,大殿就打掃幹淨了。
連強跳起扯開車頂的棕繩,眨眼就卸了很多東西下來。嶄新的草席、厚實的棉墊子,怪模怪樣的鐵架子,甚至還有一大捆劈砍的整整齊齊的木頭板子,待點起火堆,扣上鐵架子,家安就拎著銅壺燒熱水泡茶。
史先生坐在軟乎乎的棉墊子上,手裏捧著青花白瓷茶碗,一時間還有些恍惚。難道他犯了癔症,這不是在破廟,而是在書院裏喝茶賞景?
楊誠和連君軒兩人早把史先生的神色看在眼裏,忍不住相視一笑,那模樣如同戲弄了大人的小孩子一般得意驕傲。
家安也是存心顯擺,撤了茶壺就在火堆上架了雙耳銅鍋,不一會就煮了半鍋餃子,接著在棉墊子的空處擺好折迭小桌子,盛好小菜、裝好餃子就請主子們開飯了。
史先生放下茶碗,一掃桌麵,三盤子白胖水靈的餃子,熱騰騰散著誘人的香氣,旁邊還有四隻小碟子,分別裝了芹菜花生米、鹵百葉絲、香辣豆幹、酸豆角炒肉末,翠綠、金黃、紅豔三色摻雜,分外惹人垂涎。
他琢磨著是不是要訓誡弟子幾句,出門在外還這般奢靡,實在太過注重享樂了,不是苦讀之道啊。可惜雙手卻不聽他的使喚,嘴巴一張就塞進一顆餃子,牙齒晈合間,鮮香油潤的滋味讓他再也沒空閑端架子。
「罷了,還是吃過飯再說吧。」史先生暗暗歎氣,到底沒法抵抗自己肚裏的饞蟲。
結果吃了飯,火堆被移走,鋪上墊子和厚被褥,被窩裏暖的同家裏一樣,他的眼皮就開始打架,直到入夢了也沒記起要說什麽。
之後一路上,白粥配酥餅,骨湯小麵片,香甜小湯圓,一日三頓吃下來,直到進了府城找客棧落腳,史先生也沒找到機會「擺威風」,最後隻能早出晚歸尋同年好友請酒,替兩個弟子打通關節。
沒辦法,吃人家的……嘴軟啊!
北風刮得一日冷似一日,田裏的麥子已經蓋著雪被安然睡去了,尋常日子,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柳樹溝裏,家家戶戶都開始貓了冬,男人們做些小活計,婆娘們則聚在某家大炕上做針線、說閑話,偶爾舉著鞋底子敲打兩下淘氣的娃子。
楊山上了兩次山,見收獲少,家裏又不急著用銀錢,反倒是大兒子鋪子裏每日都有進項,於是也收了弓箭柴刀,帶著楊田出門去蹓躂幾圈,偶爾讓楊柳兒姊妹炒幾個菜,尋三五個交好的村人迴家來喝碗老酒、吹吹牛,日子過得倒也快。
當楊柳兒無聊的把錢匣子裏的銅錢清點了幾十次後,楊誠和連君軒終於迴來了。
這一日楊誌正在鋪裏同幾個熟客說笑,突然見自家二弟歸來,喜得立刻迎了出去。他也是個精明圓滑的,先前聽弟弟隱隱說過,書院裏的讀書郎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適合去考秀才的隻有他們兩人。明白內情的人自然不會說什麽,但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還不知道要扯出些什麽閑話,所以在弟弟的秀才功名沒有牢牢戴在頭上之前,他是絕對不會多嘴聲張。
楊誠多曰不見大哥也很是激動,開口就問家裏人都好不好,連君軒也是笑著上前寒暄幾句。
說話間,楊誌就要把兩人帶到後麵廂房,可楊誠卻示意他看向門外。原來連家馬車旁還站了一個手挽包裹、身穿素色襖裙的年輕姑娘。
楊誌看得一愣,腦海裏閃過那些香豔的戲文,立時就沉了臉,不管這女子是同弟弟還是連君軒哪個有牽連,都不是好事。
「大哥,這位是吳掌櫃的獨生女,還是把人請去後麵再說吧。」楊誠猜出大哥誤會了,但也不好多說,隻得稍稍解釋了一句。
楊誌一時沒反應過來,皺著眉頭點了點頭。
而那吳姑娘長得濃眉大眼、身形高挑,進了鋪子見幾個客人望向她,趕緊低了頭,隨著楊誠往後走,行事倒也規矩的很。
不過幾步路,眾人就進了楊誌平日歇息的小屋,待上了茶水,楊誠也不敢耽擱,仔細把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史先生帶著他們兩人到府城趕考很是順利,兩人筆試都名列前茅,學正大人同史先生是同年,私底下也常走動,當麵考校時又怎會為難,於是兩人當堂就被點了秀才,隻等明年秋日再去皇都大考。當然,若想要多準備兩年,等三年後那屆再考也成。
師徒三個自然是歡喜非常,在府城遊玩幾日,采買了一些東西就準備迴來了,結果臨行前一日,晚間宿在客棧,見這吳姑娘因為沒有銀錢付帳被店家驅趕,兩人一時好心上前解圍,不想越問越覺得熟悉,最後才知道,這吳姑娘原來就是燒雞鋪吳掌櫃的女兒。
隻是吳掌櫃早就兌了鋪子迴老家去了,怎麽他的女兒還千裏迢迢跑來尋親,難道哪裏出了岔子?兩人想不出個所以然,又不敢讓吳姑娘自己趕路,就直接捎帶她一起迴來了。
楊誌聽完也是滿肚子疑惑,剛琢磨著要仔細問一問,吳姑娘倒是先開口了,起身行禮之後就問道:「這燒雞鋪子不是我阿爹開的嗎,為什麽不見我阿爹?」
楊誌幾個對視一眼,這才慢慢說道:「吳姑娘,這鋪子在兩個月前就出兌了,吳掌櫃拿了銀錢,同大師傅結伴迴鄉去了。你路上不曾遇到嗎,還是走岔了?」
「什麽?」吳姑娘稱得上是個美人,但一路受了些苦楚,消痩許多。這會受驚之下,眼睛瞪得很大,讓人很是擔心她的眼珠會從眼眶裏掉出來。
就聽得她道:「我一路並未見到阿爹啊,再說我娘病重沒了,我叔叔要把我賣進大戶人家做奴婢,我一著急就偷偷賣了家裏的房子和幾畝旱田做盤纏,跑出來尋阿爹作主。阿爹若是迴去,怕是要著急了!」
楊誌幾個這才知吳姑娘尋親背後還有這樣的事,心裏都有些佩服。少年本就熱血,路見不平必然拔刀相助,更何況楊誌多少還念著和吳掌櫃相識多年的情分,於是勸說道:「吳姑娘,南北行走,岔路很多,說不定吳掌櫃真是同你走岔了,若你再迴身去尋,許是又要錯過。不如你先等上一些時日吧,吳掌櫃必然會迴來尋你。」
一聽到這話,吳姑娘也覺這話有道理,但她身上盤纏都花盡了,以後吃住都沒著落,一時間就為難的紅了臉。
楊誌同楊誠對視一眼,心裏當下就有些計較,開口邀請吳姑娘去自家暫住,還道:「我家裏有兩個妹妹,正好也能同你做個伴。」
吳姑娘隻猶豫了一會就應了,但心裏默默盤算著,以後見了阿爹一定要多送楊家一些謝禮,但她卻不知道世事難料,很多事都不會順著自己的心意發展……
楊家人估摸著這幾日楊誠要迴來,盼望的脖子都要拉長了,不時跑去門口探看,好不容易見到馬車到了門前,老老少少就都歡喜跑出來迎接。
楊誠難得毛躁了一次,下車直接跪倒,同父親稟告,「阿爹,我考上了,我是秀才了!」
「真的?」楊山一聽,喜得手都哆嗦了,扶起二兒子直道:「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而楊柳兒笑著圍著二哥轉了一圈,末了才偷偷看向連君軒,見他臉上三分得意七分歡喜,就說道:「恭喜連大哥。」
連君軒一下車目光就沒從她身上離開過,聞言就湊上前,小聲地道:「我給你買了好多新奇玩意,你見了一定喜歡。」
楊家人一直送到路口,望著馬車沒了影子才迴家去。
不提楊家人如何一邊惦記一邊照舊過日子,隻說連君軒和楊誠接了先生,一共三輛馬車往府城去。
原本走的時候天色還好,不想下午就落了雪,眼見雪越來越大,緊趕慢趕還是沒抵達投宿的鎮子,天黑之時就在一座破廟裏落了腳。
楊誠和連君軒的先生姓史,為人正派,但一輩子讀書,難免有些迂腐,隨身跟著伺候的也是個頭發花白的老仆,不知他是心裏沒成算,還是存了曆練兩個弟子的心思,凡事都不出聲,隻憑連君軒和楊誠張羅。
原本他見夜宿破廟,兩人許會著急慌亂。不曾想,馬車剛在廟外停下,連強和連海卸車,家安就不知在哪裏抽出個掃帚,一個箭步衝進廟裏,不一會,大殿就打掃幹淨了。
連強跳起扯開車頂的棕繩,眨眼就卸了很多東西下來。嶄新的草席、厚實的棉墊子,怪模怪樣的鐵架子,甚至還有一大捆劈砍的整整齊齊的木頭板子,待點起火堆,扣上鐵架子,家安就拎著銅壺燒熱水泡茶。
史先生坐在軟乎乎的棉墊子上,手裏捧著青花白瓷茶碗,一時間還有些恍惚。難道他犯了癔症,這不是在破廟,而是在書院裏喝茶賞景?
楊誠和連君軒兩人早把史先生的神色看在眼裏,忍不住相視一笑,那模樣如同戲弄了大人的小孩子一般得意驕傲。
家安也是存心顯擺,撤了茶壺就在火堆上架了雙耳銅鍋,不一會就煮了半鍋餃子,接著在棉墊子的空處擺好折迭小桌子,盛好小菜、裝好餃子就請主子們開飯了。
史先生放下茶碗,一掃桌麵,三盤子白胖水靈的餃子,熱騰騰散著誘人的香氣,旁邊還有四隻小碟子,分別裝了芹菜花生米、鹵百葉絲、香辣豆幹、酸豆角炒肉末,翠綠、金黃、紅豔三色摻雜,分外惹人垂涎。
他琢磨著是不是要訓誡弟子幾句,出門在外還這般奢靡,實在太過注重享樂了,不是苦讀之道啊。可惜雙手卻不聽他的使喚,嘴巴一張就塞進一顆餃子,牙齒晈合間,鮮香油潤的滋味讓他再也沒空閑端架子。
「罷了,還是吃過飯再說吧。」史先生暗暗歎氣,到底沒法抵抗自己肚裏的饞蟲。
結果吃了飯,火堆被移走,鋪上墊子和厚被褥,被窩裏暖的同家裏一樣,他的眼皮就開始打架,直到入夢了也沒記起要說什麽。
之後一路上,白粥配酥餅,骨湯小麵片,香甜小湯圓,一日三頓吃下來,直到進了府城找客棧落腳,史先生也沒找到機會「擺威風」,最後隻能早出晚歸尋同年好友請酒,替兩個弟子打通關節。
沒辦法,吃人家的……嘴軟啊!
北風刮得一日冷似一日,田裏的麥子已經蓋著雪被安然睡去了,尋常日子,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柳樹溝裏,家家戶戶都開始貓了冬,男人們做些小活計,婆娘們則聚在某家大炕上做針線、說閑話,偶爾舉著鞋底子敲打兩下淘氣的娃子。
楊山上了兩次山,見收獲少,家裏又不急著用銀錢,反倒是大兒子鋪子裏每日都有進項,於是也收了弓箭柴刀,帶著楊田出門去蹓躂幾圈,偶爾讓楊柳兒姊妹炒幾個菜,尋三五個交好的村人迴家來喝碗老酒、吹吹牛,日子過得倒也快。
當楊柳兒無聊的把錢匣子裏的銅錢清點了幾十次後,楊誠和連君軒終於迴來了。
這一日楊誌正在鋪裏同幾個熟客說笑,突然見自家二弟歸來,喜得立刻迎了出去。他也是個精明圓滑的,先前聽弟弟隱隱說過,書院裏的讀書郎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適合去考秀才的隻有他們兩人。明白內情的人自然不會說什麽,但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還不知道要扯出些什麽閑話,所以在弟弟的秀才功名沒有牢牢戴在頭上之前,他是絕對不會多嘴聲張。
楊誠多曰不見大哥也很是激動,開口就問家裏人都好不好,連君軒也是笑著上前寒暄幾句。
說話間,楊誌就要把兩人帶到後麵廂房,可楊誠卻示意他看向門外。原來連家馬車旁還站了一個手挽包裹、身穿素色襖裙的年輕姑娘。
楊誌看得一愣,腦海裏閃過那些香豔的戲文,立時就沉了臉,不管這女子是同弟弟還是連君軒哪個有牽連,都不是好事。
「大哥,這位是吳掌櫃的獨生女,還是把人請去後麵再說吧。」楊誠猜出大哥誤會了,但也不好多說,隻得稍稍解釋了一句。
楊誌一時沒反應過來,皺著眉頭點了點頭。
而那吳姑娘長得濃眉大眼、身形高挑,進了鋪子見幾個客人望向她,趕緊低了頭,隨著楊誠往後走,行事倒也規矩的很。
不過幾步路,眾人就進了楊誌平日歇息的小屋,待上了茶水,楊誠也不敢耽擱,仔細把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史先生帶著他們兩人到府城趕考很是順利,兩人筆試都名列前茅,學正大人同史先生是同年,私底下也常走動,當麵考校時又怎會為難,於是兩人當堂就被點了秀才,隻等明年秋日再去皇都大考。當然,若想要多準備兩年,等三年後那屆再考也成。
師徒三個自然是歡喜非常,在府城遊玩幾日,采買了一些東西就準備迴來了,結果臨行前一日,晚間宿在客棧,見這吳姑娘因為沒有銀錢付帳被店家驅趕,兩人一時好心上前解圍,不想越問越覺得熟悉,最後才知道,這吳姑娘原來就是燒雞鋪吳掌櫃的女兒。
隻是吳掌櫃早就兌了鋪子迴老家去了,怎麽他的女兒還千裏迢迢跑來尋親,難道哪裏出了岔子?兩人想不出個所以然,又不敢讓吳姑娘自己趕路,就直接捎帶她一起迴來了。
楊誌聽完也是滿肚子疑惑,剛琢磨著要仔細問一問,吳姑娘倒是先開口了,起身行禮之後就問道:「這燒雞鋪子不是我阿爹開的嗎,為什麽不見我阿爹?」
楊誌幾個對視一眼,這才慢慢說道:「吳姑娘,這鋪子在兩個月前就出兌了,吳掌櫃拿了銀錢,同大師傅結伴迴鄉去了。你路上不曾遇到嗎,還是走岔了?」
「什麽?」吳姑娘稱得上是個美人,但一路受了些苦楚,消痩許多。這會受驚之下,眼睛瞪得很大,讓人很是擔心她的眼珠會從眼眶裏掉出來。
就聽得她道:「我一路並未見到阿爹啊,再說我娘病重沒了,我叔叔要把我賣進大戶人家做奴婢,我一著急就偷偷賣了家裏的房子和幾畝旱田做盤纏,跑出來尋阿爹作主。阿爹若是迴去,怕是要著急了!」
楊誌幾個這才知吳姑娘尋親背後還有這樣的事,心裏都有些佩服。少年本就熱血,路見不平必然拔刀相助,更何況楊誌多少還念著和吳掌櫃相識多年的情分,於是勸說道:「吳姑娘,南北行走,岔路很多,說不定吳掌櫃真是同你走岔了,若你再迴身去尋,許是又要錯過。不如你先等上一些時日吧,吳掌櫃必然會迴來尋你。」
一聽到這話,吳姑娘也覺這話有道理,但她身上盤纏都花盡了,以後吃住都沒著落,一時間就為難的紅了臉。
楊誌同楊誠對視一眼,心裏當下就有些計較,開口邀請吳姑娘去自家暫住,還道:「我家裏有兩個妹妹,正好也能同你做個伴。」
吳姑娘隻猶豫了一會就應了,但心裏默默盤算著,以後見了阿爹一定要多送楊家一些謝禮,但她卻不知道世事難料,很多事都不會順著自己的心意發展……
楊家人估摸著這幾日楊誠要迴來,盼望的脖子都要拉長了,不時跑去門口探看,好不容易見到馬車到了門前,老老少少就都歡喜跑出來迎接。
楊誠難得毛躁了一次,下車直接跪倒,同父親稟告,「阿爹,我考上了,我是秀才了!」
「真的?」楊山一聽,喜得手都哆嗦了,扶起二兒子直道:「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而楊柳兒笑著圍著二哥轉了一圈,末了才偷偷看向連君軒,見他臉上三分得意七分歡喜,就說道:「恭喜連大哥。」
連君軒一下車目光就沒從她身上離開過,聞言就湊上前,小聲地道:「我給你買了好多新奇玩意,你見了一定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