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金城。
韓遂手裏拿著一封密信,仔細看完之後,冷笑一聲,放在身前的長案上:“程昱老兒無恥之徒,真當我韓遂是白癡嗎?乖乖給他當槍使?”
說時,將密信遞給下麵的閻行。
“程昱想讓我出兵繞過祁山山脈,自祁山道而出,北上陳倉道,襲擊關中的陳倉,策應蕭關,彥明以為如何?”閻行,字彥明。
閻行沉吟片刻,“將軍,上次我軍和張魯共同出兵關中,張繡全麵防備,如今匈奴叩關,曹操來勢洶洶,他豈能對我軍沒有防備?如今夏收未至,我軍糧草並不充足,若是出兵未果,反而陷入兩難之地也。”
韓遂點了點頭。
旁邊的成公英思索著地說:“將軍勿憂,那張繡再能耐也沒有三頭六臂,如今東有曹操十萬大軍叩函穀關,北有唿廚泉十萬大軍叩蕭關,我軍繞過祁山叩散關,如此三麵夾擊之下,張繡豈有不敗之理?”
成公英,複姓成公,名英。東漢末金城人,中平末,從韓遂為其心腹,此人文武雙全,是西涼中難得的智將。
韓進,韓遂之子附議道:“阿翁,關中沃野平原,若是能被我軍占據,必然能夠成為一方諸侯,如今張繡三麵環敵,此乃天賜良機也。”
韓遂猶豫起來。
上次定西城被攻破之後,軍中糧草已經無多,現在出現就必須一戰而勝,否則後果很嚴重,軍中極有可能出現斷糧,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進兵關中的絕佳機會。
張繡的軍力有限,麵對唿廚泉和曹操的二十萬大軍,已經是全力以赴了,他此刻出兵,事半功倍,瓦解張繡的實力。
但是攻破關中之後,唿廚泉和曹操能讓他安心留在關中嗎?答案是否定的,他目前的實力肯定不是曹操的對手,要是攻破關中之後,他的主動權反倒是掌握在曹操的手裏了。
仔細考慮了一下。
決定不出兵關中,因為此戰他看不到利益所在。
“將軍!”閻行說,“關中前有狼,後有虎,我們去了,也討不得一個好處,但如此時機也不可錯過,進攻關中無利,倒不如……攻取河套之地。”
“嗯?”
全場人都吃驚地看向閻行。
誰都沒有想到,閻行居然敢打唿廚泉的主意,若是唿廚泉轉身來攻,他們恐怕難以招架,還會把匈奴的矛頭轉到他們身上。
“嘶!”
成公英倒吸一聲,皺眉仔細考慮,點了點頭:“將軍,彥明之言可行也。”
“哦?”
韓遂看向成公英,“如何可行,你仔細說來。”
“將軍,”成公英說,“唿廚泉雖有十萬大軍,但他已經與張繡結仇,況如今他身陷蕭關這個泥潭裏,想全身而退那也要看張繡答不答應,匈奴十萬大軍南下,河套必定空虛,且河套與我西涼接壤,隻需順黃河而下,必然可直搗朔方。”
聽成公英這麽分析,韓遂的思路也打開了,河套草原的牛羊無數,可以充做軍糧,何況異地風情,姿色別有風味。
於是道:“既如此,那就兵發五萬,明日出發,先取高平,再取朔方。”
“喏!”
眾人抱拳允喏。
……
朔方城。
經過一天的準備,張繡率領兩萬大軍南下,同時讓勒巴特隨軍同下,任命馬岱率兵五千留守朔方城,表鳩摩智為朔方太守,共同堅守朔方。
鳩摩智已經被張繡的“求同存異”征服了,認張繡為主,為達到兩族的共同發展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按照既定行軍路線,沿著賀蘭山而下,向著六盤水而去。大軍出發三日,得到了蕭關和函穀關的戰報。
函穀關的戰況比蕭關還要慘烈,曹操知恥後勇地大力改造投石車,投石車的技術得到了大幅度的改進,雖然精準度和距離還達不到拋石機的水準,但也有了反抗之力。
雙方在函穀關前死命拚殺。
曹軍帳下大將齊齊上陣,攻上城頭,逼得紀靈提前亮出了大招:重甲步兵。
兩百個重甲步兵出手,完全壓製了曹軍的銳氣,將其牢牢地抵抗在函穀關外,曹操沒有重甲,就算有重甲也用不到攻城上頭去,麵對關城上,黑壓壓的重甲步兵,長籲興歎。
但是郭嘉立馬想到了應對之策。
張繡拋石機的攻擊範圍大,近處就成了他的短板,而曹操的投石車攻擊距離短,近處就是自己的長處,郭嘉利用這個特點,令士卒伐木製作巨大等我木板,擋住敵方箭鋒,將投石車推到城下不遠處,利用投石車來攻打重甲步兵。
但投出去的石頭是敵我不分的,既能砸到重甲步兵,也能砸到自家士卒,不過這一招的效果就是,紀靈不敢輕易動用重甲步兵了。
畢竟重甲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穿得動的,這兩百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強將,不敢隨便犧牲。
紀靈求教法正。
法正笑道:“他有他的長處,我們也有我們的長處,把投石車放在城下,他們豈不是沒有東西對抗我拋石機了?不惜報廢拋石機,也要將他們攔截在函穀關外。”
於是,關城內的拋石機不計成本的朝外轟,雙方的戰鬥一度推向高潮,但函穀關還穩穩地守在紀靈手中。
兩份戰報放在張繡手中。
無論是函穀關還是蕭關,都是關中門戶,一旦失守,後果不可估量,雖然兩關的戰鬥慘烈,好在關隘沒有丟失,這讓他在後麵的操作更加的放心。
拿著戰報遞給徐庶和閻象,笑著說:“此戰甘寧和紀靈當居首功,沒有他們堅守關隘,我們就無法在後方安心地實現對唿廚泉的夾擊。”
看完戰報,閻象道:“雖函穀關仍在我手,但曹操的攻勢猛烈,不可拖延,夜長夢多,我們需防止萬一啊!”
張繡點了點頭,下令道:“全軍加速前進,三日後,務必到達高平城!”
“喏!”
眾人允諾。
這個時候,韓遂率領五萬騎兵,順著黃河,朝著飲漢城而來,兩軍的距離在逐步的拉近,雙方都毫無預料。
韓遂手裏拿著一封密信,仔細看完之後,冷笑一聲,放在身前的長案上:“程昱老兒無恥之徒,真當我韓遂是白癡嗎?乖乖給他當槍使?”
說時,將密信遞給下麵的閻行。
“程昱想讓我出兵繞過祁山山脈,自祁山道而出,北上陳倉道,襲擊關中的陳倉,策應蕭關,彥明以為如何?”閻行,字彥明。
閻行沉吟片刻,“將軍,上次我軍和張魯共同出兵關中,張繡全麵防備,如今匈奴叩關,曹操來勢洶洶,他豈能對我軍沒有防備?如今夏收未至,我軍糧草並不充足,若是出兵未果,反而陷入兩難之地也。”
韓遂點了點頭。
旁邊的成公英思索著地說:“將軍勿憂,那張繡再能耐也沒有三頭六臂,如今東有曹操十萬大軍叩函穀關,北有唿廚泉十萬大軍叩蕭關,我軍繞過祁山叩散關,如此三麵夾擊之下,張繡豈有不敗之理?”
成公英,複姓成公,名英。東漢末金城人,中平末,從韓遂為其心腹,此人文武雙全,是西涼中難得的智將。
韓進,韓遂之子附議道:“阿翁,關中沃野平原,若是能被我軍占據,必然能夠成為一方諸侯,如今張繡三麵環敵,此乃天賜良機也。”
韓遂猶豫起來。
上次定西城被攻破之後,軍中糧草已經無多,現在出現就必須一戰而勝,否則後果很嚴重,軍中極有可能出現斷糧,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進兵關中的絕佳機會。
張繡的軍力有限,麵對唿廚泉和曹操的二十萬大軍,已經是全力以赴了,他此刻出兵,事半功倍,瓦解張繡的實力。
但是攻破關中之後,唿廚泉和曹操能讓他安心留在關中嗎?答案是否定的,他目前的實力肯定不是曹操的對手,要是攻破關中之後,他的主動權反倒是掌握在曹操的手裏了。
仔細考慮了一下。
決定不出兵關中,因為此戰他看不到利益所在。
“將軍!”閻行說,“關中前有狼,後有虎,我們去了,也討不得一個好處,但如此時機也不可錯過,進攻關中無利,倒不如……攻取河套之地。”
“嗯?”
全場人都吃驚地看向閻行。
誰都沒有想到,閻行居然敢打唿廚泉的主意,若是唿廚泉轉身來攻,他們恐怕難以招架,還會把匈奴的矛頭轉到他們身上。
“嘶!”
成公英倒吸一聲,皺眉仔細考慮,點了點頭:“將軍,彥明之言可行也。”
“哦?”
韓遂看向成公英,“如何可行,你仔細說來。”
“將軍,”成公英說,“唿廚泉雖有十萬大軍,但他已經與張繡結仇,況如今他身陷蕭關這個泥潭裏,想全身而退那也要看張繡答不答應,匈奴十萬大軍南下,河套必定空虛,且河套與我西涼接壤,隻需順黃河而下,必然可直搗朔方。”
聽成公英這麽分析,韓遂的思路也打開了,河套草原的牛羊無數,可以充做軍糧,何況異地風情,姿色別有風味。
於是道:“既如此,那就兵發五萬,明日出發,先取高平,再取朔方。”
“喏!”
眾人抱拳允喏。
……
朔方城。
經過一天的準備,張繡率領兩萬大軍南下,同時讓勒巴特隨軍同下,任命馬岱率兵五千留守朔方城,表鳩摩智為朔方太守,共同堅守朔方。
鳩摩智已經被張繡的“求同存異”征服了,認張繡為主,為達到兩族的共同發展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按照既定行軍路線,沿著賀蘭山而下,向著六盤水而去。大軍出發三日,得到了蕭關和函穀關的戰報。
函穀關的戰況比蕭關還要慘烈,曹操知恥後勇地大力改造投石車,投石車的技術得到了大幅度的改進,雖然精準度和距離還達不到拋石機的水準,但也有了反抗之力。
雙方在函穀關前死命拚殺。
曹軍帳下大將齊齊上陣,攻上城頭,逼得紀靈提前亮出了大招:重甲步兵。
兩百個重甲步兵出手,完全壓製了曹軍的銳氣,將其牢牢地抵抗在函穀關外,曹操沒有重甲,就算有重甲也用不到攻城上頭去,麵對關城上,黑壓壓的重甲步兵,長籲興歎。
但是郭嘉立馬想到了應對之策。
張繡拋石機的攻擊範圍大,近處就成了他的短板,而曹操的投石車攻擊距離短,近處就是自己的長處,郭嘉利用這個特點,令士卒伐木製作巨大等我木板,擋住敵方箭鋒,將投石車推到城下不遠處,利用投石車來攻打重甲步兵。
但投出去的石頭是敵我不分的,既能砸到重甲步兵,也能砸到自家士卒,不過這一招的效果就是,紀靈不敢輕易動用重甲步兵了。
畢竟重甲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穿得動的,這兩百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強將,不敢隨便犧牲。
紀靈求教法正。
法正笑道:“他有他的長處,我們也有我們的長處,把投石車放在城下,他們豈不是沒有東西對抗我拋石機了?不惜報廢拋石機,也要將他們攔截在函穀關外。”
於是,關城內的拋石機不計成本的朝外轟,雙方的戰鬥一度推向高潮,但函穀關還穩穩地守在紀靈手中。
兩份戰報放在張繡手中。
無論是函穀關還是蕭關,都是關中門戶,一旦失守,後果不可估量,雖然兩關的戰鬥慘烈,好在關隘沒有丟失,這讓他在後麵的操作更加的放心。
拿著戰報遞給徐庶和閻象,笑著說:“此戰甘寧和紀靈當居首功,沒有他們堅守關隘,我們就無法在後方安心地實現對唿廚泉的夾擊。”
看完戰報,閻象道:“雖函穀關仍在我手,但曹操的攻勢猛烈,不可拖延,夜長夢多,我們需防止萬一啊!”
張繡點了點頭,下令道:“全軍加速前進,三日後,務必到達高平城!”
“喏!”
眾人允諾。
這個時候,韓遂率領五萬騎兵,順著黃河,朝著飲漢城而來,兩軍的距離在逐步的拉近,雙方都毫無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