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是個特別注重情義的人,是那種剛烈性格,為兄弟兩肋插刀在所不惜的好漢,張繡料定,他要是知道關羽被困麥城岌岌可危,南郡城破皇城危在旦夕之時,必定會想方設法地分兵來援。
隻要張飛一動,那就大可有所作為。
但劉備就不一定了。
劉備胸藏鴻鵠之誌,絕不會因私情而壞了自己的大業,換句話說,他是個要江山不要情義的人,但不意味著他是個沒有情義的人,隻是在江山跟情義麵前,他更看重江山。
如今劉備已經在揚州打開了局勢,從目前廬江送來的戰況來看,孫策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後,依舊被黃忠兵馬攔截在廬江渡口,孫策大軍雖英勇作戰,奈何這是跨江戰役,吳軍手中無船,根本不是黃忠的對手。
而劉備則率領大軍在揚州勢如破竹,在揚州呈u字型走位,先破豫章郡,在南下攻取廬陵郡,之所以敢南下,是因為靖軍封鎖了長江以北,建業的孫權不得不分兵防守江北,廬陵郡兵力空虛,他也沒有後顧之憂,這才敢孤軍深入。
果如劉備所料,大軍快速破了廬陵郡,隨後東向會稽郡,再北上破吳郡,到最後的丹陽郡,吳軍是孫吳的老家所在,吳郡被破,孫吳的家族老小都被劉備俘獲。
但劉備知道,自己想要在揚州立足,就必須優待孫吳一家,自然不敢對他們做什麽,還得好吃好喝地供養起來,隨後大軍包圍建業,拉來吳國太,逼孫權投降。
如此大好形勢之下,劉備絕對會深思熟慮之後在做決定。
荊州目前的情況非常不妙,靖軍從南陽一路殺下來,又被張繡從江夏沿江西進,將大半個荊州囊括,目前隻剩下張飛單支兵馬還在夷陵支撐,但夷陵也有陸遜的兵馬在大舉進攻,待關羽陣亡後,張飛就要麵臨兩麵夾擊的危險。
如此情況之下,劉備不得不慎重考慮。
由於廬江在打仗,荊州各地已經被張繡控製,而劉備又忙著勸降孫權,到目前為止,荊州出現如此重大變故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劉備的耳中,這些都是張繡考慮出劉備接下來會做出哪些應對之策。
“以微臣之見,劉備若得知麥城之事後,必定會派出兵馬前來救援。”聽完張繡的分析之後,賈詡沉默片刻後,語氣篤定地說出此話。
張繡詫異:“哦!此話怎講?”
賈詡持穩地說:“關羽乃當世之名將,劉備之結義二弟。他以仁義之名而取天下,豈會在關羽生死存亡之際不為所動?就算明知救不活,也要做出個樣子給世人看,從而更加深化自己仁義的美名。”
張繡深以為然地點頭。
按照劉備的人設,無論如何,都得飆一番演技給天下人看。
而且荊州是楚國的根本之所在,荊州被張繡奪取之後,劉備還能自稱為楚皇嗎?楚國還是楚國、楚軍還是楚軍嗎?到時候,楚軍士卒得知自家被張繡所取之後,軍心會不會渙散?要是楚軍因此軍心渙散,那可就便宜孫策了。
所以無論如何,劉備也要想辦法拚一拚。
而張繡恰恰擔憂的就是這個,他對待士族的態度是有目共睹的,荊州士族體係龐大,盤根錯節,想要拿下荊州士族恐怕不易。劉備在荊州經營多年,培養了不少家族,使其忠心效命於劉備,這些都不得不防。
“那就等劉備反應過來再說吧!”張繡呷了口茶,“眼下最要緊的是麥城的關羽,他的身份不同於其他敵將,該當如何處置?”
賈詡臉上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閃了一眼張繡,然後看向張遼道:“文遠,我聽說當年你追隨呂布之時,跟關將軍頗有交情,你以為,該當如何?”
張遼不假思索地說:“關將軍厚重情義,義薄雲天,跟劉玄德乃是結義兄弟,恐怕難以招降,但……關將軍也是人才難得,末將請命,想入城一試,勸降關將軍。”
張繡嘴角微微勾起,不著痕跡地掃了一眼賈詡。
這個老狐狸是真的狡詐。
關羽是當今名將,義薄雲天是人人皆知之事,張繡和賈詡都料定關羽隻會寧死不降,但他怎麽死就難說了,不過,堅決不能死在張繡手中,這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強行攻城,因為關羽是個燙手的山芋。
要是被活捉了,殺不能殺,降又不降,放在身邊是個隨時炸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自己認清現實,選擇自殺。
想讓關羽自殺,就不得不刺激刺激他,無疑,張遼是最好的選擇。
“好!”
張繡爽快地答應:“文遠亦是忠義之士,與關將軍有厚交,理當前往勸降,那朕就命你為使,入城見關將軍。”
張遼大喜:“喏!”
當夜,張遼射箭入城,箭上捆著文書。
關羽見得文書,是張遼親筆書信,思索片刻後,便命人開城,迎接張遼入城。
兩人故友相見,兩人促膝長談,深感時過境遷,世事變化之無常,張遼引著話歎息著說:“我亦未料到皇叔有此成就,雄霸一方,為漢室延續數年之久,然……世事難料,如今將軍所統漢上九郡,皆已屬他人矣;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危在旦夕。將軍何不從遼之言,歸順靖皇,複鎮荊州,可保性命家眷無憂。”
關羽正色道:“我不過解良一武夫,承蒙皇叔不棄,以手足相待,安肯背義投敵乎?城若破,有死而已——”他微微眯起的眼眸中射出兩束精光,盯得張遼慌亂不安,不敢直視:“——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死,名可垂於竹帛也。看在你我多年交情,還請你勿要多言,今夜不談軍事,你我共敘舊情。關某戎馬一身,英雄一世,豈肯死於他人之手!”
張遼大驚:“雲長……!”
關羽擺手止住:“文遠,不必多勸,若是敘舊情則可,若是再勸降,休怪某不講多年情麵。”
張遼自知無力再勸,隻得陪同。
兩人飲至天命,喝得爛醉如泥。
待張遼離開麥城後,關羽麵向劉備所在方向,引頸就義。
其子關平不願投降,雖父誌,自殺而亡。
隻要張飛一動,那就大可有所作為。
但劉備就不一定了。
劉備胸藏鴻鵠之誌,絕不會因私情而壞了自己的大業,換句話說,他是個要江山不要情義的人,但不意味著他是個沒有情義的人,隻是在江山跟情義麵前,他更看重江山。
如今劉備已經在揚州打開了局勢,從目前廬江送來的戰況來看,孫策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後,依舊被黃忠兵馬攔截在廬江渡口,孫策大軍雖英勇作戰,奈何這是跨江戰役,吳軍手中無船,根本不是黃忠的對手。
而劉備則率領大軍在揚州勢如破竹,在揚州呈u字型走位,先破豫章郡,在南下攻取廬陵郡,之所以敢南下,是因為靖軍封鎖了長江以北,建業的孫權不得不分兵防守江北,廬陵郡兵力空虛,他也沒有後顧之憂,這才敢孤軍深入。
果如劉備所料,大軍快速破了廬陵郡,隨後東向會稽郡,再北上破吳郡,到最後的丹陽郡,吳軍是孫吳的老家所在,吳郡被破,孫吳的家族老小都被劉備俘獲。
但劉備知道,自己想要在揚州立足,就必須優待孫吳一家,自然不敢對他們做什麽,還得好吃好喝地供養起來,隨後大軍包圍建業,拉來吳國太,逼孫權投降。
如此大好形勢之下,劉備絕對會深思熟慮之後在做決定。
荊州目前的情況非常不妙,靖軍從南陽一路殺下來,又被張繡從江夏沿江西進,將大半個荊州囊括,目前隻剩下張飛單支兵馬還在夷陵支撐,但夷陵也有陸遜的兵馬在大舉進攻,待關羽陣亡後,張飛就要麵臨兩麵夾擊的危險。
如此情況之下,劉備不得不慎重考慮。
由於廬江在打仗,荊州各地已經被張繡控製,而劉備又忙著勸降孫權,到目前為止,荊州出現如此重大變故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劉備的耳中,這些都是張繡考慮出劉備接下來會做出哪些應對之策。
“以微臣之見,劉備若得知麥城之事後,必定會派出兵馬前來救援。”聽完張繡的分析之後,賈詡沉默片刻後,語氣篤定地說出此話。
張繡詫異:“哦!此話怎講?”
賈詡持穩地說:“關羽乃當世之名將,劉備之結義二弟。他以仁義之名而取天下,豈會在關羽生死存亡之際不為所動?就算明知救不活,也要做出個樣子給世人看,從而更加深化自己仁義的美名。”
張繡深以為然地點頭。
按照劉備的人設,無論如何,都得飆一番演技給天下人看。
而且荊州是楚國的根本之所在,荊州被張繡奪取之後,劉備還能自稱為楚皇嗎?楚國還是楚國、楚軍還是楚軍嗎?到時候,楚軍士卒得知自家被張繡所取之後,軍心會不會渙散?要是楚軍因此軍心渙散,那可就便宜孫策了。
所以無論如何,劉備也要想辦法拚一拚。
而張繡恰恰擔憂的就是這個,他對待士族的態度是有目共睹的,荊州士族體係龐大,盤根錯節,想要拿下荊州士族恐怕不易。劉備在荊州經營多年,培養了不少家族,使其忠心效命於劉備,這些都不得不防。
“那就等劉備反應過來再說吧!”張繡呷了口茶,“眼下最要緊的是麥城的關羽,他的身份不同於其他敵將,該當如何處置?”
賈詡臉上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閃了一眼張繡,然後看向張遼道:“文遠,我聽說當年你追隨呂布之時,跟關將軍頗有交情,你以為,該當如何?”
張遼不假思索地說:“關將軍厚重情義,義薄雲天,跟劉玄德乃是結義兄弟,恐怕難以招降,但……關將軍也是人才難得,末將請命,想入城一試,勸降關將軍。”
張繡嘴角微微勾起,不著痕跡地掃了一眼賈詡。
這個老狐狸是真的狡詐。
關羽是當今名將,義薄雲天是人人皆知之事,張繡和賈詡都料定關羽隻會寧死不降,但他怎麽死就難說了,不過,堅決不能死在張繡手中,這就意味著,他們不能強行攻城,因為關羽是個燙手的山芋。
要是被活捉了,殺不能殺,降又不降,放在身邊是個隨時炸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自己認清現實,選擇自殺。
想讓關羽自殺,就不得不刺激刺激他,無疑,張遼是最好的選擇。
“好!”
張繡爽快地答應:“文遠亦是忠義之士,與關將軍有厚交,理當前往勸降,那朕就命你為使,入城見關將軍。”
張遼大喜:“喏!”
當夜,張遼射箭入城,箭上捆著文書。
關羽見得文書,是張遼親筆書信,思索片刻後,便命人開城,迎接張遼入城。
兩人故友相見,兩人促膝長談,深感時過境遷,世事變化之無常,張遼引著話歎息著說:“我亦未料到皇叔有此成就,雄霸一方,為漢室延續數年之久,然……世事難料,如今將軍所統漢上九郡,皆已屬他人矣;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危在旦夕。將軍何不從遼之言,歸順靖皇,複鎮荊州,可保性命家眷無憂。”
關羽正色道:“我不過解良一武夫,承蒙皇叔不棄,以手足相待,安肯背義投敵乎?城若破,有死而已——”他微微眯起的眼眸中射出兩束精光,盯得張遼慌亂不安,不敢直視:“——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死,名可垂於竹帛也。看在你我多年交情,還請你勿要多言,今夜不談軍事,你我共敘舊情。關某戎馬一身,英雄一世,豈肯死於他人之手!”
張遼大驚:“雲長……!”
關羽擺手止住:“文遠,不必多勸,若是敘舊情則可,若是再勸降,休怪某不講多年情麵。”
張遼自知無力再勸,隻得陪同。
兩人飲至天命,喝得爛醉如泥。
待張遼離開麥城後,關羽麵向劉備所在方向,引頸就義。
其子關平不願投降,雖父誌,自殺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