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的原有就是後世篡位曹魏大名鼎鼎的人物:司馬懿。
司馬懿最最厲害的不是他的謀略,也不是他的超人的忍耐心,而是持久的生命力,179年出生的他,寧生生的活到了251年,熬死了曹魏三代君主,活了七十二歲。要知道在古代醫療設施技術落後的年代,能活到七十二歲的都算是高壽中的高壽了。
今年的司馬懿才二十七歲,要是按照記載中的活法,他還能活四十五歲,要是張繡一個不小心,直接把他能送走,這讓張繡有些為難。
曹丕敗逃的時候,司馬懿看準了天下局勢,曹魏的氣數已盡,熬不了幾年就會被大靖所滅,他果斷的沒有跟曹丕逃亡,而是安然選擇待在城裏,投降了張繡。準備在大靖朝效命。
這讓張繡頭疼,他寧可讓司馬懿這個大人才到曹魏陣營、到劉楚陣營、到孫吳陣營去都成,就是不要來找他,或者直接讓他死在鄴城中。但他偏偏來找到了自己。
在張繡看來,這貨簡直就是曆史中的王八,太能活。
更加難受的是,還不能殺了他。
司馬家在漢末的曆史舞台上,是個例外的存在。司馬防的八個兒子,號稱司馬八達,這八個人不僅個個文武兼資,還很長壽。其他家族都是族人分開下注,四馬家不同,他們極為團結,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幾乎沒有家族內部的鬥爭。
司馬懿的到來,自然而然的,七個兄弟都來了。
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
這兄弟八人捅進大靖朝的個個角落,還不得把張氏王朝給架空了?
不過好在,司馬家族隻是個二流士族,在漢末這個時代中,他們的影響力並不大。這兄弟八人,張繡大可不必全部錄用,可以大大緩解司馬八達帶來的危害,哪怕他們才華再如何,實力再如何強,張繡也不敢啟用他們。
要是殺了他們,張繡就要背負害賢之名。這個害賢的名頭在漢末時代可是十分致命的,天下未定,張繡需要更多的能人誌士加入他的團隊來,要是有了這個名頭,誰還敢來?
所以張繡十分頭疼。
殺還是不殺?
用還是不用?
殺不能殺,用不敢用,兩頭為難。
躺在搖椅上,張繡閉上眼靜靜地思考。突然有雙溫柔的手輕輕按摩在肩頭上,不用想就知道是黃月英在後麵按摩。
黃月英見他愁眉不展,就問:“今日來臣妾見皇上愁眉不展,少了言笑,是為何事煩愁?”
張繡歎口氣,將自己的煩愁道出。
黃月英想了想,溫柔的笑道:“皇上您這是‘當局者迷’了。”
張繡睜開眼看著黃月英漂亮的臉蛋,眼眸裏閃著晶瑩的亮光,就寵溺的笑問道:“還請皇後教朕。”
黃月英笑道:“臣妾哪裏敢教皇上?既然司馬家有幾個才子,那皇上便可大大方方的任用之,不給予實權,不給他帶兵的機會,就算他有異心又如何?咱大靖的士卒是效忠大靖,而非個人。更何況皇上龍體強健,比能夠萬歲長久,豈是他能夠比得了的?”
黃月英的話讓張繡眼中一亮。
後麵是奉承的話,但前麵的話確實有道理。
當年的曹丕是曹魏無人能敵諸葛亮,逼得曹丕不得不重用司馬懿,給他兵權。如今自己這邊,文有賈詡、李儒、諸葛亮、法正等等人才,武有馬超、龐德、張任等將,在如何也輪不到他司馬家。更重要的是,大靖的士卒都是進入過學堂的,他們不是輕易的聽命與司馬家,隻會聽命於大靖皇帝。
有了這些先決的條件,讓司馬家無機可趁。
再者說了,自己的後世之君張標,那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文武兼備,甚至是超過張繡自己的明睿之君,他有何可憂?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自己後世之君出現了變故,他大可以在自己離世之前,以各種名義將司馬八達帶走,讓他們有太大的能耐跟他到閻羅殿鬥走。
心中頓時就有了計較。
笑著對黃月英道:“皇後娘娘,你可真是朕的賢內助也!一句話便點透明了朕,嗯……朕今天得好好的賞你。”
黃月英好奇地問:“賞我什麽?”
張繡壞壞一笑,一把勾住她纖細的腰肢,將她抱在懷裏道:“朕賞你……退燒針。”
黃月英愣怔了一下,沒有明白這個退燒針是啥意思。
忽地,她感覺到下麵有個堅硬的東西頂住了她的後麵,頓時明白這個退燒針是啥意思了,嬌羞的紅了臉,撒嬌努嘴道:“皇上真是的,大白天的沒個正形!”
張繡哈哈大笑,抱起黃月英,朝著寢室走去。
蘇錦慌忙叫四周的太監、宮女退出去。
不多時,房間內傳來黃月英歡愉、興奮的暢吟之聲。
……
書齋閣內。
司馬懿撅著屁股,恭恭敬敬的跪拜在地,額頭貼著地麵。
張繡坐在搖椅上,看著眼前的這位後世大名鼎鼎的司馬懿,仔細的看了一會兒,問:“朕聽聞仲達在曹魏時,任職太子中庶子,官職不抵,何故叛曹魏而投大靖?”
司馬懿頭都不敢台:“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冀州有失,京都被破,曹魏已經元氣大傷,勢不久也!大靖在皇上的英明領導下,如日中天,統一天下指日可待,臣願棄暗投明,為大靖,為皇上效力。”
這話說得漂亮。
張繡頷首:“好,既然你有心為大靖效力,朕欣賞你的眼力,不知你想任何職務?”
司馬懿:“還請皇上定奪。”
張繡:“你不是進士出身,在曹魏又無實質的功績,難任高職,便從小做起,就任命你為……上郡知府,三年觀其政績。”
這個官位不高不低,也算是對得起他的才華。
司馬懿叩拜謝恩。
他還想進言推薦一下自己的幾個兄弟,但想了想還是算了,司馬家初來大靖,不敢要的太多,隻能等自己起來了,再帶動其他弟兄起身。
司馬懿最最厲害的不是他的謀略,也不是他的超人的忍耐心,而是持久的生命力,179年出生的他,寧生生的活到了251年,熬死了曹魏三代君主,活了七十二歲。要知道在古代醫療設施技術落後的年代,能活到七十二歲的都算是高壽中的高壽了。
今年的司馬懿才二十七歲,要是按照記載中的活法,他還能活四十五歲,要是張繡一個不小心,直接把他能送走,這讓張繡有些為難。
曹丕敗逃的時候,司馬懿看準了天下局勢,曹魏的氣數已盡,熬不了幾年就會被大靖所滅,他果斷的沒有跟曹丕逃亡,而是安然選擇待在城裏,投降了張繡。準備在大靖朝效命。
這讓張繡頭疼,他寧可讓司馬懿這個大人才到曹魏陣營、到劉楚陣營、到孫吳陣營去都成,就是不要來找他,或者直接讓他死在鄴城中。但他偏偏來找到了自己。
在張繡看來,這貨簡直就是曆史中的王八,太能活。
更加難受的是,還不能殺了他。
司馬家在漢末的曆史舞台上,是個例外的存在。司馬防的八個兒子,號稱司馬八達,這八個人不僅個個文武兼資,還很長壽。其他家族都是族人分開下注,四馬家不同,他們極為團結,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幾乎沒有家族內部的鬥爭。
司馬懿的到來,自然而然的,七個兄弟都來了。
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
這兄弟八人捅進大靖朝的個個角落,還不得把張氏王朝給架空了?
不過好在,司馬家族隻是個二流士族,在漢末這個時代中,他們的影響力並不大。這兄弟八人,張繡大可不必全部錄用,可以大大緩解司馬八達帶來的危害,哪怕他們才華再如何,實力再如何強,張繡也不敢啟用他們。
要是殺了他們,張繡就要背負害賢之名。這個害賢的名頭在漢末時代可是十分致命的,天下未定,張繡需要更多的能人誌士加入他的團隊來,要是有了這個名頭,誰還敢來?
所以張繡十分頭疼。
殺還是不殺?
用還是不用?
殺不能殺,用不敢用,兩頭為難。
躺在搖椅上,張繡閉上眼靜靜地思考。突然有雙溫柔的手輕輕按摩在肩頭上,不用想就知道是黃月英在後麵按摩。
黃月英見他愁眉不展,就問:“今日來臣妾見皇上愁眉不展,少了言笑,是為何事煩愁?”
張繡歎口氣,將自己的煩愁道出。
黃月英想了想,溫柔的笑道:“皇上您這是‘當局者迷’了。”
張繡睜開眼看著黃月英漂亮的臉蛋,眼眸裏閃著晶瑩的亮光,就寵溺的笑問道:“還請皇後教朕。”
黃月英笑道:“臣妾哪裏敢教皇上?既然司馬家有幾個才子,那皇上便可大大方方的任用之,不給予實權,不給他帶兵的機會,就算他有異心又如何?咱大靖的士卒是效忠大靖,而非個人。更何況皇上龍體強健,比能夠萬歲長久,豈是他能夠比得了的?”
黃月英的話讓張繡眼中一亮。
後麵是奉承的話,但前麵的話確實有道理。
當年的曹丕是曹魏無人能敵諸葛亮,逼得曹丕不得不重用司馬懿,給他兵權。如今自己這邊,文有賈詡、李儒、諸葛亮、法正等等人才,武有馬超、龐德、張任等將,在如何也輪不到他司馬家。更重要的是,大靖的士卒都是進入過學堂的,他們不是輕易的聽命與司馬家,隻會聽命於大靖皇帝。
有了這些先決的條件,讓司馬家無機可趁。
再者說了,自己的後世之君張標,那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文武兼備,甚至是超過張繡自己的明睿之君,他有何可憂?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自己後世之君出現了變故,他大可以在自己離世之前,以各種名義將司馬八達帶走,讓他們有太大的能耐跟他到閻羅殿鬥走。
心中頓時就有了計較。
笑著對黃月英道:“皇後娘娘,你可真是朕的賢內助也!一句話便點透明了朕,嗯……朕今天得好好的賞你。”
黃月英好奇地問:“賞我什麽?”
張繡壞壞一笑,一把勾住她纖細的腰肢,將她抱在懷裏道:“朕賞你……退燒針。”
黃月英愣怔了一下,沒有明白這個退燒針是啥意思。
忽地,她感覺到下麵有個堅硬的東西頂住了她的後麵,頓時明白這個退燒針是啥意思了,嬌羞的紅了臉,撒嬌努嘴道:“皇上真是的,大白天的沒個正形!”
張繡哈哈大笑,抱起黃月英,朝著寢室走去。
蘇錦慌忙叫四周的太監、宮女退出去。
不多時,房間內傳來黃月英歡愉、興奮的暢吟之聲。
……
書齋閣內。
司馬懿撅著屁股,恭恭敬敬的跪拜在地,額頭貼著地麵。
張繡坐在搖椅上,看著眼前的這位後世大名鼎鼎的司馬懿,仔細的看了一會兒,問:“朕聽聞仲達在曹魏時,任職太子中庶子,官職不抵,何故叛曹魏而投大靖?”
司馬懿頭都不敢台:“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冀州有失,京都被破,曹魏已經元氣大傷,勢不久也!大靖在皇上的英明領導下,如日中天,統一天下指日可待,臣願棄暗投明,為大靖,為皇上效力。”
這話說得漂亮。
張繡頷首:“好,既然你有心為大靖效力,朕欣賞你的眼力,不知你想任何職務?”
司馬懿:“還請皇上定奪。”
張繡:“你不是進士出身,在曹魏又無實質的功績,難任高職,便從小做起,就任命你為……上郡知府,三年觀其政績。”
這個官位不高不低,也算是對得起他的才華。
司馬懿叩拜謝恩。
他還想進言推薦一下自己的幾個兄弟,但想了想還是算了,司馬家初來大靖,不敢要的太多,隻能等自己起來了,再帶動其他弟兄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