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行營後,武臣、張耳陳餘幾人都在,這也是東郭南第一次獨自麵見武臣這些人,不是說害怕,多少有點不自在。


    東郭南拱手長揖不跪,隨後就向武臣幾人匯報他和丁野這次送信的過程。


    說的過程中東郭南就發現武臣臉色有些不悅,坐在上座也沒什麽心思聽東郭南說話,東郭南不知道武臣是什麽心思。


    東郭南心裏頓時也有些不爽,他也是出生入死迴來的,沒有幾句慰勞的話就算了,東郭南也不在乎,隻是他這個態度讓東郭南很不是滋味,誰讓他隻是一個大頭兵呢。


    說完東郭南就冷著臉退到了一邊,不再多說話,蒯通則是一臉輕鬆的站在一邊看著。


    “請範陽使上前述言。”東郭南退下去後旁邊一個侍衛在側麵喊到。


    蒯通大大咧咧的走了出去,他也是長揖不拜。


    “範陽之士見過武信君。”


    武臣不慎耐煩的朝著蒯通擺了擺手,“閣下有什麽話就快說吧,不要耽誤了本將軍大軍行軍。”


    “將軍大軍可以急行軍,然可以急取城否?”


    蒯通先是反問武臣。


    “哼,本將軍兵馬自渡黃河以來,連下趙地數城,阻吾大軍者無不化為草泥,棄於溝野,小小一個範陽,豈能攔的住本將軍。”


    武臣以為蒯通這是在挑釁他,隨即怒而示威道。


    蒯通聽完眉頭緊了緊微微笑道。


    “將軍橫掃趙地,席卷河北之威名早已遍傳趙魏,在下亦多有耳聞,否之在下今天也不會特意來為將軍獻策。”


    武臣聽到這句話頓時喜笑眉開,“你不是範陽縣令的使者嗎?”


    “哈哈,自陳王在楚地振臂一揮,將軍兵鋒橫跨黃河兩岸,天下皆反秦而起,這世上最擔驚受怕的可能就是各地的縣令了吧,在下之所以為範陽令使,乃是因其可為武信君所用也。”


    這些話武臣還是挺受用的,一時坐直了身體,將軍的威嚴也顯現出來了,臉上笑容多了不少,“先生請坐,請先生繼續說,本將軍願聞先生之策。”


    蒯通也不客氣,坐到了武臣下麵的一張案幾前,先端起酒樽長飲了一樽。


    “將軍現擁數萬之眾,兵峰正威,然趙地之城邑成百數千,將軍一定要打了勝仗之後才略取土地,一定要攻破了城池才取城,臣以為如此是不智的。”


    蒯通不自然的就把他的自稱從在下換成了臣,拉近了他和武臣的距離,也表示他誠心為武臣獻策的誠意,蒯通的行事東郭南在一邊看著還是挺佩服的。


    “秦人與吾等有淵遠深厚之仇恨,不如此,焉能取地奪城?”武臣倒是迴答的也簡單。


    蒯通笑著搖了搖頭,“秦滅六國後,天下雖然隻存秦國一國,但是秦與民無道,人心向背,將軍亦可以說是秦人。同樣的,趙地百姓同將軍一樣可以說是秦人。


    將軍現在是在行天下大義,趙地百姓也願順從將軍取大義,隻是目前為秦法之威所懾,亦沒有歸順將軍的機會。”


    “如果將軍長取先前之策,一定要破城之後再取地,攻城一定會有損傷於城中之民,守城之卒亦多為本地鄉民之父老兄弟,這樣就會讓趙地百姓和將軍之間生出嫌隙仇怨。


    將軍取城之後又多有劫掠,百姓則更加的害怕,心中搖擺不定,這時候秦朝的官員如再施以威逼利誘,那百姓行之所屬就不好說了,為了保全他們的家人,他們隻能與縣令合力共保城池。


    如此,將軍攻城愈多,下城愈多,百姓就愈加的害怕,就會更加拚命的反抗將軍,這也正是將軍在黃河北地遇到的困難。


    燕趙之地又多慷慨之壯士,先前趙國王族後裔亦可能蟄伏於趙地,難免會有人會趁機而起。


    到那時就算趙地之民與秦為仇不助秦國,也不會助將軍。


    趙地臣民兩難之下,隻要有一個有威望的人在趙地振臂一唿,趙地百姓肯定雲起響應,那時趙地之民皆屬他人,將軍能勝否?


    恐怕那時將軍已經占領的城池土地也會起來反抗將軍,如此,那個時候不僅趙地不屬於將軍了,恐怕將軍在趙國連一塊立足之地都沒有了,性命亦會危在旦夕。


    如果情勢有可能變成這樣,那將軍就不應該堅持先前的策略,不能堅持必勝戰而略地,攻得然後下城。”


    不得不說蒯通在辯論口才這一塊的造詣很深,邏輯清晰,說的有條有理,讓人順著他的邏輯分析往下走,自然就落到了他的思路之中。


    隻要你順著他設定好的條理思維去往下去想,自然會得出他想要的結果。


    但是這樣的前提就是確實得站在有理的基礎上,又繞來繞去,多添加條件和假設,不然有見地的人一下子就會看出破綻所在。


    而且蒯通分析趙地這個問題,整個是站在武臣的角度去分析看待,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


    蒯通分析的這一通雖說不完全對,但是確實很大情況是符合現實情況的,從現實能套的進去。


    果然蒯通說完武臣是完全陷入了沉默,武臣目光看了一眼張耳陳餘,旁邊張耳陳餘亦陷入思索,也沒有多說什麽,顯然也是很大程度上認同的。


    “先生所言有理。”


    武臣最後隻說了這麽一句,同時朝著蒯通端起一樽酒,蒯通忙端起麵前的酒與武臣一飲而盡。


    蒯通看到想要的效果達到了,馬上繼續說道。


    “如將軍願聽臣之計,可不攻而降城,不戰而略地,傳檄而千裏定,將軍以為如何?”


    “願聞先生之策。”


    武臣這個人本來就沒什麽主見,他顯然是被說動了。


    “現今情況,範陽縣令此時本該整領範陽城內之力來防禦城池,堅守抵抗,可是這個人膽小怕死,又貪戀財富富貴,不願意舍棄,所以他想率先向將軍投降。


    可是他又害怕將軍因為他是秦朝官吏的緣故,就把他如之前那些城池的縣令一樣殺了,將他的腦袋掛在城牆上。


    如今範陽城內人心不穩,範陽的少年們都想起事殺了縣令,少年們想自己拒守城池保衛他們的家人所愛,所以縣令才急忙派臣前來。


    如果少年們殺了縣令,他們親自守城,城中軍民一體,那將軍想要攻下範陽就異常的困難了。


    如此情勢,將軍為何不賜給臣封侯之印,讓臣帶著侯印封範陽縣令為侯,誘其歸順將軍,如此縣令必會把城池快速獻給將軍,將軍大軍進城,範陽城內的年輕人們也就不敢妄動了。”


    “之後將軍隻要準備一乘奢華的馬車,讓範陽縣令乘著車子奔馳於趙地各城池之間,燕趙各地城郊之野的人們看到後必定會相互說傳,之後所有人都會知道車上的人是範陽縣令,乃是率先投降武信君的人。


    其他各城的縣令官吏看到之後,定然大喜,他們會相信投降武信君後不僅性命無憂,還能得到如此之富貴,一定會爭先恐後的把城池獻給將軍,燕趙之地則可不戰而降。


    此臣之所謂傳檄而千裏定者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反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放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放羊並收藏大秦反賊最新章節