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了王平照常招待之後,父子兩人重新坐定。
王定六:“大人,家中冬日店裏的客人來的可多?”
王太公:“唉!年關將過,哪裏這許多客人來,這一年裏常客不外乎張旺那廝和孫五兩個,這兩人經常賴賬不還,這兩日又在我家店裏一吃就是半日的酒,吃的為父好不心疼!”
不能怪王太公摳門兒,家裏本來就夠拮據的,過的不富裕,又攤上王定六這麽個熊孩子,作為一家之主,就更得精打細算,哪裏大方的起來。
王定六也勾起了迴憶,想起了這兩個家夥往日的一些所為。
王定六:“怎的?那廝們過往一直都是吃白食?”
王太公盯著他看了好一會兒,心裏說你還問我?你忘了你一高興,總請人家白吃白喝的時候啦?說實話有時候他真恨不得打王定六一巴掌,可又舍不得,這種念頭隻敢偷偷冒那麽一小下,就被老太公狠狠掐滅了,無奈之下又化作一聲長歎。
王太公:“唉!孫五那廝是個外鄉人,來此不久倒也罷了,還知道隔三差五的還賬,隻張旺那廝平日裏就賒了我店裏五七貫銀錢未還,如今仗著孫五救了我兒一命,越發得理不饒人,看樣子直待要吃到過年方可,不行,為父這就去先找他理論清楚。”
王定六:“大人且慢!…剛才不是說了嗎,既然答應他們白吃三天那就算了,何必置氣呢?大人隻管坐下歇息。”
把老頭安撫下來,心裏再三權衡,自己剛穿越過來不久,這事還不能這麽冒然的打草驚蛇,免得這倆人狗急跳牆,那樣更不好處理。
兩天多前自己的那場意外到底是怎麽發生的,還沒完全搞清楚,不能撕破臉,那樣徒勞無益,自己的實力也不允許。
在他現在看來,那個油裏鰍孫五,還不算完全惡貫滿盈、無可救藥,問題就出在截江鬼張旺身上…
os:張旺,水滸傳中的結局,就是十年後被浪裏白條兒張順抓住,捆起來扔到江裏喂魚了,這家夥當時做的就是利用擺渡,在江中殺人的無本買賣,這幾日接二連三的給自己使壞,讓金陵城裏的潑皮混混兒劫自己,無非是想讓自己對他更加依靠,到了適當的時候,對自己也來這麽一手狠的,最後王家酒店剩下老太公一個人,才好方便他圖謀家產!?應該就是這麽迴事了。
王定六在心裏,大致估摸出了張旺的打算,也是暗暗冷笑。別說他現在穿越過來,已經識破了張旺的詭計,就算是原著裏的王定六,十年之後你也沒把人家怎麽地呀?十年之後王定六上梁山的時候,雖說可能家裏更窮了,但是張旺和孫五倆人不也沒敢動手嗎?具體是為什麽原因沒動手,現在還不知道,興許是因為王定六他們家太窮了,不知值得動手,要麽就是倆人害怕了,怕惹上官司。
王定六倒是傾向於前一種原因,就衝現在他們家這家境,弄不好還沒張旺有錢呢。不然怎麽那麽義無反顧的上了梁山了呢?很大可能是窮的,想到這站起身來。
王定六:“阿爺,稍安勿躁,那孫五畢竟救了孩兒性命,且容忍一時,阿爺不妨與孩兒到院子裏走走,在房裏恁是出不得活氣。”
這話的意思,就是這兩天在屋裏太憋的慌了,您陪我到院子裏走走吧。王定六現在說話的語言用詞,不知是水滸之心的作用,還是原本如此,已經與這個時代無縫連接了,隻是不知道這是北宋說話的語言風格,還是作者施耐庵所在的明朝時期說話的風格,反正他覺著還挺有代入感,連帶著對周圍和家中的一切狀況,也更是感同身受。
王太公一見兒子要出去,趕緊蹲下身子把火盆裏的木炭滅了。
王太公:“那大郎且稍等片刻,待為父多取件冬衣給我兒披上。”
旁白:見父親低頭撥弄火盆裏的木炭,王定六心裏一陣發酸,這也太節省了。
王定六:“阿爺白日把家裏的炭都給兒子用,那晚上您如何過夜?兒已無礙了,這炭盆可以撤了,留待晚上阿爺自用,兒火力壯得很。”
王太公:“這可使不得,大郎當下可不敢離了火炭。”
王定六:“大人!您老對兒子太過寬縱了。你是爺我是兒,過去孩兒確實有些任性,常有頂撞冒犯之處,是孩兒的不是,今後你老該打就打、該罵就罵,您盡管教訓好了!孩兒絕不敢有怨言。”
王定六說著順勢就要跪倒磕頭,嚇的王太公趕緊手忙腳亂的扶住他。
王太公:“我兒何故如此啊?半日前在路上便是,為何一再要給為父下跪?是為父哪裏不端否?我兒盡管道來,莫要藏在心裏。”
王定六站在那張口結舌,一陣無語,不知該怎麽迴答…難道跪親爹也有錯嗎?怎麽反倒變的像是心裏有愧?這父子倆到底誰是爹誰是兒子呀?還是我對這個時代有什麽誤解?
忽然之間想起水滸之心,一陣翻閱後才明白,原來這個時代並不實興動不動就下跪,哪怕是父子、君臣之間都是這樣,除非是特殊的場合和重大節日,婚喪嫁娶,中了科舉封了官等等才這樣。平常時節,上到皇親國戚下到平民百姓,都是使用拱手、叉手、作揖之類的禮節,下跪並不常見,也難怪王太公是如此的大驚小怪!
王定六:“大人,家中冬日店裏的客人來的可多?”
王太公:“唉!年關將過,哪裏這許多客人來,這一年裏常客不外乎張旺那廝和孫五兩個,這兩人經常賴賬不還,這兩日又在我家店裏一吃就是半日的酒,吃的為父好不心疼!”
不能怪王太公摳門兒,家裏本來就夠拮據的,過的不富裕,又攤上王定六這麽個熊孩子,作為一家之主,就更得精打細算,哪裏大方的起來。
王定六也勾起了迴憶,想起了這兩個家夥往日的一些所為。
王定六:“怎的?那廝們過往一直都是吃白食?”
王太公盯著他看了好一會兒,心裏說你還問我?你忘了你一高興,總請人家白吃白喝的時候啦?說實話有時候他真恨不得打王定六一巴掌,可又舍不得,這種念頭隻敢偷偷冒那麽一小下,就被老太公狠狠掐滅了,無奈之下又化作一聲長歎。
王太公:“唉!孫五那廝是個外鄉人,來此不久倒也罷了,還知道隔三差五的還賬,隻張旺那廝平日裏就賒了我店裏五七貫銀錢未還,如今仗著孫五救了我兒一命,越發得理不饒人,看樣子直待要吃到過年方可,不行,為父這就去先找他理論清楚。”
王定六:“大人且慢!…剛才不是說了嗎,既然答應他們白吃三天那就算了,何必置氣呢?大人隻管坐下歇息。”
把老頭安撫下來,心裏再三權衡,自己剛穿越過來不久,這事還不能這麽冒然的打草驚蛇,免得這倆人狗急跳牆,那樣更不好處理。
兩天多前自己的那場意外到底是怎麽發生的,還沒完全搞清楚,不能撕破臉,那樣徒勞無益,自己的實力也不允許。
在他現在看來,那個油裏鰍孫五,還不算完全惡貫滿盈、無可救藥,問題就出在截江鬼張旺身上…
os:張旺,水滸傳中的結局,就是十年後被浪裏白條兒張順抓住,捆起來扔到江裏喂魚了,這家夥當時做的就是利用擺渡,在江中殺人的無本買賣,這幾日接二連三的給自己使壞,讓金陵城裏的潑皮混混兒劫自己,無非是想讓自己對他更加依靠,到了適當的時候,對自己也來這麽一手狠的,最後王家酒店剩下老太公一個人,才好方便他圖謀家產!?應該就是這麽迴事了。
王定六在心裏,大致估摸出了張旺的打算,也是暗暗冷笑。別說他現在穿越過來,已經識破了張旺的詭計,就算是原著裏的王定六,十年之後你也沒把人家怎麽地呀?十年之後王定六上梁山的時候,雖說可能家裏更窮了,但是張旺和孫五倆人不也沒敢動手嗎?具體是為什麽原因沒動手,現在還不知道,興許是因為王定六他們家太窮了,不知值得動手,要麽就是倆人害怕了,怕惹上官司。
王定六倒是傾向於前一種原因,就衝現在他們家這家境,弄不好還沒張旺有錢呢。不然怎麽那麽義無反顧的上了梁山了呢?很大可能是窮的,想到這站起身來。
王定六:“阿爺,稍安勿躁,那孫五畢竟救了孩兒性命,且容忍一時,阿爺不妨與孩兒到院子裏走走,在房裏恁是出不得活氣。”
這話的意思,就是這兩天在屋裏太憋的慌了,您陪我到院子裏走走吧。王定六現在說話的語言用詞,不知是水滸之心的作用,還是原本如此,已經與這個時代無縫連接了,隻是不知道這是北宋說話的語言風格,還是作者施耐庵所在的明朝時期說話的風格,反正他覺著還挺有代入感,連帶著對周圍和家中的一切狀況,也更是感同身受。
王太公一見兒子要出去,趕緊蹲下身子把火盆裏的木炭滅了。
王太公:“那大郎且稍等片刻,待為父多取件冬衣給我兒披上。”
旁白:見父親低頭撥弄火盆裏的木炭,王定六心裏一陣發酸,這也太節省了。
王定六:“阿爺白日把家裏的炭都給兒子用,那晚上您如何過夜?兒已無礙了,這炭盆可以撤了,留待晚上阿爺自用,兒火力壯得很。”
王太公:“這可使不得,大郎當下可不敢離了火炭。”
王定六:“大人!您老對兒子太過寬縱了。你是爺我是兒,過去孩兒確實有些任性,常有頂撞冒犯之處,是孩兒的不是,今後你老該打就打、該罵就罵,您盡管教訓好了!孩兒絕不敢有怨言。”
王定六說著順勢就要跪倒磕頭,嚇的王太公趕緊手忙腳亂的扶住他。
王太公:“我兒何故如此啊?半日前在路上便是,為何一再要給為父下跪?是為父哪裏不端否?我兒盡管道來,莫要藏在心裏。”
王定六站在那張口結舌,一陣無語,不知該怎麽迴答…難道跪親爹也有錯嗎?怎麽反倒變的像是心裏有愧?這父子倆到底誰是爹誰是兒子呀?還是我對這個時代有什麽誤解?
忽然之間想起水滸之心,一陣翻閱後才明白,原來這個時代並不實興動不動就下跪,哪怕是父子、君臣之間都是這樣,除非是特殊的場合和重大節日,婚喪嫁娶,中了科舉封了官等等才這樣。平常時節,上到皇親國戚下到平民百姓,都是使用拱手、叉手、作揖之類的禮節,下跪並不常見,也難怪王太公是如此的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