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句話是後世大明朝最有骨氣的一句話。張繡同樣也想秉承著這句話來治理這天下。讀史明智,既不能學習宋朝的崇文賤武,也不能一味地強武弱文,必須要文治武功才能山河無恙。


    這也是他在最一開始的時候,就推出文識、軍識兩種學堂的原因。兩種人才在靖國都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武將可以在軍中立功報過,建立功勳,文官可以治理國家,升官進爵。


    兩者的體係不同,但最原始的初衷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為國家,為家園。


    文以治國,武以衛國。


    兩者缺一不可。


    朝堂內的文官武將的官爵都有相對應的管理體係,軍政分開,最終端的權利分別是尚丞閣和軍督府,尚丞閣和軍督府統歸皇帝來管理,如此,能夠做到權利統一。


    作為後世而來的張繡,甚至北方的草原之上才是後世真正的敵人,如今他隻是把南匈奴部落收入國內,經過教育成為大靖的一份子,逐漸的有了歸屬感,但這僅僅是匈奴,在河套以北的地方,還有許許多多的部落,那裏才是真正的潛在敵人。


    五胡亂華的記憶簡直就是漢人的恥辱史。


    所以當冀州、幽州打下來後,張繡就有了遷都的打算,這個想法並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謀劃。早在大靖朝.建立之時,張繡就有在漁陽(後世北平)建立京都的想法,隻是當時冀州、幽州還在曹魏手裏,無法實現,如今幽州已得,這個想法就更加的強烈了。


    不過這個想法遭到了尚丞閣和軍督府文武大臣的反對。


    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幽州剛剛平定,士族豪強猶存,對大靖朝的認同感不強,再加上幽州貧寒之地,完全比不上長安,更何況長安是漢朝的古都,哪怕重修洛陽都可以,漁陽,他們持反對意見。


    書齋閣內。


    尚丞閣三相賈詡、李儒、劉燁端坐在左手邊,軍督府三將張遼、甘寧、馬超端坐在右手邊;張繡穿著青色薄凉的絲綢,頗為隨意地坐在上端,旁邊坐著年僅十歲的太子張標。


    張標穿著淡明黃四爪龍袍,端端正正坐著,頗為稚嫩的小臉上很嚴肅,眼眸裏卻流露出這個年紀不該有的睿智和成熟。這是三相的功勞,他們悉心地教導張標的一言一行和帝王權術。


    賈詡、李儒、劉燁都是這個時代頂尖的智者。


    三人合而教一。


    名師出高徒,張標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比張繡都要強出幾分。畢竟這三個老家夥為了大靖的下一代君主,嘔心瀝血的教,恨不能將自己平生所學全部傳授。


    要知道,這可是西涼起來的大靖朝。


    賈詡和李儒都是西涼人,他們永遠希望大靖朝江山永固,張氏王朝經久不衰地走下去,對後世之君的教導細而又細。再加上張標繼承了黃月英的聰明才智,學習更是快而精。不要看張標現在僅僅十歲,但已經做過三四個月的監國,國事的處理已經有些能力了。


    “天下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大靖朝的靖皇祖訓!”張繡緩緩地說,張遼他們還好說,這三個老家夥死活是不同意,張繡隻好慢慢地開導他們,“北方!河套往北,幽州往北之地才是真正的世紀久敵,把京都建立在漁陽,可防守北方之敵。”


    “皇上!”賈詡說,“幽州苦寒之地,經濟發展緩慢,不適合建立京都。而且,幽州初定,幽州的豪強士族對我大靖的態度依舊不明朗,若是匆匆前往,恐怕會引起當地豪強的惶恐。”


    其實,這其中也是有利益所在的。


    長安雖不是涼州,但距離涼州很近,每年要是有什麽好的政策,最吃香的就是涼州。每年科舉考試,西涼距離京都近,很快就能到達,不會被路途所阻攔。這幾年的科考,涼州也出現了大批的才子,最出名的就是田璟,已經官至兩州總督。


    李儒說:“皇上,臣附議。幽州初定,是過匆忙,卻冀州原是曹魏的京都所在,冀州豪強心向曹魏,再加上有些豪強反對我大靖國策,恐到幽州之後,有危險。”


    張遼道:“皇上,若是擔憂北方之敵,末將可派人率兵北上,掃蕩北方,成為我大靖國土。”


    甘寧和馬超立即表示:“末將願往!”


    “你們錯意了!”張繡微微一笑,“朕所說之敵非今日之敵也,而是後世之敵,那個時候,朕不在了,你們都不在了,後世之君能否抵得過北方之敵猶未可知,為我大靖江山永久之固,朕才想將京都遷至漁陽。”然後看向自己的兒子張標:“太子,你有什麽看法?”


    張標趕緊起身,恭謹地說:“父皇,兒臣以為,可遷,但不急於一時。”


    “哈哈哈!”


    張繡滿意地大笑起來,“說得好,繼續說。”


    張標:“幽州初定,豪強百姓皆未歸心,此時若將京都突然遷至漁陽,會致使幽州豪強不安。且遷都茲體重大,非一日一言可斷,耗費資金、時日數久,我們可先做遷都打算,待田總督完全推行了國策後,再行搬遷之事。”


    劉燁問:“太子爺為何認為京都可遷?”


    張標迴身恭謹地對劉燁行禮道:“劉相,按照皇上方才所說,北方有敵患,乃是大靖之大患,如此大患,就當由君王親守。就如當年之匈奴,唯有君王親在國門口,才能護我大靖江山永固。”


    賈詡等人見狀,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無論他們是否反對遷都之事,但能夠看到張標處理事務頭頭是道,條理清晰,心中就十分高興。


    張繡也滿意地點頭,對他們說:“你們把太子教導的很好,處置此事的方法非常妥當,就以太子之言,前期先做準備,待田璟推行了國策之後,再開戰遷都之事。”


    既然皇帝都這麽說了,他也就無話可說了。


    紛紛起身允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咖喱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咖喱醬並收藏漢末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