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巢失火後,袁紹令張合、高覽二將攻打魏軍營地,不料營地內,曹彰、曹洪二將殺出,荀攸早布疑兵在外。
晉軍大敗,二將奪路而逃。
卻不料郭圖從中作梗,使得袁紹對張合、高覽二將疑心大起,準備招而殺之。二將無奈,轉身投靠了曹操。
曹操親自出軍寨相迎。
為了表示對張合、高覽的信任,當即就封張合為偏將軍,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
二人大喜,歸心曹營。
而袁紹這邊,失了烏巢糧草,去了許攸、張合、高覽,戰死了淳於瓊,軍心惶惶。主帥袁紹更是借酒消愁,每日大醉不醒。
許攸進言:“王上,此乃破袁之絕機也,可速進兵殺之。晉軍失了糧草,軍心不穩,必敗也。”
張合、高覽立馬請令。
曹操大喜,當即令曹洪、曹仁、夏侯淳、張合、高覽率領五萬人馬,劫殺晉軍大營。果如許攸所料,曹軍三路出軍,殺的晉軍潰不成軍,混戰至天明,各自收兵,晉軍損失大半。
但就算損失大半,晉軍仍有十五萬之眾,曹操不敢大意,召集武將商議應對之策。
許攸道:“王上,可先揚言我軍調撥三萬人馬,往酸棗而去;再出一路軍三萬人馬,直取鄴城,再一路軍三萬人馬,去取黎陽,斷晉軍歸路,袁紹聞之必然驚慌,分散兵力而去,我軍則可直取袁紹大營也。”
曹操大喜道:“公達此計甚妙也!”
當即就令人傳播揚言。
果如荀攸所料,袁紹得知此事後,慌忙命袁譚率領三萬人去救鄴城,令辛明率領三萬人去救黎陽,令韓夢率領三萬人去救酸棗。
至此,中軍大帳隻剩下六萬餘人。
而曹操得知此事後,頓時大喜,立馬令全軍出動,兵分八路,齊齊殺向晉軍的中軍大帳。
但就在曹操要動手時,一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閃在他的天靈蓋上。
大軍出發前夕,隱衛將八百裏加急情報送到荀攸手裏,看到裏麵的情報,嚇的荀攸麵色入土,慌忙告知曹操。
“什麽?張繡出了洛陽?”
曹操一臉的不可置信,仔細地一想,擺手大笑:“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如今益州戰事尚未結束,張繡豈敢擅自離開?戰場瞬息萬變,豈可兒戲!”
荀攸鄭重其事:“王上,於禁於將軍,已經戰隕。”
曹操麵色一凜,眼中透出銳利的寒氣:“你說什麽?於禁將軍戰死了?誰?誰殺的——!”
荀攸:“靖國大將,張先。”
“張先?”曹操愣了愣,“他也算是大將?靖國無人了嗎?”
荀攸:“王上,張繡隻帶千騎而掃官渡戰場,聽聞是靖王秘密打造的靖乾軍,裝備精良,實力不俗,我們需謹慎應對。”
許攸立馬道:“王上不可!張繡不過區區千騎,隻需遣一將率領數萬兵馬便可敵之。袁紹才是我軍的重中之重,豈能因小失大?”
荀攸不說話了,隻是低著頭。
他知道曹操的想法,也知道張繡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那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曹操心中,十個袁紹也抵不住一個張繡。
兩者之間,完全不是一個等兩級的。
但當下這個時間段,攻打袁紹要比攻打張繡的利益更大,卻又是擊殺張繡的最佳時機。
大帳內安靜下來。
曹操站在那裏,眼睛眯成一條縫,急劇的思考著對策;荀攸沉默不語,也在思考著。許攸急得不行,但見他們二人思索著,也不敢打擾,幹著急。
許久,曹操開口了:“公達,你以為張繡東出洛陽,所謂何來?”
荀攸成竹在胸地說:“自然是為了袁紹。晉軍若是大敗而歸,則河北之地將歸我國所有,國力大增。這是張繡不想看到的,他的目的自然是救袁紹,打亂我軍的部署。”
曹操咯咯地笑了起來:“所以,張繡料定,孤會放棄袁紹,去殺他,從而讓袁紹有活命的機會。”
荀攸點頭:“是。”
許攸急得等不住:“王上,公達,袁紹大軍已經被分散,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萬萬不可因張繡而錯失呀!臣請魏王發兵,擊殺袁紹!”
荀攸不緊不慢地說:“但這確實是個擊殺張繡的好機會。”
曹操點頭:“靖王不惜以身範險,孤軍出關,就是想誘孤王放棄袁紹,轉頭殺他,哼!孤偏不如他所願。”
“王上聖明!”許攸大唿。
荀攸低著頭,不再說話。
曹操眼神掙紮不定,咬著牙想張嘴喝令全軍出動,但遲遲沒有發出這個命令來。因為他知道,此命令一旦發出,就意味著放棄了擊殺張繡的絕佳機會。
許攸大喊道:“王上,張繡千金之軀,其帳下文臣武將豈會讓靖王孤身犯險,必有計謀,斷不可中其計也。”
曹操心中一震,幡然醒悟過來,果斷抽出寶劍,毫不猶豫地喝令:“全軍將士,聽孤王令,往晉軍營地,殺!”
“喏!”
許攸的聲音喊得最大。
為了防備張繡背後搞偷襲,令曹洪率領一萬兵馬留下,盯著靖軍的動向,其他兵馬在曹操的親自率領下,往晉軍大營殺去。
遭遇接連的慘敗,又加之分兵。晉軍上下毫無鬥誌,曹軍殺來後,隻有上將顏良、文醜率領本部人馬殊死抵抗,其他人四散而逃。
袁紹在半醉之間,聽聞亂戰之聲,嚇得魂不附體,慌忙隨著親衛,單衣幅巾上馬,帶幼子袁尚往北而逃。
張合、高覽、許褚等將引軍追殺袁紹。
幸得文醜殊死抵抗,才使得顏良帶著袁紹、袁尚渡河過去,最後,文醜戰之力竭,戰死於黃河岸邊。
‘張繡’得知曹操大軍攻殺袁紹時,立馬率領兵馬朝著黃河殺去,半路遇上曹洪率軍來劫,雙方爆發激烈的大戰。
最終,由於‘張繡’所帶兵馬不足,隻能且戰且退,最後撤離戰場。
而曹操則是率領得勝之師,迤邐追襲,往黎陽而去。袁紹幅巾單衣,在顏良的護送下渡過黃河,來到黎陽北岸。
晉國潰敗大軍聽聞袁紹在黎陽,紛紛往黎陽逃來,顏良立馬收攏殘部,得兵馬八萬,軍勢複振,堅守北岸。
魏晉兩軍又在黃河南北岸對峙。
有黃河天險在此,曹操縱然有心,也難強渡黃河,更要命的是,張繡在堵陽城和洛陽屯兵,讓他不得不迴兵防守。
葉城守將已經求援多次了。
晉軍大敗,二將奪路而逃。
卻不料郭圖從中作梗,使得袁紹對張合、高覽二將疑心大起,準備招而殺之。二將無奈,轉身投靠了曹操。
曹操親自出軍寨相迎。
為了表示對張合、高覽的信任,當即就封張合為偏將軍,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
二人大喜,歸心曹營。
而袁紹這邊,失了烏巢糧草,去了許攸、張合、高覽,戰死了淳於瓊,軍心惶惶。主帥袁紹更是借酒消愁,每日大醉不醒。
許攸進言:“王上,此乃破袁之絕機也,可速進兵殺之。晉軍失了糧草,軍心不穩,必敗也。”
張合、高覽立馬請令。
曹操大喜,當即令曹洪、曹仁、夏侯淳、張合、高覽率領五萬人馬,劫殺晉軍大營。果如許攸所料,曹軍三路出軍,殺的晉軍潰不成軍,混戰至天明,各自收兵,晉軍損失大半。
但就算損失大半,晉軍仍有十五萬之眾,曹操不敢大意,召集武將商議應對之策。
許攸道:“王上,可先揚言我軍調撥三萬人馬,往酸棗而去;再出一路軍三萬人馬,直取鄴城,再一路軍三萬人馬,去取黎陽,斷晉軍歸路,袁紹聞之必然驚慌,分散兵力而去,我軍則可直取袁紹大營也。”
曹操大喜道:“公達此計甚妙也!”
當即就令人傳播揚言。
果如荀攸所料,袁紹得知此事後,慌忙命袁譚率領三萬人去救鄴城,令辛明率領三萬人去救黎陽,令韓夢率領三萬人去救酸棗。
至此,中軍大帳隻剩下六萬餘人。
而曹操得知此事後,頓時大喜,立馬令全軍出動,兵分八路,齊齊殺向晉軍的中軍大帳。
但就在曹操要動手時,一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閃在他的天靈蓋上。
大軍出發前夕,隱衛將八百裏加急情報送到荀攸手裏,看到裏麵的情報,嚇的荀攸麵色入土,慌忙告知曹操。
“什麽?張繡出了洛陽?”
曹操一臉的不可置信,仔細地一想,擺手大笑:“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如今益州戰事尚未結束,張繡豈敢擅自離開?戰場瞬息萬變,豈可兒戲!”
荀攸鄭重其事:“王上,於禁於將軍,已經戰隕。”
曹操麵色一凜,眼中透出銳利的寒氣:“你說什麽?於禁將軍戰死了?誰?誰殺的——!”
荀攸:“靖國大將,張先。”
“張先?”曹操愣了愣,“他也算是大將?靖國無人了嗎?”
荀攸:“王上,張繡隻帶千騎而掃官渡戰場,聽聞是靖王秘密打造的靖乾軍,裝備精良,實力不俗,我們需謹慎應對。”
許攸立馬道:“王上不可!張繡不過區區千騎,隻需遣一將率領數萬兵馬便可敵之。袁紹才是我軍的重中之重,豈能因小失大?”
荀攸不說話了,隻是低著頭。
他知道曹操的想法,也知道張繡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那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曹操心中,十個袁紹也抵不住一個張繡。
兩者之間,完全不是一個等兩級的。
但當下這個時間段,攻打袁紹要比攻打張繡的利益更大,卻又是擊殺張繡的最佳時機。
大帳內安靜下來。
曹操站在那裏,眼睛眯成一條縫,急劇的思考著對策;荀攸沉默不語,也在思考著。許攸急得不行,但見他們二人思索著,也不敢打擾,幹著急。
許久,曹操開口了:“公達,你以為張繡東出洛陽,所謂何來?”
荀攸成竹在胸地說:“自然是為了袁紹。晉軍若是大敗而歸,則河北之地將歸我國所有,國力大增。這是張繡不想看到的,他的目的自然是救袁紹,打亂我軍的部署。”
曹操咯咯地笑了起來:“所以,張繡料定,孤會放棄袁紹,去殺他,從而讓袁紹有活命的機會。”
荀攸點頭:“是。”
許攸急得等不住:“王上,公達,袁紹大軍已經被分散,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萬萬不可因張繡而錯失呀!臣請魏王發兵,擊殺袁紹!”
荀攸不緊不慢地說:“但這確實是個擊殺張繡的好機會。”
曹操點頭:“靖王不惜以身範險,孤軍出關,就是想誘孤王放棄袁紹,轉頭殺他,哼!孤偏不如他所願。”
“王上聖明!”許攸大唿。
荀攸低著頭,不再說話。
曹操眼神掙紮不定,咬著牙想張嘴喝令全軍出動,但遲遲沒有發出這個命令來。因為他知道,此命令一旦發出,就意味著放棄了擊殺張繡的絕佳機會。
許攸大喊道:“王上,張繡千金之軀,其帳下文臣武將豈會讓靖王孤身犯險,必有計謀,斷不可中其計也。”
曹操心中一震,幡然醒悟過來,果斷抽出寶劍,毫不猶豫地喝令:“全軍將士,聽孤王令,往晉軍營地,殺!”
“喏!”
許攸的聲音喊得最大。
為了防備張繡背後搞偷襲,令曹洪率領一萬兵馬留下,盯著靖軍的動向,其他兵馬在曹操的親自率領下,往晉軍大營殺去。
遭遇接連的慘敗,又加之分兵。晉軍上下毫無鬥誌,曹軍殺來後,隻有上將顏良、文醜率領本部人馬殊死抵抗,其他人四散而逃。
袁紹在半醉之間,聽聞亂戰之聲,嚇得魂不附體,慌忙隨著親衛,單衣幅巾上馬,帶幼子袁尚往北而逃。
張合、高覽、許褚等將引軍追殺袁紹。
幸得文醜殊死抵抗,才使得顏良帶著袁紹、袁尚渡河過去,最後,文醜戰之力竭,戰死於黃河岸邊。
‘張繡’得知曹操大軍攻殺袁紹時,立馬率領兵馬朝著黃河殺去,半路遇上曹洪率軍來劫,雙方爆發激烈的大戰。
最終,由於‘張繡’所帶兵馬不足,隻能且戰且退,最後撤離戰場。
而曹操則是率領得勝之師,迤邐追襲,往黎陽而去。袁紹幅巾單衣,在顏良的護送下渡過黃河,來到黎陽北岸。
晉國潰敗大軍聽聞袁紹在黎陽,紛紛往黎陽逃來,顏良立馬收攏殘部,得兵馬八萬,軍勢複振,堅守北岸。
魏晉兩軍又在黃河南北岸對峙。
有黃河天險在此,曹操縱然有心,也難強渡黃河,更要命的是,張繡在堵陽城和洛陽屯兵,讓他不得不迴兵防守。
葉城守將已經求援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